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魔頭的一席話在南洋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
消息傳到長安,那些道學先生們的意外的沒有出來占領道德製高點,隻是給李二寫了一些不疼不癢的奏疏,勸導皇帝要有仁德。
李二也很奇怪朝中的平靜,這明顯不正常,直到看到最新一期的《大唐風華》上的消息,他才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裏。
道學先生們之所以沒有在南洋的事情上抓著皇帝不放,是因為雲家人又搞出了大動靜,這些人根本沒有心思關心皇帝領地裏的那些破事,把火力集中向了雲家崽。
雲浩憋了兩年的大招終於放了出來——公開否定四民論!
《春秋穀梁傳·成公元年》按「士商工農」劃分:「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之所能為也。丘作甲,非正也。」
但有學者認為這個次序並無隱含社會高低之義,雲家人認可的四民便是如此。
四民本就是一個對各個職業人口的籠統劃分,隻不過長期以來被儒家和皇權曲解其意,才成了社會階層的代指。
這種似是而非的模糊解釋有利於皇權,也在很大程度上維護著儒家的地位。
官本位思想便是起源與此。
四民論對生產力低下時期的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卻嚴重限製了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上升通道的通暢。
雲家人要的就是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自是要打破這種定式思維。
工、商的地位一直都不高,商人的地位實際上並不算墊底,因為不管是什麽時候,商業行為都不可能消失,工匠的地位看似在商人之上,事實卻是絕大多數工匠的處境堪憂,曆代對工匠的態度就是把他們當做廉價勞動力來使用的,包括大唐的番匠製度和高句麗的匠奴製都是如此。
工匠的地位低下,受到的剝削比農民更嚴重,嚴重挫傷了工匠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力,雲家人要推廣工業化的阻力大部分來源於此。
就拿涇河工業區和北方羊毛紡織廠為例,在招工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報名,即使他們開出了在這個時代堪稱天價的薪資也隻能招收到那些活不下去的災民,想要招收一些識字的人當做技術人員來培養都十分困難,隻能由各股東家的人來充任。
招不到高素質的工人便意味著其規模無法擴大,產能被限製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不能發揮工廠機器的潛力。
雲浩做過測算,要是這兩個地方都換上崖州的工人,其產能至少能提升一半。
這種情況讓人很憂心,與李二的談判又不順利,雲浩不能再所有的事情上都靠威脅皇帝來達到目的,所以他便一直在醞釀大招。
今年前半年的工業生產數據終於達到了他的要求,於是便迫不及待的種下了破局的引子......英雄論。
雲浩在《大唐風華》上發表了一係列的文章裏係統的論述了社會的構成和運作機製,當然,他自己是沒有這樣的水平的,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穿越五人組合力搞出的這套東西看上去還真像那麽回事。
英雄論的核心是把這個社會比作為一個戰場,各個職業的人在這個戰場中都是勇猛的戰士。
國家就是一支征伐不休的大軍;
士人是各個軍陣的傳令官,保證著作戰整形的穩定和軍情的順暢傳達;
農民是提供火力輸出的弓弩手和火槍手,負責壓製敵軍;
工匠是提供各種武器糧草的輜重兵,為大軍維持安定的後勤補給線;
商人是戰場上無處不在的斥候,給大軍提供及時而準確的戰場情報。
所有人都是戰場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軍想要贏得勝利就要靠所有的英雄通力合作,而不是單打獨鬥或是排斥某個兵種。
