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楊老爺子說中了,從那天下午起,天就持續下雨,中間還夾雜著雷聲,從晚上下到早上,又從早上下到晚上,開始是瓢潑大雨,後來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地上都積起了水坑,家家戶戶坐著隻講吃飯,做針線,喂雞喂豬,趕鴨上架,田裏的活計,卻一點也做不得。甚至連門也不能出,手上撐的紙傘,還沒走兩步,衣裳就濕透了。
田間地頭,堆積的都是草垛,所謂草垛,也就是把麥子的秸稈一層一層的摞起來,備著燒火用,一下雨,柴都濕了,草垛外層也在滴水,家裏沒有柴禾了,芙蓉隻得拿一隻大口袋,淋著小雨,去王嬸子家跟她說,拔點她家的麥秸稈燒火,之所以說拔,是因為草垛一層層堆積的很厚實,中間密不透風的,怕草垛倒了,如果不用力,還真弄不出來。
王嬸子本想跟著芙蓉去,幫著她,也能快點,少淋些雨,芙蓉隻說:“下著雨呢,我跑快一些去,也快一些回來。嬸子,你就不用跟著去了,我少拔一點,橫豎天晴了,能拾木柴燒呢。”其實,芙蓉是害怕下雨路不好走,王嬸子跟著,或是摔著了,或是淋病了,都不好,畢竟她有年紀了。
芙蓉衝到草垛前,頭發都濕了,也顧不得擦臉上的雨水,三下五除二的,先把草垛外麵一層濕的麥秸稈扯下來扔了,然後撿草垛裏幹些的麥秸稈塞進大口袋裏,裝了滿滿的一口袋,又壓實了些,背著就往家跑,回到家,大口袋也濕了,還好裏麵的麥秸稈隻濕了外麵一層,裏麵都是幹的,能燒幾天,不用怕灶前沒法點火了。
隻是下雨天,空氣沉悶,灶前燒著火,房頂上的煙囪就跟不通風似的,一股子煙直往灶前灌,弄的一天做三頓飯,芙蓉都要流三次眼淚,跟切洋蔥似的,有時煙大些,眼睛都睜不開,切出來的土豆條跟手指頭似的。等端出來,也是硬邦邦的,菜一上桌,葫蘆根本不用筷子,直接用小手握起一根土豆條,跟吃冰棍似的,“咯咯”的咬著,一邊咬一邊說:“姐,這紅薯真好吃。”他一直都分不清楚土豆跟紅薯有什麽區別,就跟當初分不清娘跟姐是什麽關係一樣。
下雨的時候,也沒法上工,橫豎也沒有人冒著雨來做衣裳,日子過的分外悠閑,每天搬著凳子坐在堂屋門口,看雨水順著茅草往下滴,不過接連幾天的雨,茅草屋就有些滲水了,牆裏陰陰的,濕了一片,芙蓉隻得找來瓦罐,裏麵放些柴草,點著了放在屋裏熏著,慢慢把水氣給熏出去。晚上睡在床上,才不會潮。
石米鎮的鄉親,眼見這雨不停,臉都要綠了,田裏或是種小麥,或是種玉米,或是大豆芝麻的,可是講究時間月份的,這便是一年四季,各有所出。如果過了季節,種出來的東西能不能長成都是個事,本想著下一場小雨,濕了地,正好刨坑,把玉米種子撒上,沒曾想陰雨連綿的,急的眾人直跺腳,卻也沒法子,地上濕,到處泥濘,這時候去田裏,步子都邁不開,怎麽撒種子呢。
如果這種天氣再持續下去,那就錯過了播種的好時候,到時光照不夠,農作物就長的慢,像人的營養不良似的,影響來年的收成。
還好雨過之後就是天晴,太陽又從雲裏鑽出來了,石米鎮的農戶收拾好家裏的農具,耙子,玉米種,等田裏稍幹一些,就準備下田播種。
院裏支的豆角架子跟番茄架子經雨水一衝刷,本來支的也不結實,那些棍就一隻隻的倒了下去,把豆角藤也扯歪了,番茄秧苗上因掛著果子,格外沉重,有些秧苗甚至倒在了水裏,芙蓉找來一把鐵鍁,先把水排了,然後重新把架子支起來,把豆角藤跟番茄秧苗綁在架子上,可惜的是有些青番茄因泡在水裏太久,壞掉了,剛把番茄秧苗支到架上,青番茄就啪啪落在地上。
