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苓聽了,心裏不禁又是大驚,因對安歌結巴道:“娘娘。奴婢並不敢。”
“春苓。隻要你有這個心思,終究還是會告訴他去。究竟,雖則你在這宮裏,可我也不能每天都有空閑盯著你。”
春苓見了,想了一想,方就對安歌跪了下來。“娘娘。春苓待您也是真心的。此事與韓王有什麽幹係,奴婢為什麽又要告訴他去?”
安歌聽了,就沉聲道:“春苓。你隻需對我說實話,否則——”
春苓一聽,心裏就有些害怕。安歌就又道:“你可知,有時候,一仆二主,方更能遊刃有餘。你,其實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春苓不是傻子,當然聽出皇後的用意。春苓就吞了口唾沫道:“娘娘。奴婢說過了,奴婢的心裏,也是有娘娘的。隻是,韓王爺與奴婢有恩,奴婢知恩需報。”
安歌聽了,也就懂了。因就道:“春苓。你不願說,我來替你說如何?”說著,安歌站了起來,緩緩又道:“其實,這麽久了,韓王爺是知道我的身份的。那些傳聞,的確也不是空穴來風。既然如此,不如我索性也告訴了你。”安歌看著她,又道:“春苓,其實我並非皇上的表妹。我隻是與她同姓而已。我的真實身份是——熙寧的公主。我告訴了你,你心裏也就解了疑惑了。”
春苓聽了,心裏果然詫異。想韓王爺既知道此事,為何不直白告訴他?反而要她去猜測查證?難道說——她入宮了,韓王也不如從前那般信任她了?想到此,春苓的心裏,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春苓——怎麽不說話?”見她隻是跪在地上,雙眉緊鎖,安歌問道。
“娘娘——”春苓回過神來,口道:“請娘娘相信奴婢,奴婢心裏,待娘娘的確是真心實意的。”
安歌聽了,就道:“好。那你發誓——”
春苓聽了,無法。隻得跪地舉誓。安歌就道:“春苓。莫如,你替我去傳個信兒,有空了,我倒想見一見韓王。”
春苓一聽,頭皮不禁發麻。安歌就道:“放心。我不會出賣你。隻要你依舊盡心伺候,我總是不會薄待了你。”安歌方又與春苓說了一會話,春苓才安心退下了。
話說至晚時分,安歌正在書案旁看書,就聽那屏風後有輕微的腳步聲響。那腳步聲,安歌自是熟悉。因就將書闔上,歎道:“冷將軍。你終於來了。”|
屏風後的勁裝之人聽了,也就輕緩一笑:“公主,果然是我。”說著,冷露已經走至安歌案頭。
“冷將軍,我要告訴你一樁好消息——”安歌說著,握住了冷露的手。
冷露就笑:“公主。你要說的,我都知道。”
安歌就點頭道:“快了。一切都快了。安熙已然和我見過麵了,現在他出去查訪熙寧那些舊臣的下落去了。熙寧複國,即將在望了。”
冷露就也笑:“是呀。我正是聽了這樣的消息,才急急趕回宮的。”
安歌看著她還沒換衣裳,就又笑:“你來了。我的心裏,方真正踏實了。你將衣服換了,咱們好好地說一會話。”
冷露聽了,也就點頭。不想,此時春苓正端了個盤子,進了來。春苓冷不丁地見了冷露也在這,就上前見慣不怪地打趣:“冷姐姐,你這是雲遊四方,又回來了?”之前,春苓雖在甘泉宮打雜,但也見過冷露幾麵。雖心裏一直好奇她的真正身份,但麵上一直恭敬有加。
冷露見是春苓,就問安歌:“娘娘。怎地瑁兒不見了?”
安歌聽了,就淡淡解釋了一番。因又問春苓:“叫你去個瑁兒送點心的,你送了麽?”
春苓就道:“呀——娘娘,我竟忘了!奴婢這就去!”說著,就又忙忙地走了。
安歌見春苓走了,方對冷露道:“春苓是韓王的人。”
“是麽?公主,你不是說過,這永夜皇室中,唯有韓王是反對熙寧複國的麽?”
“不錯。所以我雖在宮裏,可也時刻關注他的動靜。”
“那公主預備將春苓怎麽辦?”
“也不怎麽辦。她的身份,不單是我,玉瓚也知道。”
“那麽,公主的意思是——”
“她不能走。她若不在我身邊轉悠,我便就更不能知道玉珺的動靜了。不過,這丫頭也跟了我一些日子,也說不上壞。”
“公主。聽你這樣一說,倒莫如將她收為我用?”
“我也是這樣想的。但這個丫頭和韓王淵源頗深。總需她自己心甘情願才好。”
“可萬一,有她在這裏,懷了咱們的事,可怎麽辦?”
