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贇 ()”
“你可知此行為乃是違背大唐律令?”李世民心理素質非常人能及,低沉著聲音,皺著眉頭盯著李寬,“開始不知道,後來王老他們與我說了才知道,我這不是前來認錯了嗎?”
李寬討好的模樣,讓李世民滿腔怒火無處發泄,何曾看過李寬如此模樣?或許王老他們見過,李世民卻不曾見過。看著眼前的次子,李世民真不知拿他是好。
僅僅是讓他去做個大理寺獄丞,這才幾天工夫就折騰的夠嗆,主要還是他這個皇帝忙著擦屁股。這邊剛剛放權,又再次惹出天大的事來,李世民實在無可奈何了。
“寬兒,你能不能消停會?”李世民揉揉眉頭,有氣無力的說道:“你這樣折騰,怕是不惹出天大的禍事就不消停了?”
“怎麽會!”李寬連忙搖頭,斬釘截鐵的回答:“臣可是安分守己的好臣子,怎會有如此想法?再說了,臣是真的不知道有此規定,大唐律法哪有看到有此一條?”
李世民哭笑不得說道:“這麽說大唐律法必須清清楚楚的記錄才行?”
“當然!”李寬擲地有聲地回道,“律法嚴明乃是一國穩定發展的有力武器,亦是捍衛各級權利的工具。若想人人奉公守法,安分守己,恪守本分不做違法之事,理應讓全國上下人人皆知大唐律法各個條款與注釋。”
“百姓知法、懂法才能守法,不知又不懂如何守法?那大唐律法豈不是成為擺設要之何用?既然不是擺設,我以為當以編撰成書,讓其流傳民間,就算是各郡縣乃至窮鄉僻壤都能遍及才是上上之策。”
吳公公感歎一聲:“此事談何容易?”
“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李寬見狀暗喜:“有戲!”
他知道自己不會受到責罰了,說白點他之所以侃侃而談不過是轉移李世民注意力,避免自己受罰。接著李寬又說道:“我大唐沿襲前朝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再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出新,不拘一格降人才,每年破格升遷官員比比皆是,均是皇上治國有方。”
李世民聽聞此話,有些沾沾自喜,臉上付出一絲笑容,眼裏滿是自豪。
“皇上治國有方,任人唯賢,何不在科舉考試中添加‘法科’呢?若是天下讀書人皆知法,那私塾、學院等先生自然也得教授,如此一來豈不是人人皆知法?”
李寬故意停頓片刻,仔細的觀察著李世民的一舉一動,很快便確認自己這次不會受罰。頓時,洋洋得意的說了一些不同的方法,比如最普遍的方式便是編撰成書,由大理寺、刑部、六部尚書等主持,切合實際情況編寫一部完整的法律書籍。
科舉考試中的科目便以此書中所述出題,不論什麽年齡階段的人都知道了律法,自然明白律法的重要性。李寬提出來的建議倒是讓李世民陷入沉思,從大唐王朝建立之初到現在,高祖皇帝李淵攻占隋朝都城長安後,便廢除隋朝律法,與民約法十二條。
武德元年開始陸陸續續的頒布新的律法,史稱“武德新律”,本質上還是沿襲前隋的律法。直到當今太宗皇帝,貞觀十一年修定出律十二卷,五百條;令三十卷,一千五百九十條,最後又從‘武德新律’中留下七百條編入格十八卷;又定式二十卷,三十三篇。
可以說,直到現在大唐律法才有了自己的本色。但是,今天李寬提出的建議倒是讓李世民耳目一新。雖說大唐律法已經頒布數年,遠不及李寬所說的人人皆知地步。
“此法可行?”
李世民不確定的追問,他心裏也有這樣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李寬說的人人皆知讓他滿是憧憬,要是真的能達到那種地步,大唐律法才是真的深入人心,天下豈有不守法之人?
