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給三位前輩有禮了!”張瀾站在府門口,落落大方施了禮。
“免禮……免禮……”三楊對視了一眼,似乎有些尷尬,趕緊謙讓道。
雖然張瀾隻是錦衣衛副千戶,但是身份不同,除了皇家人眷顧以外、朝中也有很多人與其交好,另外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根本無視紀綱的豪橫,就是七個字:“擼起袖子就是幹”。
其實……三楊都知道,整件事的背後都有朱棣的影子,是他讓謝縉三更死,謝縉絕活不過五更天。
三楊起初是想救人、但又怕引火燒身,對於他們來說:等永樂帝朱棣百年之後,太子朱高枳就可繼承大統,那時候,才是他們施展拳腳、釋放雄心壯誌,大展鴻圖的時候。
現在…除了那個耿直不聽勸的謝縉以外,他們幾人不是都活的好好的。
即使張瀾明了這一切,也要對他們畢恭畢敬。
因為將來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會在朱高枳和朱瞻基這裏,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對主要的是可以幫扶張瀾,這才是他最看重的,尊重對方一下下,還是完全有必要的!
因為張瀾需要他們這麽做,自己太鋒芒畢露的話肯定不成,所以張瀾表現的一貫是一臉“無辜”,隻能一切慢慢來最好。
看著張瀾如此的興師動眾,又如此的“懂事”,三楊心中的石頭落了地,他們以為謝縉的事情翻篇了,已經過去了。
不過……對張瀾來說,過去的就是暫時的,回過頭來再慢慢梳理。
張瀾權衡利弊之下,他要做的事情更多,曆史記錄裏是不會忘記,那些曾經有過卓越功績的人,他們的努力付出、還有變革之法,都值得我們用心的學習推崇和尊敬讚揚。
張瀾是這麽想的,同時也是這麽做的,試問整個永樂朝誰家有十四、五歲的孩子,還能這樣優秀!
送走三楊,張瀾的眉頭更皺了,他帶著大黑從假山的暗門進入了地下工事。
當然了,這個地下工事的名稱是張瀾說的,而且這個假山暗門射擊的巧妙,要從將近一丈高的人造瀑布進入,因為張瀾要求福伯設計了飲用水“循環功能”,地下工事的水全部是活水。
也就是說到了最後時刻,張府即使被敵人圍困,全部轉移到地下工事,躲過一兩個月沒有任何問題,“未雨綢繆”是張瀾必須考慮的。
張瀾知道除掉紀綱以後,麵對二王的壓力會倍增,這畢竟是皇權交替、皇家自己的事情。
要不是自己熟悉曆史進程,張瀾絕對不會押上全部身家性命和對方拚命,即使旗幟鮮明的支持太子,對此朱棣選擇了看戲。
一個是想知道張瀾到底是不是天狼星下凡,另外……他的存在能否為朱家萬年基業帶來好處,朱棣知道自己的“胖”兒子身體不好,所以他是想讓張瀾重點扶持皇孫朱瞻基,盡可能避免再次來一個“靖難之戰”!
看來,朱棣有一些老謀深算,所以說…“薑還是老的辣”,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大人,我們真要向兩位王爺開戰!”龍羽還是有些不確定,本來對付錦衣衛總指揮使已經是僭越之罪,現在對付的可是兩位王爺。
尤其是漢王朱高洵,那可是像極了永樂大帝朱棣的樣子,不得不說……單從相貌和威武程度上來看,漢王朱高洵確實比太子朱高枳略勝一籌。
但是什麽都養講究個先來後到,講究一個長幼有序,這樣才能讓人知道禮義廉恥不是,雖然朱棣“靖難之役”情有可原,有一點兒需要密切關注的是,叔叔搶了自己侄子的皇位,這傳出去肯定不好聽、也不好看。
這也是為什麽朱棣著急找到朱允炆的緣故,雖然之前他打著“清君側、除奸佞”的大旗,畢竟這是顛覆建文朝,也是改變明太祖朱元璋的規劃,這個屎盆子朱棣不回去自己端。
朱棣如果真正找到了朱允炆,或許會讓他簽一個“旨意”,或許在朱棣百年之後、在九泉之下麵對自己父皇朱元璋的時候,就不會那麽尷尬了。
總之,“事出必有因、有因需有果”,名正言順幹一件事自然是好的!
