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陵崔氏、太原王氏勾結外敵的行為看似嚴重,可在這個還沒有明確的國家概念的時代,他們的行為隻是違反了道義,在世人眼中他們威脅的隻是朝廷或者說是李氏皇族的利益,其嚴重程度甚至比不上上次他們參與的長安之亂。
是的,這個時代就是如此!
幾千年來的各個朝代都被視為一個個的政權,國家的概念與後世有很大的差別。
雖然自先秦一來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國家,可實際上這些國指的是貴族的勢力範圍或者說是封地,換句話說,國隻與統治者有關,在百姓心中誰是國君,自己生活在哪個國家,這些對他們的影響不大,無論在哪裏,他們都要負擔沉重的賦稅,連兵役也是賦稅的一種形式,即便後來的儒家提倡忠君愛國,也無法影響那些除了體係之內或想要進入體係之內以外的人。
也就是說百姓不在乎統治者是誰,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否能安然的繼續。
所以在百姓看來,國就是國君的私產,世家門閥聯絡突厥攻唐就是他們和皇帝間的私事。
不但是百姓這樣想,皇帝也是如此認為的。
世家勾結外敵的行為是讓人不齒,但就如同李陵投降匈奴一樣,他背叛了漢武帝,但卻沒人說他是叛國,對他的批判也集中在他是如何的貪生怕死。
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情況也是這樣的性質,他們背叛的是李淵而不是大唐,李淵可以對他們大開殺戒,卻不能在大義上說什麽。
李淵恨不得直接滅了兩家,可他不能這麽做,世家之間有競爭不假,但世家一體也不是說說而已,真的對兩家下死手,其他世家就會有兔死狐悲之感,保不齊會再次上演隋末之事,這讓他非常糾結。
兩家在地方和朝堂上的關係錯綜複雜,勢力盤根錯節,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不小心就可能惹出大亂子。
思來想去他還是找到了雲家父子,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雲浩對李淵的想法難以理解,既然是抓住了兩家叛國的實錘證據,還顧忌那麽多幹什麽,拔掉這兩顆毒瘤就好了,有什麽糾結的?
李淵和雲海都是麵露苦笑,雲浩看著他們的表情就知道自己又犯了什麽常識性的錯誤。
他訕笑著撓頭道:“是不是我又忽略了什麽關鍵問題?”
這種事情李淵不好開口,雲海主動給雲浩解釋了一下大唐和後世觀念上的差別。
雲海當著李淵的麵,話說的有些繞,可雲浩還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雲浩思考了一下,說道:“我不知道舅舅的打算,但世家勾結外敵必須受到懲罰!”
李淵歎了口氣,沒有說話。
“懲罰是一定要有的,否則這種事情就避免不了!”
雲浩撇撇嘴,對李淵的優柔寡斷有些不滿。
“既然不能殺人,就給他們一些震懾!”
“他們不是枝繁葉茂嗎?那就給他們分家,讓他們分散到大唐各地去。”
李淵皺眉,問道:“世家的影響力本就很大了,讓他們遷徙各地隻能暫時削弱他們的影響力,一旦他們在各地紮根,豈不是會比現在的影響力更大?”
“舅舅,他們沒有這個機會了。”
雲浩冷笑道:“首先,不管他們分家到什麽地方,當地的勢力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都會打壓他們,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世家再強,一個小分支也鬥不過當地的勢力,這些勢力不會允許外來戶淩駕於自己頭上。”
“其次,世家中正房偏房的爭鬥一直存在,他們分家過程中必然會因為分配問題產生更大的矛盾,分家後各居一方,矛盾和距離使他們自然分化,就算是各分支恢複實力,他們再次聯合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最後,舅舅會給他們恢複實力的機會和時間嗎?”
李淵點頭,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
這不就是自己最擅長的平衡之道嗎?讓小外甥提點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啊!
雲浩是那種管殺不管埋的主,提出自己的見解後就留下老爹和舅舅去完善計劃了,自己趕緊回到了雲家莊子,科學院要搬遷到涇陽去,很多事情都需要他盯著,尤其是那些機械和實驗設備的裝箱運輸,這些東西可是他和老爹讚了很久的,損失一件都心疼,不親自盯著真的不放心。
雲浩還沒到家,宮裏就傳出了命李道宗和李孝恭各帶兩千玄甲軍、五千普通騎兵直撲太原和涿郡,將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祖地包圍起來。
李淵的舉動馬上引起了各大世家的反彈,聯合向朝廷施壓,企圖阻止李淵對兩家動武。
李淵沒有在朝堂上討論這件事,反而召見了各大世家的代表,申明自己無意對兩家動武,隻是讓他們分家,為勾結外敵的罪責承擔相應的後果。
各大世家得到李淵的答複還是很緊張,紛紛派人前往兩地監督,暗中也做好了隨時反擊的準備,萬一李淵動刀子,他們也不會讓李淵好過。
隻要李淵不趕盡殺絕,其實各大世家對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衰落是持歡迎態度的。
五姓七望說是地位相當,實際上是崔氏一家獨大,王氏也靠著南北兩宗排在了第二位,這兩位大哥占了大唐資源的三分之一,其他各家在體量和影響力上根本沒辦法比。
崔、王兩股勢力一下子損失了一半的力量,相當於搬掉了所有其他世家頭上的兩座大山,大家又回到了同一水平線上,他們當然樂見其成。
兩家的分家過程遇到了一些波折。
太原王氏分家比較順利,太原之戰的時候,李元吉就讓人控製了王氏的大部分核心人物,李道宗一到太原就宣布了朝廷對王氏的處罰,在核心人物缺席的情況下,各房在經過一番扯皮後完成了分家,待核心人物回到家族裏時已是無力回天。
拿到好處的各房當家人哪裏還會把到手的東西還回去,家主的話算什麽,到手的好處它不香嗎?
