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


    姚廣孝看著覺醒,他雖然有些不太確認,但是他知道,穩重的大徒弟不會這麽不靠譜。


    張瀾一家從景山鎮搬到了京城,對他們來說:隻是極其微小的一件小事,不過,姚廣孝總是感覺哪裏不對。


    在他的測算中,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某些事情進行,雖然他還不清楚那是什麽……


    在姚廣孝的精明睿智之下,他總覺得有一些預判不到的怪異事情,但是一切事情又是那麽的順暢,讓普通人看不出什麽問題,即使他占卜測算,也是迷霧環繞,始終看不透那模糊的中心,到底是什麽!


    “覺醒,派出精銳弟子關注,為師總覺得哪裏不對。


    有任何不妥,第一時間回稟。”姚廣孝揮了揮手,他貌似有些累了。


    “是,師父。”覺醒雙手合十,慢慢地退到門口,將靜室的門關閉。


    不管師父如何吩咐,即使是任何事情,自己也會責無旁貸,一定要做到最好。


    張瀾的目標一直在紀綱和侯顯這裏,雖然他現在一直努力獲得更多信息,但是有一點兒不能否認,他隻是個嬰孩的身體,即使擁有著成年人的思維,他還是有很多的困難。


    不過,這比之前好多了,因為已經從小鎮住進了京城,下步就是按部就班的長大,因為張瀾太想長大了,隻有長大才能做好一切。


    第一步:先是解決紀綱和他的黨羽,以及錦衣衛帶來的諸多危害。


    第二步:盡可能的通過“帶鹽人”寶慶公主,做一些利國利民的好事,因為他答應寶慶公主一定要做一個正派的好人,張瀾絕對是說到做到。


    第三步:建立一個有實力的團隊,無論從金錢、人脈和力量等等,因為這個很重要,這是反抗任何敵對勢力的基礎。


    “來而不往非禮也”……


    張瀾很清楚這個道理,他想主動反擊了,因為在他的信念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朱雀大街,張家。


    昨夜,作為侯顯在京城的隱秘力量,汪俊收到了一封密函,密函中說到了在南方紀綱和侯顯針鋒相對的事情,另外讓他關注錦衣衛以及白熹的動靜,還有整個皇城的情況。


    汪俊不知道怎麽的,不受控製一般,直接進了城,來到了張瀾家,給張老實說了起來。


    他的這種信息傳達,聽得張老實一驚一乍,他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在客廳角落裏,大黑擺著尾巴安安靜靜地躺在那裏,張老實和汪俊,壓根沒把它當回事。


    大黑眼眸中金色光芒閃動,遠在二進院子中的張瀾了解的一清二楚,因為這個對張瀾來說很重要。


    張瀾給自己的便宜舅舅達成了共識,因為汪俊作為廠衛楔入錦衣衛的釘子,最主要是為朱棣來負責。


    這麽說吧!


    現在紀綱代表的錦衣衛和侯顯代表的廠衛,就像是兩股力量發出了強烈的碰撞,難道……作為永樂大帝的朱棣真的不清楚嗎!


    不盡然吧!


    或許朱棣已經掌控了王者之道,一個優秀的王者會將一切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他有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那就是“平衡”。


    “隻要不觸及俺的底線,隨便他們……”這是朱棣給胡濙說得最多的兩句話。


    可不是嘛!


    他們又沒有反了朝廷,都是在捍衛自己的勢力和對方作對,胡濙隻能搖搖頭,想到了一個助力,期望他能夠說服朱棣,早做打算。


    然而,朱棣這種所謂的放縱,在今後的幾年中確實慣壞了紀綱,再有了後來從紀綱家密室搜出龍袍,還有幾十個男孩被生生成了小太監,還有他的妻妾都成為了皇後、皇妃。


    其實……明眼人看得出來,這是紀綱將朱棣“不要把俺的容忍,當成你不要臉的資本”,紀綱以為自己是誰,其實在朱棣麵前,他永遠是個牽馬的夥計,做好本分就成。


    如果有一天,小夥計想要翻身做主,這個時代奴大欺主,真的沒有好下場。


    所以,張瀾要做的就是通過“帶鹽人”寶慶和徐妙錦、徐妙雲她們,將很多思想傳輸給朱棣以及相關人員,當然了……還有朱棣那不省心的藩王二子,為了自己的私欲瘋狂的屠戮他人,終究沒有什麽好下場!


    今天的天氣不太好,越是接近夏季的尾巴,天氣反倒是變得不確定起來。


    可能剛才還是豔陽當空,轉瞬間就成了陰雨連綿,今天的雨並不是很大,但是妥妥的下了一天。


    因為下雨,uu看書 .uuanshu 行人們行色匆匆,傍晚時分,城門關閉的一刹那,出現了一隊番僧。


    由於朱棣的雄心壯誌,他把重心放在了(拋除對朱允炆的尋找之外)先是《永樂大典》的編撰、再就是鄭和下西洋、另外一個就是對虎視眈眈的北方邊境,他從未讓自己放棄過警惕。


    朱棣用“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一邊遏製北邊其他民族的發展,另外一邊廣尋“合作夥伴”,在背後支持韃靼和瓦刺中的部落(部族),由他們牽製整個北方的遊牧民族,防止其形成聯盟、死灰複燃。


    現在是公元1405年夏末秋初之季,在隨後的幾年裏,朱棣多次禦駕親征,才有了穩定的北方局勢,為他光明正大的遷徙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結果,這些知識都是張瀾惡補和學習過的,隻有多學、多看、多聽、多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們慢慢的把視線轉回城門樓子。


    這幾個番僧說自己從西域而來,因為明朝對佛教來說,可謂是非常重視的朝代,在明朝朱元璋時代就有很強的記載,這些人貌似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張瀾很清楚目前自己的斤兩,不…過他還是有一些兒小糾結,為毛別人一穿越的話,不是什麽王爺、大將軍之類的,就是少爺紈絝之人,而自己隻是個半歲小破孩,啥都不行。


    或許上蒼偏心眼,又或者對張瀾多一些這種磨難,他不僅穿越,還是個嬰孩。


    仔細想想,張瀾突然間明白了什麽是“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因為他走的這條路,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樂朝第一女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傲w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傲wa並收藏永樂朝第一女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