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尚在洛陽時,元容就沒少被叮囑,說盧氏是個嚴肅的性子,在她麵前不得放肆。
但元容卻沒想到第一麵,盧氏卻顯得慈和的多,怎麽看都是一個疼愛子孫的老太太呢,哪裏嚴肅了?
不過就是略河東獅了一點兒,但如此老夫老妻的相處,也並不算多麽出格。
然而第二日早上被元熙教訓了一回,元容便以為盧氏是許久不見子孫,思念過甚才會如此真情流露,如今該恢複正常了。
誰料老太太居然還會開玩笑!元容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混亂了。
最後卻是趁著崔善淨下朝回來叫崔元靖去說話,兄妹幾個才落荒而逃般的離開了春山堂。隻是在出門的時候,元容卻似乎聽見了一聲開懷的笑。
是幻覺嗎?元容不由得揉了揉耳朵,貌似那聲音是阿婆的……
距離春山堂有相當距離之後,元熙才停下腳步,雙手捧住了元容的臉蛋,左看右看道:“也沒發現哪裏特別呀,為何就能讓阿婆展顏?我幼時生的也很是玉雪可愛。”
旁邊崔元昱便聞聲而笑:“阿姐倒是不謙虛。”話音才落便得了元熙一個白眼兒。
但說實話,元熙現在也稱得上是芙蓉如麵柳如眉,又有肌膚賽雪,身姿玲瓏,說美人如玉那真不過分。便是從未見過幼時的元熙,元容也覺得這阿姐到不是自誇。
隻是這話怎麽聽都讓人覺得有點?濉?p>元熙不由得一巴掌呼在阿弟腦袋上,柳眉一豎道:“敢說阿姐了,欠打!”
崔元昱沒躲開,隻被打的一縮脖子。疼倒是不疼,就是有些毀形象,看著遠處捂嘴偷笑的侍女,崔元昱略覺得有些丟臉,便甩開姐妹跑遠了。
元容也覺得麵上有些發熱,便摸了摸下巴道:“阿姐何必大驚小怪,阿婆再是嚴肅,也有高興的時候,笑幾聲又如何。”
“你不知道。”元熙忽然往四處瞧了瞧,而後低聲在元容耳邊道:“我從前也在這府裏養了十來年,總共都沒幾次見到阿婆笑臉。”
元容聞言甚是詫異,便忍不住好奇道:“阿姐可知曉這是何緣故?我看阿婆麵善,非是喜愛苛責之人。”她雖然不懂看相,可是因著魂魄的緣故,感覺上十分敏銳,自是能發覺盧氏言語中的親善之意。
隻是元熙的想法卻不與妹子相同,反而反問道:“阿妹何以如此想法?許是阿婆向來便這樣性子呢?”
元容眨了眨眼睛沒吭聲。心中卻道元熙雖然生了一個扶風弱柳的樣貌,卻非是心思細膩之人,反而心寬的很,縱然有異常怕是她也不曾留意,何況那是長輩的事情,也不好窺伺。
晌午的時候,元容正待打發人去大廚房領飯,卻不意春山堂那邊來了人,叫去一起吃飯。
因先前說了一日三餐,隻需晚飯大家一起吃,所以元容略有些意外,不過再一想,許是老爺子和老太太有話吩咐,便也不敢耽擱,忙換了身衣裳,就跟元熙一塊兒去了春山堂。
崔家這等人家,講究的是食不言寢不語,且因為分食製,各自坐的有些遠,想要說悄悄話亦是不能。元容擔心被挑剔禮儀不夠周全,吃的甚是小心,隻等盧氏一放筷子,便也跟著放了筷子。
卻是崔善淨看著她的模樣笑了笑,特意問了句道:“瞧你吃的有些慢,可是飯食不合口味?”說著瞧了盧氏一眼,又道:“若是未飽,可叫廚房再做些旁的來。”
元容上輩子什麽沒吃過,剩飯剩菜亦可飽腹,可不會在這種時候莫名嬌氣了,隻搖了搖頭道:“多謝阿翁,不必麻煩了。”
崔善淨便不再相問,等大家都放了筷子,便有侍女來將一應物事撤下去,之後又領著眾人坐了,道:“一會兒我同你們阿婆帶著你們去宗仁坊,禮物可都備齊了?”崔善為的宅子便在宗仁坊內,距離平康坊並不遠。
崔元靖和元熙齊聲應是。
實際上作為晚輩,崔元靖他們作為還未成家立業的孫輩,倒並非是必須送禮,然而卻需替遠在洛陽的崔謙之和鄭氏盡到禮數。而其他的,諸如給那兩個姐妹的見麵禮之類,崔善淨自然是不會注意到。
不過元容卻是早上聽盧氏說起後,便回去準備了兩樣小玩意。想來元熙終歸比自己大不少,沒幾年就要出嫁,自己真正的玩伴還得是那兩個,早些培養感情也好。但願不是像王嫣那樣刁蠻又任性的小娘子。
宗仁坊崔宅是禦賜的宅子,比平康坊崔宅更加大氣,崔善淨一行乘車到時,便見得一穿著斜襟圓領月白儒衫的青年站在門口,瞧見崔善淨便笑著迎了上來。
“叔祖!”青年眼疾手快的搶在崔元靖之前扶住了崔善淨,眼神卻忍不住在崔元靖兄妹的身上溜了一圈兒。
崔元靖並未搶著表現,而是退後了一步相讓,卻叫那青年略微詫異的抬了抬眼皮,最後揚起了一個略嫌張揚的笑容:“這便是靖哥兒了罷?果然生的一表人才,不輸給十一叔!”
