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贇 ()”
“尚書大人,郎中大人正在殿內等您多時!”
“來了多久?”
“一個時辰!”
“快快隨我前去!”
長孫無忌聽聞下屬匯報李寬久候一個時辰,心下大急,小跑至正殿映入眼簾正是李寬,此時的他等了太久,實在是無所事事直接倒在椅子上睡著了,故而長孫無忌看到的正是酣然入睡的李寬。
“殿下!”
長孫無忌躬身施禮小聲喊了兩聲,李寬沉浸在夢中根本沒聽見,隻得提高聲音再次呼喊,李寬方從夢中蘇醒,睜開眼睛看著長孫無忌等人直盯盯的看著自己,猛地起身施禮:“尚書大人見諒!”
“殿下言重了!”長孫無忌連連擺手不敢當,躬身道:“臣讓殿下在此久候,實乃臣之疏忽,還請殿下責罰!”
“下官豈敢!”
李寬可沒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個當朝王爺就高人一等,或許在其他官員麵前擺擺王爺的架子,唯獨在長孫無忌麵前不能擺,他的身份地位絕非一個王爺就能壓得住,再說他現在是吏部郎中,長孫無忌則是吏部尚書,自己是下屬他是上級,要是真的責罰那豈不是亂了禮製。
長孫無忌之所以如此禮遇並非因為李寬是楚王,而是擔心李寬在吏部惹出什麽禍事來,要是吏部出事他這個吏部尚書難辭其咎。若是按照吏部規定,李寬在公務時間睡著是要責罰的,哪裏還會給他好臉色看。
“尚書大人,下官有事相詢!”李寬說著。
長孫無忌回答:“殿下請問!”
“吏部郎中要上朝麽?”
李寬第一時間詢問這事,長孫無忌頓時犯了難,這話真的不好解釋,腦筋飛速旋轉,道:“依照我朝官製,吏部郎中乃六部官員,凡六部五品官員者均上朝。”
“真的要上朝啊!我去,那我今天沒上朝不就等於曠工了?”李寬心裏一驚,長孫無忌見他哭喪著臉,又接著說:“不過殿下這個吏部郎中乃是皇上欽封,故不在此列之中。”
李寬聞言大喜,隨即想了想又問道:“尚書大人沒誆我?”
長孫無忌肯定的點點頭,這事說來也巧,要不是今日早朝點名時,長孫無忌直言李寬未到時,李世民對其說過此事,李寬不必上朝,有事可直接進宮麵聖。
如若不然長孫無忌膽子再大也不敢假傳聖旨,李寬倒是沒在意自己為什麽不必上朝這事,總之他今天不算曠工就有工資,有工資比什麽都好說。接著,長孫無忌又與他一一介紹吏部官員,也就是同僚。
“這兩位是吏部侍郎!”李寬躬身施禮,“下官拜見二位侍郎大人!”
“臣拜見殿下!”
吏部侍郎有兩人,一人名為李敬玄,另一人則是李安期,李寬得知兩人與他同姓,猜測兩人身份不簡單。事實上,隻有李安期才是出身名門,他的父親乃是前隋禮部尚書李百藥,祖父是前隋內史大臣李德林,他們均是博陵李氏,而博陵則是崔氏世家大族之地,可見彼此間相識。
至於李敬玄則是因為得到中書舍人馬周賞識而進入崇賢館,後得到李世民賞識遷入吏部擔任侍郎之職,亦是晉王李治的侍讀。
與李寬同級的另一位吏部郎中名為王德真,出身名門望族,乃是嶽州刺史王武宣之子;員外郎兩人,分別是張文瓘、張大安,兩人均是出身清河張氏家族,清河以崔氏聞名,可以說兩人也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長孫無忌一一介紹眾人後,又與李寬談論吏部,吏部下設四司,即:吏部,別稱天官、文部,掌管天下文官選授、武將勳封、考課之政令,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人數是吏部四司一半;司封,掌封命、朝會、賜予等級;司勳,掌官吏勳級;考功,掌內外文武官吏之考課,整個吏部大小官員總計在兩百二十人。
吏部尚書執掌吏部文部,執掌吏部大印,餘下三司則由兩名吏部侍郎統管,吏部郎中、員外郎分管三司。現在的情況是李寬空降至吏部郎中之職,也就是說除了吏部本部外其它三司都要熟悉。偏偏這個情況就是李寬每日不必上朝,有事可單獨稟奏於皇上,這可把長孫無忌難住了,要是讓李寬熟悉其它三司的情況這個比較簡單,問題是李寬具體工作事項則無法確定。
李寬未來之前,吏部郎中隻有王德真一人,故長孫無忌將三司重新改製,命吏部侍郎一人掌管司封、一人掌管司勳,吏部郎中王德真與吏部員外郎張大安、張文瓘掌管考課。
“尚書大人,下官在何處辦公?”李寬突然一問倒是難住了長孫無忌,uu看書ukanshu.cm他正在思考這個問題,身為吏部尚書總不能帶著這個問題詢問當今皇上,問問他怎麽安排,那他這個吏部尚書也就白做了。
長孫無忌沉思片刻,反問一句:“殿下想去哪個司?”