“龍羽你說錯了……”張瀾回過頭,一股強大的氣息油然而生,他充滿自信的臉上凝聚著一種力量。
張瀾看著龍羽,緩緩地說道:“對付二位王爺的不是我,而是太子殿下,你明白嗎?”
“太子…殿下!?”龍羽一臉愕然,他現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般。uu看書 .ukasu
“對,我現在的身份特殊、並且極為敏感,從秘密調查紀綱開始,再到成為了皇太孫的伴讀,到最後和謝家結親,每一步都是別人讓我這樣做,不是我一時衝動的選擇……”
張瀾輕歎口氣,說出來以後,確實比以前輕快多了。
“大人……”龍羽看著眼前的少年,他從來沒有從張瀾這張略顯稚嫩的臉上看出什麽幼稚來相反……則是無盡的成熟和深思熟慮、按部就班、未雨綢繆等等,龍羽可以想到應景的成語。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龍羽你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之上,任何人都不可太為所欲為,凡事都會有個度在裏麵。
即使你想一手遮天,也要看看自己的手夠不夠大才成。”張瀾可謂是用心良苦,把這段時間的想法,都向龍羽說了出來。
“大人的意思是……”龍羽反應了過來,他看著張瀾,“借力打力。”
“對,我們在力量有限的情況下,要學會借力才成。”張瀾點點頭,在眾多手下之中,他和龍羽說話是最輕鬆的。
“請大人吩咐。”龍羽行著禮說道。
“原定的謀劃不變,現在我會讓大哥這邊加強對二王的監控,因為路途遙遠,情報傳遞會不及時,好多事情你自己做決斷即可,不用事事都稟報。”
張瀾已經最大化的授權,這可謂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屬下遵命。”龍羽可謂是“士為知己者死”,遇上這樣的老大(上官),這樣無條件信任自己,自己還有什麽可懼怕的,擼起袖子幹就完了!
“免禮……免禮……”三楊對視了一眼,似乎有些尷尬,趕緊謙讓道。
雖然張瀾隻是錦衣衛副千戶,但是身份不同,除了皇家人眷顧以外、朝中也有很多人與其交好,另外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根本無視紀綱的豪橫,就是七個字:“擼起袖子就是幹”。
其實……三楊都知道,整件事的背後都有朱棣的影子,是他讓謝縉三更死,謝縉絕活不過五更天。
三楊起初是想救人、但又怕引火燒身,對於他們來說:等永樂帝朱棣百年之後,太子朱高枳就可繼承大統,那時候,才是他們施展拳腳、釋放雄心壯誌,大展鴻圖的時候。
現在…除了那個耿直不聽勸的謝縉以外,他們幾人不是都活的好好的。
即使張瀾明了這一切,也要對他們畢恭畢敬。
因為將來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會在朱高枳和朱瞻基這裏,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對主要的是可以幫扶張瀾,這才是他最看重的,尊重對方一下下,還是完全有必要的!
因為張瀾需要他們這麽做,自己太鋒芒畢露的話肯定不成,所以張瀾表現的一貫是一臉“無辜”,隻能一切慢慢來最好。
看著張瀾如此的興師動眾,又如此的“懂事”,三楊心中的石頭落了地,他們以為謝縉的事情翻篇了,已經過去了。
不過……對張瀾來說,過去的就是暫時的,回過頭來再慢慢梳理。
張瀾權衡利弊之下,他要做的事情更多,曆史記錄裏是不會忘記,那些曾經有過卓越功績的人,他們的努力付出、還有變革之法,都值得我們用心的學習推崇和尊敬讚揚。
張瀾是這麽想的,同時也是這麽做的,試問整個永樂朝誰家有十四、五歲的孩子,還能這樣優秀!
