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歸朝事,王允掌百官牛耳,自是率先發言。
“陛下,自帝都西遷,關東亂象叢生,先有袁紹詭計得冀州,後有公孫瓚兵犯青,兗二州,南陽袁術與公孫瓚勾連,荊州劉表與袁紹暗通,更有黃巾餘孽與外族狼狽為奸,試圖掠我漢土,朝野危殆,已到危急存亡之秋。
今仰仗陛下天佑,國賊董卓伏誅,朝廷應重整吏治,更替不軌小人,任用賢能之才,治世寧國。”
王允與漢朝諸老臣心境如出一轍,仍停留靈帝之時,以為劉家天恩沐浴四方,可隨意更替州郡牧者,態度自傲據於天下諸侯之上,也是這幫老臣的悲哀與無奈。
劉協點頭,以示肯定,轉而問眾臣:“眾卿以為司徒之言如何?”
士族皆不辯,右側席走出一人,乃河東衛覬。
“衛伯儒,汝有何諫言?”劉協熟知每一位景桓黨人,衛覬從並州開始已經打上了中郎將營的標簽。
“王司徒所言有理有據,但司徒忘了人心叵測。”衛覬侃侃開口。
“哦!衛議郎此言何解?”王允輕視的問道。
“就以王司徒舉例,黃巾之亂時,子師公領並州刺史,那時心境作何感想?”
“自是殺敵報國,光耀門楣,不負君恩。”
“之後王司徒被中官誣陷,鋃鐺入獄,心境又做如何?”
“剛直赴死,不愧人生。”
“再言王司徒經招賢館提拔,入朝再興,彼時心境呢?”
“感恩景桓侯,更加珍惜作為。”
“接下來王司徒假意附董,助君殺賊,奪得百世美名,添為萬官之首,心境又做如何?”
“謹小慎微,為國謀實。”王允對答如流,不做絲毫遲疑,可見對君主的忠心。
“王司徒如此大忠大義,謙和有禮之人方才為何要蔑視衛覬這一小小議郎?覬想來必定是司徒無心之失,由此便可見人心不一啊!關東諸侯擁兵自重多時,各自已成氣候,其中不乏昔日忠良,那為何會形成今日局麵?若王司徒與關東諸侯情景置換,司徒可願交出兵權地盤,交出眼前實利?”衛覬話罷,躬身施禮。
“荒謬之言,讓汝如此說來,這天下還是劉家的嗎?”王允氣憤,強硬反駁。
“司徒想做霍公,此番心情人人理解,但人須務實,莫要好高騖遠,朝廷新安,需著手眼下。”此番話若是皇甫嵩,朱儁所言,難免有奪權之嫌,但出自於小小議郎之口,倒顯得合情合理。
“你……”王允從來沒有想過逆悖,但到了這個位置,心境發生巨大轉變,他自己也未能察覺傲骨何時變了傲氣。
“兩位卿家言論皆有道理,朕也想說一事,昔年朕初到長安,心中記掛國政,日夜憂慮,寢食難安。恰此時有一人給朕提了醒,百般憂慮最終也要歸於實事,若自身無才,即便天下交在朕手上又有何用?遂朕重拾詩書,從小事做起,心累時走訪城郊遷民,知了百姓疾苦,亦愈發用功。王司徒,以為如何?”劉協舉了一例。
“陛下聖明,是老臣好高騖遠了。”王允失落搖頭退回席位。
楊彪見狀上前,另提一事:“陛下,臣日前遣門客遊說華陰守將段煨,段煨願率部歸降朝廷。”
中郎將段煨算是西涼軍中的一股清流,自他屯駐華陰之後,勤修農業,不掠百姓。且當日陳道人過華陰走潼關時,段煨也沒有派兵攔截。
“楊卿大功,朕當重賞。”劉協知華陰地處關內,潼關守將投漢,段煨難逃出關,隻有降漢一條路可行,但士族殷勤,不可寒了臣子的心。
“多謝陛下。”
楊彪即退,士族又有人想出席,但被劉協開口製止,他現在更關心三輔軍民之況。
“荀卿,你與張德容安民查戶多日,可有進展?”
