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宗強掩內心激動,抬頭望去,“景陽宮”三字入眼。大殿朱門緊閉,他也沒想著進去,繞過景陽宮,曲廊回簷相接的是明德殿,明德殿一側有大片房屋。楊朝宗轉過明德殿,馬上又縮回身子,原來明德殿旁房屋內不僅隱有燈光透出,還有細不可聞的人聲傳來。由於相距二三十丈遠,以他的聽覺仍是聽不清裏麵人說話內容。
整座未央宮除了希散的守衛外,就留下些年老體弱色衰的太監和宮女在這裏,看家護院都算不上,隻能做些清掃積塵、打理花草的活兒,和那些無人照料的野貓一起為未央宮留點人氣,直到悄無聲息的老死。
楊朝宗輕手輕腳的走近,裏麵的說話時漸漸可聞,隻聽一把蒼老的聲音接連咳嗽幾聲後道:“程嬰,明天你去替我抓些風寒藥來,怕是要起秋風了。”
“爺,還有些日子才立秋呢。”
“記差了?今年恐怕是個大寒之年,也不知能不能熬過去?”
楊朝宗聽得心中一動。
“爺可別亂說,每年你都這樣說,一晃又四五年了。我明天給您抓藥去,您歇著。”
“去吧,你跟英娥說,這媳婦兒我忍下了。”
“爺……”
楊朝宗有點納悶了,宮禁之中都是太監,還能有媳婦兒?
“吱”一聲房門打開,一個瘦削的身影走了出來,輕輕地帶上門,沿著廊道去了。
楊朝宗正要挪步走人,房內那把蒼老的身影又出聲了,“這未央宮可好久沒有客人了。”
楊朝宗心中大驚,猶疑不定時裏麵再次出聲,“老奴也沒多少時間了,既然來了,也是一場緣分。”
楊朝宗把心一橫,推門而入。
房內油燈下,一個臉色蒼白身形枯瘦的老太監斜倚榻旁,雙手交叉搭在身前,雙眼微閉。房內布置簡潔,一榻一幾一櫃,再無其他,連把椅子都沒有。
楊朝宗微一欠身道:“小子一時好奇,驚擾到貂寺了。”
老太監咳嗽了兩聲道:“老奴就是一個困守離宮的閹人哪有什麽擾不擾的?公子請隨意。”
楊朝宗往門檻上一坐,“那小子不客氣了。”
老太監慢慢張開眼,讓楊朝宗感到驚奇的是,看上去像是身染沉屙隨時有可能閉眼的老太監一雙眼睛不僅不是病態的暗淡渾濁,竟然清澈明亮。
“自打王庭搬走後,三十幾年,老奴可沒見過幾個外人。公子怎會想到夜遊未央宮?”
楊朝宗嘿嘿一笑,為什麽?他自己也說不上來,反正就是想來看看,當下也就如實說了。
老太監似是一點也不奇怪,與他整個人顯得格格不入的雙目在楊朝宗身上一掃,“原來如此。”
楊朝宗被他掃一眼,有種被看透毫無秘密的怪異感覺,老太監的人就像是一截枯木,而他的眼睛則像是枯木上長出的青綠新枝。他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老太監又半眯上眼睛一陣咳嗽。
楊朝宗道:“貂寺這是染了風寒了?”他實在是無話可說。
老太監呼出兩口濁氣,人似舒服了一些,輕聲道:“十幾年的老毛病了,每年入秋之後便這樣,今年尤其厲害。公子若是不趕時間,老奴和你說說話吧,許久沒人可以說話了。”
楊朝宗心中不解,你又不是大和尚修的那什麽閉口禪,剛剛不是還和那個叫程嬰的說過話嗎?“不趕時間,小子陪貂寺說說話,隻是小子見識淺薄,怕是說不出個什麽來。”
老太監不以為意道:“說話和見識沒有太大的關係,書讀得再多,見識未必有,說得好聽些而已。說話也難也不難,唯心而論,說人話就行。”
楊朝宗點點頭,似有所悟,這老太監有點不簡單。“小子受教了。”
老太監把頭往後靠了靠,接著道:“老奴在這未央宮呆了四十六年,見過了不少的人物。能說話會說話的也就寥寥幾人,元繼愈算是一個,可惜了,還是把江山丟了。”元繼愈是大魏朝最後一代君主,三十四歲英年早逝,托孤給蕭元亨宇文靜,最終蕭元亨取而代之。
“問公子一個問題。”
楊朝宗恭敬道:“貂寺請講。”
“元家為什麽會丟了江山?”
