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寬自太廟行冠禮後回府,屁股還沒坐熱,王槐、趙謙、錢武三人前後腳進門,李寬詫異的看著三人一起前來,還以為有什麽重要事情,連忙問道:“莫不是有什麽大事?”
三人麵色凝重的點頭稱是,李寬急忙正襟危坐等待著三人說事,王槐嚴肅地說道:“殿下,日後上朝或是覲見陛下、皇後等都必須依禮行事,萬不可冒失以免鑄成大錯。”
李寬頓時無語了,禮儀之事實在太深奧了,幼年時趙謙也曾教導,奈何他就是沒那個性子耐心的學習,趙謙無奈隻得教了一些最基本的並未深入傳授其禮數。
趙謙是李寬的授業老師,亦是啟蒙師傅,今日在太廟上的失禮之處,趙謙也為之羞愧,早知道今日失禮,當年就應該狠下心讓李寬好好學習才是,也不至於搞得被禁足地步。
當初李淵委以重任,讓趙謙教導李寬讀書識字,琴棋書畫等各方麵知識,趙謙教導李寬武功方麵,兩人一文一武讓李寬文武雙全。趙謙傾囊相授,唯獨禮數並未教全,皆因李寬所學太多,於心不忍才放鬆,如今悔之晚矣。
“殿下,禮儀還得重新學習才是!”趙謙一本正經的話,讓李寬瞬間癱軟在地,苦笑道:“趙老,咱能不能換個學學,這個禮儀我看就算了。畢竟,咱也用不上!”
“必須學!”王槐、錢武異口同聲的話讓李寬欲哭無淚,他真的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偏偏王槐等三人就放在心上,不僅放在心裏,還準備付諸行動,讓他重新學習禮儀。
華夏禮儀絕非現代禮儀那般簡單,是真正的繁瑣且深奧,李寬也不是一無所知。當年趙謙教導禮學時,詳細的與他介紹過,李寬聽著就頭皮發麻,別說自己要學了,想想都覺得難受。
這次學個冠禮就讓他渾身不自在,要是全部學一遍那不是要他的命了!說什麽李寬都不願意再學習禮學,可他無法說服固執地王槐等三人,隻要被他們認定的事情,絕對會想法設法的去實行,不管困難有多大都必須去做。
“明日便開始學,什麽時候學會了才可出府!”王槐斬釘截鐵的回答,讓李寬眉頭緊鎖,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苦笑與為難,更多的是滿滿的煩躁。
李寬身為楚王,可他不能把王槐三人真的當做仆役下人,這三人就是他的長輩。不論是否願意,李寬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重新學習禮學。並且,這次為了不讓李寬懈怠,王槐、錢武兩人在旁邊作陪,實則監督李寬是否認真學習。
次日,李寬早早地起來,一刻都沒耽擱的前往偏殿,王槐、趙謙、錢武三人也在殿外等候。李寬感覺自己就像是進了監牢似的,王槐等三人是負責看守的,讓他有種籠中鳥的錯覺。
趙謙認真的述說著華夏禮儀之事,李寬聽得很認真,他不認真不行啊,注意力稍不集中,錢武就是敲敲桌子提醒他,王槐陰沉的臉讓李寬苦笑不已,隻得硬著頭皮全神貫注地聽著。
華夏之禮傳承千餘年,上至原始社會不懂語言的祖先都懂得禮儀。由於不能開口說話,以動作代之,以此傳承下來形成十種禮儀動作,兩種常規禮儀動作。
十種禮儀動作是:拱手禮、一拜禮、兩拜禮、三拜禮、叩首禮、執手禮、推手禮、交手禮、揖禮、鞠躬禮;兩種常規禮儀動作:初相見、敬父母行一拜禮,朋友同事平輩相見行拱手禮。
