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體係的建立無論對哪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教育體係是一個係統工程,這就意味著數不清的財政、人力和時間投入。
其次,教育是一個國家得以強盛的基礎,是一個民族屹立世界的保障。
這兩方麵都注定教育體係的建立或改變都具有相當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華夏從很早開始就有一套相對完整的教育體係,隻不過這個教育體係的服務對象一直是統治階級,這種教育體係的指向性從來都是明確的——接受教育者進入權力中樞,成為權力的參與者或執行者。
大唐的教育體係也不例外。
繼承自魏晉時期家族式教育方式是為世家服務的,世家大族和皇族共享權力,教育的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他們手裏,他們是既得利益者,通過手中的教育資源幾乎壟斷了社會的上升通道,“寒門貴子”隻不過是底層階級的一個美好願望而已。
世家大族的做法在皇權漸漸集中的大唐不符合皇家的利益,更不符合雲家父子的理念。
皇家要擺脫世家的掣肘,雲家需要大量有知識的產業工人,兩者一拍即合,決定在教育上發動對世家的反攻。
道門的加入給這個反攻計劃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教育人才,雲家要的是知識的普及,不是隻懂得附庸風雅的書生,隻要求入學的孩子們識字而已,道門的這些人完全可以勝任。
而皇家的真正目的不是想要奪取教育權,他們想要的是通過教人識字來掌握輿論,識字的人是不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的,順帶著在教育過程當中添加諸如“忠君報國”之類的私貨,加強皇家的統治理。
道門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說三家的合作目的並不單純,各有各的心思,所以在具體的操作中免不了會出現衝突,在一些問題上百般扯皮。
袁天罡的回歸開啟了計劃的開端。
他的賣相非常不錯,仙風道骨,一頭白發在漸暖的風中很是飄逸,搭配裁剪得體的道袍,加上空靈的、散發著睿智光芒的一雙眼睛,舉手投足間透出一股飄然的氣息,滿足了人們對道家高人的所有想像。
雲浩也被袁天罡的賣相迷惑了一下,在敲定具體執行的細節時,多次受到他的影響,很多問題在商討時不自覺的站到了他的立場上,直到他未來學校的課程設計上要求加入他所編寫的史書內容時才反應過來。
在這個新建教育體係的計劃中,將學校的名稱定為“識字學校”,是在崖州小學的基礎上進行簡化的產物。
學生的學費由一部分商稅來承擔,接受私人資助但財務由朝廷設立的單獨部門負責,也就是說學校不能直接接受捐助,所有的私人捐助都要交到由這個名叫“文華司”的部門,再由其統一進行分配。
學校免費提供課本和學習用品,中午還提供一頓午餐,學生的入學年齡要求為最低八歲,最高不得超過十三歲,男女都可以報名入學,學製兩年,結業後可以升入更高一級的“專業學校”學習。
識字學校是計劃的第一階段,參與者隻有道門、皇家和雲家三家參與,到第二階段以後,三家的力量已經沒有辦法承擔各方麵的壓力,需要引入外援才行。
於是就有了專業學校作為吸引儒家、醫家、農家、墨家這些外援的誘餌。
專業學校培養的不再是單純的後備人員,而是具有良好素質的、各家夢寐以求的傳人。
也因此在雲浩提出這一想法的時候立刻得到了各家的支持。
專業學校會教授更高深的知識,學製三年。
學生在專業學校可以學習到基礎的農學、醫學、建築、紡織等技能,不但全免學費和生活費,還會得到相應的工作崗位,優秀者可以報送醫學院、農學院、國子監、將作監或科學院。
醫學院是道門和醫家地盤,農學院是農家和司農寺的地盤,國子監是儒家的地盤,將作監歸墨家和工部,科學院則是所有人的地盤。
墨家想要建立一座工學院,但這個提議一提出來就讓李二給否了,理由是其職能和將作監重複,可實際上是因為朝廷沒錢了!