楊朝宗腦子裏浮現出另一個人的身影,也曾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元家前兩代君主拓跋健元離火具是雄才大略之人,最後一位元繼愈貂寺也說了可惜,如果能再給他十年二十年,未必不能南北一統。可元家從立國到失國仍是不過六十幾年,元家本是胡夷血統,竊居中原之後為了長治久安,一意漢化,卻畫虎不成反類貓,既失了自家根本,又正不了漢家道統。就算沒有寧晷先帝,小子以為元家江山還是要丟。”這些話不全是他自己的,u看書 .ukanu.om 上次在大青山喝鳳東籬聊的時候就說到這個話題,後來他又仔細想過,才得出自己的結論,隻不過剛剛他隻說了一半。
老太監微微點頭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紀也有這般想法。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出現,都少不了天時地利人和,所謂時也勢也運也缺一不可。就是再給元繼愈三十年他也打不過大江去。”
楊朝宗不解道:“貂寺為何這樣說?”
老太監道“公子如何看待儒釋道三教?”
楊朝宗一愣,這個問題他確實從未想過,隻知道贏皇帝曾焚書坑儒,對儒家極不待見,到後來的射日朝的幾代君主崇尚黃老無為之道,甚至將其作為治國之本。再到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道兩家從江湖到廟堂次第起起落落,好不熱鬧。至於三教中的釋近幾百年來才播於中土,寧晷兩代君王均是釋家的忠實擁躉,蕭王孫甚至禮佛到了獨尊的地步,才有了隆泰年的滅道。“這可難住小子了,在我看來佛是黃金道是玉,儒教算得上是五穀雜糧。”
老太監輕輕“哦”了一聲。
楊朝宗繼續道:“小子胡言,貂寺權當解悶。我常聽人說大抵道觀在山頂寺廟在山腳書院在山腰,佛家亂世歸隱,道家亂世出山,儒家亂世清談,所以有太平佛入世亂世道下山的說法。人可以穿金佩玉,但世道如人身,畢竟三餐要五穀裹腹。金玉雖貴,總歸有它不多,無它亦不少,肚子吃不飽可不得出亂子?在小子看來,這三家思想便如他們肈基選址的地方,或有高下之分,並無三教之別。”
整座未央宮除了希散的守衛外,就留下些年老體弱色衰的太監和宮女在這裏,看家護院都算不上,隻能做些清掃積塵、打理花草的活兒,和那些無人照料的野貓一起為未央宮留點人氣,直到悄無聲息的老死。
楊朝宗輕手輕腳的走近,裏麵的說話時漸漸可聞,隻聽一把蒼老的聲音接連咳嗽幾聲後道:“程嬰,明天你去替我抓些風寒藥來,怕是要起秋風了。”
“爺,還有些日子才立秋呢。”
“記差了?今年恐怕是個大寒之年,也不知能不能熬過去?”
楊朝宗聽得心中一動。
“爺可別亂說,每年你都這樣說,一晃又四五年了。我明天給您抓藥去,您歇著。”
“去吧,你跟英娥說,這媳婦兒我忍下了。”
“爺……”
楊朝宗有點納悶了,宮禁之中都是太監,還能有媳婦兒?
“吱”一聲房門打開,一個瘦削的身影走了出來,輕輕地帶上門,沿著廊道去了。
楊朝宗正要挪步走人,房內那把蒼老的身影又出聲了,“這未央宮可好久沒有客人了。”
楊朝宗心中大驚,猶疑不定時裏麵再次出聲,“老奴也沒多少時間了,既然來了,也是一場緣分。”
楊朝宗把心一橫,推門而入。
房內油燈下,一個臉色蒼白身形枯瘦的老太監斜倚榻旁,雙手交叉搭在身前,雙眼微閉。房內布置簡潔,一榻一幾一櫃,再無其他,連把椅子都沒有。
楊朝宗微一欠身道:“小子一時好奇,驚擾到貂寺了。”
老太監咳嗽了兩聲道:“老奴就是一個困守離宮的閹人哪有什麽擾不擾的?公子請隨意。”
楊朝宗往門檻上一坐,“那小子不客氣了。”
老太監慢慢張開眼,讓楊朝宗感到驚奇的是,看上去像是身染沉屙隨時有可能閉眼的老太監一雙眼睛不僅不是病態的暗淡渾濁,竟然清澈明亮。
“自打王庭搬走後,三十幾年,老奴可沒見過幾個外人。公子怎會想到夜遊未央宮?”
