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知道這是獨孤求敗少年時所用的劍,於是便說道:“無堅不摧,既如此,那我便叫你青虹劍吧,希望你擔得起此名。”


    獨孤求敗共有五把劍。


    “淩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這個時候的獨孤求敗,年少輕狂,藝業未成,因此他用一柄鋒利的寶劍,與群雄爭鋒。


    其實,這時候未成熟的,又何止獨孤求敗的劍法,他的心態和劍道,都還很幼稚。二十歲前的年輕人,都是這樣的。


    年少、衝動,以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縱橫天下了,卻不知道此時的他們,僅僅隻能與“河朔群雄”一爭短長而已。


    “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士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深穀。”


    三十歲前,正當闖蕩江湖、建功立業的時候,青春熱血,難免犯下錯誤。


    此時的獨孤求敗,便是這樣的,武功比起少年的時候,自然精進了許多,但是人生觀卻變得模糊了起來。這是這個年紀的人經常犯的錯誤。


    誤傷義士的來龍去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金庸想要傳遞的人生哲學--人年輕的時候都會犯錯的,而且會是不堪回首的錯誤。


    當我們年老體弱的時候,再回首,依舊羞愧難當。唯有“棄之深穀”,以期引以為戒。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三十歲後,圓滑老辣,於人於事,漸漸看透,所謂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結合到武學之道,也是這個意思。


    此時的獨孤求敗,橫行天下,無人可比。春風得意之際,想必也開始回首前塵、總結半生。


    這個時候,他終於明白了,所謂的高手,不過就是這麽回事,天下無敵卻又如何?


    因此,他收起了以前的狂放,慢慢的,變得注重起個人的修為來了。


    重劍便是這個時期獨孤求敗心境的最佳解讀,也是金庸對於不惑之年的最佳解讀--舉重若輕、沉穩老成。


    “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四十歲後,漸近知天達命的年紀,也正是漸近“無劍”的時刻。


    此時,獨孤求敗依然無敵於天下,可說已經感受到了獨居頂峰的那份寂寞。當人已經完成了一生的夙願、達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標之後,其實,人生也已經基本到了盡頭。


    這個時候、這把年紀,人還有什麽追求的呢?


    還有什麽欲念呢?


    沒了,也不應該有了。


    如果都到了此時,還存欲求,必為貪欲妄求。這是金庸的人生哲學,亦是獨孤求敗的劍道。


    此時,他已經漸漸到了無欲無求的時候,放棄手中的劍,隻是時間問題。


    知天命之年,就是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該歸位了。獨孤求敗埋劍葬劍,便是知道了自己劍的生命,已經到了終點。


    “無劍”便是如此。“無劍勝有劍”,在武學上,可說是至高無上的修為,在人生態度上,同樣被金庸推崇為極致。


    這裏補充一句,所謂的無劍,不一定就指的是無形劍氣。知天達命,便是收放自如、隨遇而安的人生觀。


    同理,無劍也是隨心所欲、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境界,不需要劍,不代表就一定沒有劍。隻是沒有用劍的理由而已。無形劍氣也罷、以掌代劍也罷,都是一樣的意義,並無長短高下之分,隻有手段方法各異。


    六脈神劍固然縱橫萬裏、無往而不利,而黯然銷魂掌也同樣是震古爍今、氣象萬千。這兩項神功,誰也不一定比誰強。金庸沒有自己比較過,我們亦無從得知究竟哪個更強。


    唯一知道的,就是這兩種都已到了“無劍”的境地。唯有收放自如、隨心所欲,方為“無劍”;物我兩忘,於人於事再不執著,才是“無劍”。


    而段譽和楊過正是沒有做到這點,他們的“無劍”才會缺陷明顯,時靈時不靈。我相信,這是金庸在設計“無劍勝有劍”的時候,真正想要傳達的。


    尋得獨孤九劍,又得到了青虹劍,何大清,準備離開了山穀,不過再去武當山拜師之前,何大清還準備去一趟終南山。


    於是何大清就騎著馬朝著終南山古墓進發了。


    終南山的後山,就是古墓派的駐地,古墓裏可是有九陰真經的,所以才會去古墓的。


    何大清在襄陽稍作休整,便快馬加鞭的趕向終南山,到了終南山腳下的小鎮上,找了一家客棧,向小二打聽出全真教遺址後,便付了一些銀兩,將馬兒暫時寄養到客棧,而後獨自一人奔著全真教遺址而去。


    來到全真教遺址後,何大清發現這裏到處都是殘垣斷壁,不過依稀可以看出當年的盛況


    之後,何大清在全真教遺址附近搜尋了一天,終於找到了那個可以出入古墓的水潭,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何大清便帶著潛水設備進入了水潭。


    隨後,何大清順著水底下的一條通道向前遊去,大約一刻鍾之後,何大清終於遊過了通道,然後浮出了水麵。


    何大清抬頭看去,借著暗淡的燭光,發現這是一間石室,在石室的中央有一口石棺,在一旁的牆壁上還有一些刻字,雖然有些模糊了,但勉強還能辨認。


    在牆壁的最右邊刻著九陰真經四個大字,而後是九陰真經中的一些絕學,在所有刻字的下方還有一句:今破古墓絕學玉女心經於此,須知重陽一身不弱於人。


    “真是不要臉!”


    何大清看了後暗罵道,他可是知道的,這九陰真經根本就不是王重陽的武學,而是黃裳所創,結果被王重陽在這裏給裝逼了。


    何大清罵了一陣後,就拿出了照相機,把牆壁上刻的九陰真經殘片給記錄了下來。


    拍完照後,何大清就離開了,因為他知道,現在的古墓中,楊過的後人還在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記得在倚天的原著中,楊過的後人還出場過。


    何大清離開古墓後,就直奔湖北武當山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情滿四合院開始的萬界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山雪狼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山雪狼王並收藏從情滿四合院開始的萬界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