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所謂的留學黨,在國外追逐著自己的所謂的夢想,這個夢想他支撐著我來到這邊地方,但卻不曾讓我可以無懼這裏,無懼生活的撕裂。
幾年前我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國家俄羅斯,這裏擁有這許多傳聞,比如盛產美女,剛來的一段時間裏,就曾想過如果有一位俄羅斯美女,對我學習俄語和生活都將是一個助力,可惜這個幻想,到現在也一直是幻想,它沒能成為事實。
所謂的留學在現在,我想以我們中國大多數人的實力,如果你真的想,那麽留學一定不在是遙不可及的夢。我就是這樣,曾經是一名摔跤運動員,後來一個巧合際遇進入省隊訓練,隊裏有來自國外的幾個陪練,那技術對於當時剛剛進入體隊的我來說,那就像是剛剛被打開一扇窗後,直接又打開了一扇門,告訴我這世界原來還可以這樣,那是我目前為止,最輕鬆最容易得到知識的一段時間,我很懷念那段時光。我特別喜歡和當時隊裏這些珍惜的外來人交流,為了和他們交流,我以小學水平的文化程度開始了自學英文,雖然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的學習不過是玩鬧罷了,但是對於這些外來人帶來的摔跤技術真的是喜歡的不得了。我愛摔跤,畢竟我能擁有勇氣走出來,除了自己對父輩生活的厭惡,剩下的就是這個夢了。
為什麽我會對父輩生活厭惡呢,因為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就是那種鑽玉米垛的孩子,其實這個不是我對農村討厭的原因,相反這是我愛它的原因之一,我厭惡它是因為我父輩在麵對生活時的無力。我的這個感覺相比較同年人出現的比較早。我的母親在我十幾歲就病故了,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了人會死,在生命的麵前我們是如此的脆弱。是的,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麵對死亡時,你無能為力。
在母親病故後,我和父親仍需麵對生活,或者說是父親在當時仍需要麵對生活,畢竟當時的我還未真真意識到,我失去的是誰。母親的離開為我的生活帶來的是什麽呢,是自由。是無拘無束的自由,這個感覺其實是在母親臥病在床那段時間裏,全家的注意都在母親的身上,根本無人管我。所以這也成就了我自己在小學五年級就去了體校。母親的臥床與離開對當時年少的我沒有任何太大的影響,記得在我在參加母親送葬後,居然可以去穿著白色的孝子服,提議小我幾歲的妹妹同我一起去放風箏,你們說我是不是傻。
其實無論是母親的離開或是臥床時那段時間裏,最苦難的人莫過於父親,是的為了醫治母親,家裏一夜間出現了許多的債務。導致我可以在母親離開後依舊擁有絕對的自由去選擇自己的生活節奏。母親離開後因為債務,父親選擇的是承擔生活的擔子,他間接放棄了陪伴我唯一的成長,選擇了去直麵對生活的不公。從此我就寄居在父親妹妹家,我的姑姑家,哪裏是我的又一個家,這個家,為我的選擇出行也有很大的助力。是什麽呢?其實還是無力,麵對生活的無力。在麵對生活時的無力不僅出現在我的童年裏母親的病故,父親的外出,依舊出現在我的姑姑家,麵對生活的無助。
我的父親之所以選擇外出打工,其實是因為家鄉附近整個經濟那段時間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不景氣,父親實在沒法子,母親為他留下的除了一棟倆人合力蓋起的倆層小樓,當然也隻是剛剛架起輪廓的樓。其他什麽也沒有了,他隻好選擇出去打工,還好他還會點泥水工所以還算身有所長吧。他走後,我就隻好在姑姑家生活,姑姑家其實在那段時間裏,因為地方經濟整個受到不小的打擊,所以姑父沒有工作,在家裏一坐就是好幾年。那段時間,我對麵對生活的無助又一次親眼看在自己年少的眼裏,在後來我就去了體校,為什麽呢。不是因為我淘氣,不想在姑姑家裏住,而是我想靠自己,不想去靠任何人了。
母親去世後一年後,在外地的父親終於在過年的最後一天回到了姑姑家,我至今未能忘記那天夜裏的他,那樣的蒼老與他出去時完全不同了。身體佝僂的站在白雪飄飄的夜裏,我衝過去抱住他叫著爸爸,那是很溫馨的畫麵啊。將他帶進姑姑家屋裏,這裏與外麵的冷氣不過隔著一層透光的玻璃,但確實是區分了倆個極度相反的溫度。那一夜我與父親擠在我在姑姑家的小床上。
