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長安城有件大事。
這半年來長安城也是紛雜,城門走糧,官道走馬,來往計吏,周全戰事細則,各司其責,融洽官場。
時見城牆酒肆,張安一人獨坐飲茶,看著一輛輛糧車被甲士推出城門,心中不免有些感歎。
張安為雍漢打了半輩子仗,這是頭一次當事外看客,他自是時時記掛著戰事,但也沒去向雍帝請願,他一直堅信各家將軍的能力,也堅信戰事必將走向勝局。
“將軍。”
值此刻,一督糧官在馬背上看見張安,立即下馬來問侯。
“哦,是文行啊,這幾日督糧感覺如何?”張安取來一空碗,為裴潛斟茶。
司徒裴茂的五子都是人中俊傑,可足一方州郡事,其中尤以裴潛最佳,有內朝黨首潛質,如今深得雍帝信任。
“以前不知軍事,現在方覺辛苦,尤是敬佩先生了。”裴潛沒資格談論皇帝與驃騎將軍之間的嫌隙,他深知陳驃騎豁達,放開了權力,不然雍帝寸步難行。
“還是要多加曆練,日後才能委以重任,匡扶漢室豈是空談?”張安提攜了幾句後輩,讓他用心做事,莫想閑雜。
“謹記先生教誨,那潛先行一步。”裴潛不敢耽擱時辰,後方還有大部人馬呢。
“去吧。”張安含笑擺手。
裴潛即走,崔林、盧毓又至,對張安拱手一拜:“兄長(先生)。”
“嗯,爾等也要同去?”張安淡然點頭,這二人是親近友朋,張安自無需多禮招待。
“陛下之命,讓我等去河內督糧。”崔德儒是大器晚成者,盧子家是青年才俊郎,二者互為表裏,蔡邕生前常譽二人有三公福相。
“德儒持重,為兄自不必多言,萬事謹慎處置。”張安停頓片刻看向盧毓:“子家,為師前日夜話定要謹記,盧氏興衰係於你一人之手。”
盧公現有二子,盧亭才智平庸,勝在心細認真,蹉跎一生頂多是個尚書仆射之位,而盧毓不同,他被張安寄予了厚望,張安回朝的這段日子沒少與他說教。
“是,先生。”盧毓躬身答。
“好了,且去吧。”
崔林、盧毓再走,城門陸續又走過眾人,直至賈詡、李儒停馬於張安身前。
今歲賈詡也被雍帝拔為九卿光祿勳,而李儒也榮升雍州刺史,昔年的階下囚徒卻也是登堂入室了。
“文和兄,文優。”張安起身向二人行禮。
“仲定見諒,陛下在後,我等就不下馬了。”賈詡今歲五十有五,但身體依舊硬朗,即便位列九卿,但對張安也稱謙卑,為人處事圓滑無棱。
“無妨,無妨,安本是個閑散人,今日來湊熱鬧罷了。”張安朗笑道。
“陳驃騎,此次戰事你還有何叮囑?”李儒拱手再問,他與張安的關係比賈詡親近些,但他刻意與景桓黨人保持著一段距離,防止的就是今日這種事件發生,也避免了當朝者無一謀主可用。
“文優與文和兄同去,勝過安百倍,保土守疆不在話下。”張安搖頭道。
“也罷,那我二人便先行一步。”
“請。”
賈詡、李儒離開的同時,街道兩側湧來百姓,夾道相送禦駕親征的雍帝,張安也陷在了百姓後方。
半刻左右,街道並行六匹白馬,駕套一輦,劉協望著兩側的百姓,心生感慨:此番當立不世功績啊。
“陛下此行,長安百姓殷勤盼勝。”左毅開口恭維了一句。
“哈哈哈,今朕擁五州之土,轄民數千萬,自當立蓋世之功。”劉協緊握腰間中興劍,心中暗自決定要打一場大勝仗。
突然間,劉協目色一變,他在人群中掃到了那清臒道人。
繼,劉協目光多有躲閃,不敢直視張安,張安則對劉協拱手一拜,眼中多是鼓勵,笑若春風。
“先生……”
劉協頓感眼角一酸,想與張安直視時,人群中已不見了身影,此刻劉協越發的百感交集:先生還是那位先生,隻是自己變了,變得薄情寡義。
張安一人沒落的走在人群中,他親手澆灌的芽兒已經成為參天大樹,張安不止一次問過自己後悔嗎?