博陵崔氏就麻煩了一些,得到消息的崔顥派出所有的私兵近三萬人化妝成流民軍,在半路攔截李孝恭率領的部隊,企圖製造混亂威脅李淵。
李孝恭率領的這些騎兵在涇陽之戰中毛的功勞都沒撈到,隻是得到一些安慰獎,見到有人攻擊他們,哪管他是不是真的流民造反,一個全軍衝擊就把這三萬私兵打的落花流水,光是俘虜就抓了兩萬多,倒手賣給大唐建設集團就是兩萬多貫的收入,每人三貫的獎金讓他們發狂。
既然博陵崔氏敢先動刀子,李孝恭也就不客氣了,帶兵直接衝進了安平城,包圍了王氏祖宅,逼得崔顥不得不親自主持分家。
李孝恭一不做二不休,uu看書 .uukas 在崔氏分家前帶走了他們大部分地契和隱匿的佃農,倒手就賣給了雲氏集團和南海集團,賺的是本滿缽益。
太原王氏分成了十二家,長房留在太原,二房分為四家,分別去了上郡、長安、洛陽和真定,三房一分為三,分到了長安、鎮江、杭州三地,其他各房分成了四家,分別去了巴州、瀘州、涇陽、荊州四地。
博陵崔氏的待遇就和太原王氏比不了了,王氏至少還保留了祖地,分出去的各房所在的地區也算不錯。
博陵崔氏不但丟了祖地,長房還被發配到了廣州,整個家族分為了二十家,全都分配到了嶺南地區,去充當開發嶺南的急先鋒了。
各大世家對博陵崔氏受到的懲罰有些異議,但在看到被俘的崔氏私兵後又都閉上了嘴巴。
開玩笑,你們都跟李淵動刀子了,他還能輕饒你們?
沒殺你們的族人就是看在我們的麵子上了!
是的,這個時代就是如此!
幾千年來的各個朝代都被視為一個個的政權,國家的概念與後世有很大的差別。
雖然自先秦一來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國家,可實際上這些國指的是貴族的勢力範圍或者說是封地,換句話說,國隻與統治者有關,在百姓心中誰是國君,自己生活在哪個國家,這些對他們的影響不大,無論在哪裏,他們都要負擔沉重的賦稅,連兵役也是賦稅的一種形式,即便後來的儒家提倡忠君愛國,也無法影響那些除了體係之內或想要進入體係之內以外的人。
也就是說百姓不在乎統治者是誰,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否能安然的繼續。
所以在百姓看來,國就是國君的私產,世家門閥聯絡突厥攻唐就是他們和皇帝間的私事。
不但是百姓這樣想,皇帝也是如此認為的。
世家勾結外敵的行為是讓人不齒,但就如同李陵投降匈奴一樣,他背叛了漢武帝,但卻沒人說他是叛國,對他的批判也集中在他是如何的貪生怕死。
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情況也是這樣的性質,他們背叛的是李淵而不是大唐,李淵可以對他們大開殺戒,卻不能在大義上說什麽。
李淵恨不得直接滅了兩家,可他不能這麽做,世家之間有競爭不假,但世家一體也不是說說而已,真的對兩家下死手,其他世家就會有兔死狐悲之感,保不齊會再次上演隋末之事,這讓他非常糾結。
兩家在地方和朝堂上的關係錯綜複雜,勢力盤根錯節,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不小心就可能惹出大亂子。
思來想去他還是找到了雲家父子,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雲浩對李淵的想法難以理解,既然是抓住了兩家叛國的實錘證據,還顧忌那麽多幹什麽,拔掉這兩顆毒瘤就好了,有什麽糾結的?
李淵和雲海都是麵露苦笑,雲浩看著他們的表情就知道自己又犯了什麽常識性的錯誤。
他訕笑著撓頭道:“是不是我又忽略了什麽關鍵問題?”
這種事情李淵不好開口,雲海主動給雲浩解釋了一下大唐和後世觀念上的差別。
雲海當著李淵的麵,話說的有些繞,可雲浩還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雲浩思考了一下,說道:“我不知道舅舅的打算,但世家勾結外敵必須受到懲罰!”
李淵歎了口氣,沒有說話。
“懲罰是一定要有的,否則這種事情就避免不了!”