“放心。不過,我看韓王也不那麽信任她。咱們再熬一熬,這些就算過了!”
冷露聽了,就問:“公主這樣說,莫非永夜皇帝想在熙寧複國之後,公布公主的身份?”
安歌就點頭道:“不錯,他是這樣想的。現在,他還在永夜各處散布輿論,令國人都同情熙寧。那麽,我這個亡國公主,就更是容易被永夜人接受了。”
冷露聽了,想了一想,卻是道:“不過,聽公主這樣一說,我倒覺得這個皇帝待公主很是癡情呢?”
安歌聽了,就與她冷笑:“是呀。如今宮裏宮外有許多人都這樣認為。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他一個滑稽可笑的獨角戲——”
冷露一聽,就有些不明白,因她是在安歌懷有身孕時離去的,現在也是急匆匆地回到皇宮,對於安歌失去孩子的那一段一點不知曉。她看著安歌平坦的腹部,忽然就問:“公主,您的孩子呢?怎麽不在身邊?”冷露估算時辰,這個時候,小皇子該有三個月了吧。
安歌聽了,舊恨又湧上心頭。因對冷露道:“孩子——早就沒了!”
“沒了?怎麽沒的?”冷露急切問道。
“他的父親見死不救,孩子被他的父親殺死了!”安歌悲憤說著,對著冷露,三言兩語地將那段苦痛一帶而過。
冷露聽了,惶惑道:“公主,這是背後有人暗算你。此人極其不願你將那孩子身下。”
安歌聽了,就深深看了她一眼,方道:“不錯。那麽你可猜出,大概是誰?”
冷露想了一想,就道:“總不外乎兩個人。”
“哦?你認為是哪兩個?”
冷露就道:“一個就是靈妃了。她見你得寵,心裏肯定不甘願的。另一個,就是韓王了。永夜皇帝與他同樣是庶出,可他卻篡位當了皇帝,這叫韓王心裏如何能忍?這萬一誕下了龍嗣,他的機會不就更渺茫了?因此,也是要先下手為強,給玉瓚一個打擊的。”冷露分析得頭頭是道。
安歌就笑:“冷露。你猜的也對。這兩人,必定有一個是幕後主使。隻怕,此二人已聯合出手。”
冷露聽了,就歎了又歎:“若如此,公主還是要更加小心。畢竟,他們在明,我們在暗。這個時候,要是瑾王爺還在就好了!”
安歌聽了,心裏也是一陣沉痛,忽而,又想起那一日撿拾的玉佩,就與冷露道:“或許,他還在人世。”
“怎會?從那樣高的懸崖下摔落,怎會不死?”冷露聽了,卻是深深歎氣。
安歌就道:“或許,他就是未死。”因將自己曾撿玉瑾的玉佩一事,告訴了冷露。冷露聽了,起先怔了一怔,愣了半響,臉上方就現出微笑。“公主。既有玉佩,為何不拿了出來,讓我瞧一瞧,辨認辨認?”
安歌聽了這話,心裏不禁起疑。論理——就算冷露認識玉瑾,也不可能有就近敘話的機會。縱然她將玉佩拿了出來,冷露又如何識出是或不是?因此,安歌就疑惑問:“冷將軍。莫非,你與瑾王爺有交情麽?”
冷露一聽,方知自己說岔了嘴,因就掩飾道:“哪裏?之前,我在這永夜皇宮,一貫神出鬼沒的,瑾王爺哪裏會認識我?隻是,我既在東宮呆過,或近或遠地總是看見過他。有好幾次,我的確看到,他腰裏懸了個什麽東西。萬一,就是呢——”
安歌聽了,便起了身,到了榻旁的一個梳妝台前,取了一個小盒子。安歌從小盒子裏將那塊玉佩拿了來,給冷露看了一看。冷露看了一眼,就覺熟悉。那一日她與玉瑾在暗房**,暗房雖昏暗,可她還是注意到,玉瑾腰間,就係了這樣一個玉佩。冷露將玉佩捧在手心,失口喃喃道:“是它——就是它——”
安歌見了冷露這般,心裏方更是疑惑。“冷將軍——你見過它?”
冷露一聽,回過神來,看著安歌,強掩著激動道:“這塊玉佩,我的確見過瑾王爺係過它的。”冷露的心裏,洶湧澎湃。玉瑾呀玉瑾,你果然還活著?你可知,那一日與你繾綣之人,卻是我?你在哪裏,你可知我找你找了許久?