一個國家想要健康的運轉,就不能有缺席的行業,國家想要強盛不衰,就不能把這些英雄分為三六九等,這樣才不會有人有怨言,才能百戰百勝。
這套理論隻是一個由頭,真正的殺手鐧是多達二十多頁的各個工廠的工人收入報告。
這裏麵的數據著實是下了人一跳,之後便在大唐引發了巨大的討論。
數據顯示,工人收入的第一梯隊集中在雲氏集團的下屬企業中,以煉鋼為主的重工業產業工人的平均年收入為四十六貫三百七十六文,紡織業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在三十六貫左右,造紙廠工人年收入為四十貫兩百三十文,木工業工人年收入在四十一貫上下,鍛鑄廠工人平均年薪超過五十貫,造船業工人平均年薪五十二貫,收入最高的是機加工業和崖州兵工廠的工人,人均年薪七十貫四百八十二文。
收入的第二梯隊為南海集團旗下包含南海道和涇河工業區的工廠,鋼鐵也工人人均收入為每年三十八貫六百二十二文,紡織工年薪三十貫左右,鹽業工人人均年收入二十八貫,造船工人年薪平均四十二貫,四輪馬車廠工人年收入也在四十貫以上。
第三梯隊是包括北方羊毛紡織廠在內的純私人工廠,其中羊毛紡織工收入較高,達到人均二十五貫的年收入,個體工廠的收入較低,世家和勳貴官員開辦的工廠中,絲織業工人收入在二十貫每年,水泥業工人收入十八貫左右,煤炭業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在十二貫上下,是這次收入報告中最低的。
第四梯隊隻有一家,u看書 .uukanhu.cm 就是技術含量最低的大唐道路建設集團,他們的工人平均年薪隻有六貫,原因時大量的免費戰俘拉低了人均收入,不過其中擁有大唐戶籍的築路工人的年薪是十六貫,道路建設集團屬於是特殊情況,並沒有計入正式的統計數據中,隻是在最後一頁有一些提及。
工人們的收入算高嗎?
答案是肯定的。
大唐的米價被雲家和皇家限定在了每鬥十文錢,按照米價折算,一貫錢的購買力接近後世的兩千三百元。
即便是收入最低的煤炭業工人,每年都有27600元的收入,比一些官府吏員的收入還高。
這部分數據統計的都是一線的工人,如果再看另一份單獨統計技術人員的收入,更是嚇死個人。
崖州收入最高的工程師是雲祿,他的年薪是四千五百貫,如果算上各種補貼,他一個人的收入比房杜二人加在一起的俸祿都多。
眼睛是黑的,銀子是白的,無數看到這份超厚的《大唐風華》的眼睛發出了滲人的光芒。
消息傳到長安,那些道學先生們的意外的沒有出來占領道德製高點,隻是給李二寫了一些不疼不癢的奏疏,勸導皇帝要有仁德。
李二也很奇怪朝中的平靜,這明顯不正常,直到看到最新一期的《大唐風華》上的消息,他才明白問題出在了哪裏。
道學先生們之所以沒有在南洋的事情上抓著皇帝不放,是因為雲家人又搞出了大動靜,這些人根本沒有心思關心皇帝領地裏的那些破事,把火力集中向了雲家崽。
雲浩憋了兩年的大招終於放了出來——公開否定四民論!
《春秋穀梁傳·成公元年》按「士商工農」劃分:「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之所能為也。丘作甲,非正也。」
但有學者認為這個次序並無隱含社會高低之義,雲家人認可的四民便是如此。
四民本就是一個對各個職業人口的籠統劃分,隻不過長期以來被儒家和皇權曲解其意,才成了社會階層的代指。
這種似是而非的模糊解釋有利於皇權,也在很大程度上維護著儒家的地位。
官本位思想便是起源與此。
四民論對生產力低下時期的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卻嚴重限製了生產力的進步和社會上升通道的通暢。
雲家人要的就是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自是要打破這種定式思維。
工、商的地位一直都不高,商人的地位實際上並不算墊底,因為不管是什麽時候,商業行為都不可能消失,工匠的地位看似在商人之上,事實卻是絕大多數工匠的處境堪憂,曆代對工匠的態度就是把他們當做廉價勞動力來使用的,包括大唐的番匠製度和高句麗的匠奴製都是如此。
工匠的地位低下,受到的剝削比農民更嚴重,嚴重挫傷了工匠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力,雲家人要推廣工業化的阻力大部分來源於此。