比如說昨日李世民在太廟承認李寬是其二皇子的身份,他們兩人便不是君臣之禮,而是父子之禮,當行一拜禮。雖然長孫皇後非其生母,然皇後乃一國之母,母儀天下受拜禮理所應當。
趙謙一一將這些動作做出來,又詳細的解釋說明,李寬對於這些禮儀自然是知道的,這些基本禮儀動作李寬兒時就學過。說實話,他這些年在荊州還真的沒怎麽用過,幾乎忘得差不多。
“昨日殿下與陛下相認,當行跪拜禮,亦是稽首禮!”趙謙接著說道,“據記載,跪拜禮共分九種,依次為: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李寬回想昨日除了三加冠的時候,行了跪拜禮外,還真的沒有行過如此大禮。記憶中李淵去世時,群臣祭奠,包括皇上、皇後等都是跪拜禮中的凶拜禮,因為這個禮儀動作對應的正是喪葬之禮。
華夏禮儀分為五種:吉禮、喜禮、賓禮、軍禮、凶禮。若是將五種說法劃分的話,可分為兩大類,即政治與生活。吉禮也就是祭祀之禮,凶禮也就是喪禮,其它的都好理解。
雖說隻有五種禮儀,實際上單單是其中一種就已經讓人受不了了,更何況是五種齊全的禮儀,李寬光是聽著就覺得頭皮發麻,別說真的學了,這可讓他接下來的日子不太好受。
縱然不好受也得受著,因為古代時期人們最在乎的便是禮儀。uu看書 ww.ukanshu 根據《禮記·曲禮上》記載曰:“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由此可見禮儀的重要性絕非表麵上的簡單動作,王槐等三人逼著李寬重新學習禮儀,也是為了他好。
李寬正是明白這個原因,就算心不甘情不願也得接受。因為他是楚王,這個身份擺在那裏,日常與人接觸別人對自己施禮,他不懂得如何還禮,便會貽笑大方,甚至還會惹來非議,被誤認為自高自大,那時才是真的百口莫辯。
禮尚往來,並非互送禮物就是禮,那僅僅是禮儀中的一種,甚至說後來漸漸變了味道。李寬也清楚,要是失去了禮儀,也就失去了敬畏之心,自高自大者甚多皆因失去了禮。
李寬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硬著頭皮認真的學習。另外,在學習禮儀的時候,李寬的心境也變得更加開闊,待人接物也變得更加符合現在這個時代,不像之前那樣隨心所欲。
說得好聽點是隨心所欲,說得難聽的就是不懂禮數,沒有教養的人!緊接著,楚王府上下也因為李寬重新學習禮儀而變得與以往不同,府中上下也不像之前那樣隨便,更多的是循規蹈矩,這也是王槐堅持做的,府中上下隻得聽命行事。
三人麵色凝重的點頭稱是,李寬急忙正襟危坐等待著三人說事,王槐嚴肅地說道:“殿下,日後上朝或是覲見陛下、皇後等都必須依禮行事,萬不可冒失以免鑄成大錯。”
李寬頓時無語了,禮儀之事實在太深奧了,幼年時趙謙也曾教導,奈何他就是沒那個性子耐心的學習,趙謙無奈隻得教了一些最基本的並未深入傳授其禮數。
趙謙是李寬的授業老師,亦是啟蒙師傅,今日在太廟上的失禮之處,趙謙也為之羞愧,早知道今日失禮,當年就應該狠下心讓李寬好好學習才是,也不至於搞得被禁足地步。
當初李淵委以重任,讓趙謙教導李寬讀書識字,琴棋書畫等各方麵知識,趙謙教導李寬武功方麵,兩人一文一武讓李寬文武雙全。趙謙傾囊相授,唯獨禮數並未教全,皆因李寬所學太多,於心不忍才放鬆,如今悔之晚矣。
“殿下,禮儀還得重新學習才是!”趙謙一本正經的話,讓李寬瞬間癱軟在地,苦笑道:“趙老,咱能不能換個學學,這個禮儀我看就算了。畢竟,咱也用不上!”
