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長樂公主的小巴掌都快拍紅了,還在陶然身邊使勁的拍打著。
在她的心裏但凡是老師做的東西都是最好的。
所以她是為老師那首春江花月夜叫好。
“長樂,如此高興。朕看著也很欣慰啊。”
李二陛下舉起酒杯仰首喝了一口。
“好酒,好酒。不過此時如果再有好詩那就再好不過了。”
李二陛下看著掛在天上的月亮開口感歎道。
“父皇,母後。詩詞一道,長樂覺得非老師出手,否則難遂父皇心意。不如就讓老師賦詩一首如何?”
“好。”
長樂話音剛落,長孫皇後便第一個出口喝彩支持起來。
“朕也覺得詩詞一道,天下已無人能出長安侯左右,所以朕得加點難度,今日詩詞必須已中秋佳節為題。如果長安侯能做的合題合意,朕今晚與眾愛卿,愛妃便算得上是過了一個圓滿的中秋佳節啊。”
李二陛下注視著陶然開口說道。
其實就算是長樂不提議,陶然原本也有賦詩的打算。
因為南山學院開學在即,正是需要自己打出名聲的時候,要知道隻從春江花月夜之後,他還沒有做出過一首詩賦呢,難免有人議論說長安侯如今是肚子裏的墨水已用盡。
對於這些說法,陶然以前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可是在南山學院即將開學招生的節骨眼上,實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想到這裏陶然起身站了起來。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
還有比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再貼切不過的嗎?
“陛下如此微臣就獻醜了。”
陶然拱手施禮,然後開口接著說道。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現場突然安靜到可怕的地步,所有人都知道他們聽到了一首足以流芳千古的詩賦。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長安侯之才情,已經達到了讓朕歎為觀止的地步。今夜能聽聞長安侯此詩,朕已無憾了,至於明年的明月再那裏看,朕也不得而知啊!”
李二陛下竟然被陶然詩賦裏的意境感染,從而有感而發。
“老師,您真是太厲害了。學生看到父皇的眼睛都濕了,他應該是被觸動了。”
長樂公主撲閃著美麗大眼睛,一副無比激動和崇拜的表情看著陶然,開口說道。
“長樂,老師相信你以後也可以做到的,因為長樂是一個有愛心,聰慧美麗的公主。”
陶然由衷的稱讚道。
“老師,長樂真有老師說的那麽好嗎?”
長樂撲閃著美麗的大眼睛開口詢問道。
“當然,公主比老師說的還要好上幾分。”
陶然微笑著回應道。
直到此時眾多青年才俊才反應過來,剛剛陶然一首中秋月竟然讓他們全部神遊天外,良久恭敬叫好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許多待字閨中的大家閨秀開始向陶然的方向,偷偷運送著秋天的菠菜。
一時之間讓陶然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陛下,微臣定與南山學院後天開始接受報名,七日後進行考試。九月初一開學。不知陛下有何建議?”