安歌聽了,心口也是好大一緩,因對冷露道:“是呀。所以我說他大概還活在世上。”
安歌聽了,就篤定道:“那一回,永夜太上皇駕崩,他大概是來偷偷祭拜的。不想,卻是將玉佩落下了。”
冷露就道:“如此。隻要永夜有什麽事,他總還是會出現。”
翌日。雲安熙又回了甘泉宮。見了冷露,安熙問了一些老臣的下落,心裏更是寬慰。安歌本以為,有安熙和冷露陪身邊,心裏會舒緩一些。哪知,又過了幾日,到底冷露按捺不住,說還要出宮一趟。安熙見冷露要走,便提出要與她同行。安歌見冷露比安熙大幾歲,一路也有個照顧,也就點頭應了。
送走了弟弟和冷露,安歌見春苓耷拉著腦袋,垂首立在一旁,不禁就問:“春苓,瑁兒怎麽樣了?”
春苓一聽,忽然就對著安歌跪了下來,說道:“娘娘。瑁兒不在朝雲宮裏了!”
安歌一聽,心裏就一沉,因對春苓道:“不在了?那她去了哪裏了?或許,靈妃又有什麽事,將她攆走了?”
春苓就道:“娘娘。具體怒不也不知。前幾日,奴婢將點心提了找瑁兒。卻被碧雲告知,說瑁兒因在朝雲宮呆得不慣,直說想家。靈妃被她哀求不過,就將她放出宮去了!因此奴婢就又回來。”
安歌聽了,不禁生氣。“什麽?這都過去好幾日了,我不問,你也就不說?”
春苓就哭喪著臉道:“原要說的。但又怕說了,讓娘娘擔心生氣。”
安歌聽了,隻是搖了搖頭,對著春苓道:“來。你起來。我要去一趟朝雲宮,好生問一問靈妃。到底瑁兒是我的人。不管瑁兒要去哪裏,總要經過本宮點頭!”第一次,安歌的口中,呼出這‘本宮’二字。
春苓知道事態嚴重,也就扶著安歌,一路往朝雲宮而去。待走至朝雲宮門口,安歌忽然改變了主意。靈妃這般,隻是要拿瑁兒氣她,令她鎮定不住。她自不能上了靈妃的當。說到底,靈妃是對瑁兒看不順眼,將她一下子趕出了皇宮。
“春苓,咱們回宮——”安歌果然說道。
“啊?回去?這都到了!”春苓小聲道:“娘娘不想去質問了?”
“不去了。”安歌說著,已然將身子轉了過去。這個時候,她該去都城附近尋找瑁兒的下落。依瑁兒的性子,不在朝雲宮了,定然要急著回甘泉宮。可二三天了,不見她的一點消息,可見那些守門的侍衛,是得了靈妃的關照的。此番,瑁兒定然在皇宮外,托人各處求情,隻為了能回到她身邊。不過,整個甘泉宮,卻是半點聲聞也無。可見,這宮裏宮外,自有另一股力量,隻欲要孤立甘泉宮,孤立自己。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想到這裏,安歌等不及了。若靈妃起了歹心,想剪除自己身邊的羽翼,那瑁兒就難免不遭了毒手。“我要出宮一趟。”
“出宮?”春苓張著口。她結巴道:“可是——可是,如今甘泉宮的禁足令未消。娘娘要出去,還須對皇上請示!”
“我現在就要出宮。”安歌想到春苓潛在的危險,心更是提了起來。安歌說著,已然大步又返回了甘泉宮。她換了簡衣,將自己的衣裳命春苓換上,口道:“這幾日,皇上政務繁忙。並不會來甘泉宮。你且穿上我的衣服,隻管坐在屏風後的書案旁,看書便是。”
春苓聽了,心裏更是吃一驚。她皺著眉頭對安歌道:“可是,娘娘——這是欺君之罪呀!萬一——萬一皇上走到屏風後,看到是奴婢假扮的,那奴婢豈不是死定了?”
安歌聽了,就篤定道:“不會。皇上了解我。你聽到了皇上的腳步,隻需壓低嗓子說‘這幾天累了,隻想看書排遣,皇上莫如先回去。過幾日,皇上再與臣妾說話’。皇上聽了,果然就會走的。”
春苓聽了,心裏根本不信。因對著皇後道:“可是,奴婢的心裏,還是害怕——”
安歌就道:“你不穿,也須穿。那些伺候的宮女,若要端茶端飯進來,你隻需命他們放在外間就是。”
春苓聽了,還是哭喪臉道:“可是——”
安歌就道:“放心。到底還有屏風擋著呢。那屏風是紗質的,看上去隱隱綽綽,不真切的。隻需有一人在裏麵就行,皇上哪會那樣多心?”