就拿涇河工業區和北方羊毛紡織廠為例,在招工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報名,即使他們開出了在這個時代堪稱天價的薪資也隻能招收到那些活不下去的災民,想要招收一些識字的人當做技術人員來培養都十分困難,隻能由各股東家的人來充任。
招不到高素質的工人便意味著其規模無法擴大,產能被限製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不能發揮工廠機器的潛力。
雲浩做過測算,要是這兩個地方都換上崖州的工人,其產能至少能提升一半。
這種情況讓人很憂心,與李二的談判又不順利,雲浩不能再所有的事情上都靠威脅皇帝來達到目的,所以他便一直在醞釀大招。
今年前半年的工業生產數據終於達到了他的要求,於是便迫不及待的種下了破局的引子......英雄論。
雲浩在《大唐風華》上發表了一係列的文章裏係統的論述了社會的構成和運作機製,當然,他自己是沒有這樣的水平的,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穿越五人組合力搞出的這套東西看上去還真像那麽回事。
英雄論的核心是把這個社會比作為一個戰場,各個職業的人在這個戰場中都是勇猛的戰士。
國家就是一支征伐不休的大軍;
士人是各個軍陣的傳令官,保證著作戰整形的穩定和軍情的順暢傳達;
農民是提供火力輸出的弓弩手和火槍手,負責壓製敵軍;
工匠是提供各種武器糧草的輜重兵,為大軍維持安定的後勤補給線;
商人是戰場上無處不在的斥候,給大軍提供及時而準確的戰場情報。
所有人都是戰場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軍想要贏得勝利就要靠所有的英雄通力合作,而不是單打獨鬥或是排斥某個兵種。
一個國家想要健康的運轉,就不能有缺席的行業,國家想要強盛不衰,就不能把這些英雄分為三六九等,這樣才不會有人有怨言,才能百戰百勝。
這套理論隻是一個由頭,真正的殺手鐧是多達二十多頁的各個工廠的工人收入報告。
這裏麵的數據著實是下了人一跳,之後便在大唐引發了巨大的討論。
數據顯示,工人收入的第一梯隊集中在雲氏集團的下屬企業中,以煉鋼為主的重工業產業工人的平均年收入為四十六貫三百七十六文,紡織業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在三十六貫左右,造紙廠工人年收入為四十貫兩百三十文,木工業工人年收入在四十一貫上下,鍛鑄廠工人平均年薪超過五十貫,造船業工人平均年薪五十二貫,收入最高的是機加工業和崖州兵工廠的工人,人均年薪七十貫四百八十二文。
收入的第二梯隊為南海集團旗下包含南海道和涇河工業區的工廠,鋼鐵也工人人均收入為每年三十八貫六百二十二文,紡織工年薪三十貫左右,鹽業工人人均年收入二十八貫,造船工人年薪平均四十二貫,四輪馬車廠工人年收入也在四十貫以上。
第三梯隊是包括北方羊毛紡織廠在內的純私人工廠,其中羊毛紡織工收入較高,達到人均二十五貫的年收入,個體工廠的收入較低,世家和勳貴官員開辦的工廠中,絲織業工人收入在二十貫每年,水泥業工人收入十八貫左右,煤炭業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在十二貫上下,是這次收入報告中最低的。
第四梯隊隻有一家,u看書 .uukanhu.cm 就是技術含量最低的大唐道路建設集團,他們的工人平均年薪隻有六貫,原因時大量的免費戰俘拉低了人均收入,不過其中擁有大唐戶籍的築路工人的年薪是十六貫,道路建設集團屬於是特殊情況,並沒有計入正式的統計數據中,隻是在最後一頁有一些提及。
工人們的收入算高嗎?
答案是肯定的。
大唐的米價被雲家和皇家限定在了每鬥十文錢,按照米價折算,一貫錢的購買力接近後世的兩千三百元。
即便是收入最低的煤炭業工人,每年都有27600元的收入,比一些官府吏員的收入還高。
這部分數據統計的都是一線的工人,如果再看另一份單獨統計技術人員的收入,更是嚇死個人。
崖州收入最高的工程師是雲祿,他的年薪是四千五百貫,如果算上各種補貼,他一個人的收入比房杜二人加在一起的俸祿都多。
眼睛是黑的,銀子是白的,無數看到這份超厚的《大唐風華》的眼睛發出了滲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