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0章 不複舊時光
一胎二寶,腹黑邪王賴上門 作者:甜小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他除了怕死,更怕的是會戴上亡國之君的罪名。
也因此,他寧肯被說人說膽怯了,害怕了,不敢回北寧城了,失去了皇家威嚴了,也不敢冒險回去,失去性命成為亡國之君。
謝堰看著寧帝麵前並沒有動的茶,頓了三秒後道:“如果陛下這麽認為,那就稱病吧。”
“稱病?”是像太子那樣稱病嗎?的確,他要是病了,就不能舟車勞頓,不能在短時間回去北寧城了,可稱病之計隻是短計。
他能拖個三載五載,卻不能拖個十年八年。
且他在這裏,嚴格來說,是並沒有兵權的,若是江南這邊的人,有人意圖不軌……他的處境,將會極為困難,整個人都會被人掌控也說不定。
你問他謝堰會不會保他?
寧帝表示,他對他自己和謝堰的關係還是看得很明白的。
謝堰這個人,把家族看得極重,雖然後來因為一個女人和家族反目,不再看重任何東西,但家族這個東西在他的眼裏還是很重要的。
不然,他也不會在和自己的母親鬧翻,和家族裏的長輩鬧翻,和謝家大部分人鬧翻後,依舊以一人之力,成為整個家族的脊梁。
這樣的看重家族的他,又怎麽會為著一丁點過去的君臣之誼,就搭上整個家族的命運來護衛?
如果說以前的寧帝看不穿謝家,現在的寧帝卻是越來越明白謝家人是怎麽樣的一群人。
他們屹立數百年而不倒,是有其根源的。
而根源就在意他們謝家人隻忠於家族,不忠於某一個人。
“稱病不是長久之計。”寧帝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最基本的回應。
但謝堰的回答,卻並不按常理來,“稱病的確不是長久之計,但稱病是必要的。”
“必要?”寧帝微微皺眉。
“如果不稱病,陛下如何讓位呢?”謝堰不動聲色的說出這句話,語氣淡漠平靜得就像是在說這雨前龍井茶味道不錯。
寧帝看著謝堰的目光,僵在了那裏,好半天,他才漸漸恢複聽覺,聽到了梨花院裏吹過的風聲,和不遠處傳來的鳥鳴聲。
是啊,讓位……
這個答案,他自己其實早就知道,但他不想做出這樣的決斷,所以才一拖再拖,寧願提出遷都這樣注定被反駁的事,也不願下這樣的決斷。
但這一刻,由謝堰說出來,卻是讓他那顆不願這般做的心,選擇了屈從。
“好,朕稱病,讓位,讓太子替……”
寧帝還沒說完,就被謝堰打斷了,“陛下當真以為太子可以登位?”
或者說——
“陛下認為,太子能夠在這樣的局麵下,穩住民心和軍心?”
要知道當初西梁向大寧開戰的時候,三皇子和太子是同時站出來的,但一個去了西梁添亂犯錯,一個則是在半路就打道回府。
比起三皇子在西北還算做了點事,太子幾乎沒有在戰事國事上有點作為。
最重要的是,太子之前害怕被帝王留守,早早的裝了病。
雖說現在隨時可以說自己好了,但誰知道他會不會再“病”。
百官都是精明人,百姓也都不眼瞎。
寧帝這個時候稱病,沒問題,畢竟年紀在那裏擺著,加上國事戰事諸多煩擾,以及連日來的舟車勞頓,病倒了實在正常。
但太子年紀輕輕,就生病,離開北寧城後就好了,這也未免太過神奇。
況且,寧帝想讓太子回去,那也得看太子願不願意。
畢竟誰都知道,西梁是沒有派使者來談和的,這意味著他們隨時可能再打來,而現在的大寧,就算團結軍民一心,也不一定能扛得住西梁的傾國之力。
因此北寧城在國家層麵上,的確是不再適合成為國都了。
隻是,這是在國家層麵,在百姓心中呢?百姓會覺得帝王舍棄北寧是為了戰略嗎?
不會的!