又過了兩天,太陽都很好,聽種田的人說,這時候田裏的土剛好又潮又軟,合適耕種,於是到處都是去田裏忙的人,平時熙熙攘攘的集市,也冷清了不少,那些平時挑著擔子叫賣茄子,土豆的,怕是也忙著種玉米,都沒見出來了。
王嬸子家分家後,她跟楊老爺子,楊波還有兩畝地,雖不多,但種玉米不跟種小麥似的,有牛拉車,種玉米得一個一個的刨坑,往裏麵撒了種子,再翻土蓋上,這不但是力氣活,也費時間,前幾天下雨時,楊老爺子喂的一隻小羊羔跑進後山,沒有回來,他冒著雨找了一整天,豬肉都幾十文一斤,這一隻羊,那可金貴的不得了,如果丟了,那真是要楊老爺子的命了,好在最後找了回來,楊老爺子卻淋病了,躺在床上哼唧了好幾天,根本做不了田裏的活計。
這天楊波扛著耙子,王嬸子端著拌好藥的玉米種子往田裏去,芙蓉便主動請纓,要跟著一塊去,雖不懂怎麽刨坑,可學學總是會的,加一個人,也算能幫上小忙,不至於錯過了播種的好時機。
到了田裏,四下一望,果然到處都是播種的人,有的在刨坑,有的在撒種子,有的正蹲在田裏喝茶水,刨坑這活是力氣活,自然是楊波做,王嬸子怕芙蓉累著,就把裝玉米粒的瓦罐交給她,讓她跟在楊波後麵,楊波刨一個坑,她就往裏麵撒上兩粒玉米,而王嬸子,就跟在後麵用腳把土翻進坑裏,算是埋上,過幾天,這些種子就能發芽了。
兩畝地,芙蓉,楊波,王嬸子幹了一天半,雖撒種子輕鬆,芙蓉還是腰酸背痛,撒種子時得低頭彎腰,這樣抬頭低頭的,脖子都要斷了,還好他家隻兩畝地,而不是二十畝,不然,自己的頭估計都撐不住,倒是王嬸子一邊幹活一邊歡喜:“如今玉米種上了,心裏的石頭就放下來了,來年有收成了,煮玉米穗子吃,或是收了玉米換白麵,或是喝玉米粥,蒸玉米麵饅頭,都能擋饑呢。莊稼人把種子撒在地裏,心裏呀,就踏實了。”
---------------------------------------------------------------------------
路過的童鞋,有票票木.......
田間地頭,堆積的都是草垛,所謂草垛,也就是把麥子的秸稈一層一層的摞起來,備著燒火用,一下雨,柴都濕了,草垛外層也在滴水,家裏沒有柴禾了,芙蓉隻得拿一隻大口袋,淋著小雨,去王嬸子家跟她說,拔點她家的麥秸稈燒火,之所以說拔,是因為草垛一層層堆積的很厚實,中間密不透風的,怕草垛倒了,如果不用力,還真弄不出來。
王嬸子本想跟著芙蓉去,幫著她,也能快點,少淋些雨,芙蓉隻說:“下著雨呢,我跑快一些去,也快一些回來。嬸子,你就不用跟著去了,我少拔一點,橫豎天晴了,能拾木柴燒呢。”其實,芙蓉是害怕下雨路不好走,王嬸子跟著,或是摔著了,或是淋病了,都不好,畢竟她有年紀了。
芙蓉衝到草垛前,頭發都濕了,也顧不得擦臉上的雨水,三下五除二的,先把草垛外麵一層濕的麥秸稈扯下來扔了,然後撿草垛裏幹些的麥秸稈塞進大口袋裏,裝了滿滿的一口袋,又壓實了些,背著就往家跑,回到家,大口袋也濕了,還好裏麵的麥秸稈隻濕了外麵一層,裏麵都是幹的,能燒幾天,不用怕灶前沒法點火了。
隻是下雨天,空氣沉悶,灶前燒著火,房頂上的煙囪就跟不通風似的,一股子煙直往灶前灌,弄的一天做三頓飯,芙蓉都要流三次眼淚,跟切洋蔥似的,有時煙大些,眼睛都睜不開,切出來的土豆條跟手指頭似的。等端出來,也是硬邦邦的,菜一上桌,葫蘆根本不用筷子,直接用小手握起一根土豆條,跟吃冰棍似的,“咯咯”的咬著,一邊咬一邊說:“姐,這紅薯真好吃。”他一直都分不清楚土豆跟紅薯有什麽區別,就跟當初分不清娘跟姐是什麽關係一樣。