春苓聽了,無法,因害怕,就要抽噎了。安歌就道:“春苓,你不說對我是忠心的麽?那麽,現在正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可不能叫我失望!否則,你是韓王習作的身份,就會被這宮裏的每個人知道。到時,韓王也會因此遭殃,你可仔細掂量掂量——”
春苓一聽,肩膀不禁一顫,安歌這話,觸及到了她的軟肋。因就無奈道:“奴婢應了。奴婢怎敢不應?真正橫豎都要死。”
安歌見了,心裏方滿意了。便對春苓道:“春苓。你是個機靈人。隻要你心裏還有韓王,你就須按著我的指示做。”安歌說著,便出了甘泉宮,一路往那竹林佳處而去。玉瓚說過,那裏有個暗門,出宮極其方便。安歌當時聽了,心裏也就記下了。
黃昏日暮時分,安歌戴了麵紗鬥笠,已然到了永夜都城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許久未出皇宮了,猛然間,見了這大街這番熱鬧,聽了耳邊此起彼伏的嘈雜聲,安歌猶不能適應。
她記得瑁兒說起過:她早就是沒有家人的孤兒。既沒有家人,又急於想進宮,想必她這幾天,就暫住皇宮附近的客棧。安歌想了一想,莫如去那些客棧,一家一家地找。總是,會有瑁兒的消息。
可尋了幾家,那店主總是搖頭,說他們這裏,從未有年輕的姑娘投宿。安歌不死心,打算繼續尋找。過了那沁芳橋,就是都城的東片了,那裏的客棧旅社更多。
當安歌踏上那座拱形的長橋時,卻見那橋邊簇圍著許多人,不時在議論著什麽。安歌見了,不禁心生好奇。但聽身邊一個上了年紀的老者歎息道:“可惜呀——這麽年輕的女娃,竟然想不開投湖自盡——”
老者身旁,一個壯年漢子也道:“是呀。好好兒的,有什麽想不開的,要去死呢!”
安歌聽了,心裏就一抖,因隔著麵紗,問那老者道:“有人——在這投湖自盡了?在哪——”
那老者轉過身來,見是一個蒙著麵紗身形極窈窕的姑娘,就順手一指,與她道:“那裏不就是?”安歌聽了,便循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俯視了片刻,果然看到那橋下茂盛的水草處,直直躺著一個身穿秋香色衣裳的女子。因被湖水浸泡看幾日,那女子的身形甚是腫大。
安歌看了又看,還是瞧不出那女子的形容,但見那衣裳裝束,似乎瑁兒也穿過。安歌的心,不禁又一緊。她步履踉蹌,就要往那橋下走。隻聽那老者還在她身後絮絮叨叨:“姑娘,你要去看?可自己腳下小點心——那湖邊濕滑,一不留神,隻是要栽倒進水裏的——”
安歌隻當作未聽見,反將步子加快了一些。那老者又好事問道:“姑娘——莫非那女子是姑娘的什麽人?”安歌已然來至橋下,她走到那茂盛的蘆葦叢中,胸口緊跳。透過那蘆葦叢,僅僅看到那女屍腳上穿的銀絲繡鞋,安歌的心,便直直地墜了下來。
是瑁兒——是瑁兒——那雙鞋,是她親手做的。當時,安歌懷著身子,每日無事,便就在一旁靜靜看瑁兒繡鞋。安歌轉到瑁兒麵前,隔著麵紗,如同瑁兒還活著那樣,靜靜地看著她。
那橋上的人見了,都紛紛點頭議論,認為這具浸泡在湖邊的屍體,終於要被她的家人領回去了。因此,在三五成群地接耳後,也就各自散去。一徑走,那些人心頭還在遺憾不止。雖那姑娘蒙著臉,但若掀下麵紗,一定是個美人。隻是,自玉瓚登基以來,永夜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這白天黑夜的,大街上的治安都極好。因此,那圍觀的人群中,竟無一個是登徒子。
天色就要擦黑了,安歌心裏悲痛,還佇立在瑁兒的身旁,不願離去。瑁兒——你怎會死?告訴我——一定是有人將你推入水中,窒息而亡的!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你也不會死!告訴我,是不是靈妃下了令,將你害死的?瑁兒——你放心,我雲安歌一定會為你報仇。
彼時,一陣風吹過,吹得那蘆葦叢颯颯作響。安歌的身後,忽然就有一個聲音響起:“安歌。可以回宮了。”
她聽了,心裏一愣。待回了頭,果然見是玉瓚。
“你,怎知我在這裏?”好半響,她方問。
“李代桃僵,對我半點用處也沒有。”玉瓚看著她,方又看了看水邊躺著的瑁兒。“固然春苓將你的聲音裝得很像,但還是有破綻。”
“玉瓚。瑁兒死了。她是被人害死的。”又是一陣風拂過,安歌卻覺出了冷意,身軀不禁朝玉瓚靠近。
玉瓚聽了,便皺眉道:“此事,回宮再說。這裏,到底冷。”玉瓚說著,就將安歌攬入懷中。
“玉瓚。瑁兒的死,我想好好查一查。”
“你是皇後,你想怎麽查,就怎麽查。”玉瓚與她允諾。(未完待續)
“春苓。隻要你有這個心思,終究還是會告訴他去。究竟,雖則你在這宮裏,可我也不能每天都有空閑盯著你。”
春苓見了,想了一想,方就對安歌跪了下來。“娘娘。春苓待您也是真心的。此事與韓王有什麽幹係,奴婢為什麽又要告訴他去?”