“當然能行!”李寬信誓旦旦的回答。
“那該以何命名?”李世民再次追問道。
“律疏!”李寬想都沒想脫口而出,解釋道:“《大唐律疏》顧名思義便是大唐律法的釋義與闡述,各個郡縣對於犯罪之人判罰皆以此為準。法不嚴則不治,令不行則不嚴,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低著頭,喃喃自語:“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吳公公悄悄地在一旁豎起大拇指,李寬很嘚瑟的仰起頭,心想:“幸好還記得這句話,uu看書 ww.kanshu 要不然真不好接下去!”
李寬自己心裏也在打鼓,隻是箭在弦上,要是不主動出擊,怕是迎接他的又是劈頭蓋臉的責備。說實話,李寬可不願意被人劈頭蓋臉的罵,哪怕這人是當今皇上又是自己的父親,李寬還是不情願,要是小時候倒是沒什麽,如今他都已經成家了,還這樣被罵多少有些拉不下臉來。
同時,李寬想了想暗道:“如果真的追究的話,那豈不是把我自己也給繞進去了?”
想到此處李寬頓時高興不起來,不論他的出發點是什麽,說到底李寬的確是違背大唐律法,要是‘違法必究’他也難逃追究責任,心裏又開始盤算著該怎麽把自己的罪責給繞過去。
沉默片刻,李世民沒繼續在此話題上談論,淡淡的看著李寬,道:“你今日前來還有何事?”
“皇上,臣的確是想念皇上這才前來的!”話已說出口,想改口已經晚了,李寬隻得硬著頭皮繼續之前說的觀點,李世民不相信的看著他,李寬連忙又說道:“想念皇上是一方麵,還有就是他們入籍之事,不知皇上能否給予方便?”
如果不知道大唐嚴令犯人當差,李寬絕對有把握讓他們成功入官籍,登記入冊享受朝廷俸錢。但是,知道了以後李寬一點把握都沒有,吏部那邊要是知道了,必定會回稟尚書省,然後呈交給皇上禦覽,這樣的話還得李世民首肯,要不然這事沒辦法完成。
於是,李寬一不做二不休主動入宮麵聖承認過錯,順便將這事辦了。對於這個事情,隻要李世民同意李寬就有辦法蒙混過關。
“你可知此行為乃是違背大唐律令?”李世民心理素質非常人能及,低沉著聲音,皺著眉頭盯著李寬,“開始不知道,後來王老他們與我說了才知道,我這不是前來認錯了嗎?”
李寬討好的模樣,讓李世民滿腔怒火無處發泄,何曾看過李寬如此模樣?或許王老他們見過,李世民卻不曾見過。看著眼前的次子,李世民真不知拿他是好。
僅僅是讓他去做個大理寺獄丞,這才幾天工夫就折騰的夠嗆,主要還是他這個皇帝忙著擦屁股。這邊剛剛放權,又再次惹出天大的事來,李世民實在無可奈何了。
“寬兒,你能不能消停會?”李世民揉揉眉頭,有氣無力的說道:“你這樣折騰,怕是不惹出天大的禍事就不消停了?”
“怎麽會!”李寬連忙搖頭,斬釘截鐵的回答:“臣可是安分守己的好臣子,怎會有如此想法?再說了,臣是真的不知道有此規定,大唐律法哪有看到有此一條?”
李世民哭笑不得說道:“這麽說大唐律法必須清清楚楚的記錄才行?”
“當然!”李寬擲地有聲地回道,“律法嚴明乃是一國穩定發展的有力武器,亦是捍衛各級權利的工具。若想人人奉公守法,安分守己,恪守本分不做違法之事,理應讓全國上下人人皆知大唐律法各個條款與注釋。”
“百姓知法、懂法才能守法,不知又不懂如何守法?那大唐律法豈不是成為擺設要之何用?既然不是擺設,我以為當以編撰成書,讓其流傳民間,就算是各郡縣乃至窮鄉僻壤都能遍及才是上上之策。”
吳公公感歎一聲:“此事談何容易?”
“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李世民頓時來了興趣,李寬見狀暗喜:“有戲!”