“必須學!”王槐、錢武異口同聲的話讓李寬欲哭無淚,他真的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偏偏王槐等三人就放在心上,不僅放在心裏,還準備付諸行動,讓他重新學習禮儀。
華夏禮儀絕非現代禮儀那般簡單,是真正的繁瑣且深奧,李寬也不是一無所知。當年趙謙教導禮學時,詳細的與他介紹過,李寬聽著就頭皮發麻,別說自己要學了,想想都覺得難受。
這次學個冠禮就讓他渾身不自在,要是全部學一遍那不是要他的命了!說什麽李寬都不願意再學習禮學,可他無法說服固執地王槐等三人,隻要被他們認定的事情,絕對會想法設法的去實行,不管困難有多大都必須去做。
“明日便開始學,什麽時候學會了才可出府!”王槐斬釘截鐵的回答,讓李寬眉頭緊鎖,臉上的笑容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苦笑與為難,更多的是滿滿的煩躁。
李寬身為楚王,可他不能把王槐三人真的當做仆役下人,這三人就是他的長輩。不論是否願意,李寬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重新學習禮學。並且,這次為了不讓李寬懈怠,王槐、錢武兩人在旁邊作陪,實則監督李寬是否認真學習。
次日,李寬早早地起來,一刻都沒耽擱的前往偏殿,王槐、趙謙、錢武三人也在殿外等候。李寬感覺自己就像是進了監牢似的,王槐等三人是負責看守的,讓他有種籠中鳥的錯覺。
趙謙認真的述說著華夏禮儀之事,李寬聽得很認真,他不認真不行啊,注意力稍不集中,錢武就是敲敲桌子提醒他,王槐陰沉的臉讓李寬苦笑不已,隻得硬著頭皮全神貫注地聽著。
華夏之禮傳承千餘年,上至原始社會不懂語言的祖先都懂得禮儀。由於不能開口說話,以動作代之,以此傳承下來形成十種禮儀動作,兩種常規禮儀動作。
十種禮儀動作是:拱手禮、一拜禮、兩拜禮、三拜禮、叩首禮、執手禮、推手禮、交手禮、揖禮、鞠躬禮;兩種常規禮儀動作:初相見、敬父母行一拜禮,朋友同事平輩相見行拱手禮。
比如說昨日李世民在太廟承認李寬是其二皇子的身份,他們兩人便不是君臣之禮,而是父子之禮,當行一拜禮。雖然長孫皇後非其生母,然皇後乃一國之母,母儀天下受拜禮理所應當。
趙謙一一將這些動作做出來,又詳細的解釋說明,李寬對於這些禮儀自然是知道的,這些基本禮儀動作李寬兒時就學過。說實話,他這些年在荊州還真的沒怎麽用過,幾乎忘得差不多。
“昨日殿下與陛下相認,當行跪拜禮,亦是稽首禮!”趙謙接著說道,“據記載,跪拜禮共分九種,依次為: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李寬回想昨日除了三加冠的時候,行了跪拜禮外,還真的沒有行過如此大禮。記憶中李淵去世時,群臣祭奠,包括皇上、皇後等都是跪拜禮中的凶拜禮,因為這個禮儀動作對應的正是喪葬之禮。
華夏禮儀分為五種:吉禮、喜禮、賓禮、軍禮、凶禮。若是將五種說法劃分的話,可分為兩大類,即政治與生活。吉禮也就是祭祀之禮,凶禮也就是喪禮,其它的都好理解。
雖說隻有五種禮儀,實際上單單是其中一種就已經讓人受不了了,更何況是五種齊全的禮儀,李寬光是聽著就覺得頭皮發麻,別說真的學了,這可讓他接下來的日子不太好受。
縱然不好受也得受著,因為古代時期人們最在乎的便是禮儀。uu看書 ww.ukanshu 根據《禮記·曲禮上》記載曰:“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由此可見禮儀的重要性絕非表麵上的簡單動作,王槐等三人逼著李寬重新學習禮儀,也是為了他好。
李寬正是明白這個原因,就算心不甘情不願也得接受。因為他是楚王,這個身份擺在那裏,日常與人接觸別人對自己施禮,他不懂得如何還禮,便會貽笑大方,甚至還會惹來非議,被誤認為自高自大,那時才是真的百口莫辯。
禮尚往來,並非互送禮物就是禮,那僅僅是禮儀中的一種,甚至說後來漸漸變了味道。李寬也清楚,要是失去了禮儀,也就失去了敬畏之心,自高自大者甚多皆因失去了禮。
李寬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硬著頭皮認真的學習。另外,在學習禮儀的時候,李寬的心境也變得更加開闊,待人接物也變得更加符合現在這個時代,不像之前那樣隨心所欲。
說得好聽點是隨心所欲,說得難聽的就是不懂禮數,沒有教養的人!緊接著,楚王府上下也因為李寬重新學習禮儀而變得與以往不同,府中上下也不像之前那樣隨便,更多的是循規蹈矩,這也是王槐堅持做的,府中上下隻得聽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