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山並不是一座孤山,而是一條自西到東、延綿三百多裏、直入東海的山脈。
它位於楚國東北部,與魯國接壤,又有源自趙地,流經燕、魯的秀水在此轉彎直入東海,直接將這片土地與西邊蔣氏的封地割裂開來。
三麵都沒法擴張,山又是植被稀少的石頭山,在世人眼裏,這片土地全部的希望都隻能寄托在東南邊那片秀水衝積出來的小平原上。
不過很可惜,受地勢所限,這片小平原哪怕精打細算把所有犄角旮旯都算上,也隻能開墾出來幾百畝薄地。
這地不僅鹽堿很重,還常常遭遇水災,一年到頭就算精耕細作,畝產也不過幾十斤,若隻靠這片土地的出產,怕是連五十人都養不活。
這裏風景秀麗,峰險、石奇、霧幻,置身其中,仿若蓬萊仙山,若是在現代,稍微開發一下就是個5a級景區,隨便帶著遊客爬爬山趕趕海就能致富,可惜這裏交通不便,除了少有的幾個有錢又有閑的奇葩會到這種鳥不生蛋的地方旅行,平日裏一年到頭也難得見到個生麵孔。
所以公子白的信使剛剛踏上這片土地,就有人將他攔了下來。
#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向過得很苦,叔魚卻在這裏生活得有滋有味。
倒不是因為他有錢或者喜歡剝削貧民,而是因為,這裏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一無是處,尤其任袖是鄭人,對這裏的了解全都來源於典籍還有仆從的講述,難免有失偏頗,共叔魚不過略施小計,就將這片土地收入囊中。
“老爺,這天怕是要下雨了,不如歸去吧!”
海浪越來越急了,灰藍色的海上浮著淡灰色的雲,大雨雖不至於立刻就要下下來,看天色,今日卻是遲早要下雨的。
在仆從們看來,這樣的天氣,正該在屋子裏待著才是。
共叔魚卻穿著灰藍色的細麻布裋(shu)褐,戴著大鬥笠坐在高高的礁石上釣魚,聽到從人催促,充耳不聞。
他不過二十六歲,卻已經勞累了十多年,像這樣悠閑的日子,他很享受,也很珍惜。
以前兄長無能軟弱,什麽事都要靠他,以後侄兒年紀小,遲早也要靠他幫忙,這樣悠閑的日子並不會長久。
他對自己的侄兒很了解,聰慧沉穩,對權力有著本能的渴求,絕對沒法長期忍受王後幹政,他這個叔父出自羋氏,就算白不喜,也會把他當自己人。
共叔魚對此堅信不疑。
因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世世代代都在這麽做的。
血脈注定了他們永遠都是自己人,活著的時候,要互相扶持,死去的時候,也要葬入同一個墓地,他們是利益共同體,隻有同心協力,羋氏才能在這片土地上傳承下去。
與小門小戶出身的人不同,他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家庭教育,這是他們的底線,不管怎麽鬧騰,都不會跨過這一條線。
與他相比,哪怕是生身母親,任袖也會因為姓氏不同,被當做外人,進不得宗祠,不可以參與本族祭祀,所以他暫避王後鋒芒,是明智的選擇。
長長的竹竿斜插在石頭縫裏,被他雙腳固定住,浮漂往下沉了沉,他便輕手輕腳的拿起釣竿,熟練的拉扯起來。
力氣很大,看來是條大魚!
這是用結繭蠶體內的絲漿人工拉扯製成的單股絲線,光滑、透明、柔韌、強度大,隻要技術過關,一般的大魚拉扯不斷。
不斷的放鬆、收緊,上鉤的魚兒漸漸力竭,拉拽間,已能看到它亮白的肚皮,還有青灰的背上漆黑的斑點——這是一條鱸魚,個頭還不小。
叔魚愛吃魚,自從來了共山,日常魚蝦沒有斷過,原本精瘦的他,如今已經健壯許多,蒼白的皮膚,也變成了健康的小麥色,見魚出水,瞬間就被從人接到網裏,叔魚終於“哈哈”大笑起來!
比起案牘勞刑,其實他更愛這些。
#
共山南麵向陽,正對著秀水平原那邊,有一處山石稍微少些的緩坡,叔魚的別院就建在半山腰一處平台之上。
這處別院早在七八年前就開始建造了,他早就做好了準備,要被分封到這裏來,可憐王後娘娘還在那得意洋洋,仿佛占了多大的便宜一樣。
叔魚搖搖頭,接過仆從手中的托盤。
托盤中,有糙飯一大碗,清水一罐,巴掌寬的燒魚一截。
他還未娶妻,也沒有孩子,那麽大一條魚,他一頓吃不完,得分成幾段,為了新鮮,最先吃的,永遠是肚子上最肥美的一截。
濃油赤醬的燒魚上灑了切得碎碎的野蔥,看起來就讓人食欲大振,共叔魚卻皺了皺眉,吩咐從人:“下次讓庖廚少放些油!”