但答案是不悔,為了大漢四百年基業,為了天下黎明蒼生,背罵名也好,受冷落也罷,一切都是值得的。
“堂堂的驃騎將軍怎一人在此行走啊?身邊就沒個扈從嗎?”
張安身後轉來了打趣笑聲,原是馬騰、荀彧、衛覬、杜畿等留朝送行者。
“貧道走這長安街,還怕身後有行刺人嗎?那兄長這衛尉可當的不稱職啊!”張安停了腳步,等待幾人同行。
“明公,騰為扈從,定保明公周全。”馬騰久居長安家和美滿,長子娶了中郎將楊定的孫女,而幼女也與龍驤將軍定了姻緣,且他是雍漢九卿任職最長的一人,隻要不出大錯,五六年內必進位三公。
“有兄長在,安自是放心。”趙雲與馬雲祿之事是張安一手撮合,此間也斷了馬雲祿的念想,張府絕不是個好去處,日後驃騎將軍的嬌妻美妾會更多。
“為公,飲一觴?”荀君令今日姿態也是放浪,右手搭在張安肩頭笑道。
“那就飲一觴嘛,這酒啊要緊飲,喝一頓少一頓,命數誰知啊。”若是張安沒那腿疾,豈能荀三觴在此囂張?
“走走走,就近就近。”衛覬指著從旁一酒肆說道。
“啊?畿今日還要去太倉令府上,要不……”杜畿未飲先求饒。
“別呀,杜長安,入門入門。”衛覬執杜畿之手強行將其帶入酒家,身後幾人大笑相隨,這是黨人日常的娛樂活動,同是重器,不能缺席。
兩個時辰後,杜畿與荀彧相繼被家仆抬上馬車……
話回揚州。
持續兩年的孫劉之戰接近了尾聲。
起初,諸葛亮與諸葛謹屯兵合肥城,周瑜久攻不下,三月時間雙方耗損了萬餘人。
而後,孫權聽從顧雍之諫,行偏鋒計,命廬陵太守孫輔、都亭侯孫賁、威寇中郎將孫河、偏將軍徐琨等眾花了半年時間集結三萬餘兵馬從廬陵向北攻打豫章郡。
由於劉基將重兵壓在九江郡,豫章郡內防空虛,孫輔領兵沿贛水而上,一路勢如破竹,兵鋒所至城池不能擋,很快就攻到了南昌城下。
劉基惶恐,命令諸葛亮立即回防,但快馬還未走出豫章,南昌已被孫輔所破,劉基領文武退守海昏城。
孫輔則並未急著向北攻打,而是分兵占領豫章南部諸城,等待諸葛亮回援劉基,讓周瑜能從九江南下打進廬江郡,屆時雙軍形成包夾之勢,總攻劉基人馬。
次月,諸葛亮收到劉基求援書信,心知大勢已去,但還是決定博弈人心手段。
遂,諸葛亮把孫輔與曹操暗通的書信廣傳於九江、丹陽二郡,周瑜得知立即將此事稟報給孫權。
孫權疑心大起,自赴丹陽郡親自督戰,且命令孫輔暫緩攻擊,給了劉基喘息之機。
劉基即派劉曄又去江夏黃祖處求兵,黃祖當即勃然大怒,不願再借一兵一卒,但劉曄又提起了孫堅被他射殺的舊事,且說劉基是黃祖的屏障,雙方失了依托,江夏也難做保全。
黃祖明知這是有借無還之事,但幾經思量還是給劉曄借了八千兵馬,且親自帶著劉曄去軍營,讓劉曄一看江夏的孤寡老卒,黃祖此舉意在告訴劉曄:大戶家也沒人了,以後別來了。
繼,劉曄帶著八千江夏兵順江水而下,屯於海昏城。