楊朝宗嘿嘿一笑,為什麽?他自己也說不上來,反正就是想來看看,當下也就如實說了。
老太監似是一點也不奇怪,與他整個人顯得格格不入的雙目在楊朝宗身上一掃,“原來如此。”
楊朝宗被他掃一眼,有種被看透毫無秘密的怪異感覺,老太監的人就像是一截枯木,而他的眼睛則像是枯木上長出的青綠新枝。他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老太監又半眯上眼睛一陣咳嗽。
楊朝宗道:“貂寺這是染了風寒了?”他實在是無話可說。
老太監呼出兩口濁氣,人似舒服了一些,輕聲道:“十幾年的老毛病了,每年入秋之後便這樣,今年尤其厲害。公子若是不趕時間,老奴和你說說話吧,許久沒人可以說話了。”
楊朝宗心中不解,你又不是大和尚修的那什麽閉口禪,剛剛不是還和那個叫程嬰的說過話嗎?“不趕時間,小子陪貂寺說說話,隻是小子見識淺薄,怕是說不出個什麽來。”
老太監不以為意道:“說話和見識沒有太大的關係,書讀得再多,見識未必有,說得好聽些而已。說話也難也不難,唯心而論,說人話就行。”
楊朝宗點點頭,似有所悟,這老太監有點不簡單。“小子受教了。”
老太監把頭往後靠了靠,接著道:“老奴在這未央宮呆了四十六年,見過了不少的人物。能說話會說話的也就寥寥幾人,元繼愈算是一個,可惜了,還是把江山丟了。”元繼愈是大魏朝最後一代君主,三十四歲英年早逝,托孤給蕭元亨宇文靜,最終蕭元亨取而代之。
“問公子一個問題。”
楊朝宗恭敬道:“貂寺請講。”
“元家為什麽會丟了江山?”
楊朝宗腦子裏浮現出另一個人的身影,也曾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元家前兩代君主拓跋健元離火具是雄才大略之人,最後一位元繼愈貂寺也說了可惜,如果能再給他十年二十年,未必不能南北一統。可元家從立國到失國仍是不過六十幾年,元家本是胡夷血統,竊居中原之後為了長治久安,一意漢化,卻畫虎不成反類貓,既失了自家根本,又正不了漢家道統。就算沒有寧晷先帝,小子以為元家江山還是要丟。”這些話不全是他自己的,u看書 .ukanu.om 上次在大青山喝鳳東籬聊的時候就說到這個話題,後來他又仔細想過,才得出自己的結論,隻不過剛剛他隻說了一半。
老太監微微點頭道:“想不到你小小年紀也有這般想法。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出現,都少不了天時地利人和,所謂時也勢也運也缺一不可。就是再給元繼愈三十年他也打不過大江去。”
楊朝宗不解道:“貂寺為何這樣說?”
老太監道“公子如何看待儒釋道三教?”
楊朝宗一愣,這個問題他確實從未想過,隻知道贏皇帝曾焚書坑儒,對儒家極不待見,到後來的射日朝的幾代君主崇尚黃老無為之道,甚至將其作為治國之本。再到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道兩家從江湖到廟堂次第起起落落,好不熱鬧。至於三教中的釋近幾百年來才播於中土,寧晷兩代君王均是釋家的忠實擁躉,蕭王孫甚至禮佛到了獨尊的地步,才有了隆泰年的滅道。“這可難住小子了,在我看來佛是黃金道是玉,儒教算得上是五穀雜糧。”
老太監輕輕“哦”了一聲。
楊朝宗繼續道:“小子胡言,貂寺權當解悶。我常聽人說大抵道觀在山頂寺廟在山腳書院在山腰,佛家亂世歸隱,道家亂世出山,儒家亂世清談,所以有太平佛入世亂世道下山的說法。人可以穿金佩玉,但世道如人身,畢竟三餐要五穀裹腹。金玉雖貴,總歸有它不多,無它亦不少,肚子吃不飽可不得出亂子?在小子看來,這三家思想便如他們肈基選址的地方,或有高下之分,並無三教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