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日子時,李寬、武珝兩人都沒睡著,武珝憂心忡忡,眼眶濕潤的依偎在李寬懷中,李寬溫柔地拍打著武珝的後背給予最大的溫暖。此時此刻,兩人均是沉默不語。
今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入秋後的最後一天,夜已深了,肆虐的冷風呼呼地吹著,武珝蜷縮在李寬懷中猶如弱小的動物,她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於李寬的嗬護。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對於武珝而言簡直就是度秒如年,讓她心中備受煎熬。
李寬依然如故,沒有絲毫的恐慌,就像是沒事人似的安撫著武珝。此時任何言語都已經無法表達,唯有手心的溫度溫暖著武珝墜入冰窖的心房。兩人豎著耳朵聆聽外麵的風聲,武珝多麽希望時間能在這一刻停留,多麽希望天不會再亮。
沒有黎明到來,沒有陽光出現,也就表示著李寬陪伴的時間將是永遠。武珝下定決心,李寬真的被押赴刑場,她絕不會獨活於世,生死相隨至死不渝,此乃她兩世為人的誓言,始終有效。
醜時,遠在長安城核心地帶的皇宮中,李世民來回踱著步,臉上的憂愁始終不曾散去,心急如焚的不知摔了多少東西,依然無法平複內心的暴躁與不安;長孫皇後陪伴左右,她也不知該說什麽安撫。
因為長孫皇後得知此事因李世民而起,想說已經晚了,大局已定她又能做什麽?長孫皇後對李寬、武珝兩人是打心裏喜愛,太子李承乾站在一旁,愁容滿臉的看著自己的父皇,懊悔之情浮現在臉上,李承乾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為什麽在朝堂上向父皇求情,為什麽不好好看住李寬,以致釀成的大禍!
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馬周、褚遂良等大臣紛紛聽詔入宮,自十月九日起他們入宮以來,就不曾回府歇息過,整整三天三夜都在商議決策。
或許以前所有人都覺得李世民對李寬有偏見,這一刻他們都清楚,就算李寬再怎麽不好始終都是他的親生兒子,哪有父親真的眼睜睜的看著兒子押赴刑場而什麽都不做。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李世民始終沒有商量出一個好的方案,挽救李寬的性命。現在的問題關鍵在於李寬私放死刑犯的罪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不再特赦之列,而且身為楚王的李寬不僅沒有以身作則,反倒是成為人人笑話的對象,造成極其不好的負麵影響。
京城百姓、文武百官、全國百姓,無數雙眼睛盯著李世民看他如何抉擇。如果下詔特赦一來沒有具體緣由,無法服眾不說,還會讓百姓及文武百官對他這個決定深表懷疑,日後還誰遵紀守法?
縱然李寬是皇子不假,可他所犯之罪當以抄家滅門,李世民僅僅宣判他一人之罪已經是格外開恩。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簡單地私放死刑犯的事情,直接上升至國家大事。
偏偏那十八人回鄉以後猶如人間蒸發,李世民不是沒派人追查,奈何所有相關卷宗悉數被燒毀,就連蛛絲馬跡都沒有。魏徵暫代大理寺卿時,特意調查此事,也是一無所獲。
期間魏徵曾詢問過李寬,李寬笑而不語,還是從崔仁師口中得知,那十八人的卷宗被李寬當場銷毀了,為得就是不留任何痕跡,讓他們安心的回家探望親眷。
寅時二刻,李世民皺著眉頭打開窗戶望著黑漆漆的夜晚,他的心是空洞的,眼裏的哀傷誰都看得見,李世民不止一次後悔為什麽要下那樣的詔令,要不然也不會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太子李承乾絞盡腦汁,實在是想不出到底有什麽方法能救下李寬一命,最後迫於無奈之下說出李寬與他的約定的秘密,道:“父皇,臣的腿疾乃是二弟所治,算不算一大功績?”
李世民連忙轉身,長孫皇後同樣側目看向李承乾,“當初二弟認祖歸宗不久,我便邀請他來府中一敘,後來二弟說我的腿疾可治,那時我根本不相信他的話,以為他是在取笑兒臣!”