荀彧與張既同時出席,走至殿中。
“陛下,三輔民生詳情如下:
京兆尹原擁民五萬三千餘戶,共計二十八萬五千餘人,後洛陽遷入八萬三千餘戶,合計七十五萬二千餘人。
右扶風原擁民一萬七千餘戶,共計十萬百姓,後經三代右扶風屯治,加上異族流民,共計三十七萬兩千餘人,再遷洛陽百姓八萬一千餘戶,合計九十九萬八千餘人。
左馮翊原擁民三萬七千餘戶,共計百姓十四萬五千餘人,後遷洛陽百姓三萬九千餘戶,合計四十二萬六千餘人。
另稟,京兆尹與左馮翊近日瘟疫盛行,每日至少減百餘戶,uu看書 .ukanshu 死上千百姓,且勢頭愈發擴散。”
荀彧命侍者抬來一大箱竹卷,其中走訪詳情一一記錄,做得嚴謹。
“瘟疫如此棘手,眾卿可有良策?”傷寒之病自漢安帝元初六年始,肆虐至今已有七十餘年,致使各地人口銳減,牲畜滅絕,且無良策可依,演變漢朝第一大患。
眾人默然,唯有馬騰起身:“陛下,元化先生可醫此疾,右扶風多賴先生活命,陛下可派太醫令去元化門下求教,定可遏製病勢。”
“允!朕立即派人去求教,定要遏製瘟疫之勢!”三輔是劉協安生立命的資本,民生更是重中之重,小皇帝怎能不急?
策定之後,張既繼而發言:“陛下,三輔軍旅之況如下:
左馮翊有司隸精卒三萬四千餘人登記造冊,各縣雜兵有七千餘人任職。
京兆尹至潼關,有溫侯曲部,宮廷禁衛,段煨曲部,潼關守卒等皆未上報,唯使匈奴中郎將營一萬四千餘人登記造冊,各縣服役者有七千餘人。
右扶風有征西將軍營三萬七千餘人登記造冊,胡人屯田卒達三萬五千餘眾,各縣雜役一萬四千餘人。
另稟,各官員府邸私兵無法統計,涼州營外逃者不下萬人,且山賊,流寇,黃巾餘孽仍混雜各山林,時抄掠官道,搶殺行人商賈。”
張既羅列的更多,侍者抬了整整三箱竹卷,民生軍旅一結合,三輔紛亂的現況一一展現在眾人麵前。
“二位卿家辛苦了,朕會一一查閱,屆時再找二位卿家商議對策。”
“是,陛下!”
“陛下,自帝都西遷,關東亂象叢生,先有袁紹詭計得冀州,後有公孫瓚兵犯青,兗二州,南陽袁術與公孫瓚勾連,荊州劉表與袁紹暗通,更有黃巾餘孽與外族狼狽為奸,試圖掠我漢土,朝野危殆,已到危急存亡之秋。
今仰仗陛下天佑,國賊董卓伏誅,朝廷應重整吏治,更替不軌小人,任用賢能之才,治世寧國。”
王允與漢朝諸老臣心境如出一轍,仍停留靈帝之時,以為劉家天恩沐浴四方,可隨意更替州郡牧者,態度自傲據於天下諸侯之上,也是這幫老臣的悲哀與無奈。
劉協點頭,以示肯定,轉而問眾臣:“眾卿以為司徒之言如何?”
士族皆不辯,右側席走出一人,乃河東衛覬。
“衛伯儒,汝有何諫言?”劉協熟知每一位景桓黨人,衛覬從並州開始已經打上了中郎將營的標簽。
“王司徒所言有理有據,但司徒忘了人心叵測。”衛覬侃侃開口。
“哦!衛議郎此言何解?”王允輕視的問道。
“就以王司徒舉例,黃巾之亂時,子師公領並州刺史,那時心境作何感想?”
“自是殺敵報國,光耀門楣,不負君恩。”
“之後王司徒被中官誣陷,鋃鐺入獄,心境又做如何?”
“剛直赴死,不愧人生。”
“再言王司徒經招賢館提拔,入朝再興,彼時心境呢?”
“感恩景桓侯,更加珍惜作為。”
“接下來王司徒假意附董,助君殺賊,奪得百世美名,添為萬官之首,心境又做如何?”
