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很多人也意識到了一個關鍵問題。要知道,徐忠傑若是隨便稱帝的話,必然得不到天下士族之人的支持,畢竟大漢王朝還在。可是,徐忠傑所在的地方是並州,並州之地的士族,早就被徐忠傑屠殺殆盡了。當然,這裏指的是那些有權有勢的。即便仍舊留有士族在並州,那也沒有反對的能力了。


    換句話說,徐忠傑能夠在並州之地建立起一個新的王朝,完全是由於並州之地所具備的條件導致的。或者說,若是沒有這樣的條件,徐忠傑壓根就不敢這麽做。


    沒錯,如今的並州,早就在徐忠傑掌控之下,這一切還得得益於當初自己在並州所實行的政策。若是不然,徐忠傑又如何能夠在並州站穩腳跟呢?隻不過,這一切世人沒有注意到罷了!


    與此同時,益州之地,劉備與劉璋的軍隊,正打得熱火朝天。徐忠傑在並州稱帝的消息,也自然是傳到了劉備與諸葛亮的耳中。


    “如同在下所預料的不錯,足下果真取並州自立,其後又是要謀圖整個天下,這般心思與計謀,真乃是令人佩服啊!”


    軍營之中,諸葛亮得到徐忠傑稱帝的消息後,當即給他寫了一封信。正如諸葛亮此前在荊州當著徐忠傑所說的那樣,如今兩人已經陷入了對立麵。


    “我忠於大漢王朝,而徐言功竟然意圖取代大漢王朝而自立,這般景象,就如同當年的袁術自立一般。昔日,袁術自立為仲氏皇帝,最終不得好死……”


    這一封信,諸葛亮寫了很久,也寫下了自己的很多話。


    “徐言功此人的野心,竟然如此大?真沒想到,他會跑去並州自立為皇帝?我仿若是看到了當年的袁術!”


    劉備營帳中,在得到徐忠傑稱帝的消息後,劉備的臉色卻是充滿了喜悅之色。畢竟,對於劉備來說,現在他攻伐天下的口號,就又是有了。


    然而,不論怎麽說,天下人對徐忠傑稱帝建立華朝一事,各有各的評價。當然,絕大多數都是如同劉備那樣認為,徐忠傑將會沒有什麽好下場。畢竟,此事在很多年前,袁術就做過。


    天下人的議論,自然是傳到了徐忠傑耳中。不過,對於此,徐忠傑也僅僅是一笑了之,因為徐忠傑明白,眼下的自己,絕非當年袁術。袁術自立的時候,大漢王朝仍舊在,天子還有些權力。可是現在的大漢王朝呢?早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那麽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誰敢做這件事。


    “曹操已經死了,曹氏集團也已經分裂了,再也沒有誰能夠做我的敵手了。至於諸葛亮嘛……”徐忠傑對天下大勢有著自己的判斷,“暫且先做好我自己就是了。”


    一切事情都逐漸歸於平靜了,即便是有人反對徐忠傑,但並沒有人選擇出兵攻伐徐忠傑。縱然徐忠傑口出狂言,意欲統一天下十三州,也沒有人做出實際行動來。


    “即日起,華朝實行考試製度,命名為科舉製。但凡是有才能的人,盡可以前往並州之地,參與科舉,獲得官位,從而得到官職。不論參加者的出身好壞,隻在乎參加考試的人的成績好壞。至於成績如何評判,自然是由高人來!總歸原則隻有一個,就是要唯才是舉!”


    在徐忠傑登基稱帝以後,並州之地便是再次傳出來一則消息,這一下,整個天下都為之一片嘩然。


    “徐忠傑究竟想要做什麽?他這是在徹底的清除士族之人在官職上的任命嗎?寒門子弟為官,這不是在鬧笑話嗎?”


    “是了,他所建立的華朝,遠遠不同於大漢王朝。可以這麽說,徐忠傑早就沒有把大漢王朝放在眼裏了。這是一個新興起來的朝代,遠非尋常人所想像的那樣,需要依靠士族之人。說的更為貼切一點,這是一個依靠寒門建立起來的政權,在很多地方,自然是要向寒門子弟靠攏。若是我所料不錯的話,這一番言語發出了,很多寒門子弟,都會前往並州的。”


    “唯才是舉,這對於士族之人,簡直是一場災難。須知,士族之人都是靠世襲才能為官的,現在看來,徐忠傑就是要將這種世襲的風俗給掐掉。擺明了就是不想讓我們這些士族之人做官,要知道,這麽多年下來,有哪幾個士族之人有真才實學?按照他這麽個方法,豈不是很多士族之人都要被淘汰掉?”


    “此言差矣,我們不是在並州,怎麽可能跑過去做官呢?須知,徐忠傑所建立起來的那個華朝,並不被天下士族之人所認可。那是一個偽朝,他這是在造反!”


    這些言語,u看書 wukanshu自然是從很多士族之人口中傳出來的。不過,令士族之人出乎意料的是,很多寒門子弟,紛紛前往了並州。在他們的認知裏,徐忠傑所建立的華朝,乃是叛逆之朝代,是不可能得到人們的認可的。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為何很多寒門子弟都往並州而去了?難道他們要跟徐忠傑一起,背反大漢朝廷嗎?這不可能!”


    “不可思議,難道說,這大漢王朝,真的到了滅亡的邊緣了嗎……”


    很多人都在質疑著某一個問題,然而並沒有人能夠回答出來。天下之人自然是有著眼睛的,大漢王朝,早已經是日薄西山了。昔日的士族之人,也已經走到了盡頭,在曆史的車輪之中,逐漸會被埋沒。


    很顯然,但凡是有識之士,在這麽些年的變化之中,都能夠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昔日的很多事情,在曆史的推動之下,都將會走向消亡。這其中,就包括了士族之人繼承官位的製度。


    “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很多東西都無法改變了。徐忠傑於並州之地唯才是舉,正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故而,很多寒門子弟,都拋棄了日薄西山的大漢王朝,寧願選擇並州華朝。這大概就是一種諷刺吧?”


    有人感到一種無盡的悲涼,亦有人感到苦悶,就仿若是失去了什麽一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化學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凝九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凝九歌並收藏三國化學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