李承乾不得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與眾人聽。
“整整半個月時間,我的腿疾在二弟的治愈下逐漸好轉,一個月我的足疾已經痊愈。若非二弟,我又如何能重新站起來?”李承乾自嘲的說道,“我曾許諾,從此以後二弟有我保護,然而今日我身為兄長無能為力,兒臣叩請父皇下詔繞二弟一命。”
長孫皇後猛然想起李寬也治好自己,看書 .uunshu.om要不然她早已煙消玉隕,連忙說道:“皇上,治好太子足疾要是不夠的話,寬兒還將妾身治愈。若非寬兒千裏迢迢的趕往京城,怕是妾身早已不在人世。”
眾人恍然大悟,以李寬任職尚短的確沒有什麽功績,可他在未上任之前就已經先後治好長孫皇後、太子的病,這絕對是大功一件。太子李承乾尚未繼承大統,興許算不上大功一件,可是治好長孫皇後的意義十分重大,自然不能忽視。
同時,李世民也想起治好長孫皇後的病以後李寬便匆匆趕回荊州,而他給予的賞賜也不過是褒獎之詞,加上一些賞賜。但是,李世民曾經下詔說過:“凡是治愈皇後之人皆加封一等國公爵位,食邑三千戶……”
“輔機、玄齡汝等以為可行否?”李世民忽想起這件事,連忙追問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人。
長孫無忌、房玄齡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回答,大唐律令是他們等人編撰而成的不假,不代表他們自己現在還記得律法中的規定條款,隻得硬著頭皮回答:“待臣翻閱唐律再議!”
“愣著作甚?快點去找啊!”
李世民見其他人一動不動,立即嗬斥眾人一起幫忙找到相關律法,能不能以此將功折罪,奈何太極殿根本沒有藏書,全都是公文奏章,要想查閱唐律還得前往史館,一行人行色匆匆的趕往史館,李世民連夜下詔命長史進宮,遠水救不了近火,為了趕時間李世民直接下令命認識的宮女、太監、驍衛軍全都過來幫忙翻找,而他自己與長孫皇後兩人更是親自翻找。
今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入秋後的最後一天,夜已深了,肆虐的冷風呼呼地吹著,武珝蜷縮在李寬懷中猶如弱小的動物,她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於李寬的嗬護。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對於武珝而言簡直就是度秒如年,讓她心中備受煎熬。
李寬依然如故,沒有絲毫的恐慌,就像是沒事人似的安撫著武珝。此時任何言語都已經無法表達,唯有手心的溫度溫暖著武珝墜入冰窖的心房。兩人豎著耳朵聆聽外麵的風聲,武珝多麽希望時間能在這一刻停留,多麽希望天不會再亮。
沒有黎明到來,沒有陽光出現,也就表示著李寬陪伴的時間將是永遠。武珝下定決心,李寬真的被押赴刑場,她絕不會獨活於世,生死相隨至死不渝,此乃她兩世為人的誓言,始終有效。
醜時,遠在長安城核心地帶的皇宮中,李世民來回踱著步,臉上的憂愁始終不曾散去,心急如焚的不知摔了多少東西,依然無法平複內心的暴躁與不安;長孫皇後陪伴左右,她也不知該說什麽安撫。
因為長孫皇後得知此事因李世民而起,想說已經晚了,大局已定她又能做什麽?長孫皇後對李寬、武珝兩人是打心裏喜愛,太子李承乾站在一旁,愁容滿臉的看著自己的父皇,懊悔之情浮現在臉上,李承乾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為什麽在朝堂上向父皇求情,為什麽不好好看住李寬,以致釀成的大禍!
