再往前走,地勢開始漸高,隻見大小,高低不一的山峰連綿起伏,那條花崗岩大道,也順著山勢迂回延伸,成蒼龍盤旋之勢。


    至此於仕發現,無憂島的地貌,由外至內呈現出三個載然不同的特點,:外圍平坦明亮,風光優美,中段林木茂密,陰森恐怖,而接近中心地帶,則是崇山峻嶺,魁宏磅礴,,頗有王者氣勢,當日在\"迎君崖\"上遠眺,因為有晨霧遮蔽,而未能見其雄偉。


    一路攀山越嶺,繼續深入,於仕忽然發現,在遠處的山腳之下,迎麵立著一塊大石牌,走近,見此牌材質是花崗岩,高約兩丈,寬有二尺,厚度則不足一尺,在石牌的中間位置,有一個臉盆大小的怪獸頭像浮雕,鬃毛披散,雙目鼓睜,大口開咧著,露出四隻尖牙,樣子十分醜陋凶惡。乍一看,讓人有畏懼欲退之感。


    於仕再觀察石牌兩邊,發現每間隔十丈左右,就立著一個同樣規格的石牌,如此一直環山連延,於仕看了附近的幾個石牌,發現它們不僅大小一樣,連上麵的浮雕圖案也絲毫不差,看到這裏,於仕已經明白,這些大石牌,其實是\"風水障\"。


    何謂\"風水障\"?於叔說古代每一處大型陵墓的建造,首先要尋找一處\"風水寶地\"。(行內叫吉壤,皇陵則稱\"萬年吉地\")這塊\"風水寶地\"可不是指埋遺體的那一小點地,它往往是一個方圓幾裏,幾十裏,甚至上百裏的龐大區域,這片區域之內,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禁地,所以,圍繞著這片區域的邊緣,往往要設置一道\"風水障\",它的作用有二,一是\"安壤\",防止陵(墓)區的\"寶氣\"外泄以及鎮攝外邪。二是警示作用,以防不明就裏的外人誤入,壞了陵(墓)區的安寧和風水。在古代,,擅入皇家陵區可不是小罪,輕則挨板子,重則可以發配充軍,甚至掉腦袋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如果“入島過十”是禁地,那麽這道“風水障”以內的地區,就應該是禁地中的禁地了。在這片區域之內,是否真的有一座神秘而龐大的皇陵?


    於仕爬到山腰時,又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平台,這個平台呈正方形,長寬約十丈餘,地麵用花崗岩鋪設而成,由於經年無人清理,平台上積滿了枯技落葉,石縫上也長了厚厚的青苔。在平台中央,立著一塊白玉石碑,高約五尺,石碑上有兩個篆體字:無憂。


    於仕一眼就看出,這塊石碑的質料不簡單,是極上乘的羊脂白玉,整塊石碑通體潔白,沒有一絲瑕疵雜色,堪為世間至珍。而最神奇的是,石碑表麵光潔瑩潤,粒塵不沾,象是剛被仔細擦拭過一樣,與平台的髒亂殘舊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


    於仕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石碑,竟發覺,碑麵不僅柔滑如凝脂,而且還暖暖的,全無一般石頭的冷手感,就好象是自已有體溫似的。看來,這絕非一塊普通的玉石,書中有雲:至玉有靈。看來不假,絕好的玉真是具有生命和靈性的。


    於仕還發現,在枯枝敗葉之下,平台上好象還刻著字,把枝葉清開,果然露出五個大字,是行書:聖皇賜名台。


    這讓於仕馬上想起蒼海狼講過的那個故事,裏麵有這麽一段,說武皇與眾仙人夢遊無憂島,一仙人指著一塊白玉石碑請武皇為島賜名,武則天見此島風光如畫,頓心生感慨,說:縱得四海九洲,不及在此朝夕無憂。才言罷,那白玉石碑便馬上顯現了“無憂”二字。


    於仕仔細端詳白玉碑上的“無憂”二字,的確是難見人工雕琢的痕跡,倒頗有天然生成的感覺。


    如此荒誕的傳說,難道真有此事?


    於仕加緊腳步,很快就登上了山頂,當他往下俯瞰時,眼睛馬上被一大片金光晃了一下。


    再定眼一看:哇!老天!