李二是有雄心壯誌的皇帝,他想要一步到位,把識字學校開到大唐的每一個地方,現實是國庫和普通人家一樣,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即便是掏空了內帑也隻能支撐兩百多個識字學校的建設開支。
雲家和道門承擔了近一半的建設費用,其他的差額是李二的鐵杆們硬生生拚湊出來的,開學後前半年的日常開銷是南海集團、嶺南馮氏商行、管家商行、大唐道路建設集團和南海道府庫讚助的,那一部分規劃的商稅什麽時候能到賬還是沒影的事。
貴為皇帝,李二也隻能聽從雲浩的建議,先在關中地區建立五百二十所識字學校。
世家聽到消息,想要摻和一腳,他們有的是錢糧,幾個大家族的當家人向李二保證他們不但可以出錢,還可以出人,甚至願意提供一部分書籍,隻求李二同意他們能在這些學生裏挑選一些人才。
構建朝廷自己的教育體係就是皇家聯合其他勢力對世家的反擊,李二怎麽會讓敵人參與進來,世家一旦進入,到時候不說這些學校能不能產生他想要的效果,單是一個學校誰當家的問題就會讓他焦頭爛額,他才不會給敵人做嫁衣。
他回絕了大部分世家的“善意”,隻接下了京兆韋氏和趙郡李氏的捐贈。
京兆韋氏是他老丈人家,uu看書 ww.uuanshu 趙郡李氏是隴西李氏的親族,他要給韋貴妃和一幫叔伯麵子。
如此龐大的工程涉及到的東西太多,道門的人不能直接當老師,要經過三個月的培訓才可以,學校的選址和建設也要差不多的時間,課本也是個大問題,文華司的組建、校長的選拔、學生的報名等等,需要的準備時間很長。
李二有些等不及,調出內帑的一部分資金,先行在長安城中空閑的皇家產業裏挑選適合開辦學校場所進行改造,宮中一部分有文化的宮女和太監被放出宮,交給劉通培訓,作為這些學校的教習,並在長安各坊發出了招生簡章,隻待課本到位就開始教學。
退休後在雲家莊子養老的劉通接到李二的口諭時是不敢相信的,再三求證後興奮的借下了這個任務,整個人都好像年輕了十歲……
雲浩對李二的迫切是理解的,可也不想他胡來。
雲浩不歧視宮女和太監,但不代表其他人可以接受女子和宦官當老師,學生們的家長要是知道教授孩子的夫子是女子和太監,他敢保證家長們會讓孩子退學的。
他親自跑到宮裏和李二費了一番口舌,李二打消了這個念頭,不過還是把那些宮女和太監放出了宮,安置這些人的任務順理成章的落在了雲浩的頭上。
李二給雲浩的任務可以輕易完成,可在課程安排這件事上雲浩就處理不了了。
首先,教育體係是一個係統工程,這就意味著數不清的財政、人力和時間投入。
其次,教育是一個國家得以強盛的基礎,是一個民族屹立世界的保障。
這兩方麵都注定教育體係的建立或改變都具有相當的必要性和艱巨性。
華夏從很早開始就有一套相對完整的教育體係,隻不過這個教育體係的服務對象一直是統治階級,這種教育體係的指向性從來都是明確的——接受教育者進入權力中樞,成為權力的參與者或執行者。
大唐的教育體係也不例外。
繼承自魏晉時期家族式教育方式是為世家服務的,世家大族和皇族共享權力,教育的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他們手裏,他們是既得利益者,通過手中的教育資源幾乎壟斷了社會的上升通道,“寒門貴子”隻不過是底層階級的一個美好願望而已。
世家大族的做法在皇權漸漸集中的大唐不符合皇家的利益,更不符合雲家父子的理念。
皇家要擺脫世家的掣肘,雲家需要大量有知識的產業工人,兩者一拍即合,決定在教育上發動對世家的反攻。
道門的加入給這個反攻計劃提供了大量的基礎教育人才,雲家要的是知識的普及,不是隻懂得附庸風雅的書生,隻要求入學的孩子們識字而已,道門的這些人完全可以勝任。
而皇家的真正目的不是想要奪取教育權,他們想要的是通過教人識字來掌握輿論,識字的人是不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的,順帶著在教育過程當中添加諸如“忠君報國”之類的私貨,加強皇家的統治理。
道門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說三家的合作目的並不單純,各有各的心思,所以在具體的操作中免不了會出現衝突,在一些問題上百般扯皮。
袁天罡的回歸開啟了計劃的開端。