陶然起身恭敬了施禮開口說道。
“好,長安侯的南山學院,朕期盼已久啊!朕希望愛卿能為大唐多培養青年才俊,為我朝所用啊。愛卿讓朕題的南山學院四個大字,筆墨已幹隻等學院廣納生員了。”
李二陛下的一番話,讓眾人深吸一口涼氣。
這長安侯委實太受陛下重視了,自己開辦學院不說,陛下還親自賜墨,而且開口就讓陶然為朝堂培養青年才俊。寓意太過明顯啊。
眾人都是才識過人之輩,否則也不會出現在這場合之中。
不少人已經打定主意,一定要讓自家孩子去南山學院學習,如今太子殿下李承乾和長樂公主李麗質已然尊稱陶然為老師,可見這個長安侯確確實實是又真材實料的。
今日的晚宴,毫無疑問陶然是最大的贏家。
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盛名,還無形之中為南山學院打了一波廣告。
而且贏得了不少大家閨秀,待字閨中少女的芳心。
“大丫,那日長樂說你最近消瘦不少,本宮今日見你,確有同感。這些上好的補品都是本宮為你準備的,回去後一定要按時調理,不可虧待了自己的身子。”
長孫皇後慈愛的看著身邊的大丫開口說道。
“謝謝皇後娘娘關心,民女知道了。民女其實不是消瘦,隻是身子長高了而已。”
“哦,大丫不說,本宮還真沒注意,快站起來讓本宮再打量打量。”
大丫聞言起身,長孫皇後仔細打量一番。
“還真是長高不少呢,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的。本宮還想著大丫早起到本宮身邊呢。”
長孫皇後的一番話不由的讓大丫紅了臉。眼睛偷偷拋向了李二陛下身邊的太子李承乾身上。
恰巧太子李承乾也往這邊張望了過來。
兩雙明亮的眼睛在空中碰撞,笑容便在兩人臉上蕩漾開來了。u看書 .uanshu.cm
這一切自然是被長孫皇後盡收眼底,內心裏也是十分歡喜。
皎潔的月光將皇宮照耀的宛如白晝一般,此時宮樂聲響起,長孫皇後組織的樂隊開始了盛大的表演。
一時之間眾人看著優雅的舞姿,聽著優美的曲子,陶醉在這銀白色的月光裏,久久不能自拔。
陶然也不由的沉醉其中,自己來到大唐的第一個中秋節,就這樣過去了。
宴會結束的時候,月亮依然高掛空中。
陶然牽起大丫的手,與陛下和皇後告別後,步行走出宮門。
踏上了回府的馬車。
奶奶依然坐在府院裏一個人靜靜的看著天上的月亮。
三個小丫頭坐在小板凳上,依偎在奶奶的身邊。
陶然看到這一幕,眼眶一熱,差點流下眼淚來。
奶奶應該是想念故去的親人們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奶奶,孫兒和孫女回來了。”
陶然和大丫乖巧的走到了老太太身邊,俯身下來。
“奶奶,夜深了,回屋休息吧?丫頭們,扶奶奶回屋。”
陶然對著幾個小丫頭擠擠眼睛,開口說道。
長樂公主的小巴掌都快拍紅了,還在陶然身邊使勁的拍打著。
在她的心裏但凡是老師做的東西都是最好的。
所以她是為老師那首春江花月夜叫好。
“長樂,如此高興。朕看著也很欣慰啊。”
李二陛下舉起酒杯仰首喝了一口。
“好酒,好酒。不過此時如果再有好詩那就再好不過了。”
李二陛下看著掛在天上的月亮開口感歎道。
“父皇,母後。詩詞一道,長樂覺得非老師出手,否則難遂父皇心意。不如就讓老師賦詩一首如何?”
“好。”
長樂話音剛落,長孫皇後便第一個出口喝彩支持起來。
“朕也覺得詩詞一道,天下已無人能出長安侯左右,所以朕得加點難度,今日詩詞必須已中秋佳節為題。如果長安侯能做的合題合意,朕今晚與眾愛卿,愛妃便算得上是過了一個圓滿的中秋佳節啊。”
李二陛下注視著陶然開口說道。
其實就算是長樂不提議,陶然原本也有賦詩的打算。
因為南山學院開學在即,正是需要自己打出名聲的時候,要知道隻從春江花月夜之後,他還沒有做出過一首詩賦呢,難免有人議論說長安侯如今是肚子裏的墨水已用盡。
對於這些說法,陶然以前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可是在南山學院即將開學招生的節骨眼上,實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想到這裏陶然起身站了起來。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
還有比蘇軾的陽關曲~中秋月再貼切不過的嗎?
“陛下如此微臣就獻醜了。”
陶然拱手施禮,然後開口接著說道。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現場突然安靜到可怕的地步,所有人都知道他們聽到了一首足以流芳千古的詩賦。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長安侯之才情,已經達到了讓朕歎為觀止的地步。今夜能聽聞長安侯此詩,朕已無憾了,至於明年的明月再那裏看,朕也不得而知啊!”
