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的是,周壽臉皮竟是堪比城牆一般,證據已是如此確鑿,竟還能百般抵賴,嘴中喊道:“陛下,這定是謝至陷害於臣,臣脾氣不甚好,對府中下人平日難免會有些打罵之事,他們必是懷恨在心,構陷於臣,臣因陛下才有今日之一切,怎會做出那般大逆不道之事?”


    按理說來,弘治皇帝對周家卻也不錯,刺駕之事怎麽著都不應該發生的。


    若不是弘治皇帝相信謝至,相信謝至絕不會這個事情上陷害周家,弘治皇帝能想到誰,也絕不會想到周家的。


    周壽一番喊冤之後,弘治皇帝臉上帶著些嘲諷的微笑,道:“是啊,朕也想知道為何啊?朕今日請慶雲侯來,就是想讓慶雲侯為朕解這心頭疑惑的。”


    周壽臉上有些微楞,卻是依舊死鴨子嘴硬,瞅了謝至一眼,回道:“臣也想知道,不妨請雲中伯來解釋一下?”


    尼瑪,這個事情他解釋的著嗎?


    弘治皇帝本以為證據已是這般確鑿,周壽也能開口了,在這暖閣中,交交心,也能讓他心中好受一些。


    卻是沒成想,周壽到現在都不與他說真話。


    其實,周壽到了現在還不開口也不難理解,畢竟他身後的靠山可是很大的,隻要他不開口,弘治皇帝便那他沒轍,周太後再說上幾句好話,這個事情也就能過去了。


    周壽死硬不開口,弘治皇帝有些失望,也有些頹廢與落寞,也不再次多說,擺手道:“慶雲侯既然不肯給為朕解釋,那便送慶雲侯回去吧。”


    謝至遵旨之後,喊來了門外的何三友正要帶人出去之際,張鶴齡卻是未經通傳遍闖了進來。


    一進門便指著周壽聲淚俱下的苦訴著道:“陛下,若非秀榮,我大明便要舉行國喪了,周家狼子野心,罪不容誅,臣那阿姐連日來都在以淚洗麵,陛下,定要為秀榮報仇才是。”


    周壽在弘治皇帝麵前自辯了一番清白,對張鶴齡的指責,又自是也要有所表示的,嘴中大呼道:“張鶴齡,你可莫要冤枉老夫,總不能因孫兒在坤寧宮當值,就把這麽大一個屎盆子扣到我周家頭上吧?”


    別看張鶴齡有著侯爵,走到哪裏都有人呼上一聲侯爺,可實際卻哪是什麽有底蘊的家族。


    行事之上不過也就如潑皮無賴一般。


    周壽辯駁之後,他直接便當著弘治皇帝的麵,破口大罵,道:“你個老匹夫,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還想百般抵賴...”


    說著的功夫,便要朝周壽動起手來。


    這暖閣乃是平日處置朝堂大事之地,兩個外戚卻如市井鄉民一般在此上演如此一番鬧劇。


    其實,這些事情不用張鶴齡說,弘治皇帝都清楚,現在的弘治皇帝正心煩意亂著,瞧見同樣是外戚的張鶴齡,又瞧著兩人這番舉動,或許是又想起兩人平日裏的那種所作所為,反正態度是極為的惡劣,冷聲道:“出去!”


    平日的弘治皇帝對張鶴齡一貫都是和顏悅色,即便張鶴齡犯下大錯被彈劾,弘治皇帝都能把其喊至身邊,私下解決。


    現在弘治皇帝這般冷硬,卻是張鶴齡從未見過的。


    被喊了這麽一聲後,張鶴齡有些發怵,口中卻又喊了一句,道:“陛下...”


    張鶴齡現在也是委屈的很,他進來完全是在他外甥女討公道啊,這怎麽倒顯得他好像裏外不是人了。


    張鶴齡還要開口說些什麽,弘治皇帝卻是連機會都沒給他,又是一聲厲聲嗬斥,道:“滾出去。”


    瞧見弘治皇帝這般,謝至便上前推嚷著張鶴齡道:“壽寧侯先出去吧,讓陛下一人好生靜靜。”


    張鶴齡那廝就是狗咬呂洞賓,竟又直接朝謝至狂吠起來,道:“陛下命你督辦此事,你卻遲遲不能拿出周家的罪證,你說,你是否是收了周家的賄賂?”


    這可就冤枉了,謝至他全程都與朱厚照在一起,他是能夠收賄賂,朱厚照總不能也收了賄賂吧?


    謝至還未出言解釋,朱厚照倒是衝著張鶴齡,道:“別以為本宮不知曉你的心思?你哪是為了秀榮,為了大明,不過因為倒黴的是周家而已,你這般積極恐是為了私仇吧?”