又過兩月,孫權還是不放心,孤身冒險去了南昌城,與孫輔之兄孫賁一敘宗族情誼,孫權哭了整整半天,用各番道理去旁敲側擊孫賁。
孫賁也聽出了嫌隙,讓孫權直言此中事,孫權這才拿出書信交予孫賁。
時見營中主帳,孫碧眼淚流滿麵道:“伯陽兄長你且看,孫國儀這是一點都不顧兄弟情誼啊,若是大兄還在,一定會好好教訓他一番。權也是念在自家兄弟,不好軍法從事啊。”
孫權這手苦肉計用的嫻熟,哭訴之聲愈大。
“好了,好了!孫家兒郎怎可這般哭哭啼啼?為兄且來一看。”
孫賁,字伯陽,吳郡富春人氏,孫堅同母兄長孫羌之子,孫賁父母早亡,他獨力將弟弟孫輔撫養長大,起初孫賁在吳郡任督郵、縣令之職,後而隨孫堅在長沙舉義起事反抗董卓,孫堅死後,孫賁帶領孫堅舊部投了袁術,袁術對其頗為器重,常讓其領兵作軍。
繼,孫策平江東,袁術任孫賁為九江太守,孫賁不從,投了孫策,在軍中履曆軍功,是江東軍中威望者。
孫賁展卷觀信,眉頭漸而緊皺,滿臉盡是黑線,孫輔竟然要和外人聯合來謀孫家的江東,他豈能不怒?
“兄長,權……”
“不必多言!”孫賁長舒了一口氣,思慮良久,繼道:“仲謀啊。”
“弟在。”孫權此刻沒有了討虜將軍的氣勢,做得乖巧。
“若為兄幫你擒了國儀,你當如何處理?”孫賁緊盯著孫權雙目說道。
“都是自家兄弟,兄長何出此問?國儀再不堪,權豈能動刀兵?這是我孫家的江東,哪是權一人的?”孫權也沒想置孫輔入死地,孫賁、孫輔功勞猶在,他若動刀堵不住悠悠之口。
“好,那仲謀回去吧,三日之後,為兄領兵攻打海昏。”孫賁大義凜然的說道。
“多謝兄長。”孫權緊藏眼中笑意,大步走出營帳。
翌日,孫賁持馬鞭去了主帥帳,不由孫輔分說,便是一頓抽打,口中叫罵孫輔有愧孫家先烈,孫河、徐琨兩位孫家親將皆不敢攔。
最後,孫賁奪了孫輔兵權,遣人將其送回吳郡養傷,雖斷絕了孫輔此生的仕途,但也保了親弟弟一條活路。
三日後,孫賁率兵攻海昏,與江夏兵死戰兩日,海昏南城門告破,劉基又領殘兵退往曆陵城。
孫賁亦追之,劉基不能敵,退入柴桑城,劉基再派快馬去催促諸葛亮回防。
半月後,諸葛亮得信,隻能放棄合肥城,領兵退入舒縣。
與此同時,孫翊領呂蒙、陸遜等將從丹陽宛陵集結一萬餘兵馬,向西攻打廬江郡,占領襄安、臨湖二城。
又一月,周瑜、孫翊雙軍壓向舒縣,孫賁也攻入了柴桑城,俘獲諸葛玄、華歆、步騭、嚴畯等一眾名士,而劉基、劉曄二人帶著千餘殘兵逃入廬江尋陽城,劉揚州的地盤也被壓縮到半郡之地。
次月,諸葛二兄弟自領一萬餘甲士退向尋陽,接應劉基、劉曄。而周瑜、孫翊也陸續侵吞廬江各縣。
建安七年,五月中,孫賁渡江壓到尋陽城下,華歆、步騭等人輪番勸說諸葛亮受降,諸葛亮不願,意在死戰。
是夜,尋陽城府。
劉基居高台,堂下列三人,此般凋零讓劉基感觸頗多,在未入壽春之前,劉基甚至有雄心一統揚州,但現在隻想苟安求活:“軍師,我軍大勢已去,不如降了孫權吧。”