安歌聽了,就沉聲道:“春苓。你隻需對我說實話,否則——”
春苓一聽,心裏就有些害怕。安歌就又道:“你可知,有時候,一仆二主,方更能遊刃有餘。你,其實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春苓不是傻子,當然聽出皇後的用意。春苓就吞了口唾沫道:“娘娘。奴婢說過了,奴婢的心裏,也是有娘娘的。隻是,韓王爺與奴婢有恩,奴婢知恩需報。”
安歌聽了,也就懂了。因就道:“春苓。你不願說,我來替你說如何?”說著,安歌站了起來,緩緩又道:“其實,這麽久了,韓王爺是知道我的身份的。那些傳聞,的確也不是空穴來風。既然如此,不如我索性也告訴了你。”安歌看著她,又道:“春苓,其實我並非皇上的表妹。我隻是與她同姓而已。我的真實身份是——熙寧的公主。我告訴了你,你心裏也就解了疑惑了。”
春苓聽了,心裏果然詫異。想韓王爺既知道此事,為何不直白告訴他?反而要她去猜測查證?難道說——她入宮了,韓王也不如從前那般信任她了?想到此,春苓的心裏,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春苓——怎麽不說話?”見她隻是跪在地上,雙眉緊鎖,安歌問道。
“娘娘——”春苓回過神來,口道:“請娘娘相信奴婢,奴婢心裏,待娘娘的確是真心實意的。”
安歌聽了,就道:“好。那你發誓——”
春苓聽了,無法。隻得跪地舉誓。安歌就道:“春苓。莫如,你替我去傳個信兒,有空了,我倒想見一見韓王。”
春苓一聽,頭皮不禁發麻。安歌就道:“放心。我不會出賣你。隻要你依舊盡心伺候,我總是不會薄待了你。”安歌方又與春苓說了一會話,春苓才安心退下了。
話說至晚時分,安歌正在書案旁看書,就聽那屏風後有輕微的腳步聲響。那腳步聲,安歌自是熟悉。因就將書闔上,歎道:“冷將軍。你終於來了。”|
屏風後的勁裝之人聽了,也就輕緩一笑:“公主,果然是我。”說著,冷露已經走至安歌案頭。
“冷將軍,我要告訴你一樁好消息——”安歌說著,握住了冷露的手。
冷露就笑:“公主。你要說的,我都知道。”
安歌就點頭道:“快了。一切都快了。安熙已然和我見過麵了,現在他出去查訪熙寧那些舊臣的下落去了。熙寧複國,即將在望了。”
冷露就也笑:“是呀。我正是聽了這樣的消息,才急急趕回宮的。”
安歌看著她還沒換衣裳,就又笑:“你來了。我的心裏,方真正踏實了。你將衣服換了,咱們好好地說一會話。”
冷露聽了,也就點頭。不想,此時春苓正端了個盤子,進了來。春苓冷不丁地見了冷露也在這,就上前見慣不怪地打趣:“冷姐姐,你這是雲遊四方,又回來了?”之前,春苓雖在甘泉宮打雜,但也見過冷露幾麵。雖心裏一直好奇她的真正身份,但麵上一直恭敬有加。
冷露見是春苓,就問安歌:“娘娘。怎地瑁兒不見了?”
安歌聽了,就淡淡解釋了一番。因又問春苓:“叫你去個瑁兒送點心的,你送了麽?”
春苓就道:“呀——娘娘,我竟忘了!奴婢這就去!”說著,就又忙忙地走了。
安歌見春苓走了,方對冷露道:“春苓是韓王的人。”
“是麽?公主,你不是說過,這永夜皇室中,唯有韓王是反對熙寧複國的麽?”
“不錯。所以我雖在宮裏,可也時刻關注他的動靜。”
“那公主預備將春苓怎麽辦?”
“也不怎麽辦。她的身份,不單是我,玉瓚也知道。”
“那麽,公主的意思是——”
“她不能走。她若不在我身邊轉悠,我便就更不能知道玉珺的動靜了。不過,這丫頭也跟了我一些日子,也說不上壞。”
“公主。聽你這樣一說,倒莫如將她收為我用?”
“我也是這樣想的。但這個丫頭和韓王淵源頗深。總需她自己心甘情願才好。”
“可萬一,有她在這裏,懷了咱們的事,可怎麽辦?”
“放心。不過,我看韓王也不那麽信任她。咱們再熬一熬,這些就算過了!”