“謹小慎微,為國謀實。”王允對答如流,不做絲毫遲疑,可見對君主的忠心。
“王司徒如此大忠大義,謙和有禮之人方才為何要蔑視衛覬這一小小議郎?覬想來必定是司徒無心之失,由此便可見人心不一啊!關東諸侯擁兵自重多時,各自已成氣候,其中不乏昔日忠良,那為何會形成今日局麵?若王司徒與關東諸侯情景置換,司徒可願交出兵權地盤,交出眼前實利?”衛覬話罷,躬身施禮。
“荒謬之言,讓汝如此說來,這天下還是劉家的嗎?”王允氣憤,強硬反駁。
“司徒想做霍公,此番心情人人理解,但人須務實,莫要好高騖遠,朝廷新安,需著手眼下。”此番話若是皇甫嵩,朱儁所言,難免有奪權之嫌,但出自於小小議郎之口,倒顯得合情合理。
“你……”王允從來沒有想過逆悖,但到了這個位置,心境發生巨大轉變,他自己也未能察覺傲骨何時變了傲氣。
“兩位卿家言論皆有道理,朕也想說一事,昔年朕初到長安,心中記掛國政,日夜憂慮,寢食難安。恰此時有一人給朕提了醒,百般憂慮最終也要歸於實事,若自身無才,即便天下交在朕手上又有何用?遂朕重拾詩書,從小事做起,心累時走訪城郊遷民,知了百姓疾苦,亦愈發用功。王司徒,以為如何?”劉協舉了一例。
“陛下聖明,是老臣好高騖遠了。”王允失落搖頭退回席位。
楊彪見狀上前,另提一事:“陛下,臣日前遣門客遊說華陰守將段煨,段煨願率部歸降朝廷。”
中郎將段煨算是西涼軍中的一股清流,自他屯駐華陰之後,勤修農業,不掠百姓。且當日陳道人過華陰走潼關時,段煨也沒有派兵攔截。
“楊卿大功,朕當重賞。”劉協知華陰地處關內,潼關守將投漢,段煨難逃出關,隻有降漢一條路可行,但士族殷勤,不可寒了臣子的心。
“多謝陛下。”
楊彪即退,士族又有人想出席,但被劉協開口製止,他現在更關心三輔軍民之況。
“荀卿,你與張德容安民查戶多日,可有進展?”
荀彧與張既同時出席,走至殿中。
“陛下,三輔民生詳情如下:
京兆尹原擁民五萬三千餘戶,共計二十八萬五千餘人,後洛陽遷入八萬三千餘戶,合計七十五萬二千餘人。
右扶風原擁民一萬七千餘戶,共計十萬百姓,後經三代右扶風屯治,加上異族流民,共計三十七萬兩千餘人,再遷洛陽百姓八萬一千餘戶,合計九十九萬八千餘人。
左馮翊原擁民三萬七千餘戶,共計百姓十四萬五千餘人,後遷洛陽百姓三萬九千餘戶,合計四十二萬六千餘人。
另稟,京兆尹與左馮翊近日瘟疫盛行,每日至少減百餘戶,uu看書 .ukanshu 死上千百姓,且勢頭愈發擴散。”
荀彧命侍者抬來一大箱竹卷,其中走訪詳情一一記錄,做得嚴謹。
“瘟疫如此棘手,眾卿可有良策?”傷寒之病自漢安帝元初六年始,肆虐至今已有七十餘年,致使各地人口銳減,牲畜滅絕,且無良策可依,演變漢朝第一大患。
眾人默然,唯有馬騰起身:“陛下,元化先生可醫此疾,右扶風多賴先生活命,陛下可派太醫令去元化門下求教,定可遏製病勢。”
“允!朕立即派人去求教,定要遏製瘟疫之勢!”三輔是劉協安生立命的資本,民生更是重中之重,小皇帝怎能不急?
策定之後,張既繼而發言:“陛下,三輔軍旅之況如下:
左馮翊有司隸精卒三萬四千餘人登記造冊,各縣雜兵有七千餘人任職。
京兆尹至潼關,有溫侯曲部,宮廷禁衛,段煨曲部,潼關守卒等皆未上報,唯使匈奴中郎將營一萬四千餘人登記造冊,各縣服役者有七千餘人。
右扶風有征西將軍營三萬七千餘人登記造冊,胡人屯田卒達三萬五千餘眾,各縣雜役一萬四千餘人。
另稟,各官員府邸私兵無法統計,涼州營外逃者不下萬人,且山賊,流寇,黃巾餘孽仍混雜各山林,時抄掠官道,搶殺行人商賈。”
張既羅列的更多,侍者抬了整整三箱竹卷,民生軍旅一結合,三輔紛亂的現況一一展現在眾人麵前。
“二位卿家辛苦了,朕會一一查閱,屆時再找二位卿家商議對策。”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