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鄭國渠成,秦國上下洋溢在喜慶的氣氛當中。
不出兩年,關中之地即將大收。八百裏秦川,成為了天然糧倉。
鹹陽宮中,嬴政一襲黑金色王袍,頭戴平天冠。一雙劍眉斜飛入鬢,正打量著堂下的人。自從他重啟招賢令,的確有不少人來投靠秦國。但裏麵,魚龍混雜,到現在他都沒能找到能輔助自己完成大業的賢才。
之前有一個尉繚入秦,但此人乃是兵家大才,寫就曠世兵書。此人堪稱是國之柱石,自己與他是相談甚歡,後拜他為國尉。
但越是得不到的,他就越想得到。想起那個寫出千古雄文,集法家大成者的韓非,嬴政心中就忍耐不住。在他心裏,韓非的法足以為秦國鑄就萬世根基。
商君之法,可用於統天下,不可用於治天下。此等大才,韓國棄之如敝履,實在可惜。
······
“孤欲要對韓用兵,不知諸位有何良策?”甘泉宮內,嬴政跪坐上首,高聲道。
堂下,文武大臣分坐兩列,一方是昌平君兄弟倆,李斯,王綰,馮去疾等人。一方是尉繚,王翦,蒙武父子。
“不知大王是想得到城池,還是想滅韓?”尉繚起身問道。
“得城如何?滅韓又如何?”嬴政雙眼微眯,似是隨意般問道。
“若大王想要得城,隻需派大軍五萬,陳兵韓國邊境。若想滅韓,則需十萬大軍。”尉繚說完,就回到行列。
“此事容後再議,你們先看一篇文章。”嬴政擺擺手,就有太監將數十卷竹簡搬過來,一一發放。
所有人一頭霧水,都不知秦王何意。等到看完竹簡文章內容後,所有人表情不一。
昌平君一臉平靜,看不出喜怒。李斯則是麵色陰沉,這熟悉的文章作風,明明就是他師兄韓非的,難道秦王動用大軍就隻為得到韓非?
想到自己來到秦國,兢兢業業,不敢出任何差錯。但沒想到還是比不過韓非,但他憑什麽得到秦王如此重視?
他要是來了,這朝堂還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嗎?
而尉繚則是神色欣喜,此文章不是尋常之言,正是韓非在韓國朝堂上陳述的《強韓書》。
有些地方其實也適用於秦國,改革變法,殊途同歸。
此等大才,不來秦國,屬實可惜。
“敢問大王,此文章是何人所寫?”想到這裏,尉繚再次問道。
“此人乃是韓王之子,韓非。此人,也正是孤想對韓國用兵之因。”端坐上首,堂下群臣之色,嬴政都看在眼裏。。
能被他如此推崇,韓非之才當然是曠古絕今。
《強韓書》振聾發聵,普天之下,除了秦國,哪一個國家都能采用。在座之人,不會看不出來。
“大王,為一人出動大軍,是否有所不妥?老臣建議,不如直接向韓國施壓,迫使韓王質子於秦。”昌平君出言道。
作為踩在呂不韋屍體上位的昌平君,他的政治嗅覺自是靈敏。
在韓非的身上,他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一旦韓非入秦,得到嬴政重用,勢必會分潤他手中的權利。
想到王座上那道威勢日益深厚的身影,他心裏就不禁蒙上了一層陰霾。
大王的權術之道日益爐火純青,招賢令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招賢納士,更是為了平衡朝堂各大勢力。
自從呂不韋死後,朝堂上再也沒有能和楚係勢力抗衡的存在。嬴政引入山東六國之人,就是為了防止楚係勢力一家獨大。
尉繚、李斯、韓非都是他國之才,尉繚上來就任國尉之職。而被嬴政如此推崇的韓非定是擔任九卿重任。
想到這裏,他感覺心頭愈發沉重。
當即,他心中下定決心:韓非,一定不能進入朝堂。
從韓國到秦國,可是有很長一段距離呢。
“既然相國有言,出兵之事暫且擱置。此等大才,不入我大秦屬實可惜。一旦為我所用,定是商君在世,我大秦將會更加昌盛。”嬴政的意見雖然沒被同意,但昌平君所言也不是無理。
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一位大才,自然是最好的。
聽到秦王將韓非比作商君,堂下諸臣皆是神色一滯。一種微妙的感覺在眾人心中升起,韓非,當真有如此厲害?
