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宗仁坊崔宅回來第二日,崔元靖兄妹四人又去了鄭宅,身後拉了兩大車的禮物。


    鄭氏的父親、元容兄妹的外公鄭霞昔年乃是聖人帳下的謀士,後天下大定,他便做了太學博士,如今是國子監祭酒,官雖然不高,卻德高望重,宅邸亦是禦賜,頗受聖人信任。


    然則若非有他,崔謙之也不至於孩子都老大了才得以做官。


    如今朝廷選官多賴舉薦,以及征召,以崔謙之世家子兼大儒弟子的身份,出仕並非難事,隻鄭霞以為他的性子不夠沉穩為由,好幾次給壓了下去。


    這倒不是誣賴崔謙之,崔謙之的性子往好了說叫灑脫狂放,實則就是太過自我,如今年紀略大,才稍稍好了些。是以鄭氏雖然與他琴瑟和鳴,卻不曾望夫成龍,而是將誥命的希望放在了兒子身上。


    但話又說回來,崔謙之身為世家子弟,腹中又有才學,一早就知走上仕途乃是必經之路,原本心中略有不甘,但有了鄭霞這一出,卻叫他憋悶不已,須知不能和不願是兩回事,是以翁婿之間關係有些那啥。


    而對鄭祭酒來說,他心裏也憋悶,鄭氏乃是他的幼女,幼時便生的可愛,兼之又聰明乖巧,乃是鄭家掌上明珠,當初鄭祭酒亦是看中了崔謙之身世和才學才妻之以女,誰料卻看走了眼,崔謙之竟是一個那樣的性子!


    初時幾年,鄭祭酒許是在太學教育人慣了,翁婿兩人一見麵,就要教訓崔謙之,說的全是大道理,崔謙之呢,態度也很端正,唯唯的聽了,但回頭還是我行我素,氣的鄭祭酒一個斯文人兒,幾乎要動手。但礙著女兒已經抵給崔家了,又怕自己打了崔謙之,崔謙之回頭對鄭氏不好,每每憋氣的不行,待終於認清崔謙之真麵目之後,便懶得見他了。


    隻後來時間長了,鄭祭酒看崔謙之與鄭氏日子過的不差,夫妻情分也好,孩子一個個的生,又都生的聰明伶俐,那股子心氣也漸漸淡了,才又給了崔謙之一點好臉色。


    在洛陽時,崔謙之偶爾提起這事都有些得意之色,玩笑似的說給兒女聽了,還點評過:嶽父明明是再精明不過的人物,莫非是在太學裏頭時間長了,這教書育人就成了習慣,明知道我是什麽樣人,還非得跟我拗了好多年,末了不是還得認輸。


    所以在後來聖人又想起崔侍郎家的幼子還未出仕,要給他個官兒做的時候,鄭祭酒便沒有再多言,反而是默認了。


    由此可見,鄭祭酒有些好為人師的性子,但又是個頗為可愛的老頭兒,明明跟崔謙之不對付,見麵就要吹胡子瞪眼,卻每每鍥而不舍的教育他,想想這前後可就是十幾年功夫,不得不說,這翁婿兩人都是夠那啥的。


    當然了,翁婿二人再如何,也波及不到元容兄妹身上,因為鄭氏的關係,整家人對他們也都是愛屋及烏,早在元容回來那一日,就派人來問過了,得知了拜訪日期,便一大早就派人在門口等著。崔家馬車一入坊門,那頭便激動起來了。


    “小郎君和小娘子們可算是來了,阿郎和夫人可是一大早就等著呢。”坊門口迎接的那一位道。元容聽他聲音不由得從車上的窗戶往外瞅了瞅,似乎是管家一類的人物。


    崔元靖在外頭跟人寒暄了幾句,腳下卻是不耽誤,一行人浩浩蕩蕩進了崇文坊,不多時便到了鄭宅,門前領著人迎接的是個十四五歲的俊俏少年,元容並不認識,問了元熙,才知道那是十三表兄鄭瑞。


    光看這排行,便知道鄭家亦是人丁興旺。元容下車的時候,還略微好奇的打量了這位表兄一回,卻詫異的發現少年居然羞澀了,在普遍臉皮厚比城牆的世家子弟中,居然還有這等純良人物?


    然後便跟著鄭瑞往裏走。鄭家宅邸似不若崔家寬敞,並未走很久便到了正堂,遠遠的就看見一屋子人,搞的元容竟是有點兒眼花。這陣勢有點大啊。


    當中坐著的老翁和老太不用說,自然是鄭霞和夫人薑氏,四周坐著的,應該是鄭家的阿舅和舅母了,因為崔元靖他們都是晚輩,自是不用長輩起身迎接,而站著的,必然就是表兄弟和表姐妹們了。


    進了門又是一輪磕頭,這回元熙吸取了教訓,直接半扶便提留的把元容弄進了門,沒再出笑話,是以磕頭也磕的順利,起身之後又挨著見過了親戚們。


    元容心裏不由得咋舌,這鄭家風水比崔家還好,不光老太太能生,娶進門的兒媳婦們也能生,還生的都是兒子,如今連孫媳婦也生了重孫子,一眼望去都是大郎君小郎君,就沒一個小娘子,元熙和元容那奏是萬綠從中一點紅啊。


    怪不得阿娘當年在家受**了,這物以稀為貴麽!


    元容心裏忍不住吐槽,但麵上卻依舊裝的正經無比,隻眼神卻不由得在眾多表兄身上掃來掃去,哎,居然都長的不錯。


    認了人,這才坐下開始說話。鄭霞和薑氏也是跟韋氏差不多,開口就問崔謙之的傷腿,繼而又關心起鄭氏的身孕來,也是擔心鄭氏身邊無人照應,最後便有薑氏拍板決定要派幾個老成的家生子過去,而鄭霞方才說了一句多事就被薑氏給噴了回去,反對無效。倒是弄得老爺子在晚輩們跟前有些掛不住臉,哼哼了兩聲,便招手叫了兒子們,並崔元靖和崔元昱走了。


    年長些的已經成家的孫輩們不好多待,也跟著退了出去,於是屋子裏便成了女眷們的天下,隻剩下幾個年紀還小的小郎君們待在阿娘懷裏,眨巴著眼睛聽大人說話。


    元熙和元容被叫到了薑氏身邊坐下,任憑舅母和表嫂們打量,卻依舊八風不動,元熙還罷了,也算是在她們的眼皮子底下長大十來歲,而元容就不同,離京的時候還是個不懂事的小女娃,如今見她行止有度,性子也穩得住,便俱都給她點了個讚。


    而就在元容低眉垂眼裝穩重的時候,便聽見薑氏道:“聽說靖哥兒要跟齊國公府上大娘子定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閨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卿莫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卿莫言並收藏閨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