他知道自己不會受到責罰了,說白點他之所以侃侃而談不過是轉移李世民注意力,避免自己受罰。接著李寬又說道:“我大唐沿襲前朝科舉考試選拔人才,再前人的基礎上開拓出新,不拘一格降人才,每年破格升遷官員比比皆是,均是皇上治國有方。”
李世民聽聞此話,有些沾沾自喜,臉上付出一絲笑容,眼裏滿是自豪。
“皇上治國有方,任人唯賢,何不在科舉考試中添加‘法科’呢?若是天下讀書人皆知法,那私塾、學院等先生自然也得教授,如此一來豈不是人人皆知法?”
李寬故意停頓片刻,仔細的觀察著李世民的一舉一動,很快便確認自己這次不會受罰。頓時,洋洋得意的說了一些不同的方法,比如最普遍的方式便是編撰成書,由大理寺、刑部、六部尚書等主持,切合實際情況編寫一部完整的法律書籍。
科舉考試中的科目便以此書中所述出題,不論什麽年齡階段的人都知道了律法,自然明白律法的重要性。李寬提出來的建議倒是讓李世民陷入沉思,從大唐王朝建立之初到現在,高祖皇帝李淵攻占隋朝都城長安後,便廢除隋朝律法,與民約法十二條。
武德元年開始陸陸續續的頒布新的律法,史稱“武德新律”,本質上還是沿襲前隋的律法。直到當今太宗皇帝,貞觀十一年修定出律十二卷,五百條;令三十卷,一千五百九十條,最後又從‘武德新律’中留下七百條編入格十八卷;又定式二十卷,三十三篇。
可以說,直到現在大唐律法才有了自己的本色。但是,今天李寬提出的建議倒是讓李世民耳目一新。雖說大唐律法已經頒布數年,遠不及李寬所說的人人皆知地步。
“此法可行?”
李世民不確定的追問,他心裏也有這樣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李寬說的人人皆知讓他滿是憧憬,要是真的能達到那種地步,大唐律法才是真的深入人心,天下豈有不守法之人?
“當然能行!”李寬信誓旦旦的回答。
“那該以何命名?”李世民再次追問道。
“律疏!”李寬想都沒想脫口而出,解釋道:“《大唐律疏》顧名思義便是大唐律法的釋義與闡述,各個郡縣對於犯罪之人判罰皆以此為準。法不嚴則不治,令不行則不嚴,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低著頭,喃喃自語:“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吳公公悄悄地在一旁豎起大拇指,李寬很嘚瑟的仰起頭,心想:“幸好還記得這句話,uu看書 ww.kanshu 要不然真不好接下去!”
李寬自己心裏也在打鼓,隻是箭在弦上,要是不主動出擊,怕是迎接他的又是劈頭蓋臉的責備。說實話,李寬可不願意被人劈頭蓋臉的罵,哪怕這人是當今皇上又是自己的父親,李寬還是不情願,要是小時候倒是沒什麽,如今他都已經成家了,還這樣被罵多少有些拉不下臉來。
同時,李寬想了想暗道:“如果真的追究的話,那豈不是把我自己也給繞進去了?”
想到此處李寬頓時高興不起來,不論他的出發點是什麽,說到底李寬的確是違背大唐律法,要是‘違法必究’他也難逃追究責任,心裏又開始盤算著該怎麽把自己的罪責給繞過去。
沉默片刻,李世民沒繼續在此話題上談論,淡淡的看著李寬,道:“你今日前來還有何事?”
“皇上,臣的確是想念皇上這才前來的!”話已說出口,想改口已經晚了,李寬隻得硬著頭皮繼續之前說的觀點,李世民不相信的看著他,李寬連忙又說道:“想念皇上是一方麵,還有就是他們入籍之事,不知皇上能否給予方便?”
如果不知道大唐嚴令犯人當差,李寬絕對有把握讓他們成功入官籍,登記入冊享受朝廷俸錢。但是,知道了以後李寬一點把握都沒有,吏部那邊要是知道了,必定會回稟尚書省,然後呈交給皇上禦覽,這樣的話還得李世民首肯,要不然這事沒辦法完成。
於是,李寬一不做二不休主動入宮麵聖承認過錯,順便將這事辦了。對於這個事情,隻要李世民同意李寬就有辦法蒙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