他們隻會認為帝王貪生怕死,不配為君,也不配當國。
“所以你的意思是,朕得把位置傳給老五?”寧帝的神色以及有些晦暗了。
其實他也清楚太子在關鍵時刻裝備,就是一個不堪重任的主,這個時候他若讓他回北寧,以太子身份監國,代他處理政務,那是絕對喊不動的。
除非他下聖旨,強行讓太子去,可那樣無能的太子送去現在的京城,又能控製住什麽局麵?他會不會把局麵弄得更糟糕?
現在留守在京城的人,有幾個重要人物,也分別代表了幾方勢力。
除了七皇子是被在寧帝偏心眼留下來的外,京城裏留守的官員,大多出自上三門。
對此,寧帝沒什麽額外想法。
上三門在盛世裏享受繁榮,現在出事了,自然要有所擔當。
而除了上三門裏的人,剩下的較為重要的就是顧家的顧顏之了。
顧顏之和他的父親一樣,都是“直臣”,也就是那種沒有明顯結交勢力,隻忠於君王的臣子,他的存在也不會讓寧帝覺得不好。
所以現在在京城,最讓寧帝擔憂的就是沒有死的慕王爺。
以及被慕元吉救回來的肅王。
謝堰和寧帝共事二十多年,那會不知寧帝在想什麽,“陛下莫不成是覺得,慕王府的人會趁機讓肅王上位?”
“不然呢。”
都到這個時候了,寧帝自然不會在像平時那樣委婉繞圈子。
可謝堰聽了,卻突然笑了。
謝家的家主,曾經的權相,誰都知道是個不苟言笑,沒有什麽表情的人,好似他所有的笑顏,都已經隨著他最心愛的女人死去。
如今這一笑,居然比身後還未凋零的梨花樹,更為光華萬千,看得寧帝居然恍惚的想起了曾經年少時第一次見謝堰的時候。
那個時候,他們都還是少年,寧帝不是皇帝,謝堰也還隻是謝三公子,兩人如同學知交,從古論今,縱聲風月,極其恣意。
如今,他成為了九五之尊,卻深陷看不到的囹圄裏。
而他,卻失去了年少的輕狂和歡樂,變得完全讓人琢磨不到底。
歲月的確是一把看不見的刀,抹去了年少人的青春與美好,隻留下滿目瘡痍,考驗著日漸老朽的人,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也因此,他寧肯被說人說膽怯了,害怕了,不敢回北寧城了,失去了皇家威嚴了,也不敢冒險回去,失去性命成為亡國之君。
謝堰看著寧帝麵前並沒有動的茶,頓了三秒後道:“如果陛下這麽認為,那就稱病吧。”
“稱病?”是像太子那樣稱病嗎?的確,他要是病了,就不能舟車勞頓,不能在短時間回去北寧城了,可稱病之計隻是短計。
他能拖個三載五載,卻不能拖個十年八年。
且他在這裏,嚴格來說,是並沒有兵權的,若是江南這邊的人,有人意圖不軌……他的處境,將會極為困難,整個人都會被人掌控也說不定。
你問他謝堰會不會保他?
寧帝表示,他對他自己和謝堰的關係還是看得很明白的。
謝堰這個人,把家族看得極重,雖然後來因為一個女人和家族反目,不再看重任何東西,但家族這個東西在他的眼裏還是很重要的。
不然,他也不會在和自己的母親鬧翻,和家族裏的長輩鬧翻,和謝家大部分人鬧翻後,依舊以一人之力,成為整個家族的脊梁。
這樣的看重家族的他,又怎麽會為著一丁點過去的君臣之誼,就搭上整個家族的命運來護衛?
如果說以前的寧帝看不穿謝家,現在的寧帝卻是越來越明白謝家人是怎麽樣的一群人。
他們屹立數百年而不倒,是有其根源的。
而根源就在意他們謝家人隻忠於家族,不忠於某一個人。
“稱病不是長久之計。”寧帝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最基本的回應。
但謝堰的回答,卻並不按常理來,“稱病的確不是長久之計,但稱病是必要的。”
“必要?”寧帝微微皺眉。
“如果不稱病,陛下如何讓位呢?”謝堰不動聲色的說出這句話,語氣淡漠平靜得就像是在說這雨前龍井茶味道不錯。
寧帝看著謝堰的目光,僵在了那裏,好半天,他才漸漸恢複聽覺,聽到了梨花院裏吹過的風聲,和不遠處傳來的鳥鳴聲。
是啊,讓位……
這個答案,他自己其實早就知道,但他不想做出這樣的決斷,所以才一拖再拖,寧願提出遷都這樣注定被反駁的事,也不願下這樣的決斷。
但這一刻,由謝堰說出來,卻是讓他那顆不願這般做的心,選擇了屈從。
“好,朕稱病,讓位,讓太子替……”
寧帝還沒說完,就被謝堰打斷了,“陛下當真以為太子可以登位?”
