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就其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而言,那絕對比他老爸努爾哈赤高明了不止一點半點。


    父子倆的終身夙願都是入主大明,取而代之。


    他們都很清楚,要想滅掉大明,唯有從山海關進攻北京城,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否則山海關拿不下來,大明從這裏反攻過去,大清的根基,國都遼陽/沈陽隨時都將不保。


    基於此,比較死心眼的努爾哈赤,始終堅持一條攻打大明的路線……拿下遼西,攻占山海關,殺入北京城。


    不得不說,這是一條最便捷的推翻大明的路線,卻也是一條硬碰硬的戰略路線……大明也不是傻子,不要說在山海關,就是在遼西也是重重重兵布防。


    如此,一個遼西就把努爾哈赤耗死了。


    而到了皇太極,卻是充分認識到遼西這塊硬骨頭不好啃,必須另辟蹊徑……他首先為解除後防之憂,兩次出兵朝鮮,將大明的鐵杆小弟征服過來,接著卻是眼光獨到地向蒙古進軍,一方麵征服尚未統一的蒙古餘部,另方麵就是尋找從蒙古向明朝進攻的道路。


    恭喜他,這條路他走對了。


    不但極大地鞏固了他在大清的統治地位,而且完全消除了來自朝鮮和內蒙的威脅。


    且不論他革命成功與否,但他在統一蒙古後大力利用蒙古,繞過山海關,從長城各口入邊,屢屢進逼北京城,大大牽製和消耗了大明的軍力和國力,而所過之處瘋狂掠奪,也極大地豐富了清國的國庫……皇太極從此改變了進攻明朝的策略和路線。


    但他也清楚,不管走不走遼西這條線,都必須在這條線上布設重兵,並且,不但不能消極防守,還必須擺出主動進攻的架勢,以為策應其它線路的進攻。當然,如果能意外突破這條線那是最好了。


    正是抱著這樣的戰略意圖,他在遼西線也是大兵壓境,但圍而不攻,隻是偶爾發力。


    就說對錦州重鎮鬆山城的圍困已近兩年之久,卻始終打打停停,一方麵當然是因為明朝守兵奮力反抗的原因,另一方麵卻是皇太極認為時機還不成熟並不著急拿下。


    而大明的內戰愈演愈烈,更是讓皇太極嗅出了大清取代明朝已為期不遠,現在就等大舉進犯的最佳時機。


    何時是最佳時機?


    想也不用想,當然是起義軍攻占北京城,推翻朱家王朝天大大亂立足未穩之時。


    因此,皇太極做起了正人君子,在鬆山積極跟老朱和談,說我不占你便宜,等你先平了內亂,咱們再單挑。當然,對時不時有小股清兵入關擄掠漢地大批人畜、財物的行為,皇太極表示了歉意,並鄭重承諾會嚴加約束,也會予以嚴懲。


    但在暗中,他卻是做好了隨時征伐明朝的戰略部署,一邊密切關注著明軍和農民軍的動向及局勢發展,一邊開始集集全國的兵力,包括密令蒙古諸貝勒隨時做好戰鬥準備,更是大舉采木造舟,以保證後勤供應。


    同時,他為了防患於未然,不讓大清內部出現的反戰聲浪而影響士兵出征的士氣,果斷對自己的政治老對手,極力主張與大明和平共處的二哥代善出手了。


    首先,將代善能力最強依為左膀右臂的四兒子瓦克達遣使大明,表麵上是安撫代善,我集集軍隊隻是為了檢驗軍隊的應急調配能力,可沒打算跟大明開戰,不然的話,我怎麽這個時候還讓驍勇善戰的多羅謙襄郡王出使大明呢?那不是讓他去送死麽?