    張鶴齡滿是委屈,回道:“殿下,這可就冤枉臣了。”


    朱厚照一直以來便對張鶴齡兄弟頗為厭惡,對張鶴齡也沒什麽好臉,道:“冤枉不冤枉的,你自己清楚。”


    張鶴齡見與朱厚照說不明白,轉頭便與弘治皇帝解釋起來。


    弘治皇帝也不再給張鶴齡麵子,就連朱厚照也不願在搭理,抬手道:“都滾出去。”


    張鶴齡本想還說上幾句,謝至卻是主動拱手道:“陛下,臣暫且告退了。”


    在張鶴齡進來之前,弘治皇帝本就讓謝至先行離開了。


    這個時候弘治皇帝心情不佳,若強留在次處,難免會被殃及。


    謝至帶著殿中的周家爺孫退出暖閣後,張鶴齡得不到弘治皇帝的搭理便也隻得是灰溜溜的離開。


    出了暖閣後,朱厚照便在謝至身邊與他小聲道:“謝五,周家家眷的那些供詞倒也著實不能證明他與寧王有牽聯,就這麽著也不能把他就此定罪。”


    關鍵罪證沒有找到,想要給一個外戚侯爵定罪,著實難以平天下人悠悠之口。


    本來此事便已是沸沸揚揚了,若是沒有鐵證,不知被唯恐天下不亂者傳成何種樣子呢。


    謝至回道:“還是當繼續找尋證據才是,倒是沒想到周壽竟是如此無賴,如此情況了,還想百般抵賴。”


    朱厚照卻是哼了一聲,道:“他恐怕還想著能被身後靠山護佑吧?這次父皇也是鐵了心,周太後那裏已被限製了出入。”


    ......


    朱秀榮的薨逝,弘治皇帝宣布了罷朝三日以示哀悼。


    今日是第三日,弘治皇帝早起之後,便在張皇後身邊陪著。


    與張皇後一道正吃著早膳之時,蕭敬便匆匆來報,道:“陛下,一眾大臣在奉天殿前控告雲中伯為泄私怨,對慶雲侯濫用私刑,還說謝公在關中開渠鑿井不夠迅速,是在延誤旱情。”


    弘治皇帝臉色微變,卻在張皇後麵前並未有所表現,陪著張皇後吃了早膳後才離開坤寧宮。


    從坤寧宮出來後,弘治皇帝便厲聲怒罵道:“如此這個時候了,竟還有人在彈劾謝家父子,把彈劾之人都記下來,一一去查,他們願跪就讓他們跪著去。”


    對待大臣,弘治皇帝一向都是溫和的,如此這般著實很少見。


    蕭敬也沒再多言,接了旨意便著手去做了,而弘治皇帝則是去了暖閣。


    在暖閣還能瞧見跪在奉天殿之前的群臣。


    弘治皇帝駐足在窗前良久,眼神越發的犀利。


    這天下乃是朱家的天下,若勸諫是為大明,那也就罷了,u看書ukashu.c若是為了私利脅迫朝廷,那可就對不起了。


    從早晨一直到中午,那些大臣跪在奉天殿之前沒得到弘治皇帝的任何回應。


    弘治皇帝在暖閣中也都看不進折子,在房間中徘徊走上幾步,之後又在禦座之前坐上一會兒。


    現在的弘治皇帝心下是糾結的,他明知道此事不會有錯,卻也希望這個事情是謝至搞錯了。


    對周太後弘治皇帝不僅僅隻是感激養育之恩,也是有情分在的。


    快要傳午膳之際,謝至與朱厚照帶著兩個雲中衛兵丁抬著一大筐東西進了宮。


    還未走近奉天殿,便瞧見前麵跪著的一眾大臣。


    謝至亦步亦趨的走近,也沒正麵與那些大臣見麵,繞過那些人直接去了暖閣。


    進入暖閣,行禮之後,謝至便道:“陛下,臣已核算出了周家的一些賬目,經臣核查,周家在京郊以及關中等地有良田八萬餘畝,鋪麵五十餘家,另有現十萬餘兩,寶鈔八十餘萬,珍寶古玩不計其數。”


    這些東西數額雖然巨大,但卻是並足以讓弘治皇帝情緒波動,抬手道:“與寧王往來可找到證據?”


    弘治皇帝多年來對周家的寬容便正是說明了其對周家不一樣的情義,因而這份證據,謝至並非第一時間拿出來。


    既然弘治皇帝問到,那謝至也就隻好開口了,謝至回道:“臣以房契搜尋了慶雲侯的幾處外宅,在城北一處外宅找到了一間密室,找到了與寧王往來的書信,另外還有一幹朝臣與之往來的賬目,這些賬目清楚記載了雙方之間的權錢交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好伴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六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六陽並收藏大明好伴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