或者說——
“陛下認為,太子能夠在這樣的局麵下,穩住民心和軍心?”
要知道當初西梁向大寧開戰的時候,三皇子和太子是同時站出來的,但一個去了西梁添亂犯錯,一個則是在半路就打道回府。
比起三皇子在西北還算做了點事,太子幾乎沒有在戰事國事上有點作為。
最重要的是,太子之前害怕被帝王留守,早早的裝了病。
雖說現在隨時可以說自己好了,但誰知道他會不會再“病”。
百官都是精明人,百姓也都不眼瞎。
寧帝這個時候稱病,沒問題,畢竟年紀在那裏擺著,加上國事戰事諸多煩擾,以及連日來的舟車勞頓,病倒了實在正常。
但太子年紀輕輕,就生病,離開北寧城後就好了,這也未免太過神奇。
況且,寧帝想讓太子回去,那也得看太子願不願意。
畢竟誰都知道,西梁是沒有派使者來談和的,這意味著他們隨時可能再打來,而現在的大寧,就算團結軍民一心,也不一定能扛得住西梁的傾國之力。
因此北寧城在國家層麵上,的確是不再適合成為國都了。
隻是,這是在國家層麵,在百姓心中呢?百姓會覺得帝王舍棄北寧是為了戰略嗎?
不會的!
他們隻會認為帝王貪生怕死,不配為君,也不配當國。
“所以你的意思是,朕得把位置傳給老五?”寧帝的神色以及有些晦暗了。
其實他也清楚太子在關鍵時刻裝備,就是一個不堪重任的主,這個時候他若讓他回北寧,以太子身份監國,代他處理政務,那是絕對喊不動的。
除非他下聖旨,強行讓太子去,可那樣無能的太子送去現在的京城,又能控製住什麽局麵?他會不會把局麵弄得更糟糕?
現在留守在京城的人,有幾個重要人物,也分別代表了幾方勢力。
除了七皇子是被在寧帝偏心眼留下來的外,京城裏留守的官員,大多出自上三門。
對此,寧帝沒什麽額外想法。
上三門在盛世裏享受繁榮,現在出事了,自然要有所擔當。
而除了上三門裏的人,剩下的較為重要的就是顧家的顧顏之了。
顧顏之和他的父親一樣,都是“直臣”,也就是那種沒有明顯結交勢力,隻忠於君王的臣子,他的存在也不會讓寧帝覺得不好。
所以現在在京城,最讓寧帝擔憂的就是沒有死的慕王爺。
以及被慕元吉救回來的肅王。
謝堰和寧帝共事二十多年,那會不知寧帝在想什麽,“陛下莫不成是覺得,慕王府的人會趁機讓肅王上位?”
“不然呢。”
都到這個時候了,寧帝自然不會在像平時那樣委婉繞圈子。
可謝堰聽了,卻突然笑了。
謝家的家主,曾經的權相,誰都知道是個不苟言笑,沒有什麽表情的人,好似他所有的笑顏,都已經隨著他最心愛的女人死去。
如今這一笑,居然比身後還未凋零的梨花樹,更為光華萬千,看得寧帝居然恍惚的想起了曾經年少時第一次見謝堰的時候。
那個時候,他們都還是少年,寧帝不是皇帝,謝堰也還隻是謝三公子,兩人如同學知交,從古論今,縱聲風月,極其恣意。
如今,他成為了九五之尊,卻深陷看不到的囹圄裏。
而他,卻失去了年少的輕狂和歡樂,變得完全讓人琢磨不到底。
歲月的確是一把看不見的刀,抹去了年少人的青春與美好,隻留下滿目瘡痍,考驗著日漸老朽的人,一步一步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