父親在僅不多的在我身邊的時間,帶著我認識了一個將會與我走過一生的夥伴,摔跤。那段時間裏的父親帶著我早上跑步,推磚頭,紮馬步,我還帶著一個年齡比我大,但智力有限的大個子做我的陪練。那短短的幾天,我被父親的言語蠱惑了,其中最大的誘惑就是去了體校吃飯有肉,能天天吃,我決定了,我要摔跤,不過也隻是為了那塊肉。
父親為我心裏留下一顆種子後離開了。不過那顆種子卻發出了丫。之後過了大概的時間,父親又回來後了,這次他帶我去了體校,見了一個教練那個教練的父親是曾經教過他自己的教練,父親帶我去見了他,他說可以。說我可以訓練,回來後,那夜裏我就夢到了,我拿到獎金買到了車子與房子。我醒來與父親說,他隻是笑了笑。之後父親帶我去了村子裏的學校和學校老師說了他的計劃。我記得我在從學校老師開會的那個房間出來的樣子,我哭著飛奔向我母親的墳墓前,父親沒有追隻是任由我去跑。在墓前我將一個手鏈埋在母親墓前,我依舊模糊記得我說的話,我說,媽,我走了,這個放您這,你想我就看看。起身離開。
我就這樣進入了體校,你說我當時喜歡摔跤,錯了,我隻是好奇這個運動或者在我當時的腦子裏,這不過換我可以離開家的籌碼,以及換來吃肉的籌碼,我在剛去了練得那是好。教練喜歡嗎,我自我感覺他們還是挺喜歡的。可是在哪段時間過去後,我發現教練不會趕我走,無論我怎麽玩,既然這樣我為啥這樣練。加上一件事,當時隊裏教練有能力的人無心教,無能力的人一通亂搞,我的摔跤起步走的崎嶇不堪。
在體校恍惚間四年過去了,這四年裏的我接受了老隊員的欺辱,教練的不理解,初次比賽果敢的成績,以及我接下來要說的事,比賽的失力,我愛上摔跤不是因為他帶給我可以離開家的權利,也不是可以吃肉的能力,而是那一次的失力,與失力後他人的不理解,教練的詆毀。我從來不是一個天才,不是一個永遠向前的人,隻要有一絲能力我就想偷懶,但就是那次的失力,讓我找到愛上摔跤的理由,我不服。
在那次比賽失利後,我給父親打電話,我哭了。我對他說的理由是減體重太多了,體力不夠。而教練對我的評價是,沒骨頭,沒意誌,不適合摔跤,在我輸的最慘時迎來的是教練的鞭打,與言語的詆毀。我不是聖人,但我依舊要原諒當時這個教練的作為,畢竟也是這段時間間接成就了我,讓我愛上了摔跤。真真愛上了這個的運動,站在直徑是十二米的場地,隻有自己與對手。可惜,目前的我沒有能力站在哪裏,而這些源自我的決定,出國。
我對未來生活的顧慮,不願重複父輩的生活,為我帶來了動力。我對摔跤的熱愛,為我帶來了一條前行路。在比賽失力後,我可以從四麵八方聽到他人的詆毀,我的心雖常與常人,但也是受傷了。對教練的做法開始隻是一味的被動接受著,自然不理解他,現在理解了,他對我付出確實不少,我的失力對他也是不能接受的事實,所以我就在當時理所應當的成為直麵接受錯誤的人。
我想教練雖然當時對比賽的失力,不予理解,做事也太極端,但他在幾個月後,回過神來後全力把我送到了體隊,uu看書 .uukansu 在比賽失力後我根本不敢想我還能去體隊,在哪裏我生活了一年,這一年我的摔跤技術體能重新回到巔峰,甚至遠遠超過原先,這裏擁有比我原先體校更加科學的訓練方式的後勤。也是在這一年,我遇到那個機遇,出國的機遇。從去了體隊後我一直堅持寫訓練日記,這可能是當時的自我教育吧,它間接開啟了我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去到體隊那年正好隊裏經曆最後一次發光。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隊裏的老隊員正在奉獻自己運動員生涯裏的最後一點光亮,大部分使用全力去參加自己生命裏最後一次全運會,這時、這事是多麽可佩,我在當時也是,最起碼在我剛到哪裏時,是這樣的想法。但後來看的多了就想,我的未來是不是這樣呢,看他人做這樣的事可佩,但讓我自己做,我承認,我做不了。
這時出現這樣一批人外來的陪練,那些人給了我方向。你問什麽是外來的陪練,那是體隊從國外請回來的二三線摔跤運動員,畢竟一線運動員我們請不到。他們的技術,他們的訓練方法,他們的一切好像在向我招手。不過我還想去國外。但是實在我擁有能力後,比如拿了全運會冠軍,或者其他後我再去。但讓我但是就有了想法的,是當時隊裏請的一個翻譯。他幫我確定了方向,去俄羅斯。當時的想法是俄羅斯這裏是目前世界上在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之一,安全是一點,但是最重要的是這裏的消費比較低,還有對我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摔跤,摔跤這項運動在俄羅斯真的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就這樣我來了。