    於仕不禁為眼前所見的雄偉景物發出大聲驚歎。


    隻見群山環抱之下,是一個平坦廣闊的平原,平原之中,有一個龐大的建築群,這個建築群有規模,形狀各異的樓台殿閣無數,但顏色卻是獨一無二:黃,黃澄噔的黃!在陽光照射之下,閃閃生輝,眩人眼目,簡直讓人難以久視。


    於仕奇怪萬分:這到底用了什麽材籵?竟有如此燦爛奪目的光華,恐怕就算用黃金,寶石來代替,也造不出其一分的華美。


    在這些建築當中,最醒目的,是一座大約位於中心位置的高塔,它有數十層之多,高不下百尺,雄然鶴立於其它建築之中,似一根黃色巨柱,直指蒼穹。而最最讓人驚歎不已的,是它的整個塔身,竟自下而上的盤繞著一條巨龍,巨龍的的龍頭稍高於塔頂,龍目神威,龍口大張,成騰地而起,欲破九霄之勢。整條巨龍渾然一體,不見絲毫拚接的痕跡,其工藝之高,不是天工勝天工。


    再看周圍的環境,青山巍峨,連綿雄偉自不待言。在前方一座遠山之上,頂著一大池白水,這是個山中湖,又稱“天湖”。湖水滿溢,順山勢而下,分成很多雪白的細涓清流,水流擊於山石之上,奏出悅耳之音。俗話說得好:山上有天湖,神仙也落戶。湖水流至山下,被引入一條人工開鑿而成的小河,小河環繞著整個建築群,迂回靈動,宛若遊龍。


    又見那條從海岸一直延伸到這裏的花崗岩大道,在進入平原之後,它的兩邊各立著九根高大的石柱,其後大道兩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設一對大型石雕,一共有十二對,雖然離得較遠,但於仕還能依稀分辨出,那些石雕分別是駿馬,猛虎,大象,文臣,武將,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異獸。花崗岩大道一直延至人工河邊,連接上一座拱橋,過了橋之後就道分數條,通達至各處殿樓。


    如此看來,那條花崗岩大道是神道無疑,九根石柱是陵前華表(或稱神道柱),而十二對石雕像,便是神道的儀衛石像生。


    如此龐大絕美的工程,非皇莫能。正所謂:何須苦求上天路,此處便是神仙地。


    於仕沒有急於下山,他一邊走,一邊還仔細觀察周圍的情況,因為那種被暗中監視的感覺,越來越明顯,這種感覺非常討厭,也讓於仕有點不安,難道自已真的正在往別人的套子裏鑽?但他又一直發現不到任何的異常。


    於仕走到那條人工河前,見此河寬有三四丈,深約七八尺,河水清澈見底,河中水草豐茂,卻見不到一尾魚兒。考慮到直接橫渡會比較危險,於仕決定從那座拱橋過河。


    這座拱橋用漢白玉石建造,寬度和花崗岩大道一樣,橋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紋飾,每根橋欄柱頭上,都有一尊圓頭獅子石雕。由於年代太過久遠,拱橋的顏色已經相當暗啞,有些地方還長了青苔。


    過了拱橋,道分數條,於仕選了正中那一條,徑直往前走,迎麵不遠處是一座方城,不大,隻三四丈見方,高有五丈餘,共分兩層,頂層鱗瓦累壘,四角飛簷,風格精美而大氣,它的底層有一個拱形的大門口,內有一大石龜,背負著一座約兩丈高的石碑,石碑上一片空白,無任何的紋飾和文字。


    整座方城的一磚一瓦,包括那石龜,石牌,用料一律都是那種黃澄澄的石料,這種石料也實在奇怪,粗看類似於黃玉,但又絕非黃玉,它既有玉之厚潤,又有水晶之晶瑩。最神奇的是,這種石料裏麵好象還含有液體,會不停的流動翻滾,仿佛是有生命似的。整座方城的表麵,就象一幅會變幻的巨畫,人若久視,甚至有被迷幻之感。於仕也算見多識廣,但這種石料以前別說見了,就是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可以肯定,在這裏隨便拆走一磚一瓦,拿到外麵就是價值連城。


    此時日已西沉,隻見得天邊一片紅霞,時候已經不早,於仕隻得加緊探查。


    方城之後,是一座龐大的殿宇,其精美雄偉無需贅述。它的建材,大部分是那種“黃玉”,包括支撐殿前的十二根整一人抱的巨柱,但也有其它的建材,比如那一排連門,皆為木製,雖然是極珍貴的楠木,但在久遠歲月的侵蝕之下,已經十分陳舊。與那些閃閃生輝的“黃玉”搭在一起,顯得很不相稱。


    大殿門戶緊鎖,無法見到殿內景況,連門上拴著一根橫栓,這根橫栓也不簡單,是純金打造。但引起於仕注意的,是橫栓上雕刻著一些古怪文字,根據於仕的經驗,這些文字有可能是一種古老的符咒,如果真是這樣,那大殿裏麵會不會是封壓著什麽東西?(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大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陰險的悟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陰險的悟淨並收藏鬼大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