李二陛下竟然被陶然詩賦裏的意境感染,從而有感而發。
“老師,您真是太厲害了。學生看到父皇的眼睛都濕了,他應該是被觸動了。”
長樂公主撲閃著美麗大眼睛,一副無比激動和崇拜的表情看著陶然,開口說道。
“長樂,老師相信你以後也可以做到的,因為長樂是一個有愛心,聰慧美麗的公主。”
陶然由衷的稱讚道。
“老師,長樂真有老師說的那麽好嗎?”
長樂撲閃著美麗的大眼睛開口詢問道。
“當然,公主比老師說的還要好上幾分。”
陶然微笑著回應道。
直到此時眾多青年才俊才反應過來,剛剛陶然一首中秋月竟然讓他們全部神遊天外,良久恭敬叫好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許多待字閨中的大家閨秀開始向陶然的方向,偷偷運送著秋天的菠菜。
一時之間讓陶然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陛下,微臣定與南山學院後天開始接受報名,七日後進行考試。九月初一開學。不知陛下有何建議?”
陶然起身恭敬了施禮開口說道。
“好,長安侯的南山學院,朕期盼已久啊!朕希望愛卿能為大唐多培養青年才俊,為我朝所用啊。愛卿讓朕題的南山學院四個大字,筆墨已幹隻等學院廣納生員了。”
李二陛下的一番話,讓眾人深吸一口涼氣。
這長安侯委實太受陛下重視了,自己開辦學院不說,陛下還親自賜墨,而且開口就讓陶然為朝堂培養青年才俊。寓意太過明顯啊。
眾人都是才識過人之輩,否則也不會出現在這場合之中。
不少人已經打定主意,一定要讓自家孩子去南山學院學習,如今太子殿下李承乾和長樂公主李麗質已然尊稱陶然為老師,可見這個長安侯確確實實是又真材實料的。
今日的晚宴,毫無疑問陶然是最大的贏家。
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盛名,還無形之中為南山學院打了一波廣告。
而且贏得了不少大家閨秀,待字閨中少女的芳心。
“大丫,那日長樂說你最近消瘦不少,本宮今日見你,確有同感。這些上好的補品都是本宮為你準備的,回去後一定要按時調理,不可虧待了自己的身子。”
長孫皇後慈愛的看著身邊的大丫開口說道。
“謝謝皇後娘娘關心,民女知道了。民女其實不是消瘦,隻是身子長高了而已。”
“哦,大丫不說,本宮還真沒注意,快站起來讓本宮再打量打量。”
大丫聞言起身,長孫皇後仔細打量一番。
“還真是長高不少呢,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的。本宮還想著大丫早起到本宮身邊呢。”
長孫皇後的一番話不由的讓大丫紅了臉。眼睛偷偷拋向了李二陛下身邊的太子李承乾身上。
恰巧太子李承乾也往這邊張望了過來。
兩雙明亮的眼睛在空中碰撞,笑容便在兩人臉上蕩漾開來了。u看書 .uanshu.cm
這一切自然是被長孫皇後盡收眼底,內心裏也是十分歡喜。
皎潔的月光將皇宮照耀的宛如白晝一般,此時宮樂聲響起,長孫皇後組織的樂隊開始了盛大的表演。
一時之間眾人看著優雅的舞姿,聽著優美的曲子,陶醉在這銀白色的月光裏,久久不能自拔。
陶然也不由的沉醉其中,自己來到大唐的第一個中秋節,就這樣過去了。
宴會結束的時候,月亮依然高掛空中。
陶然牽起大丫的手,與陛下和皇後告別後,步行走出宮門。
踏上了回府的馬車。
奶奶依然坐在府院裏一個人靜靜的看著天上的月亮。
三個小丫頭坐在小板凳上,依偎在奶奶的身邊。
陶然看到這一幕,眼眶一熱,差點流下眼淚來。
奶奶應該是想念故去的親人們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奶奶,孫兒和孫女回來了。”
陶然和大丫乖巧的走到了老太太身邊,俯身下來。
“奶奶,夜深了,回屋休息吧?丫頭們,扶奶奶回屋。”
陶然對著幾個小丫頭擠擠眼睛,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