下雨的時候,也沒法上工,橫豎也沒有人冒著雨來做衣裳,日子過的分外悠閑,每天搬著凳子坐在堂屋門口,看雨水順著茅草往下滴,不過接連幾天的雨,茅草屋就有些滲水了,牆裏陰陰的,濕了一片,芙蓉隻得找來瓦罐,裏麵放些柴草,點著了放在屋裏熏著,慢慢把水氣給熏出去。晚上睡在床上,才不會潮。
石米鎮的鄉親,眼見這雨不停,臉都要綠了,田裏或是種小麥,或是種玉米,或是大豆芝麻的,可是講究時間月份的,這便是一年四季,各有所出。如果過了季節,種出來的東西能不能長成都是個事,本想著下一場小雨,濕了地,正好刨坑,把玉米種子撒上,沒曾想陰雨連綿的,急的眾人直跺腳,卻也沒法子,地上濕,到處泥濘,這時候去田裏,步子都邁不開,怎麽撒種子呢。
如果這種天氣再持續下去,那就錯過了播種的好時候,到時光照不夠,農作物就長的慢,像人的營養不良似的,影響來年的收成。
還好雨過之後就是天晴,太陽又從雲裏鑽出來了,石米鎮的農戶收拾好家裏的農具,耙子,玉米種,等田裏稍幹一些,就準備下田播種。
院裏支的豆角架子跟番茄架子經雨水一衝刷,本來支的也不結實,那些棍就一隻隻的倒了下去,把豆角藤也扯歪了,番茄秧苗上因掛著果子,格外沉重,有些秧苗甚至倒在了水裏,芙蓉找來一把鐵鍁,先把水排了,然後重新把架子支起來,把豆角藤跟番茄秧苗綁在架子上,可惜的是有些青番茄因泡在水裏太久,壞掉了,剛把番茄秧苗支到架上,青番茄就啪啪落在地上。
又過了兩天,太陽都很好,聽種田的人說,這時候田裏的土剛好又潮又軟,合適耕種,於是到處都是去田裏忙的人,平時熙熙攘攘的集市,也冷清了不少,那些平時挑著擔子叫賣茄子,土豆的,怕是也忙著種玉米,都沒見出來了。
王嬸子家分家後,她跟楊老爺子,楊波還有兩畝地,雖不多,但種玉米不跟種小麥似的,有牛拉車,種玉米得一個一個的刨坑,往裏麵撒了種子,再翻土蓋上,這不但是力氣活,也費時間,前幾天下雨時,楊老爺子喂的一隻小羊羔跑進後山,沒有回來,他冒著雨找了一整天,豬肉都幾十文一斤,這一隻羊,那可金貴的不得了,如果丟了,那真是要楊老爺子的命了,好在最後找了回來,楊老爺子卻淋病了,躺在床上哼唧了好幾天,根本做不了田裏的活計。
這天楊波扛著耙子,王嬸子端著拌好藥的玉米種子往田裏去,芙蓉便主動請纓,要跟著一塊去,雖不懂怎麽刨坑,可學學總是會的,加一個人,也算能幫上小忙,不至於錯過了播種的好時機。
到了田裏,四下一望,果然到處都是播種的人,有的在刨坑,有的在撒種子,有的正蹲在田裏喝茶水,刨坑這活是力氣活,自然是楊波做,王嬸子怕芙蓉累著,就把裝玉米粒的瓦罐交給她,讓她跟在楊波後麵,楊波刨一個坑,她就往裏麵撒上兩粒玉米,而王嬸子,就跟在後麵用腳把土翻進坑裏,算是埋上,過幾天,這些種子就能發芽了。
兩畝地,芙蓉,楊波,王嬸子幹了一天半,雖撒種子輕鬆,芙蓉還是腰酸背痛,撒種子時得低頭彎腰,這樣抬頭低頭的,脖子都要斷了,還好他家隻兩畝地,而不是二十畝,不然,自己的頭估計都撐不住,倒是王嬸子一邊幹活一邊歡喜:“如今玉米種上了,心裏的石頭就放下來了,來年有收成了,煮玉米穗子吃,或是收了玉米換白麵,或是喝玉米粥,蒸玉米麵饅頭,都能擋饑呢。莊稼人把種子撒在地裏,心裏呀,就踏實了。”
---------------------------------------------------------------------------
路過的童鞋,有票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