冷露聽了,就問:“公主這樣說,莫非永夜皇帝想在熙寧複國之後,公布公主的身份?”
安歌就點頭道:“不錯,他是這樣想的。現在,他還在永夜各處散布輿論,令國人都同情熙寧。那麽,我這個亡國公主,就更是容易被永夜人接受了。”
冷露聽了,想了一想,卻是道:“不過,聽公主這樣一說,我倒覺得這個皇帝待公主很是癡情呢?”
安歌聽了,就與她冷笑:“是呀。如今宮裏宮外有許多人都這樣認為。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他一個滑稽可笑的獨角戲——”
冷露一聽,就有些不明白,因她是在安歌懷有身孕時離去的,現在也是急匆匆地回到皇宮,對於安歌失去孩子的那一段一點不知曉。她看著安歌平坦的腹部,忽然就問:“公主,您的孩子呢?怎麽不在身邊?”冷露估算時辰,這個時候,小皇子該有三個月了吧。
安歌聽了,舊恨又湧上心頭。因對冷露道:“孩子——早就沒了!”
“沒了?怎麽沒的?”冷露急切問道。
“他的父親見死不救,孩子被他的父親殺死了!”安歌悲憤說著,對著冷露,三言兩語地將那段苦痛一帶而過。
冷露聽了,惶惑道:“公主,這是背後有人暗算你。此人極其不願你將那孩子身下。”
安歌聽了,就深深看了她一眼,方道:“不錯。那麽你可猜出,大概是誰?”
冷露想了一想,就道:“總不外乎兩個人。”
“哦?你認為是哪兩個?”
冷露就道:“一個就是靈妃了。她見你得寵,心裏肯定不甘願的。另一個,就是韓王了。永夜皇帝與他同樣是庶出,可他卻篡位當了皇帝,這叫韓王心裏如何能忍?這萬一誕下了龍嗣,他的機會不就更渺茫了?因此,也是要先下手為強,給玉瓚一個打擊的。”冷露分析得頭頭是道。
安歌就笑:“冷露。你猜的也對。這兩人,必定有一個是幕後主使。隻怕,此二人已聯合出手。”
冷露聽了,就歎了又歎:“若如此,公主還是要更加小心。畢竟,他們在明,我們在暗。這個時候,要是瑾王爺還在就好了!”
安歌聽了,心裏也是一陣沉痛,忽而,又想起那一日撿拾的玉佩,就與冷露道:“或許,他還在人世。”
“怎會?從那樣高的懸崖下摔落,怎會不死?”冷露聽了,卻是深深歎氣。
安歌就道:“或許,他就是未死。”因將自己曾撿玉瑾的玉佩一事,告訴了冷露。冷露聽了,起先怔了一怔,愣了半響,臉上方就現出微笑。“公主。既有玉佩,為何不拿了出來,讓我瞧一瞧,辨認辨認?”
安歌聽了這話,心裏不禁起疑。論理——就算冷露認識玉瑾,也不可能有就近敘話的機會。縱然她將玉佩拿了出來,冷露又如何識出是或不是?因此,安歌就疑惑問:“冷將軍。莫非,你與瑾王爺有交情麽?”
冷露一聽,方知自己說岔了嘴,因就掩飾道:“哪裏?之前,我在這永夜皇宮,一貫神出鬼沒的,瑾王爺哪裏會認識我?隻是,我既在東宮呆過,或近或遠地總是看見過他。有好幾次,我的確看到,他腰裏懸了個什麽東西。萬一,就是呢——”
安歌聽了,便起了身,到了榻旁的一個梳妝台前,取了一個小盒子。安歌從小盒子裏將那塊玉佩拿了來,給冷露看了一看。冷露看了一眼,就覺熟悉。那一日她與玉瑾在暗房**,暗房雖昏暗,可她還是注意到,玉瑾腰間,就係了這樣一個玉佩。冷露將玉佩捧在手心,失口喃喃道:“是它——就是它——”
安歌見了冷露這般,心裏方更是疑惑。“冷將軍——你見過它?”
冷露一聽,回過神來,看著安歌,強掩著激動道:“這塊玉佩,我的確見過瑾王爺係過它的。”冷露的心裏,洶湧澎湃。玉瑾呀玉瑾,你果然還活著?你可知,那一日與你繾綣之人,卻是我?你在哪裏,你可知我找你找了許久?
