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名身穿黑色水靠的長河幫好手,有的手持強弓有的提長刀往楊朝宗所在的鬥船下水域摸了過來。
外傷倒還好,肋下被勁箭帶去一塊皮肉,雖然有些疼並無大礙。右肩傷口深達寸餘,箭杆被他折斷,箭頭還嵌在肉裏,有些影響右臂運氣。剛才出刀和荊素手撞一記,半條手臂稍有些不聽使喚。接著兩刀破開船底,這會兒他不敢和長河幫好手硬碰硬了。
長河幫的人配合默契,三人一組將鬥船地下水域圍了起來,也並不急於動手,而是等待楊朝宗自己現身,時間越久對他們越是有利,那時河水將恢複清澈,楊朝宗想跑都跑不了。
楊朝宗也知道一旦被他們纏上隻有被群毆的命,他們能輪流出水換氣,耗都能耗死他,何況船上還有一個恨不得生撕了他的荊素手。
打不過就溜!
身後有人過來了,楊朝宗把燭龍刀收好,從身上摸出親爹送的那把短刀,左手反握,借著鬥船灌水的聲響,稍一運勁短刀切豆腐板刺入船體,迅速割下一塊兩尺見方的木板,然後抱著木板鑽進了隔開的窟窿裏。
船底還沒有全部進水,上方空餘半尺左右的空間,楊朝宗輕輕吸附在上方艙板上,狠狠地吸幾口空氣。又把耳朵貼上,上麵全無動靜,隻聽得一個人綿長均勻的呼吸聲。
荊素手!
水性再好也不能長時間在水下憋氣,突然失去了楊朝宗的蹤跡,長河幫的好手幾次從船底破開的窟窿處遊過,由於淤泥還沒有完全沉澱影響視線,竟沒有一個人發現。
船底全部浸入水中,都穿開始下沉。
輪流換氣的長河幫好手又下水了,水下能見度開始逐漸恢複,楊朝宗知道隻要他們再次遊過來,自己行跡肯定暴露。
鬥船艙板傳來腳步聲,接著一人騰身而起。不用看楊朝宗猜到鬥船進水下沉,荊素手換到另一艘上去了。
現在這艘鬥船上空無一人,楊朝宗摸出短刀,正要切開艙板。
一道淩厲至極的刀氣在頭頂驟然轟至,木屑紛飛中,荊素手人在半空如蒼鷹攫兔疾撲而下,手中刀眨眼到了楊朝宗麵前。
艙底空間本就不大,加上荊素手毫無征兆的偷襲,楊朝宗連反應的時間都欠奉,隻能本能的揚起手中短刃。
有心算無心又占據先手先機和地利,荊素手含恨出手,這一刀務要將楊朝宗擊殺,以雪斷指之恥。
長刀與短刃相接,刀氣狂湧而入,楊朝宗撞破船底,整個人被撞入水中。
潛在四周的數名長河幫好手迅速遊了過來。
楊朝宗感覺全身如散架般難受至極,整條左臂麻木不能動彈。他腦子勉力保持一分清明,身體在水中翻滾的同時抽出背上燭龍刀,使勁渾身力氣掃向最先來到身前的兩名長河幫好手。
接著把心一橫,沉往河底,那是下意識的想法,隻有在河底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荊素手看著楊朝宗沒入水中,神情冷峻。他沒有入水,因為知道楊朝宗跑不了。他十二名精於水性的手底弟兄已經將方圓二十丈水下圍死,這次看你還有幾條命?
半盞茶工夫,水下全無動靜,荊素手正要發號施令,讓另一撥人下水。忽然皺頭一眉,扭頭看向上遊方向,一艘艨衝艦船順風全速駛來,距離他們鬥船已不足一裏。由於他們全神水下,又背對上遊水域,以致對這突然冒出來的艨衝艦船毫無察覺。
待看清艨衝艦上所掛旗子,荊素手臉色再變,真是冤家路窄!
一麵大紅滾金邊繡五彩雲龍的旗子迎風招展,現在就是眼力稍差的其他長河幫眾也認出了來船的身份:大江盟!