諸葛亮手中羽扇一頓,多日積壓的情緒也泛上心間,任憑敵軍千般勸說,也不敵自家主上說一句投降話語:“唉!明公,其實我等仍有機會,等明日亮略施小計,我等渡江入江夏,u看書ww.ukanh 與黃祖再結盟友,抗孫權,圖揚州。”
劉基隨即擺手:“孔明兄莫要再言,基不願再戰。”
劉基本不是為主的性格,執政有餘,心力不足,兩番打擊加上連日驚嚇,他再難提起心氣,茫茫前路隻願隨波逐流。
劉曄見狀不言,一旦主失雄心,千般諫言也做耳旁風。且諸葛瑾也不言,很明顯他已經被步、嚴兩位好友說的心動,生了加入江東之心。
諸葛亮環視了一眼三人,繼而搖頭苦笑:“罷了,罷了,敬輿明日開城受降吧,亮告辭了。”
諸葛亮撩袍起身大步走出廳堂,他一心扶漢,斷不會降孫權,今夜他便走馬出城,與劉基兩不相見。
“既如此,那曄也告退了,望敬輿在江東受個好招待,子瑜,曄先行一步。”
劉曄雖是大漢宗親,但他的執念沒有諸葛亮那般深,他隻想找個能依托的明主,而孫權並不符合他的要求。
夜燭昏暗,堂中隻剩劉基與諸葛瑾二人,揚州終是歸了碧眼兒。
這半年來長安城也是紛雜,城門走糧,官道走馬,來往計吏,周全戰事細則,各司其責,融洽官場。
時見城牆酒肆,張安一人獨坐飲茶,看著一輛輛糧車被甲士推出城門,心中不免有些感歎。
張安為雍漢打了半輩子仗,這是頭一次當事外看客,他自是時時記掛著戰事,但也沒去向雍帝請願,他一直堅信各家將軍的能力,也堅信戰事必將走向勝局。
“將軍。”
值此刻,一督糧官在馬背上看見張安,立即下馬來問侯。
“哦,是文行啊,這幾日督糧感覺如何?”張安取來一空碗,為裴潛斟茶。
司徒裴茂的五子都是人中俊傑,可足一方州郡事,其中尤以裴潛最佳,有內朝黨首潛質,如今深得雍帝信任。
“以前不知軍事,現在方覺辛苦,尤是敬佩先生了。”裴潛沒資格談論皇帝與驃騎將軍之間的嫌隙,他深知陳驃騎豁達,放開了權力,不然雍帝寸步難行。
“還是要多加曆練,日後才能委以重任,匡扶漢室豈是空談?”張安提攜了幾句後輩,讓他用心做事,莫想閑雜。
“謹記先生教誨,那潛先行一步。”裴潛不敢耽擱時辰,後方還有大部人馬呢。
“去吧。”張安含笑擺手。
裴潛即走,崔林、盧毓又至,對張安拱手一拜:“兄長(先生)。”
“嗯,爾等也要同去?”張安淡然點頭,這二人是親近友朋,張安自無需多禮招待。
“陛下之命,讓我等去河內督糧。”崔德儒是大器晚成者,盧子家是青年才俊郎,二者互為表裏,蔡邕生前常譽二人有三公福相。
“德儒持重,為兄自不必多言,萬事謹慎處置。”張安停頓片刻看向盧毓:“子家,為師前日夜話定要謹記,盧氏興衰係於你一人之手。”