商君雖死,但他在秦國依舊享有崇高的地位。即使商君過世百年,秦國依舊沒有如同滅周,滅宋一樣,將其出身的衛國滅掉。
即使是秦始皇一統天下,衛國的宗廟依舊存留,允許其成為國中之國。
如果韓非真的能真心為大秦出謀劃策,他能夠得到的,比他想的還要多。
事已至此,u看書.ukanh.cm嬴政就將這件事交給昌平君去做。
王心難測,昌平君不敢推辭。
這件事,他不能再插手,否則引起嬴政忌憚,楚係勢力將會遭受嚴重打擊。
正當他心思百轉間,一個人闖進他的視線。隨即,他輕輕一笑,心中大石落下。
韓非,你的路就到這裏了。
夜深,鹹陽城已經宵禁。尋常百姓不可隨意走動,但這條律令對於官員與貴族來講,自是無用。
李斯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自己府邸,作為鄭國渠的功臣之一,他當然擁有屬於自己的府邸。
“李大人,我家主上有要事相商,請你跟我們走一趟。”還未到家,他就被兩個黑衣人堵在巷子裏。
看著他們不善的目光,李斯很幹脆的慫了。
“帶路!”
一路上,走過條條街道,他也不知道這裏是什麽地方。因為,鹹陽城實在是太大了。
“我家主人就在裏麵,請!”黑衣人守在一座宅院門口,伸手邀請道。
這時,李斯反而不慌了。既然是在鹹陽城,那很有可能是秦國內部之人。那他還怕什麽?
整理好自己的衣衫,他輕輕踏進去。
宅院內,燈火通明。庭院中,池塘花榭,雖不大,卻也清幽別致。燈火映照下,倒是別有一番風景。
涼亭內,坐著一個人,他麵前,擺著一席酒菜。
“李斯,你終於來了。”聽到腳步聲,那人抬起頭,露出了令李斯震驚而又熟悉的麵孔。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秦的丞相,嬴政之下的第一人,昌平君。
不出兩年,關中之地即將大收。八百裏秦川,成為了天然糧倉。
鹹陽宮中,嬴政一襲黑金色王袍,頭戴平天冠。一雙劍眉斜飛入鬢,正打量著堂下的人。自從他重啟招賢令,的確有不少人來投靠秦國。但裏麵,魚龍混雜,到現在他都沒能找到能輔助自己完成大業的賢才。
之前有一個尉繚入秦,但此人乃是兵家大才,寫就曠世兵書。此人堪稱是國之柱石,自己與他是相談甚歡,後拜他為國尉。
但越是得不到的,他就越想得到。想起那個寫出千古雄文,集法家大成者的韓非,嬴政心中就忍耐不住。在他心裏,韓非的法足以為秦國鑄就萬世根基。
商君之法,可用於統天下,不可用於治天下。此等大才,韓國棄之如敝履,實在可惜。
······
“孤欲要對韓用兵,不知諸位有何良策?”甘泉宮內,嬴政跪坐上首,高聲道。
堂下,文武大臣分坐兩列,一方是昌平君兄弟倆,李斯,王綰,馮去疾等人。一方是尉繚,王翦,蒙武父子。
“不知大王是想得到城池,還是想滅韓?”尉繚起身問道。
“得城如何?滅韓又如何?”嬴政雙眼微眯,似是隨意般問道。
“若大王想要得城,隻需派大軍五萬,陳兵韓國邊境。若想滅韓,則需十萬大軍。”尉繚說完,就回到行列。
“此事容後再議,你們先看一篇文章。”嬴政擺擺手,就有太監將數十卷竹簡搬過來,一一發放。
所有人一頭霧水,都不知秦王何意。等到看完竹簡文章內容後,所有人表情不一。
昌平君一臉平靜,看不出喜怒。李斯則是麵色陰沉,這熟悉的文章作風,明明就是他師兄韓非的,難道秦王動用大軍就隻為得到韓非?
想到自己來到秦國,兢兢業業,不敢出任何差錯。但沒想到還是比不過韓非,但他憑什麽得到秦王如此重視?