他的賣相非常不錯,仙風道骨,一頭白發在漸暖的風中很是飄逸,搭配裁剪得體的道袍,加上空靈的、散發著睿智光芒的一雙眼睛,舉手投足間透出一股飄然的氣息,滿足了人們對道家高人的所有想像。
雲浩也被袁天罡的賣相迷惑了一下,在敲定具體執行的細節時,多次受到他的影響,很多問題在商討時不自覺的站到了他的立場上,直到他未來學校的課程設計上要求加入他所編寫的史書內容時才反應過來。
在這個新建教育體係的計劃中,將學校的名稱定為“識字學校”,是在崖州小學的基礎上進行簡化的產物。
學生的學費由一部分商稅來承擔,接受私人資助但財務由朝廷設立的單獨部門負責,也就是說學校不能直接接受捐助,所有的私人捐助都要交到由這個名叫“文華司”的部門,再由其統一進行分配。
學校免費提供課本和學習用品,中午還提供一頓午餐,學生的入學年齡要求為最低八歲,最高不得超過十三歲,男女都可以報名入學,學製兩年,結業後可以升入更高一級的“專業學校”學習。
識字學校是計劃的第一階段,參與者隻有道門、皇家和雲家三家參與,到第二階段以後,三家的力量已經沒有辦法承擔各方麵的壓力,需要引入外援才行。
於是就有了專業學校作為吸引儒家、醫家、農家、墨家這些外援的誘餌。
專業學校培養的不再是單純的後備人員,而是具有良好素質的、各家夢寐以求的傳人。
也因此在雲浩提出這一想法的時候立刻得到了各家的支持。
專業學校會教授更高深的知識,學製三年。
學生在專業學校可以學習到基礎的農學、醫學、建築、紡織等技能,不但全免學費和生活費,還會得到相應的工作崗位,優秀者可以報送醫學院、農學院、國子監、將作監或科學院。
醫學院是道門和醫家地盤,農學院是農家和司農寺的地盤,國子監是儒家的地盤,將作監歸墨家和工部,科學院則是所有人的地盤。
墨家想要建立一座工學院,但這個提議一提出來就讓李二給否了,理由是其職能和將作監重複,可實際上是因為朝廷沒錢了!
李二是有雄心壯誌的皇帝,他想要一步到位,把識字學校開到大唐的每一個地方,現實是國庫和普通人家一樣,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即便是掏空了內帑也隻能支撐兩百多個識字學校的建設開支。
雲家和道門承擔了近一半的建設費用,其他的差額是李二的鐵杆們硬生生拚湊出來的,開學後前半年的日常開銷是南海集團、嶺南馮氏商行、管家商行、大唐道路建設集團和南海道府庫讚助的,那一部分規劃的商稅什麽時候能到賬還是沒影的事。
貴為皇帝,李二也隻能聽從雲浩的建議,先在關中地區建立五百二十所識字學校。
世家聽到消息,想要摻和一腳,他們有的是錢糧,幾個大家族的當家人向李二保證他們不但可以出錢,還可以出人,甚至願意提供一部分書籍,隻求李二同意他們能在這些學生裏挑選一些人才。
構建朝廷自己的教育體係就是皇家聯合其他勢力對世家的反擊,李二怎麽會讓敵人參與進來,世家一旦進入,到時候不說這些學校能不能產生他想要的效果,單是一個學校誰當家的問題就會讓他焦頭爛額,他才不會給敵人做嫁衣。
他回絕了大部分世家的“善意”,隻接下了京兆韋氏和趙郡李氏的捐贈。
京兆韋氏是他老丈人家,uu看書 ww.uuanshu 趙郡李氏是隴西李氏的親族,他要給韋貴妃和一幫叔伯麵子。
如此龐大的工程涉及到的東西太多,道門的人不能直接當老師,要經過三個月的培訓才可以,學校的選址和建設也要差不多的時間,課本也是個大問題,文華司的組建、校長的選拔、學生的報名等等,需要的準備時間很長。
李二有些等不及,調出內帑的一部分資金,先行在長安城中空閑的皇家產業裏挑選適合開辦學校場所進行改造,宮中一部分有文化的宮女和太監被放出宮,交給劉通培訓,作為這些學校的教習,並在長安各坊發出了招生簡章,隻待課本到位就開始教學。
退休後在雲家莊子養老的劉通接到李二的口諭時是不敢相信的,再三求證後興奮的借下了這個任務,整個人都好像年輕了十歲……
雲浩對李二的迫切是理解的,可也不想他胡來。
雲浩不歧視宮女和太監,但不代表其他人可以接受女子和宦官當老師,學生們的家長要是知道教授孩子的夫子是女子和太監,他敢保證家長們會讓孩子退學的。
他親自跑到宮裏和李二費了一番口舌,李二打消了這個念頭,不過還是把那些宮女和太監放出了宮,安置這些人的任務順理成章的落在了雲浩的頭上。
李二給雲浩的任務可以輕易完成,可在課程安排這件事上雲浩就處理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