幾年前我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國家俄羅斯,這裏擁有這許多傳聞,比如盛產美女,剛來的一段時間裏,就曾想過如果有一位俄羅斯美女,對我學習俄語和生活都將是一個助力,可惜這個幻想,到現在也一直是幻想,它沒能成為事實。
所謂的留學在現在,我想以我們中國大多數人的實力,如果你真的想,那麽留學一定不在是遙不可及的夢。我就是這樣,曾經是一名摔跤運動員,後來一個巧合際遇進入省隊訓練,隊裏有來自國外的幾個陪練,那技術對於當時剛剛進入體隊的我來說,那就像是剛剛被打開一扇窗後,直接又打開了一扇門,告訴我這世界原來還可以這樣,那是我目前為止,最輕鬆最容易得到知識的一段時間,我很懷念那段時光。我特別喜歡和當時隊裏這些珍惜的外來人交流,為了和他們交流,我以小學水平的文化程度開始了自學英文,雖然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的學習不過是玩鬧罷了,但是對於這些外來人帶來的摔跤技術真的是喜歡的不得了。我愛摔跤,畢竟我能擁有勇氣走出來,除了自己對父輩生活的厭惡,剩下的就是這個夢了。
為什麽我會對父輩生活厭惡呢,因為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就是那種鑽玉米垛的孩子,其實這個不是我對農村討厭的原因,相反這是我愛它的原因之一,我厭惡它是因為我父輩在麵對生活時的無力。我的這個感覺相比較同年人出現的比較早。我的母親在我十幾歲就病故了,從那時起我就知道了人會死,在生命的麵前我們是如此的脆弱。是的,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麵對死亡時,你無能為力。
在母親病故後,我和父親仍需麵對生活,或者說是父親在當時仍需要麵對生活,畢竟當時的我還未真真意識到,我失去的是誰。母親的離開為我的生活帶來的是什麽呢,是自由。是無拘無束的自由,這個感覺其實是在母親臥病在床那段時間裏,全家的注意都在母親的身上,根本無人管我。所以這也成就了我自己在小學五年級就去了體校。母親的臥床與離開對當時年少的我沒有任何太大的影響,記得在我在參加母親送葬後,居然可以去穿著白色的孝子服,提議小我幾歲的妹妹同我一起去放風箏,你們說我是不是傻。
其實無論是母親的離開或是臥床時那段時間裏,最苦難的人莫過於父親,是的為了醫治母親,家裏一夜間出現了許多的債務。導致我可以在母親離開後依舊擁有絕對的自由去選擇自己的生活節奏。母親離開後因為債務,父親選擇的是承擔生活的擔子,他間接放棄了陪伴我唯一的成長,選擇了去直麵對生活的不公。從此我就寄居在父親妹妹家,我的姑姑家,哪裏是我的又一個家,這個家,為我的選擇出行也有很大的助力。是什麽呢?其實還是無力,麵對生活的無力。在麵對生活時的無力不僅出現在我的童年裏母親的病故,父親的外出,依舊出現在我的姑姑家,麵對生活的無助。
我的父親之所以選擇外出打工,其實是因為家鄉附近整個經濟那段時間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不景氣,父親實在沒法子,母親為他留下的除了一棟倆人合力蓋起的倆層小樓,當然也隻是剛剛架起輪廓的樓。其他什麽也沒有了,他隻好選擇出去打工,還好他還會點泥水工所以還算身有所長吧。他走後,我就隻好在姑姑家生活,姑姑家其實在那段時間裏,因為地方經濟整個受到不小的打擊,所以姑父沒有工作,在家裏一坐就是好幾年。那段時間,我對麵對生活的無助又一次親眼看在自己年少的眼裏,在後來我就去了體校,為什麽呢。不是因為我淘氣,不想在姑姑家裏住,而是我想靠自己,不想去靠任何人了。
母親去世後一年後,在外地的父親終於在過年的最後一天回到了姑姑家,我至今未能忘記那天夜裏的他,那樣的蒼老與他出去時完全不同了。身體佝僂的站在白雪飄飄的夜裏,我衝過去抱住他叫著爸爸,那是很溫馨的畫麵啊。將他帶進姑姑家屋裏,這裏與外麵的冷氣不過隔著一層透光的玻璃,但確實是區分了倆個極度相反的溫度。那一夜我與父親擠在我在姑姑家的小床上。
父親在僅不多的在我身邊的時間,帶著我認識了一個將會與我走過一生的夥伴,摔跤。那段時間裏的父親帶著我早上跑步,推磚頭,紮馬步,我還帶著一個年齡比我大,但智力有限的大個子做我的陪練。那短短的幾天,我被父親的言語蠱惑了,其中最大的誘惑就是去了體校吃飯有肉,能天天吃,我決定了,我要摔跤,不過也隻是為了那塊肉。