他要是來了,這朝堂還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嗎?
而尉繚則是神色欣喜,此文章不是尋常之言,正是韓非在韓國朝堂上陳述的《強韓書》。
有些地方其實也適用於秦國,改革變法,殊途同歸。
此等大才,不來秦國,屬實可惜。
“敢問大王,此文章是何人所寫?”想到這裏,尉繚再次問道。
“此人乃是韓王之子,韓非。此人,也正是孤想對韓國用兵之因。”端坐上首,堂下群臣之色,嬴政都看在眼裏。。
能被他如此推崇,韓非之才當然是曠古絕今。
《強韓書》振聾發聵,普天之下,除了秦國,哪一個國家都能采用。在座之人,不會看不出來。
“大王,為一人出動大軍,是否有所不妥?老臣建議,不如直接向韓國施壓,迫使韓王質子於秦。”昌平君出言道。
作為踩在呂不韋屍體上位的昌平君,他的政治嗅覺自是靈敏。
在韓非的身上,他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一旦韓非入秦,得到嬴政重用,勢必會分潤他手中的權利。
想到王座上那道威勢日益深厚的身影,他心裏就不禁蒙上了一層陰霾。
大王的權術之道日益爐火純青,招賢令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招賢納士,更是為了平衡朝堂各大勢力。
自從呂不韋死後,朝堂上再也沒有能和楚係勢力抗衡的存在。嬴政引入山東六國之人,就是為了防止楚係勢力一家獨大。
尉繚、李斯、韓非都是他國之才,尉繚上來就任國尉之職。而被嬴政如此推崇的韓非定是擔任九卿重任。
想到這裏,他感覺心頭愈發沉重。
當即,他心中下定決心:韓非,一定不能進入朝堂。
從韓國到秦國,可是有很長一段距離呢。
“既然相國有言,出兵之事暫且擱置。此等大才,不入我大秦屬實可惜。一旦為我所用,定是商君在世,我大秦將會更加昌盛。”嬴政的意見雖然沒被同意,但昌平君所言也不是無理。
能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一位大才,自然是最好的。
聽到秦王將韓非比作商君,堂下諸臣皆是神色一滯。一種微妙的感覺在眾人心中升起,韓非,當真有如此厲害?
商君雖死,但他在秦國依舊享有崇高的地位。即使商君過世百年,秦國依舊沒有如同滅周,滅宋一樣,將其出身的衛國滅掉。
即使是秦始皇一統天下,衛國的宗廟依舊存留,允許其成為國中之國。
如果韓非真的能真心為大秦出謀劃策,他能夠得到的,比他想的還要多。
事已至此,u看書.ukanh.cm嬴政就將這件事交給昌平君去做。
王心難測,昌平君不敢推辭。
這件事,他不能再插手,否則引起嬴政忌憚,楚係勢力將會遭受嚴重打擊。
正當他心思百轉間,一個人闖進他的視線。隨即,他輕輕一笑,心中大石落下。
韓非,你的路就到這裏了。
夜深,鹹陽城已經宵禁。尋常百姓不可隨意走動,但這條律令對於官員與貴族來講,自是無用。
李斯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自己府邸,作為鄭國渠的功臣之一,他當然擁有屬於自己的府邸。
“李大人,我家主上有要事相商,請你跟我們走一趟。”還未到家,他就被兩個黑衣人堵在巷子裏。
看著他們不善的目光,李斯很幹脆的慫了。
“帶路!”
一路上,走過條條街道,他也不知道這裏是什麽地方。因為,鹹陽城實在是太大了。
“我家主人就在裏麵,請!”黑衣人守在一座宅院門口,伸手邀請道。
這時,李斯反而不慌了。既然是在鹹陽城,那很有可能是秦國內部之人。那他還怕什麽?
整理好自己的衣衫,他輕輕踏進去。
宅院內,燈火通明。庭院中,池塘花榭,雖不大,卻也清幽別致。燈火映照下,倒是別有一番風景。
涼亭內,坐著一個人,他麵前,擺著一席酒菜。
“李斯,你終於來了。”聽到腳步聲,那人抬起頭,露出了令李斯震驚而又熟悉的麵孔。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大秦的丞相,嬴政之下的第一人,昌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