盧公現有二子,盧亭才智平庸,勝在心細認真,蹉跎一生頂多是個尚書仆射之位,而盧毓不同,他被張安寄予了厚望,張安回朝的這段日子沒少與他說教。
“是,先生。”盧毓躬身答。
“好了,且去吧。”
崔林、盧毓再走,城門陸續又走過眾人,直至賈詡、李儒停馬於張安身前。
今歲賈詡也被雍帝拔為九卿光祿勳,而李儒也榮升雍州刺史,昔年的階下囚徒卻也是登堂入室了。
“文和兄,文優。”張安起身向二人行禮。
“仲定見諒,陛下在後,我等就不下馬了。”賈詡今歲五十有五,但身體依舊硬朗,即便位列九卿,但對張安也稱謙卑,為人處事圓滑無棱。
“無妨,無妨,安本是個閑散人,今日來湊熱鬧罷了。”張安朗笑道。
“陳驃騎,此次戰事你還有何叮囑?”李儒拱手再問,他與張安的關係比賈詡親近些,但他刻意與景桓黨人保持著一段距離,防止的就是今日這種事件發生,也避免了當朝者無一謀主可用。
“文優與文和兄同去,勝過安百倍,保土守疆不在話下。”張安搖頭道。
“也罷,那我二人便先行一步。”
“請。”
賈詡、李儒離開的同時,街道兩側湧來百姓,夾道相送禦駕親征的雍帝,張安也陷在了百姓後方。
半刻左右,街道並行六匹白馬,駕套一輦,劉協望著兩側的百姓,心生感慨:此番當立不世功績啊。
“陛下此行,長安百姓殷勤盼勝。”左毅開口恭維了一句。
“哈哈哈,今朕擁五州之土,轄民數千萬,自當立蓋世之功。”劉協緊握腰間中興劍,心中暗自決定要打一場大勝仗。
突然間,劉協目色一變,他在人群中掃到了那清臒道人。
繼,劉協目光多有躲閃,不敢直視張安,張安則對劉協拱手一拜,眼中多是鼓勵,笑若春風。
“先生……”
劉協頓感眼角一酸,想與張安直視時,人群中已不見了身影,此刻劉協越發的百感交集:先生還是那位先生,隻是自己變了,變得薄情寡義。
張安一人沒落的走在人群中,他親手澆灌的芽兒已經成為參天大樹,張安不止一次問過自己後悔嗎?
但答案是不悔,為了大漢四百年基業,為了天下黎明蒼生,背罵名也好,受冷落也罷,一切都是值得的。
“堂堂的驃騎將軍怎一人在此行走啊?身邊就沒個扈從嗎?”
張安身後轉來了打趣笑聲,原是馬騰、荀彧、衛覬、杜畿等留朝送行者。
“貧道走這長安街,還怕身後有行刺人嗎?那兄長這衛尉可當的不稱職啊!”張安停了腳步,等待幾人同行。
“明公,騰為扈從,定保明公周全。”馬騰久居長安家和美滿,長子娶了中郎將楊定的孫女,而幼女也與龍驤將軍定了姻緣,且他是雍漢九卿任職最長的一人,隻要不出大錯,五六年內必進位三公。
“有兄長在,安自是放心。”趙雲與馬雲祿之事是張安一手撮合,此間也斷了馬雲祿的念想,張府絕不是個好去處,日後驃騎將軍的嬌妻美妾會更多。
“為公,飲一觴?”荀君令今日姿態也是放浪,右手搭在張安肩頭笑道。
“那就飲一觴嘛,這酒啊要緊飲,喝一頓少一頓,命數誰知啊。”若是張安沒那腿疾,豈能荀三觴在此囂張?