    的確,這種所謂的大使其實也相當於人質,有潛在的生命危險,盡管有“兩國開戰不斬來使”的不成文規定,但一旦兩國交惡開戰,誰他媽還管你這麽多,隨便捏造一個間諜的罪名就可以將你問斬,肯定是第一時間,第一個死。


    所以,生性敦厚,但脾氣倔強的代善相信了皇太極。


    而實際上,皇太極當然是為了瓦解代善的實力,瓦克達一走還沒兩天,他便以擾亂軍心為由將代善軟禁起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爺將西門大官人橫穿數百年空投到了大明朝,將皇太極苦等的最佳戰略機遇期給徹底打亂了……忽然一夜之間,實力最強,鬧得最凶,他也最看好的農民起義軍——闖王大軍莫名其妙地出現了兵變,幾乎是毫無抵抗地就被明軍一舉擊潰,死的死,傷的傷,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


    而闖王大軍被剿滅,李自成被朝廷生擒活捉的消息一經人為地擴散,頓時對實力遠遠不如他的起義軍……在四川湖北一帶搞事的張獻忠,以及跟張獻忠反目另扯大旗在陝西鬧騰的羅汝才,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軍心嚴重動搖,在戰場上是節節敗退。


    皇太極第一時間便得到了這個消息,氣得是催足頓胸,嘴裏直呼:天不幫我!天不幫我啊!啊啊啊……


    不過,皇太極不愧是帥才,麵對這突然的變故,沒有氣急敗壞,更沒有氣餒,而是當機立斷,抓住大明內亂平息前的最後時機,也是趁著新年將至大家夥都準備喜迎新春各地駐軍防範最鬆懈的時刻,對大明全麵出擊!


    皇太極也是感到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這一次很有可能是自己在有生之年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因此,他對出征大明的全體將士提出了異乎尋常的要求,成敗在此一舉,不成功,便成仁,必須必,勢必勢……攻克北京城。


    戰爭的爆發也幾乎是一夜之間,毫無征兆地便在大明邊關的三條線上全麵點燃。


    負責正麵進攻的統帥,正是戰功赫赫,軍事才能不輸於皇太極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副將則是皇太極的妹夫圖爾格,部隊組成是滿蒙漢三軍十二旗,總兵力近十萬人。


    由於是有備而戰,又是突然發難,一心隻想著和談的大明毫無準備,被大清一舉攻下了鬆山城,又一鼓作氣接連拿下呈三角之勢防護錦州的另外兩座重鎮,杏山城和塔山城,進而直逼錦州城。


    兩翼大軍,左翼混編了蒙古聯軍的六萬大軍由他的十五弟,豫親王多鐸掛帥,十二弟阿濟格為副將,從內蒙邊界直取進入大明的咽喉之地……陝西榆林的紅山最高處,與江湖中鼎鼎大名卻是談之色變的惡魔崖遙遙相對的長城鎮北台。而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和碩肅親王豪格統領右翼四旗五萬大軍,從長城黃岩口毀牆而入,長驅南下,入山東,下臨清,抵袞州……這一路上,由於守衛的明軍大多調撥去鎮壓起義軍,他們是幾乎是勢如破竹,連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老朱家的子孫自殺的自殺,斬首的斬首,是血流成河。


    而皇太極更是親自掛帥,統領著十萬精銳之師,在山海關附近安營紮寨,虎視眈眈,隨時策應,以為牽製。


    一時間——


    錦州告急!


    兗州告急!


    榆林告急!


    ……


    一封封告急文書像雪片般飛入京城,傳到朱由檢手中。


    老朱在一天之內悲喜兩重天,也是一夜之間全部白頭……剛對將要徹底掃平內亂而老懷大敞,清國這個時候卻突然翻臉,招呼也不打一聲,就對大明全麵開戰,並且戰線拉那麽長,讓老朱同誌怎麽應付的過來嘛。


    而朝廷上下分成了主戰和求和的兩大陣營,是吵成了一鍋粥。


    最讓老朱頭疼的是,求和派竟然是以堂堂的兵部尚書,剛剛滅掉李自成“凱旋而回”的楊嗣昌為首,軍隊的最高行政長官都不想打仗,那還打個屁啊。


    而主戰派喊得最凶的卻是跟楊嗣昌私交不錯的祖大壽,他也沒辦法,祖家世居遼東,若是錦州被滅,他上哪兒混啊。


    由於情況緊急,老朱迫於無奈隻好先采取了折中的辦法,一邊組織兵力讓祖大壽帶兵趕回錦州救急,一邊卻是派符興生作為特使去山海關與皇太極談判,希望能減緩大明腹背受敵的軍事壓力。


    由於剿滅闖賊大軍西門大官人起到了關鍵性的,無可替代的作用,老朱同誌深深體會到了這個愛婿對自己的重要性,忍不住從心底深處發出呼喚:西門愛婿——你到了哪兒啊,朕需要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俘獲美人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法克大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法克大帝並收藏俘獲美人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