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杜如晦、侯君集、馬周、褚遂良等大臣紛紛聽詔入宮,自十月九日起他們入宮以來,就不曾回府歇息過,整整三天三夜都在商議決策。
或許以前所有人都覺得李世民對李寬有偏見,這一刻他們都清楚,就算李寬再怎麽不好始終都是他的親生兒子,哪有父親真的眼睜睜的看著兒子押赴刑場而什麽都不做。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李世民始終沒有商量出一個好的方案,挽救李寬的性命。現在的問題關鍵在於李寬私放死刑犯的罪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不再特赦之列,而且身為楚王的李寬不僅沒有以身作則,反倒是成為人人笑話的對象,造成極其不好的負麵影響。
京城百姓、文武百官、全國百姓,無數雙眼睛盯著李世民看他如何抉擇。如果下詔特赦一來沒有具體緣由,無法服眾不說,還會讓百姓及文武百官對他這個決定深表懷疑,日後還誰遵紀守法?
縱然李寬是皇子不假,可他所犯之罪當以抄家滅門,李世民僅僅宣判他一人之罪已經是格外開恩。現在的問題已經不再是簡單地私放死刑犯的事情,直接上升至國家大事。
偏偏那十八人回鄉以後猶如人間蒸發,李世民不是沒派人追查,奈何所有相關卷宗悉數被燒毀,就連蛛絲馬跡都沒有。魏徵暫代大理寺卿時,特意調查此事,也是一無所獲。
期間魏徵曾詢問過李寬,李寬笑而不語,還是從崔仁師口中得知,那十八人的卷宗被李寬當場銷毀了,為得就是不留任何痕跡,讓他們安心的回家探望親眷。
寅時二刻,李世民皺著眉頭打開窗戶望著黑漆漆的夜晚,他的心是空洞的,眼裏的哀傷誰都看得見,李世民不止一次後悔為什麽要下那樣的詔令,要不然也不會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太子李承乾絞盡腦汁,實在是想不出到底有什麽方法能救下李寬一命,最後迫於無奈之下說出李寬與他的約定的秘密,道:“父皇,臣的腿疾乃是二弟所治,算不算一大功績?”
李世民連忙轉身,長孫皇後同樣側目看向李承乾,“當初二弟認祖歸宗不久,我便邀請他來府中一敘,後來二弟說我的腿疾可治,那時我根本不相信他的話,以為他是在取笑兒臣!”
李承乾不得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與眾人聽。
“整整半個月時間,我的腿疾在二弟的治愈下逐漸好轉,一個月我的足疾已經痊愈。若非二弟,我又如何能重新站起來?”李承乾自嘲的說道,“我曾許諾,從此以後二弟有我保護,然而今日我身為兄長無能為力,兒臣叩請父皇下詔繞二弟一命。”
長孫皇後猛然想起李寬也治好自己,看書 .uunshu.om要不然她早已煙消玉隕,連忙說道:“皇上,治好太子足疾要是不夠的話,寬兒還將妾身治愈。若非寬兒千裏迢迢的趕往京城,怕是妾身早已不在人世。”
眾人恍然大悟,以李寬任職尚短的確沒有什麽功績,可他在未上任之前就已經先後治好長孫皇後、太子的病,這絕對是大功一件。太子李承乾尚未繼承大統,興許算不上大功一件,可是治好長孫皇後的意義十分重大,自然不能忽視。
同時,李世民也想起治好長孫皇後的病以後李寬便匆匆趕回荊州,而他給予的賞賜也不過是褒獎之詞,加上一些賞賜。但是,李世民曾經下詔說過:“凡是治愈皇後之人皆加封一等國公爵位,食邑三千戶……”
“輔機、玄齡汝等以為可行否?”李世民忽想起這件事,連忙追問長孫無忌、房玄齡魏徵等人。
長孫無忌、房玄齡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回答,大唐律令是他們等人編撰而成的不假,不代表他們自己現在還記得律法中的規定條款,隻得硬著頭皮回答:“待臣翻閱唐律再議!”
“愣著作甚?快點去找啊!”
李世民見其他人一動不動,立即嗬斥眾人一起幫忙找到相關律法,能不能以此將功折罪,奈何太極殿根本沒有藏書,全都是公文奏章,要想查閱唐律還得前往史館,一行人行色匆匆的趕往史館,李世民連夜下詔命長史進宮,遠水救不了近火,為了趕時間李世民直接下令命認識的宮女、太監、驍衛軍全都過來幫忙翻找,而他自己與長孫皇後兩人更是親自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