父親為我心裏留下一顆種子後離開了。不過那顆種子卻發出了丫。之後過了大概的時間,父親又回來後了,這次他帶我去了體校,見了一個教練那個教練的父親是曾經教過他自己的教練,父親帶我去見了他,他說可以。說我可以訓練,回來後,那夜裏我就夢到了,我拿到獎金買到了車子與房子。我醒來與父親說,他隻是笑了笑。之後父親帶我去了村子裏的學校和學校老師說了他的計劃。我記得我在從學校老師開會的那個房間出來的樣子,我哭著飛奔向我母親的墳墓前,父親沒有追隻是任由我去跑。在墓前我將一個手鏈埋在母親墓前,我依舊模糊記得我說的話,我說,媽,我走了,這個放您這,你想我就看看。起身離開。
我就這樣進入了體校,你說我當時喜歡摔跤,錯了,我隻是好奇這個運動或者在我當時的腦子裏,這不過換我可以離開家的籌碼,以及換來吃肉的籌碼,我在剛去了練得那是好。教練喜歡嗎,我自我感覺他們還是挺喜歡的。可是在哪段時間過去後,我發現教練不會趕我走,無論我怎麽玩,既然這樣我為啥這樣練。加上一件事,當時隊裏教練有能力的人無心教,無能力的人一通亂搞,我的摔跤起步走的崎嶇不堪。
在體校恍惚間四年過去了,這四年裏的我接受了老隊員的欺辱,教練的不理解,初次比賽果敢的成績,以及我接下來要說的事,比賽的失力,我愛上摔跤不是因為他帶給我可以離開家的權利,也不是可以吃肉的能力,而是那一次的失力,與失力後他人的不理解,教練的詆毀。我從來不是一個天才,不是一個永遠向前的人,隻要有一絲能力我就想偷懶,但就是那次的失力,讓我找到愛上摔跤的理由,我不服。
在那次比賽失利後,我給父親打電話,我哭了。我對他說的理由是減體重太多了,體力不夠。而教練對我的評價是,沒骨頭,沒意誌,不適合摔跤,在我輸的最慘時迎來的是教練的鞭打,與言語的詆毀。我不是聖人,但我依舊要原諒當時這個教練的作為,畢竟也是這段時間間接成就了我,讓我愛上了摔跤。真真愛上了這個的運動,站在直徑是十二米的場地,隻有自己與對手。可惜,目前的我沒有能力站在哪裏,而這些源自我的決定,出國。
我對未來生活的顧慮,不願重複父輩的生活,為我帶來了動力。我對摔跤的熱愛,為我帶來了一條前行路。在比賽失力後,我可以從四麵八方聽到他人的詆毀,我的心雖常與常人,但也是受傷了。對教練的做法開始隻是一味的被動接受著,自然不理解他,現在理解了,他對我付出確實不少,我的失力對他也是不能接受的事實,所以我就在當時理所應當的成為直麵接受錯誤的人。
我想教練雖然當時對比賽的失力,不予理解,做事也太極端,但他在幾個月後,回過神來後全力把我送到了體隊,uu看書 .uukansu 在比賽失力後我根本不敢想我還能去體隊,在哪裏我生活了一年,這一年我的摔跤技術體能重新回到巔峰,甚至遠遠超過原先,這裏擁有比我原先體校更加科學的訓練方式的後勤。也是在這一年,我遇到那個機遇,出國的機遇。從去了體隊後我一直堅持寫訓練日記,這可能是當時的自我教育吧,它間接開啟了我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去到體隊那年正好隊裏經曆最後一次發光。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隊裏的老隊員正在奉獻自己運動員生涯裏的最後一點光亮,大部分使用全力去參加自己生命裏最後一次全運會,這時、這事是多麽可佩,我在當時也是,最起碼在我剛到哪裏時,是這樣的想法。但後來看的多了就想,我的未來是不是這樣呢,看他人做這樣的事可佩,但讓我自己做,我承認,我做不了。
這時出現這樣一批人外來的陪練,那些人給了我方向。你問什麽是外來的陪練,那是體隊從國外請回來的二三線摔跤運動員,畢竟一線運動員我們請不到。他們的技術,他們的訓練方法,他們的一切好像在向我招手。不過我還想去國外。但是實在我擁有能力後,比如拿了全運會冠軍,或者其他後我再去。但讓我但是就有了想法的,是當時隊裏請的一個翻譯。他幫我確定了方向,去俄羅斯。當時的想法是俄羅斯這裏是目前世界上在綜合國力強大的國家之一,安全是一點,但是最重要的是這裏的消費比較低,還有對我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摔跤,摔跤這項運動在俄羅斯真的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國家。就這樣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