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
聽了朱瞻基的話,紀綱突然覺得心中一顫,他看著朱瞻基那副“欠揍”的樣子,心中恨得咬牙切齒,不知道對方要出什麽幺蛾子。
“哦,這件事還和勇仁有關,小土倒是說說…是哪一件事情啊!”朱棣撫著胡須,輕輕的說道。
稱呼紀綱為勇仁的,隻有朱棣一人,要知道當時朱棣“靖難之役”起事,紀綱挖空心思為了接近朱棣,從草叢中跳出來直接抓住了朱棣的馬韁,差點讓侍衛們當成刺客被砍了腦袋。
朱棣製止了侍衛,他看著這個豁出一切的紀綱,很欣賞紀綱這種勇氣,並賜字為“勇仁”,紀綱從不讓別人用這個稱呼叫自己,或許在他心裏,除了朱棣誰也不成。
“聽說紀指揮使這段時間積極整頓錦衣衛,還要求手下避免和其他人發生衝突,佩服之至!”朱瞻基說得輕描淡寫,實則是“捧殺”。
“哪裏哪裏,都是俺應該做的!”自從上次和侯顯正麵交鋒,被燕地騎兵喝退,又傳來了朱棣關注的消息,紀綱確實老實了一段時間。
這件事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還是凸現了見血封喉的作用,朱棣聽了朱瞻基的話之後,眉頭皺了起來。
本來這不是什麽光彩的事,紀綱確實有些飛揚跋扈,不把律法當回事,本著“民不追官不究”的原則,過去就拉倒了。
今天,朱瞻基看似無意提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小土莫要再提,今天你們都來了,陪朕用膳吧!”朱棣看了他倆一眼,轉身向偏廳走去。
暖心閣是朱棣休閑和用膳的地方,朱瞻基和紀綱對視了一眼,同時“哼”了一聲,跟在朱棣的後麵,朱瞻基前來的目的就是吸引紀綱的注意,為張瀾爭取更多的可能。
幾日後,朱高洵看著飛鴿傳書,突然發了狂一樣,將密信撕了個粉碎,他的眼神冷厲,麵部似乎要陰沉的滴出水來,自言自語道:“既然你來找死,別怪本王心狠手辣,嗬嗬……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現在的張瀾一路飛馳,距離金陵不過兩日的距離,在這裏提前來的龍嫣然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對於朱高洵能夠做出的種種伎倆,已經想出了更多應對之策!
“大人,我等已經布置好了一切,請大人放心。”龍嫣然看著張瀾,手裏接過龍羽遞過來的食盒,有些興奮不已。
龍嫣然特別喜歡京城的小吃,比如那個……驢打滾、艾窩窩、糖耳朵、焦圈、饊子麻花、奶油炸糕……
想起這些,龍嫣然不由自主得流出了口水,知道她好這一口,龍羽跟著張瀾一出發,嫂子古曉婉就讓龍羽,給龍嫣然帶了足足一大食盒。
好在天氣微涼、又剛過了中秋,要不然……這些糖食早就化了。
看著龍家兄妹,張瀾嘴角一翹,“你們兄妹去敘敘舊,我累了,先去休息一下。”
“是,大人。”龍羽點點頭,安排了一下周圍的護衛,三十多人浩浩蕩蕩開進了客棧。
這個客棧是張波設立的一個聯絡點,都是自己人,這麽說吧,如果有外人進入客棧周圍,客棧裏麵的情報人員會準備好一切。
早在兩天前,客棧就不對外營業了,就是為了等張瀾一行,這裏距離金陵城還有三百多裏的路程,最快趕過去也要兩天,張瀾決定休整好了,再開始下步的謀劃。
總之就是那麽一句話:張瀾準備大鬧金陵城,並且本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態度,讓朱高洵知道知道,自己一個小小的千戶,根本就不懼怕他這個王爺,不服來戰!
“舒服……”張瀾從床上坐了起來,看了看沙漏,自己睡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本來具備現代思維的張瀾可以做一些基礎的改變,例如設計個什麽玩意來提升效率,。
但是他張瀾絲毫不想破壞曆史,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巴各,還是開了掛的那種……這些都是官麵堂皇的話,主要是因為張瀾太…懶!