從人有心想說,再少就沒法吃了,想想主子是個多吃根鹹菜都要計較的性子,還是點頭應下,說回頭一定吩咐下去——山下的漁民喜歡把魚蒸著吃,除了不抗餓,其實放點蔥薑壓住味兒,也還好。
共叔魚這才安靜的享用他的午飯——因為上午要去釣魚,他的朝食就用包了鹹菜的飯團子對付,到了中午扛不住餓,就得再吃一頓。
剛開始他還不樂意,覺得這樣就多吃了一頓飯,一年下來就要多吃好幾百斤米,後來管理家財的屬臣告訴他,說今年因為不用再偷偷摸摸煮鹽,又有鹽工琢磨出了曬鹽的方法,收入比起往年至少翻了五倍,他這才同意下來。
飯吃到一半,天上就下起雨來。
共山的雨不像鳳凰台那麽溫柔,每次來的時候都氣勢洶洶,走的時候也幹幹脆脆,說是大雨,不過半頓飯功夫,仆從把飯碗收下去的時候,u看書 ww.uukanshu 天就晴了。
正背著手在廊下散步,琢磨著要不要等退潮後,親手去海灘上撿一些貝類回來曬成幹貨,好在年底送到鳳凰台,充作封地的稅賦,就見家臣帶著外出售鹽的商戶進來了。
五月的天已經很熱了,叔魚幹脆在可以觀海的露台上接見了他們。
因為叔魚節儉,露台上是不會鋪席的,家臣雖不習慣,還是接過仆從遞來的墊子,小心翼翼的坐了。
商戶低賤,直接跪坐在木地板上,沒人管他舒不舒服,他自己也不介意,見主子看著自己,忙磕頭回話:“老爺,公子現在應該快到陽城了,奴奴回來的時候,聽說他們停在嘉峪關,好像公子病了。”
“嗯。”
共叔魚點點頭,卻未追問更多,隻問起海鹽的銷售情況,還有商戶打聽到的消息來。
他在公子那裏派了人,太過機密的事情可能不知道,公子病了這種大事,還是知道的。
聽說公子不滿王後娘娘為他定下的婚事,他沒當回事,也沒打算管。
他可以因為嫌棄那些世家淑女生活奢靡,養起來太費錢,所以一直不娶妻,這大侄子卻是不行的。
與他不同,大侄子肩負著傳承楚國的重任,早些娶妻早些生子,是應該的,至於妻子喜不喜歡有什麽要緊?隻要身份足夠尊貴,不至於讓孩子蒙羞就成。
對此,他不僅不覺得任袖過分,反而覺得她很負責,幹得漂亮。
侄兒今年九歲,那位公主七歲,不論是從身份來講,還是從年齡上看,兩人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它位於楚國東北部,與魯國接壤,又有源自趙地,流經燕、魯的秀水在此轉彎直入東海,直接將這片土地與西邊蔣氏的封地割裂開來。
三麵都沒法擴張,山又是植被稀少的石頭山,在世人眼裏,這片土地全部的希望都隻能寄托在東南邊那片秀水衝積出來的小平原上。
不過很可惜,受地勢所限,這片小平原哪怕精打細算把所有犄角旮旯都算上,也隻能開墾出來幾百畝薄地。
這地不僅鹽堿很重,還常常遭遇水災,一年到頭就算精耕細作,畝產也不過幾十斤,若隻靠這片土地的出產,怕是連五十人都養不活。
這裏風景秀麗,峰險、石奇、霧幻,置身其中,仿若蓬萊仙山,若是在現代,稍微開發一下就是個5a級景區,隨便帶著遊客爬爬山趕趕海就能致富,可惜這裏交通不便,除了少有的幾個有錢又有閑的奇葩會到這種鳥不生蛋的地方旅行,平日裏一年到頭也難得見到個生麵孔。
所以公子白的信使剛剛踏上這片土地,就有人將他攔了下來。
#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向過得很苦,叔魚卻在這裏生活得有滋有味。
倒不是因為他有錢或者喜歡剝削貧民,而是因為,這裏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一無是處,尤其任袖是鄭人,對這裏的了解全都來源於典籍還有仆從的講述,難免有失偏頗,共叔魚不過略施小計,就將這片土地收入囊中。
“老爺,這天怕是要下雨了,不如歸去吧!”
海浪越來越急了,灰藍色的海上浮著淡灰色的雲,大雨雖不至於立刻就要下下來,看天色,今日卻是遲早要下雨的。
在仆從們看來,這樣的天氣,正該在屋子裏待著才是。
共叔魚卻穿著灰藍色的細麻布裋(shu)褐,戴著大鬥笠坐在高高的礁石上釣魚,聽到從人催促,充耳不聞。
他不過二十六歲,卻已經勞累了十多年,像這樣悠閑的日子,他很享受,也很珍惜。
以前兄長無能軟弱,什麽事都要靠他,以後侄兒年紀小,遲早也要靠他幫忙,這樣悠閑的日子並不會長久。
他對自己的侄兒很了解,聰慧沉穩,對權力有著本能的渴求,絕對沒法長期忍受王後幹政,他這個叔父出自羋氏,就算白不喜,也會把他當自己人。
共叔魚對此堅信不疑。
因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世世代代都在這麽做的。
血脈注定了他們永遠都是自己人,活著的時候,要互相扶持,死去的時候,也要葬入同一個墓地,他們是利益共同體,隻有同心協力,羋氏才能在這片土地上傳承下去。
與小門小戶出身的人不同,他們從小就受到這樣的家庭教育,這是他們的底線,不管怎麽鬧騰,都不會跨過這一條線。
與他相比,哪怕是生身母親,任袖也會因為姓氏不同,被當做外人,進不得宗祠,不可以參與本族祭祀,所以他暫避王後鋒芒,是明智的選擇。
長長的竹竿斜插在石頭縫裏,被他雙腳固定住,浮漂往下沉了沉,他便輕手輕腳的拿起釣竿,熟練的拉扯起來。
力氣很大,看來是條大魚!