聽著此人將自己與崔謙之作比,崔元靖不由得暗自發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看出自己跟阿爹有相像之處的,還是隻是信口開河?
後麵崔元熙扶著盧氏,最後下車的是元容,卻是叫那青年眼睛一亮,盯著元容便笑道:“可好,又有個新阿妹可玩了。”
這一句話叫元容莫名的背後生出了寒意來,什麽叫有新阿妹可玩?難道她是來給人玩的嗎?總有種麻煩要上身的不好預感。隻是這一個盧氏事先卻未提起,卻不曉得是哪一位。
崔善淨卻似乎並不以為意,聞言反而略有驚喜的嗬嗬笑道:“珩哥兒何時回來的?竟不說與我知!”
“叔祖明鑒,孫兒可是聽說十一叔家的阿弟阿妹們入京,特意趕回來的,今早才到,這不想著您下晌便來,這才沒過去拜見。”青年嘴皮子挺溜,劈裏啪啦便說了一通,沒等崔善淨再說話,便直道:“阿翁和阿婆怕是已經等的心焦了,叔祖要責怪孫兒,可得等會子再說。”
但元容卻沒想到第一麵,盧氏卻顯得慈和的多,怎麽看都是一個疼愛子孫的老太太呢,哪裏嚴肅了?
不過就是略河東獅了一點兒,但如此老夫老妻的相處,也並不算多麽出格。
然而第二日早上被元熙教訓了一回,元容便以為盧氏是許久不見子孫,思念過甚才會如此真情流露,如今該恢複正常了。
誰料老太太居然還會開玩笑!元容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混亂了。
最後卻是趁著崔善淨下朝回來叫崔元靖去說話,兄妹幾個才落荒而逃般的離開了春山堂。隻是在出門的時候,元容卻似乎聽見了一聲開懷的笑。
是幻覺嗎?元容不由得揉了揉耳朵,貌似那聲音是阿婆的……
距離春山堂有相當距離之後,元熙才停下腳步,雙手捧住了元容的臉蛋,左看右看道:“也沒發現哪裏特別呀,為何就能讓阿婆展顏?我幼時生的也很是玉雪可愛。”
旁邊崔元昱便聞聲而笑:“阿姐倒是不謙虛。”話音才落便得了元熙一個白眼兒。
但說實話,元熙現在也稱得上是芙蓉如麵柳如眉,又有肌膚賽雪,身姿玲瓏,說美人如玉那真不過分。便是從未見過幼時的元熙,元容也覺得這阿姐到不是自誇。
隻是這話怎麽聽都讓人覺得有點?濉?p>元熙不由得一巴掌呼在阿弟腦袋上,柳眉一豎道:“敢說阿姐了,欠打!”
崔元昱沒躲開,隻被打的一縮脖子。疼倒是不疼,就是有些毀形象,看著遠處捂嘴偷笑的侍女,崔元昱略覺得有些丟臉,便甩開姐妹跑遠了。
元容也覺得麵上有些發熱,便摸了摸下巴道:“阿姐何必大驚小怪,阿婆再是嚴肅,也有高興的時候,笑幾聲又如何。”
“你不知道。”元熙忽然往四處瞧了瞧,而後低聲在元容耳邊道:“我從前也在這府裏養了十來年,總共都沒幾次見到阿婆笑臉。”
元容聞言甚是詫異,便忍不住好奇道:“阿姐可知曉這是何緣故?我看阿婆麵善,非是喜愛苛責之人。”她雖然不懂看相,可是因著魂魄的緣故,感覺上十分敏銳,自是能發覺盧氏言語中的親善之意。
隻是元熙的想法卻不與妹子相同,反而反問道:“阿妹何以如此想法?許是阿婆向來便這樣性子呢?”