天下水上兩大霸主,北有長河幫,雄踞大河,南有大江盟,縱橫大江。一幫一盟立場敵對,多年來互爭雄長,但隻要不是進入對方的地盤撒野,兩幫還算能保持井水不犯河水。
自三十多年前蕭氏代元,大江盟和長河幫有過一次大規模的火並外,這些年小打小鬧,相對相安無事。
四年前貝騎龍死,曹闊江上位,長河幫一改往日低調作風,大肆擴張,行事張揚霸道,在大河以外水域和大江盟接連發生幾次衝突,以致兩大幫會關係日趨緊張。
澮水、渦水、濉水與淮水相連,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大江盟地盤,卻是太陰轄境,大江是大江盟的生存根本,而大江能行船水段幾乎都在太陰境內,因此大江盟與太**係向來親密,尤其與掌控太陰軍政的幾姓門閥共生共榮。u看書 .uuknsh.cm
此處寧晷南征,青徐大軍迅速占領並封鎖淮水幾大支流水係,意圖不言自明。
幾天前陳孝寬的中路軍進駐濉溪,離此不足百裏,而此處離淮水亦不足百裏,所以得韓擒豹扶持的長河幫出現在此不奇怪。大江盟的船隻出現在此也不奇怪,可兩大幫派同時出現就不尋常了。
長河幫的三艘鬥船,兩艘被楊朝宗鑿破,開始浸水下沉,隻剩一艘完好,現在擠滿二十幾號人已經顯得有些冗贅。
鬥船屬小型戰船,靈活便利利於操控,船速又快,在渦水這種平緩的狹窄內河進可攻退可守,相當占盡地利。
大江盟的來船艨衝艦則屬中型戰船,長可達十餘丈,上下兩層,配備水戰利器,最大者可容百五十至兩百人。無論在內河還是大江均能暢行無阻,是大江盟的主力戰船。
艨衝艦體型、裝備、人員完爆鬥船,順風順流時船速堪比鬥船。它恰到好處的出現在這裏,荊素手不覺奇怪那才奇怪!
不用他吩咐,所有手下全神戒備,水中搜尋楊朝宗下落的沒有他命令繼續在水中。
艨衝艦到了半裏之內,還沒有楊朝宗的下落,荊素手一聲令下,水中幫眾上船。鬥船擁擠,他們上的是弘農會的兩艘貨船。
艨衝艦開始減速。
兩艘被鑿的鬥船則加速下沉。
兩方相距五十丈,二十丈,艨衝艦停於河道正中,兩個年齡均在二到三十間的年輕人立於船頭,身後是五十名大江盟的好手。
當先一名背負銀槍的白衣人居高臨下看著長河幫眾,揚聲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外傷倒還好,肋下被勁箭帶去一塊皮肉,雖然有些疼並無大礙。右肩傷口深達寸餘,箭杆被他折斷,箭頭還嵌在肉裏,有些影響右臂運氣。剛才出刀和荊素手撞一記,半條手臂稍有些不聽使喚。接著兩刀破開船底,這會兒他不敢和長河幫好手硬碰硬了。
長河幫的人配合默契,三人一組將鬥船地下水域圍了起來,也並不急於動手,而是等待楊朝宗自己現身,時間越久對他們越是有利,那時河水將恢複清澈,楊朝宗想跑都跑不了。
楊朝宗也知道一旦被他們纏上隻有被群毆的命,他們能輪流出水換氣,耗都能耗死他,何況船上還有一個恨不得生撕了他的荊素手。
打不過就溜!
身後有人過來了,楊朝宗把燭龍刀收好,從身上摸出親爹送的那把短刀,左手反握,借著鬥船灌水的聲響,稍一運勁短刀切豆腐板刺入船體,迅速割下一塊兩尺見方的木板,然後抱著木板鑽進了隔開的窟窿裏。
船底還沒有全部進水,上方空餘半尺左右的空間,楊朝宗輕輕吸附在上方艙板上,狠狠地吸幾口空氣。又把耳朵貼上,上麵全無動靜,隻聽得一個人綿長均勻的呼吸聲。
荊素手!