安歌聽了,心口也是好大一緩,因對冷露道:“是呀。所以我說他大概還活在世上。”
安歌聽了,就篤定道:“那一回,永夜太上皇駕崩,他大概是來偷偷祭拜的。不想,卻是將玉佩落下了。”
冷露就道:“如此。隻要永夜有什麽事,他總還是會出現。”
翌日。雲安熙又回了甘泉宮。見了冷露,安熙問了一些老臣的下落,心裏更是寬慰。安歌本以為,有安熙和冷露陪身邊,心裏會舒緩一些。哪知,又過了幾日,到底冷露按捺不住,說還要出宮一趟。安熙見冷露要走,便提出要與她同行。安歌見冷露比安熙大幾歲,一路也有個照顧,也就點頭應了。
送走了弟弟和冷露,安歌見春苓耷拉著腦袋,垂首立在一旁,不禁就問:“春苓,瑁兒怎麽樣了?”
春苓一聽,忽然就對著安歌跪了下來,說道:“娘娘。瑁兒不在朝雲宮裏了!”
安歌一聽,心裏就一沉,因對春苓道:“不在了?那她去了哪裏了?或許,靈妃又有什麽事,將她攆走了?”
春苓就道:“娘娘。具體怒不也不知。前幾日,奴婢將點心提了找瑁兒。卻被碧雲告知,說瑁兒因在朝雲宮呆得不慣,直說想家。靈妃被她哀求不過,就將她放出宮去了!因此奴婢就又回來。”
安歌聽了,不禁生氣。“什麽?這都過去好幾日了,我不問,你也就不說?”
春苓就哭喪著臉道:“原要說的。但又怕說了,讓娘娘擔心生氣。”
安歌聽了,隻是搖了搖頭,對著春苓道:“來。你起來。我要去一趟朝雲宮,好生問一問靈妃。到底瑁兒是我的人。不管瑁兒要去哪裏,總要經過本宮點頭!”第一次,安歌的口中,呼出這‘本宮’二字。
春苓知道事態嚴重,也就扶著安歌,一路往朝雲宮而去。待走至朝雲宮門口,安歌忽然改變了主意。靈妃這般,隻是要拿瑁兒氣她,令她鎮定不住。她自不能上了靈妃的當。說到底,靈妃是對瑁兒看不順眼,將她一下子趕出了皇宮。
“春苓,咱們回宮——”安歌果然說道。
“啊?回去?這都到了!”春苓小聲道:“娘娘不想去質問了?”
“不去了。”安歌說著,已然將身子轉了過去。這個時候,她該去都城附近尋找瑁兒的下落。依瑁兒的性子,不在朝雲宮了,定然要急著回甘泉宮。可二三天了,不見她的一點消息,可見那些守門的侍衛,是得了靈妃的關照的。此番,瑁兒定然在皇宮外,托人各處求情,隻為了能回到她身邊。不過,整個甘泉宮,卻是半點聲聞也無。可見,這宮裏宮外,自有另一股力量,隻欲要孤立甘泉宮,孤立自己。
<a id="wzsy" href="http://m.156n.net">筆趣閣</a>
想到這裏,安歌等不及了。若靈妃起了歹心,想剪除自己身邊的羽翼,那瑁兒就難免不遭了毒手。“我要出宮一趟。”
“出宮?”春苓張著口。她結巴道:“可是——可是,如今甘泉宮的禁足令未消。娘娘要出去,還須對皇上請示!”
“我現在就要出宮。”安歌想到春苓潛在的危險,心更是提了起來。安歌說著,已然大步又返回了甘泉宮。她換了簡衣,將自己的衣裳命春苓換上,口道:“這幾日,皇上政務繁忙。並不會來甘泉宮。你且穿上我的衣服,隻管坐在屏風後的書案旁,看書便是。”
春苓聽了,心裏更是吃一驚。她皺著眉頭對安歌道:“可是,娘娘——這是欺君之罪呀!萬一——萬一皇上走到屏風後,看到是奴婢假扮的,那奴婢豈不是死定了?”
安歌聽了,就篤定道:“不會。皇上了解我。你聽到了皇上的腳步,隻需壓低嗓子說‘這幾天累了,隻想看書排遣,皇上莫如先回去。過幾日,皇上再與臣妾說話’。皇上聽了,果然就會走的。”
春苓聽了,心裏根本不信。因對著皇後道:“可是,奴婢的心裏,還是害怕——”
安歌就道:“你不穿,也須穿。那些伺候的宮女,若要端茶端飯進來,你隻需命他們放在外間就是。”
春苓聽了,還是哭喪臉道:“可是——”
安歌就道:“放心。到底還有屏風擋著呢。那屏風是紗質的,看上去隱隱綽綽,不真切的。隻需有一人在裏麵就行,皇上哪會那樣多心?”