金陵城,漢王府。
書房裏的朱高洵皺著眉頭,他拳掌交錯,狠狠地撞在了一起,突然他站起身,貌似想到了什麽,盯著書房門外,低聲叫道:“來人。”
“王爺,請吩咐。”侍衛隊長彎腰行著禮。
“你…你去通知下去,這次張瀾他們來了,隻要給本王監控好就成。”朱高洵看著侍衛隊長,輕輕的說道。
“王爺……”侍衛隊長有些疑惑,早在之前朱高洵的態度都是“殺無赦”那種,而現在他突然改變了態度,u看書 .uukashu讓手下一下子成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還不快去……”朱高洵沒想到,自己的侍衛隊長會遲疑。
“快滾!”朱高洵有些微怒,並且對他而言,自己的旨意不容置疑,任何人必須遵守,否則死路一條。
這或許就是他的本意,要不然……也不會對皇位有如此大的執念。
侍衛隊長心頭一震,他立馬反應了過來,自己的主子一共有兩條理念:第一自己從不會犯錯,第二如果有錯請參考第一條。
主子是不會錯的,如果有錯也是因為自己不夠敏銳,所以侍衛隊長行了禮,急忙退出了書房。
“張瀾,雖然本王現在不殺你,不代表以後不會,本王有的是時間。
還有我那位皇兄還有皇侄,你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嚇住本王,做夢,休想……”想到最後,朱高洵有些氣急敗壞,將案幾上文房四寶通通掃落。
先不說別的,光是那個硯台就價值不菲,這是歙硯,其料取於江西婺源縣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故又稱之為龍尾硯。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自唐朝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如此可見一斑。
硯台碎成了兩瓣,但是朱高洵毫無感覺,門口的侍衛握緊了刀柄,身體微微抖動,他們知道王爺在發怒,如果運氣不佳,自己或許沒了腦袋。
朱高洵有時候會因為某些事遷怒手下,雖然他在軍中威望極高,但是大家都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由來,不野心勃勃、殺伐果斷、不心狠手辣,終究當不成王者!
聽了朱瞻基的話,紀綱突然覺得心中一顫,他看著朱瞻基那副“欠揍”的樣子,心中恨得咬牙切齒,不知道對方要出什麽幺蛾子。
“哦,這件事還和勇仁有關,小土倒是說說…是哪一件事情啊!”朱棣撫著胡須,輕輕的說道。
稱呼紀綱為勇仁的,隻有朱棣一人,要知道當時朱棣“靖難之役”起事,紀綱挖空心思為了接近朱棣,從草叢中跳出來直接抓住了朱棣的馬韁,差點讓侍衛們當成刺客被砍了腦袋。
朱棣製止了侍衛,他看著這個豁出一切的紀綱,很欣賞紀綱這種勇氣,並賜字為“勇仁”,紀綱從不讓別人用這個稱呼叫自己,或許在他心裏,除了朱棣誰也不成。
“聽說紀指揮使這段時間積極整頓錦衣衛,還要求手下避免和其他人發生衝突,佩服之至!”朱瞻基說得輕描淡寫,實則是“捧殺”。
“哪裏哪裏,都是俺應該做的!”自從上次和侯顯正麵交鋒,被燕地騎兵喝退,又傳來了朱棣關注的消息,紀綱確實老實了一段時間。
這件事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還是凸現了見血封喉的作用,朱棣聽了朱瞻基的話之後,眉頭皺了起來。
本來這不是什麽光彩的事,紀綱確實有些飛揚跋扈,不把律法當回事,本著“民不追官不究”的原則,過去就拉倒了。
今天,朱瞻基看似無意提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小土莫要再提,今天你們都來了,陪朕用膳吧!”朱棣看了他倆一眼,轉身向偏廳走去。
暖心閣是朱棣休閑和用膳的地方,朱瞻基和紀綱對視了一眼,同時“哼”了一聲,跟在朱棣的後麵,朱瞻基前來的目的就是吸引紀綱的注意,為張瀾爭取更多的可能。
幾日後,朱高洵看著飛鴿傳書,突然發了狂一樣,將密信撕了個粉碎,他的眼神冷厲,麵部似乎要陰沉的滴出水來,自言自語道:“既然你來找死,別怪本王心狠手辣,嗬嗬……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現在的張瀾一路飛馳,距離金陵不過兩日的距離,在這裏提前來的龍嫣然已經安排好了一切,對於朱高洵能夠做出的種種伎倆,已經想出了更多應對之策!