“走走走,就近就近。”衛覬指著從旁一酒肆說道。
“啊?畿今日還要去太倉令府上,要不……”杜畿未飲先求饒。
“別呀,杜長安,入門入門。”衛覬執杜畿之手強行將其帶入酒家,身後幾人大笑相隨,這是黨人日常的娛樂活動,同是重器,不能缺席。
兩個時辰後,杜畿與荀彧相繼被家仆抬上馬車……
話回揚州。
持續兩年的孫劉之戰接近了尾聲。
起初,諸葛亮與諸葛謹屯兵合肥城,周瑜久攻不下,三月時間雙方耗損了萬餘人。
而後,孫權聽從顧雍之諫,行偏鋒計,命廬陵太守孫輔、都亭侯孫賁、威寇中郎將孫河、偏將軍徐琨等眾花了半年時間集結三萬餘兵馬從廬陵向北攻打豫章郡。
由於劉基將重兵壓在九江郡,豫章郡內防空虛,孫輔領兵沿贛水而上,一路勢如破竹,兵鋒所至城池不能擋,很快就攻到了南昌城下。
劉基惶恐,命令諸葛亮立即回防,但快馬還未走出豫章,南昌已被孫輔所破,劉基領文武退守海昏城。
孫輔則並未急著向北攻打,而是分兵占領豫章南部諸城,等待諸葛亮回援劉基,讓周瑜能從九江南下打進廬江郡,屆時雙軍形成包夾之勢,總攻劉基人馬。
次月,諸葛亮收到劉基求援書信,心知大勢已去,但還是決定博弈人心手段。
遂,諸葛亮把孫輔與曹操暗通的書信廣傳於九江、丹陽二郡,周瑜得知立即將此事稟報給孫權。
孫權疑心大起,自赴丹陽郡親自督戰,且命令孫輔暫緩攻擊,給了劉基喘息之機。
劉基即派劉曄又去江夏黃祖處求兵,黃祖當即勃然大怒,不願再借一兵一卒,但劉曄又提起了孫堅被他射殺的舊事,且說劉基是黃祖的屏障,雙方失了依托,江夏也難做保全。
黃祖明知這是有借無還之事,但幾經思量還是給劉曄借了八千兵馬,且親自帶著劉曄去軍營,讓劉曄一看江夏的孤寡老卒,黃祖此舉意在告訴劉曄:大戶家也沒人了,以後別來了。
繼,劉曄帶著八千江夏兵順江水而下,屯於海昏城。
又過兩月,孫權還是不放心,孤身冒險去了南昌城,與孫輔之兄孫賁一敘宗族情誼,孫權哭了整整半天,用各番道理去旁敲側擊孫賁。
孫賁也聽出了嫌隙,讓孫權直言此中事,孫權這才拿出書信交予孫賁。
時見營中主帳,孫碧眼淚流滿麵道:“伯陽兄長你且看,孫國儀這是一點都不顧兄弟情誼啊,若是大兄還在,一定會好好教訓他一番。權也是念在自家兄弟,不好軍法從事啊。”
孫權這手苦肉計用的嫻熟,哭訴之聲愈大。
“好了,好了!孫家兒郎怎可這般哭哭啼啼?為兄且來一看。”
孫賁,字伯陽,吳郡富春人氏,孫堅同母兄長孫羌之子,孫賁父母早亡,他獨力將弟弟孫輔撫養長大,起初孫賁在吳郡任督郵、縣令之職,後而隨孫堅在長沙舉義起事反抗董卓,孫堅死後,孫賁帶領孫堅舊部投了袁術,袁術對其頗為器重,常讓其領兵作軍。
繼,孫策平江東,袁術任孫賁為九江太守,孫賁不從,投了孫策,在軍中履曆軍功,是江東軍中威望者。
孫賁展卷觀信,眉頭漸而緊皺,滿臉盡是黑線,孫輔竟然要和外人聯合來謀孫家的江東,他豈能不怒?