春苓聽了,無法,因害怕,就要抽噎了。安歌就道:“春苓,你不說對我是忠心的麽?那麽,現在正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可不能叫我失望!否則,你是韓王習作的身份,就會被這宮裏的每個人知道。到時,韓王也會因此遭殃,你可仔細掂量掂量——”
春苓一聽,肩膀不禁一顫,安歌這話,觸及到了她的軟肋。因就無奈道:“奴婢應了。奴婢怎敢不應?真正橫豎都要死。”
安歌見了,心裏方滿意了。便對春苓道:“春苓。你是個機靈人。隻要你心裏還有韓王,你就須按著我的指示做。”安歌說著,便出了甘泉宮,一路往那竹林佳處而去。玉瓚說過,那裏有個暗門,出宮極其方便。安歌當時聽了,心裏也就記下了。
黃昏日暮時分,安歌戴了麵紗鬥笠,已然到了永夜都城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許久未出皇宮了,猛然間,見了這大街這番熱鬧,聽了耳邊此起彼伏的嘈雜聲,安歌猶不能適應。
她記得瑁兒說起過:她早就是沒有家人的孤兒。既沒有家人,又急於想進宮,想必她這幾天,就暫住皇宮附近的客棧。安歌想了一想,莫如去那些客棧,一家一家地找。總是,會有瑁兒的消息。
可尋了幾家,那店主總是搖頭,說他們這裏,從未有年輕的姑娘投宿。安歌不死心,打算繼續尋找。過了那沁芳橋,就是都城的東片了,那裏的客棧旅社更多。
當安歌踏上那座拱形的長橋時,卻見那橋邊簇圍著許多人,不時在議論著什麽。安歌見了,不禁心生好奇。但聽身邊一個上了年紀的老者歎息道:“可惜呀——這麽年輕的女娃,竟然想不開投湖自盡——”
老者身旁,一個壯年漢子也道:“是呀。好好兒的,有什麽想不開的,要去死呢!”
安歌聽了,心裏就一抖,因隔著麵紗,問那老者道:“有人——在這投湖自盡了?在哪——”
那老者轉過身來,見是一個蒙著麵紗身形極窈窕的姑娘,就順手一指,與她道:“那裏不就是?”安歌聽了,便循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俯視了片刻,果然看到那橋下茂盛的水草處,直直躺著一個身穿秋香色衣裳的女子。因被湖水浸泡看幾日,那女子的身形甚是腫大。
安歌看了又看,還是瞧不出那女子的形容,但見那衣裳裝束,似乎瑁兒也穿過。安歌的心,不禁又一緊。她步履踉蹌,就要往那橋下走。隻聽那老者還在她身後絮絮叨叨:“姑娘,你要去看?可自己腳下小點心——那湖邊濕滑,一不留神,隻是要栽倒進水裏的——”
安歌隻當作未聽見,反將步子加快了一些。那老者又好事問道:“姑娘——莫非那女子是姑娘的什麽人?”安歌已然來至橋下,她走到那茂盛的蘆葦叢中,胸口緊跳。透過那蘆葦叢,僅僅看到那女屍腳上穿的銀絲繡鞋,安歌的心,便直直地墜了下來。
是瑁兒——是瑁兒——那雙鞋,是她親手做的。當時,安歌懷著身子,每日無事,便就在一旁靜靜看瑁兒繡鞋。安歌轉到瑁兒麵前,隔著麵紗,如同瑁兒還活著那樣,靜靜地看著她。
那橋上的人見了,都紛紛點頭議論,認為這具浸泡在湖邊的屍體,終於要被她的家人領回去了。因此,在三五成群地接耳後,也就各自散去。一徑走,那些人心頭還在遺憾不止。雖那姑娘蒙著臉,但若掀下麵紗,一定是個美人。隻是,自玉瓚登基以來,永夜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這白天黑夜的,大街上的治安都極好。因此,那圍觀的人群中,竟無一個是登徒子。
天色就要擦黑了,安歌心裏悲痛,還佇立在瑁兒的身旁,不願離去。瑁兒——你怎會死?告訴我——一定是有人將你推入水中,窒息而亡的!一千個一萬個理由,你也不會死!告訴我,是不是靈妃下了令,將你害死的?瑁兒——你放心,我雲安歌一定會為你報仇。
彼時,一陣風吹過,吹得那蘆葦叢颯颯作響。安歌的身後,忽然就有一個聲音響起:“安歌。可以回宮了。”
她聽了,心裏一愣。待回了頭,果然見是玉瓚。
“你,怎知我在這裏?”好半響,她方問。
“李代桃僵,對我半點用處也沒有。”玉瓚看著她,方又看了看水邊躺著的瑁兒。“固然春苓將你的聲音裝得很像,但還是有破綻。”
“玉瓚。瑁兒死了。她是被人害死的。”又是一陣風拂過,安歌卻覺出了冷意,身軀不禁朝玉瓚靠近。
玉瓚聽了,便皺眉道:“此事,回宮再說。這裏,到底冷。”玉瓚說著,就將安歌攬入懷中。
“玉瓚。瑁兒的死,我想好好查一查。”
“你是皇後,你想怎麽查,就怎麽查。”玉瓚與她允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