雲浩撇撇嘴,對李淵的優柔寡斷有些不滿。
“既然不能殺人,就給他們一些震懾!”
“他們不是枝繁葉茂嗎?那就給他們分家,讓他們分散到大唐各地去。”
李淵皺眉,問道:“世家的影響力本就很大了,讓他們遷徙各地隻能暫時削弱他們的影響力,一旦他們在各地紮根,豈不是會比現在的影響力更大?”
“舅舅,他們沒有這個機會了。”
雲浩冷笑道:“首先,不管他們分家到什麽地方,當地的勢力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都會打壓他們,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世家再強,一個小分支也鬥不過當地的勢力,這些勢力不會允許外來戶淩駕於自己頭上。”
“其次,世家中正房偏房的爭鬥一直存在,他們分家過程中必然會因為分配問題產生更大的矛盾,分家後各居一方,矛盾和距離使他們自然分化,就算是各分支恢複實力,他們再次聯合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最後,舅舅會給他們恢複實力的機會和時間嗎?”
李淵點頭,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
這不就是自己最擅長的平衡之道嗎?讓小外甥提點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啊!
雲浩是那種管殺不管埋的主,提出自己的見解後就留下老爹和舅舅去完善計劃了,自己趕緊回到了雲家莊子,科學院要搬遷到涇陽去,很多事情都需要他盯著,尤其是那些機械和實驗設備的裝箱運輸,這些東西可是他和老爹讚了很久的,損失一件都心疼,不親自盯著真的不放心。
雲浩還沒到家,宮裏就傳出了命李道宗和李孝恭各帶兩千玄甲軍、五千普通騎兵直撲太原和涿郡,將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祖地包圍起來。
李淵的舉動馬上引起了各大世家的反彈,聯合向朝廷施壓,企圖阻止李淵對兩家動武。
李淵沒有在朝堂上討論這件事,反而召見了各大世家的代表,申明自己無意對兩家動武,隻是讓他們分家,為勾結外敵的罪責承擔相應的後果。
各大世家得到李淵的答複還是很緊張,紛紛派人前往兩地監督,暗中也做好了隨時反擊的準備,萬一李淵動刀子,他們也不會讓李淵好過。
隻要李淵不趕盡殺絕,其實各大世家對太原王氏和博陵崔氏的衰落是持歡迎態度的。
五姓七望說是地位相當,實際上是崔氏一家獨大,王氏也靠著南北兩宗排在了第二位,這兩位大哥占了大唐資源的三分之一,其他各家在體量和影響力上根本沒辦法比。
崔、王兩股勢力一下子損失了一半的力量,相當於搬掉了所有其他世家頭上的兩座大山,大家又回到了同一水平線上,他們當然樂見其成。
兩家的分家過程遇到了一些波折。
太原王氏分家比較順利,太原之戰的時候,李元吉就讓人控製了王氏的大部分核心人物,李道宗一到太原就宣布了朝廷對王氏的處罰,在核心人物缺席的情況下,各房在經過一番扯皮後完成了分家,待核心人物回到家族裏時已是無力回天。
拿到好處的各房當家人哪裏還會把到手的東西還回去,家主的話算什麽,到手的好處它不香嗎?
博陵崔氏就麻煩了一些,得到消息的崔顥派出所有的私兵近三萬人化妝成流民軍,在半路攔截李孝恭率領的部隊,企圖製造混亂威脅李淵。
李孝恭率領的這些騎兵在涇陽之戰中毛的功勞都沒撈到,隻是得到一些安慰獎,見到有人攻擊他們,哪管他是不是真的流民造反,一個全軍衝擊就把這三萬私兵打的落花流水,光是俘虜就抓了兩萬多,倒手賣給大唐建設集團就是兩萬多貫的收入,每人三貫的獎金讓他們發狂。
既然博陵崔氏敢先動刀子,李孝恭也就不客氣了,帶兵直接衝進了安平城,包圍了王氏祖宅,逼得崔顥不得不親自主持分家。
李孝恭一不做二不休,uu看書 .uukas 在崔氏分家前帶走了他們大部分地契和隱匿的佃農,倒手就賣給了雲氏集團和南海集團,賺的是本滿缽益。
太原王氏分成了十二家,長房留在太原,二房分為四家,分別去了上郡、長安、洛陽和真定,三房一分為三,分到了長安、鎮江、杭州三地,其他各房分成了四家,分別去了巴州、瀘州、涇陽、荊州四地。
博陵崔氏的待遇就和太原王氏比不了了,王氏至少還保留了祖地,分出去的各房所在的地區也算不錯。
博陵崔氏不但丟了祖地,長房還被發配到了廣州,整個家族分為了二十家,全都分配到了嶺南地區,去充當開發嶺南的急先鋒了。
各大世家對博陵崔氏受到的懲罰有些異議,但在看到被俘的崔氏私兵後又都閉上了嘴巴。
開玩笑,你們都跟李淵動刀子了,他還能輕饒你們?
沒殺你們的族人就是看在我們的麵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