“這個下官不敢做主,還請尚書大人言明!”
李寬想了半天也不知哪個司好點,除了吏部文部外,其它三司都可選擇,要是有人與他說過吏部哪個司好點,那他肯定去好的司,沒人說隻能請長孫無忌自行安排,反正對他而言哪個司都是一樣的。
“考課如何?”
長孫無忌第一次任命下屬如此為難,不確定的看著李寬等他回答,要不是擔心李寬惹出麻煩事來,長孫無忌絕對會在司職、司勳中任選其一,因為多出一人正好可以重新調整各司官員。
偏偏李寬桀驁不馴,就連皇上拿他沒轍,長孫無忌可沒有那個自信能拿得住李寬。再說李寬是從大理寺遷入吏部,任職時間尚短,太多的東西李寬不知道,與其放在司職、司勳上讓他有了實權,倒不如將他放進已經輕車熟路的考課之中。
畢竟有張大安、張文瓘兩人在,哪怕是王德真被調離,也不會出什麽大事。再說不熟悉的情況下,李寬絕對不敢肆意妄為,長孫無忌也是權衡利弊以後才如此決定,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避免大理寺事情在吏部發生。
李寬也沒多想便答應下來,長孫無忌見他答應給王德真一個眼神,讓他稍安勿躁,又吩咐張大安領著李寬出去了。李寬躬身告退,跟在張大安的身後去了自己的辦公地方。
“尚書大人,郎中大人正在殿內等您多時!”
“來了多久?”
“一個時辰!”
“快快隨我前去!”
長孫無忌聽聞下屬匯報李寬久候一個時辰,心下大急,小跑至正殿映入眼簾正是李寬,此時的他等了太久,實在是無所事事直接倒在椅子上睡著了,故而長孫無忌看到的正是酣然入睡的李寬。
“殿下!”
長孫無忌躬身施禮小聲喊了兩聲,李寬沉浸在夢中根本沒聽見,隻得提高聲音再次呼喊,李寬方從夢中蘇醒,睜開眼睛看著長孫無忌等人直盯盯的看著自己,猛地起身施禮:“尚書大人見諒!”
“殿下言重了!”長孫無忌連連擺手不敢當,躬身道:“臣讓殿下在此久候,實乃臣之疏忽,還請殿下責罰!”
“下官豈敢!”
李寬可沒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個當朝王爺就高人一等,或許在其他官員麵前擺擺王爺的架子,唯獨在長孫無忌麵前不能擺,他的身份地位絕非一個王爺就能壓得住,再說他現在是吏部郎中,長孫無忌則是吏部尚書,自己是下屬他是上級,要是真的責罰那豈不是亂了禮製。
長孫無忌之所以如此禮遇並非因為李寬是楚王,而是擔心李寬在吏部惹出什麽禍事來,要是吏部出事他這個吏部尚書難辭其咎。若是按照吏部規定,李寬在公務時間睡著是要責罰的,哪裏還會給他好臉色看。
“尚書大人,下官有事相詢!”李寬說著。
長孫無忌回答:“殿下請問!”
“吏部郎中要上朝麽?”
李寬第一時間詢問這事,長孫無忌頓時犯了難,這話真的不好解釋,腦筋飛速旋轉,道:“依照我朝官製,吏部郎中乃六部官員,凡六部五品官員者均上朝。”
“真的要上朝啊!我去,那我今天沒上朝不就等於曠工了?”李寬心裏一驚,長孫無忌見他哭喪著臉,又接著說:“不過殿下這個吏部郎中乃是皇上欽封,故不在此列之中。”
李寬聞言大喜,隨即想了想又問道:“尚書大人沒誆我?”