水性再好也不能長時間在水下憋氣,突然失去了楊朝宗的蹤跡,長河幫的好手幾次從船底破開的窟窿處遊過,由於淤泥還沒有完全沉澱影響視線,竟沒有一個人發現。
船底全部浸入水中,都穿開始下沉。
輪流換氣的長河幫好手又下水了,水下能見度開始逐漸恢複,楊朝宗知道隻要他們再次遊過來,自己行跡肯定暴露。
鬥船艙板傳來腳步聲,接著一人騰身而起。不用看楊朝宗猜到鬥船進水下沉,荊素手換到另一艘上去了。
現在這艘鬥船上空無一人,楊朝宗摸出短刀,正要切開艙板。
一道淩厲至極的刀氣在頭頂驟然轟至,木屑紛飛中,荊素手人在半空如蒼鷹攫兔疾撲而下,手中刀眨眼到了楊朝宗麵前。
艙底空間本就不大,加上荊素手毫無征兆的偷襲,楊朝宗連反應的時間都欠奉,隻能本能的揚起手中短刃。
有心算無心又占據先手先機和地利,荊素手含恨出手,這一刀務要將楊朝宗擊殺,以雪斷指之恥。
長刀與短刃相接,刀氣狂湧而入,楊朝宗撞破船底,整個人被撞入水中。
潛在四周的數名長河幫好手迅速遊了過來。
楊朝宗感覺全身如散架般難受至極,整條左臂麻木不能動彈。他腦子勉力保持一分清明,身體在水中翻滾的同時抽出背上燭龍刀,使勁渾身力氣掃向最先來到身前的兩名長河幫好手。
接著把心一橫,沉往河底,那是下意識的想法,隻有在河底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荊素手看著楊朝宗沒入水中,神情冷峻。他沒有入水,因為知道楊朝宗跑不了。他十二名精於水性的手底弟兄已經將方圓二十丈水下圍死,這次看你還有幾條命?
半盞茶工夫,水下全無動靜,荊素手正要發號施令,讓另一撥人下水。忽然皺頭一眉,扭頭看向上遊方向,一艘艨衝艦船順風全速駛來,距離他們鬥船已不足一裏。由於他們全神水下,又背對上遊水域,以致對這突然冒出來的艨衝艦船毫無察覺。
待看清艨衝艦上所掛旗子,荊素手臉色再變,真是冤家路窄!
一麵大紅滾金邊繡五彩雲龍的旗子迎風招展,現在就是眼力稍差的其他長河幫眾也認出了來船的身份:大江盟!
天下水上兩大霸主,北有長河幫,雄踞大河,南有大江盟,縱橫大江。一幫一盟立場敵對,多年來互爭雄長,但隻要不是進入對方的地盤撒野,兩幫還算能保持井水不犯河水。
自三十多年前蕭氏代元,大江盟和長河幫有過一次大規模的火並外,這些年小打小鬧,相對相安無事。
四年前貝騎龍死,曹闊江上位,長河幫一改往日低調作風,大肆擴張,行事張揚霸道,在大河以外水域和大江盟接連發生幾次衝突,以致兩大幫會關係日趨緊張。
澮水、渦水、濉水與淮水相連,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大江盟地盤,卻是太陰轄境,大江是大江盟的生存根本,而大江能行船水段幾乎都在太陰境內,因此大江盟與太**係向來親密,尤其與掌控太陰軍政的幾姓門閥共生共榮。u看書 .uuknsh.cm
此處寧晷南征,青徐大軍迅速占領並封鎖淮水幾大支流水係,意圖不言自明。
幾天前陳孝寬的中路軍進駐濉溪,離此不足百裏,而此處離淮水亦不足百裏,所以得韓擒豹扶持的長河幫出現在此不奇怪。大江盟的船隻出現在此也不奇怪,可兩大幫派同時出現就不尋常了。
長河幫的三艘鬥船,兩艘被楊朝宗鑿破,開始浸水下沉,隻剩一艘完好,現在擠滿二十幾號人已經顯得有些冗贅。
鬥船屬小型戰船,靈活便利利於操控,船速又快,在渦水這種平緩的狹窄內河進可攻退可守,相當占盡地利。
大江盟的來船艨衝艦則屬中型戰船,長可達十餘丈,上下兩層,配備水戰利器,最大者可容百五十至兩百人。無論在內河還是大江均能暢行無阻,是大江盟的主力戰船。
艨衝艦體型、裝備、人員完爆鬥船,順風順流時船速堪比鬥船。它恰到好處的出現在這裏,荊素手不覺奇怪那才奇怪!
不用他吩咐,所有手下全神戒備,水中搜尋楊朝宗下落的沒有他命令繼續在水中。
艨衝艦到了半裏之內,還沒有楊朝宗的下落,荊素手一聲令下,水中幫眾上船。鬥船擁擠,他們上的是弘農會的兩艘貨船。
艨衝艦開始減速。
兩艘被鑿的鬥船則加速下沉。
兩方相距五十丈,二十丈,艨衝艦停於河道正中,兩個年齡均在二到三十間的年輕人立於船頭,身後是五十名大江盟的好手。
當先一名背負銀槍的白衣人居高臨下看著長河幫眾,揚聲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