送走三楊,張瀾的眉頭更皺了,他帶著大黑從假山的暗門進入了地下工事。
當然了,這個地下工事的名稱是張瀾說的,而且這個假山暗門射擊的巧妙,要從將近一丈高的人造瀑布進入,因為張瀾要求福伯設計了飲用水“循環功能”,地下工事的水全部是活水。
也就是說到了最後時刻,張府即使被敵人圍困,全部轉移到地下工事,躲過一兩個月沒有任何問題,“未雨綢繆”是張瀾必須考慮的。
張瀾知道除掉紀綱以後,麵對二王的壓力會倍增,這畢竟是皇權交替、皇家自己的事情。
要不是自己熟悉曆史進程,張瀾絕對不會押上全部身家性命和對方拚命,即使旗幟鮮明的支持太子,對此朱棣選擇了看戲。
一個是想知道張瀾到底是不是天狼星下凡,另外……他的存在能否為朱家萬年基業帶來好處,朱棣知道自己的“胖”兒子身體不好,所以他是想讓張瀾重點扶持皇孫朱瞻基,盡可能避免再次來一個“靖難之戰”!
看來,朱棣有一些老謀深算,所以說…“薑還是老的辣”,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大人,我們真要向兩位王爺開戰!”龍羽還是有些不確定,本來對付錦衣衛總指揮使已經是僭越之罪,現在對付的可是兩位王爺。
尤其是漢王朱高洵,那可是像極了永樂大帝朱棣的樣子,不得不說……單從相貌和威武程度上來看,漢王朱高洵確實比太子朱高枳略勝一籌。
但是什麽都養講究個先來後到,講究一個長幼有序,這樣才能讓人知道禮義廉恥不是,雖然朱棣“靖難之役”情有可原,有一點兒需要密切關注的是,叔叔搶了自己侄子的皇位,這傳出去肯定不好聽、也不好看。
這也是為什麽朱棣著急找到朱允炆的緣故,雖然之前他打著“清君側、除奸佞”的大旗,畢竟這是顛覆建文朝,也是改變明太祖朱元璋的規劃,這個屎盆子朱棣不回去自己端。
朱棣如果真正找到了朱允炆,或許會讓他簽一個“旨意”,或許在朱棣百年之後、在九泉之下麵對自己父皇朱元璋的時候,就不會那麽尷尬了。
總之,“事出必有因、有因需有果”,名正言順幹一件事自然是好的!
“龍羽你說錯了……”張瀾回過頭,一股強大的氣息油然而生,他充滿自信的臉上凝聚著一種力量。
張瀾看著龍羽,緩緩地說道:“對付二位王爺的不是我,而是太子殿下,你明白嗎?”
“太子…殿下!?”龍羽一臉愕然,他現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般。uu看書 .ukasu
“對,我現在的身份特殊、並且極為敏感,從秘密調查紀綱開始,再到成為了皇太孫的伴讀,到最後和謝家結親,每一步都是別人讓我這樣做,不是我一時衝動的選擇……”
張瀾輕歎口氣,說出來以後,確實比以前輕快多了。
“大人……”龍羽看著眼前的少年,他從來沒有從張瀾這張略顯稚嫩的臉上看出什麽幼稚來相反……則是無盡的成熟和深思熟慮、按部就班、未雨綢繆等等,龍羽可以想到應景的成語。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龍羽你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之上,任何人都不可太為所欲為,凡事都會有個度在裏麵。
即使你想一手遮天,也要看看自己的手夠不夠大才成。”張瀾可謂是用心良苦,把這段時間的想法,都向龍羽說了出來。
“大人的意思是……”龍羽反應了過來,他看著張瀾,“借力打力。”
“對,我們在力量有限的情況下,要學會借力才成。”張瀾點點頭,在眾多手下之中,他和龍羽說話是最輕鬆的。
“請大人吩咐。”龍羽行著禮說道。
“原定的謀劃不變,現在我會讓大哥這邊加強對二王的監控,因為路途遙遠,情報傳遞會不及時,好多事情你自己做決斷即可,不用事事都稟報。”
張瀾已經最大化的授權,這可謂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屬下遵命。”龍羽可謂是“士為知己者死”,遇上這樣的老大(上官),這樣無條件信任自己,自己還有什麽可懼怕的,擼起袖子幹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