“兄長,權……”
“不必多言!”孫賁長舒了一口氣,思慮良久,繼道:“仲謀啊。”
“弟在。”孫權此刻沒有了討虜將軍的氣勢,做得乖巧。
“若為兄幫你擒了國儀,你當如何處理?”孫賁緊盯著孫權雙目說道。
“都是自家兄弟,兄長何出此問?國儀再不堪,權豈能動刀兵?這是我孫家的江東,哪是權一人的?”孫權也沒想置孫輔入死地,孫賁、孫輔功勞猶在,他若動刀堵不住悠悠之口。
“好,那仲謀回去吧,三日之後,為兄領兵攻打海昏。”孫賁大義凜然的說道。
“多謝兄長。”孫權緊藏眼中笑意,大步走出營帳。
翌日,孫賁持馬鞭去了主帥帳,不由孫輔分說,便是一頓抽打,口中叫罵孫輔有愧孫家先烈,孫河、徐琨兩位孫家親將皆不敢攔。
最後,孫賁奪了孫輔兵權,遣人將其送回吳郡養傷,雖斷絕了孫輔此生的仕途,但也保了親弟弟一條活路。
三日後,孫賁率兵攻海昏,與江夏兵死戰兩日,海昏南城門告破,劉基又領殘兵退往曆陵城。
孫賁亦追之,劉基不能敵,退入柴桑城,劉基再派快馬去催促諸葛亮回防。
半月後,諸葛亮得信,隻能放棄合肥城,領兵退入舒縣。
與此同時,孫翊領呂蒙、陸遜等將從丹陽宛陵集結一萬餘兵馬,向西攻打廬江郡,占領襄安、臨湖二城。
又一月,周瑜、孫翊雙軍壓向舒縣,孫賁也攻入了柴桑城,俘獲諸葛玄、華歆、步騭、嚴畯等一眾名士,而劉基、劉曄二人帶著千餘殘兵逃入廬江尋陽城,劉揚州的地盤也被壓縮到半郡之地。
次月,諸葛二兄弟自領一萬餘甲士退向尋陽,接應劉基、劉曄。而周瑜、孫翊也陸續侵吞廬江各縣。
建安七年,五月中,孫賁渡江壓到尋陽城下,華歆、步騭等人輪番勸說諸葛亮受降,諸葛亮不願,意在死戰。
是夜,尋陽城府。
劉基居高台,堂下列三人,此般凋零讓劉基感觸頗多,在未入壽春之前,劉基甚至有雄心一統揚州,但現在隻想苟安求活:“軍師,我軍大勢已去,不如降了孫權吧。”
諸葛亮手中羽扇一頓,多日積壓的情緒也泛上心間,任憑敵軍千般勸說,也不敵自家主上說一句投降話語:“唉!明公,其實我等仍有機會,等明日亮略施小計,我等渡江入江夏,u看書ww.ukanh 與黃祖再結盟友,抗孫權,圖揚州。”
劉基隨即擺手:“孔明兄莫要再言,基不願再戰。”
劉基本不是為主的性格,執政有餘,心力不足,兩番打擊加上連日驚嚇,他再難提起心氣,茫茫前路隻願隨波逐流。
劉曄見狀不言,一旦主失雄心,千般諫言也做耳旁風。且諸葛瑾也不言,很明顯他已經被步、嚴兩位好友說的心動,生了加入江東之心。
諸葛亮環視了一眼三人,繼而搖頭苦笑:“罷了,罷了,敬輿明日開城受降吧,亮告辭了。”
諸葛亮撩袍起身大步走出廳堂,他一心扶漢,斷不會降孫權,今夜他便走馬出城,與劉基兩不相見。
“既如此,那曄也告退了,望敬輿在江東受個好招待,子瑜,曄先行一步。”
劉曄雖是大漢宗親,但他的執念沒有諸葛亮那般深,他隻想找個能依托的明主,而孫權並不符合他的要求。
夜燭昏暗,堂中隻剩劉基與諸葛瑾二人,揚州終是歸了碧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