這是用結繭蠶體內的絲漿人工拉扯製成的單股絲線,光滑、透明、柔韌、強度大,隻要技術過關,一般的大魚拉扯不斷。
不斷的放鬆、收緊,上鉤的魚兒漸漸力竭,拉拽間,已能看到它亮白的肚皮,還有青灰的背上漆黑的斑點——這是一條鱸魚,個頭還不小。
叔魚愛吃魚,自從來了共山,日常魚蝦沒有斷過,原本精瘦的他,如今已經健壯許多,蒼白的皮膚,也變成了健康的小麥色,見魚出水,瞬間就被從人接到網裏,叔魚終於“哈哈”大笑起來!
比起案牘勞刑,其實他更愛這些。
#
共山南麵向陽,正對著秀水平原那邊,有一處山石稍微少些的緩坡,叔魚的別院就建在半山腰一處平台之上。
這處別院早在七八年前就開始建造了,他早就做好了準備,要被分封到這裏來,可憐王後娘娘還在那得意洋洋,仿佛占了多大的便宜一樣。
叔魚搖搖頭,接過仆從手中的托盤。
托盤中,有糙飯一大碗,清水一罐,巴掌寬的燒魚一截。
他還未娶妻,也沒有孩子,那麽大一條魚,他一頓吃不完,得分成幾段,為了新鮮,最先吃的,永遠是肚子上最肥美的一截。
濃油赤醬的燒魚上灑了切得碎碎的野蔥,看起來就讓人食欲大振,共叔魚卻皺了皺眉,吩咐從人:“下次讓庖廚少放些油!”
從人有心想說,再少就沒法吃了,想想主子是個多吃根鹹菜都要計較的性子,還是點頭應下,說回頭一定吩咐下去——山下的漁民喜歡把魚蒸著吃,除了不抗餓,其實放點蔥薑壓住味兒,也還好。
共叔魚這才安靜的享用他的午飯——因為上午要去釣魚,他的朝食就用包了鹹菜的飯團子對付,到了中午扛不住餓,就得再吃一頓。
剛開始他還不樂意,覺得這樣就多吃了一頓飯,一年下來就要多吃好幾百斤米,後來管理家財的屬臣告訴他,說今年因為不用再偷偷摸摸煮鹽,又有鹽工琢磨出了曬鹽的方法,收入比起往年至少翻了五倍,他這才同意下來。
飯吃到一半,天上就下起雨來。
共山的雨不像鳳凰台那麽溫柔,每次來的時候都氣勢洶洶,走的時候也幹幹脆脆,說是大雨,不過半頓飯功夫,仆從把飯碗收下去的時候,u看書 ww.uukanshu 天就晴了。
正背著手在廊下散步,琢磨著要不要等退潮後,親手去海灘上撿一些貝類回來曬成幹貨,好在年底送到鳳凰台,充作封地的稅賦,就見家臣帶著外出售鹽的商戶進來了。
五月的天已經很熱了,叔魚幹脆在可以觀海的露台上接見了他們。
因為叔魚節儉,露台上是不會鋪席的,家臣雖不習慣,還是接過仆從遞來的墊子,小心翼翼的坐了。
商戶低賤,直接跪坐在木地板上,沒人管他舒不舒服,他自己也不介意,見主子看著自己,忙磕頭回話:“老爺,公子現在應該快到陽城了,奴奴回來的時候,聽說他們停在嘉峪關,好像公子病了。”
“嗯。”
共叔魚點點頭,卻未追問更多,隻問起海鹽的銷售情況,還有商戶打聽到的消息來。
他在公子那裏派了人,太過機密的事情可能不知道,公子病了這種大事,還是知道的。
聽說公子不滿王後娘娘為他定下的婚事,他沒當回事,也沒打算管。
他可以因為嫌棄那些世家淑女生活奢靡,養起來太費錢,所以一直不娶妻,這大侄子卻是不行的。
與他不同,大侄子肩負著傳承楚國的重任,早些娶妻早些生子,是應該的,至於妻子喜不喜歡有什麽要緊?隻要身份足夠尊貴,不至於讓孩子蒙羞就成。
對此,他不僅不覺得任袖過分,反而覺得她很負責,幹得漂亮。
侄兒今年九歲,那位公主七歲,不論是從身份來講,還是從年齡上看,兩人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