長孫無忌肯定的點點頭,這事說來也巧,要不是今日早朝點名時,長孫無忌直言李寬未到時,李世民對其說過此事,李寬不必上朝,有事可直接進宮麵聖。
如若不然長孫無忌膽子再大也不敢假傳聖旨,李寬倒是沒在意自己為什麽不必上朝這事,總之他今天不算曠工就有工資,有工資比什麽都好說。接著,長孫無忌又與他一一介紹吏部官員,也就是同僚。
“這兩位是吏部侍郎!”李寬躬身施禮,“下官拜見二位侍郎大人!”
“臣拜見殿下!”
吏部侍郎有兩人,一人名為李敬玄,另一人則是李安期,李寬得知兩人與他同姓,猜測兩人身份不簡單。事實上,隻有李安期才是出身名門,他的父親乃是前隋禮部尚書李百藥,祖父是前隋內史大臣李德林,他們均是博陵李氏,而博陵則是崔氏世家大族之地,可見彼此間相識。
至於李敬玄則是因為得到中書舍人馬周賞識而進入崇賢館,後得到李世民賞識遷入吏部擔任侍郎之職,亦是晉王李治的侍讀。
與李寬同級的另一位吏部郎中名為王德真,出身名門望族,乃是嶽州刺史王武宣之子;員外郎兩人,分別是張文瓘、張大安,兩人均是出身清河張氏家族,清河以崔氏聞名,可以說兩人也都是世家大族子弟。
長孫無忌一一介紹眾人後,又與李寬談論吏部,吏部下設四司,即:吏部,別稱天官、文部,掌管天下文官選授、武將勳封、考課之政令,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人數是吏部四司一半;司封,掌封命、朝會、賜予等級;司勳,掌官吏勳級;考功,掌內外文武官吏之考課,整個吏部大小官員總計在兩百二十人。
吏部尚書執掌吏部文部,執掌吏部大印,餘下三司則由兩名吏部侍郎統管,吏部郎中、員外郎分管三司。現在的情況是李寬空降至吏部郎中之職,也就是說除了吏部本部外其它三司都要熟悉。偏偏這個情況就是李寬每日不必上朝,有事可單獨稟奏於皇上,這可把長孫無忌難住了,要是讓李寬熟悉其它三司的情況這個比較簡單,問題是李寬具體工作事項則無法確定。
李寬未來之前,吏部郎中隻有王德真一人,故長孫無忌將三司重新改製,命吏部侍郎一人掌管司封、一人掌管司勳,吏部郎中王德真與吏部員外郎張大安、張文瓘掌管考課。
“尚書大人,下官在何處辦公?”李寬突然一問倒是難住了長孫無忌,uu看書ukanshu.cm他正在思考這個問題,身為吏部尚書總不能帶著這個問題詢問當今皇上,問問他怎麽安排,那他這個吏部尚書也就白做了。
長孫無忌沉思片刻,反問一句:“殿下想去哪個司?”
“這個下官不敢做主,還請尚書大人言明!”
李寬想了半天也不知哪個司好點,除了吏部文部外,其它三司都可選擇,要是有人與他說過吏部哪個司好點,那他肯定去好的司,沒人說隻能請長孫無忌自行安排,反正對他而言哪個司都是一樣的。
“考課如何?”
長孫無忌第一次任命下屬如此為難,不確定的看著李寬等他回答,要不是擔心李寬惹出麻煩事來,長孫無忌絕對會在司職、司勳中任選其一,因為多出一人正好可以重新調整各司官員。
偏偏李寬桀驁不馴,就連皇上拿他沒轍,長孫無忌可沒有那個自信能拿得住李寬。再說李寬是從大理寺遷入吏部,任職時間尚短,太多的東西李寬不知道,與其放在司職、司勳上讓他有了實權,倒不如將他放進已經輕車熟路的考課之中。
畢竟有張大安、張文瓘兩人在,哪怕是王德真被調離,也不會出什麽大事。再說不熟悉的情況下,李寬絕對不敢肆意妄為,長孫無忌也是權衡利弊以後才如此決定,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避免大理寺事情在吏部發生。
李寬也沒多想便答應下來,長孫無忌見他答應給王德真一個眼神,讓他稍安勿躁,又吩咐張大安領著李寬出去了。李寬躬身告退,跟在張大安的身後去了自己的辦公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