元容眨了眨眼睛沒吭聲。心中卻道元熙雖然生了一個扶風弱柳的樣貌,卻非是心思細膩之人,反而心寬的很,縱然有異常怕是她也不曾留意,何況那是長輩的事情,也不好窺伺。
晌午的時候,元容正待打發人去大廚房領飯,卻不意春山堂那邊來了人,叫去一起吃飯。
因先前說了一日三餐,隻需晚飯大家一起吃,所以元容略有些意外,不過再一想,許是老爺子和老太太有話吩咐,便也不敢耽擱,忙換了身衣裳,就跟元熙一塊兒去了春山堂。
崔家這等人家,講究的是食不言寢不語,且因為分食製,各自坐的有些遠,想要說悄悄話亦是不能。元容擔心被挑剔禮儀不夠周全,吃的甚是小心,隻等盧氏一放筷子,便也跟著放了筷子。
卻是崔善淨看著她的模樣笑了笑,特意問了句道:“瞧你吃的有些慢,可是飯食不合口味?”說著瞧了盧氏一眼,又道:“若是未飽,可叫廚房再做些旁的來。”
元容上輩子什麽沒吃過,剩飯剩菜亦可飽腹,可不會在這種時候莫名嬌氣了,隻搖了搖頭道:“多謝阿翁,不必麻煩了。”
崔善淨便不再相問,等大家都放了筷子,便有侍女來將一應物事撤下去,之後又領著眾人坐了,道:“一會兒我同你們阿婆帶著你們去宗仁坊,禮物可都備齊了?”崔善為的宅子便在宗仁坊內,距離平康坊並不遠。
崔元靖和元熙齊聲應是。
實際上作為晚輩,崔元靖他們作為還未成家立業的孫輩,倒並非是必須送禮,然而卻需替遠在洛陽的崔謙之和鄭氏盡到禮數。而其他的,諸如給那兩個姐妹的見麵禮之類,崔善淨自然是不會注意到。
不過元容卻是早上聽盧氏說起後,便回去準備了兩樣小玩意。想來元熙終歸比自己大不少,沒幾年就要出嫁,自己真正的玩伴還得是那兩個,早些培養感情也好。但願不是像王嫣那樣刁蠻又任性的小娘子。
宗仁坊崔宅是禦賜的宅子,比平康坊崔宅更加大氣,崔善淨一行乘車到時,便見得一穿著斜襟圓領月白儒衫的青年站在門口,瞧見崔善淨便笑著迎了上來。
“叔祖!”青年眼疾手快的搶在崔元靖之前扶住了崔善淨,眼神卻忍不住在崔元靖兄妹的身上溜了一圈兒。
崔元靖並未搶著表現,而是退後了一步相讓,卻叫那青年略微詫異的抬了抬眼皮,最後揚起了一個略嫌張揚的笑容:“這便是靖哥兒了罷?果然生的一表人才,不輸給十一叔!”
聽著此人將自己與崔謙之作比,崔元靖不由得暗自發笑,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看出自己跟阿爹有相像之處的,還是隻是信口開河?
後麵崔元熙扶著盧氏,最後下車的是元容,卻是叫那青年眼睛一亮,盯著元容便笑道:“可好,又有個新阿妹可玩了。”
這一句話叫元容莫名的背後生出了寒意來,什麽叫有新阿妹可玩?難道她是來給人玩的嗎?總有種麻煩要上身的不好預感。隻是這一個盧氏事先卻未提起,卻不曉得是哪一位。
崔善淨卻似乎並不以為意,聞言反而略有驚喜的嗬嗬笑道:“珩哥兒何時回來的?竟不說與我知!”
“叔祖明鑒,孫兒可是聽說十一叔家的阿弟阿妹們入京,特意趕回來的,今早才到,這不想著您下晌便來,這才沒過去拜見。”青年嘴皮子挺溜,劈裏啪啦便說了一通,沒等崔善淨再說話,便直道:“阿翁和阿婆怕是已經等的心焦了,叔祖要責怪孫兒,可得等會子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