“大人,我等已經布置好了一切,請大人放心。”龍嫣然看著張瀾,手裏接過龍羽遞過來的食盒,有些興奮不已。
龍嫣然特別喜歡京城的小吃,比如那個……驢打滾、艾窩窩、糖耳朵、焦圈、饊子麻花、奶油炸糕……
想起這些,龍嫣然不由自主得流出了口水,知道她好這一口,龍羽跟著張瀾一出發,嫂子古曉婉就讓龍羽,給龍嫣然帶了足足一大食盒。
好在天氣微涼、又剛過了中秋,要不然……這些糖食早就化了。
看著龍家兄妹,張瀾嘴角一翹,“你們兄妹去敘敘舊,我累了,先去休息一下。”
“是,大人。”龍羽點點頭,安排了一下周圍的護衛,三十多人浩浩蕩蕩開進了客棧。
這個客棧是張波設立的一個聯絡點,都是自己人,這麽說吧,如果有外人進入客棧周圍,客棧裏麵的情報人員會準備好一切。
早在兩天前,客棧就不對外營業了,就是為了等張瀾一行,這裏距離金陵城還有三百多裏的路程,最快趕過去也要兩天,張瀾決定休整好了,再開始下步的謀劃。
總之就是那麽一句話:張瀾準備大鬧金陵城,並且本著“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態度,讓朱高洵知道知道,自己一個小小的千戶,根本就不懼怕他這個王爺,不服來戰!
“舒服……”張瀾從床上坐了起來,看了看沙漏,自己睡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本來具備現代思維的張瀾可以做一些基礎的改變,例如設計個什麽玩意來提升效率,。
但是他張瀾絲毫不想破壞曆史,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巴各,還是開了掛的那種……這些都是官麵堂皇的話,主要是因為張瀾太…懶!
金陵城,漢王府。
書房裏的朱高洵皺著眉頭,他拳掌交錯,狠狠地撞在了一起,突然他站起身,貌似想到了什麽,盯著書房門外,低聲叫道:“來人。”
“王爺,請吩咐。”侍衛隊長彎腰行著禮。
“你…你去通知下去,這次張瀾他們來了,隻要給本王監控好就成。”朱高洵看著侍衛隊長,輕輕的說道。
“王爺……”侍衛隊長有些疑惑,早在之前朱高洵的態度都是“殺無赦”那種,而現在他突然改變了態度,u看書 .uukashu讓手下一下子成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還不快去……”朱高洵沒想到,自己的侍衛隊長會遲疑。
“快滾!”朱高洵有些微怒,並且對他而言,自己的旨意不容置疑,任何人必須遵守,否則死路一條。
這或許就是他的本意,要不然……也不會對皇位有如此大的執念。
侍衛隊長心頭一震,他立馬反應了過來,自己的主子一共有兩條理念:第一自己從不會犯錯,第二如果有錯請參考第一條。
主子是不會錯的,如果有錯也是因為自己不夠敏銳,所以侍衛隊長行了禮,急忙退出了書房。
“張瀾,雖然本王現在不殺你,不代表以後不會,本王有的是時間。
還有我那位皇兄還有皇侄,你們以為這樣就可以嚇住本王,做夢,休想……”想到最後,朱高洵有些氣急敗壞,將案幾上文房四寶通通掃落。
先不說別的,光是那個硯台就價值不菲,這是歙硯,其料取於江西婺源縣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故又稱之為龍尾硯。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自唐朝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如此可見一斑。
硯台碎成了兩瓣,但是朱高洵毫無感覺,門口的侍衛握緊了刀柄,身體微微抖動,他們知道王爺在發怒,如果運氣不佳,自己或許沒了腦袋。
朱高洵有時候會因為某些事遷怒手下,雖然他在軍中威望極高,但是大家都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由來,不野心勃勃、殺伐果斷、不心狠手辣,終究當不成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