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七皇子的改變
一胎二寶,腹黑邪王賴上門 作者:甜小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這兩位皇子,九皇子不僅是最小的一位皇子,也最得寧帝的喜歡的皇子。
哪怕他的母妃李昭儀,在李家犯事之後就被送去冷宮,他也沒有受到過多的影響,仍舊是寧帝和太後格外關注的皇子。
相比之下,七皇子就慘淡得多了,不僅身份最低,沒有母族,本身也沒有什麽特色毫不起眼,在帝王數量不多的幾個皇子裏,完全就是一個背景。
還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那種。
何況九皇子如今才虛歲十二,還隻是個孩子,而七皇子如今虛歲十六,已經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紀,替皇家留守京城這種事,自然更為合適。
顯然,七皇子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
所以當他在花園角落欣賞一株木芙蓉,卻被太監總管傳令立刻去政殿時,他臉上沒有一絲驚慌,微微抬起的秀美麵容上,甚至還隱著淡淡的笑意。
果然,他的父皇,永遠隻會在這種事上想起他,想起他這個兒子。
七皇子不緊不慢的跟著太監總管去了政殿。
當滿朝文武重臣微微偏頭看到七皇子走來時,他們居然同時有些愣怔——這,這是七皇子嗎?怎麽感覺,完全是另外一個人?
事實上,寧帝也是最為驚異的,印象中,他的這個兒子似乎像株雜草一般,不起眼,也沒有任何值得讓人注意的地方。
可如今看來,他似乎有了極大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大概就是他整個人的形象氣質都和之前不同。
七皇子長高了,也長大了,曾經隻是一個小小的人形,縮在角落,毫不起眼,和眾皇子站在一起時,更是連腦袋都看不到。
如今,卻也挺拔俊秀,當得上是一個英姿勃發的七尺男兒了。
“兒臣拜見父皇。”七皇子沒有在意眾人對他形象的驚訝,微提衣擺,直接跪下。
寧帝看著這個自己意外得到的兒子,本來驚異的目光,漸漸的開始變得有些複雜。
說實話,他對七皇子這個兒子其實並沒有多少惡感,畢竟七皇子在後宮裏中規中矩,也沒惹出什麽麻煩,哪怕無能了些,卻也比事多的二皇子好。
再者,七皇子的生母雖然卑賤,隻是浣衣宮裏一個小小的洗衣奴,但她生的美,是個難得一見的江南美人。
而七皇子長得像她,五官秀麗,眉眼柔和,抬起頭來,盈盈一笑,居然給人巧笑嫣然之感。
當然,是現在的七皇子像,而不是過去的像。
寧帝詫異,什麽時候他的第七個兒子,長成了這幅溫和柔美的樣子,整個人都好比江南蓮池裏的水芙蓉,透著一種婉約的美。
或者說一副並不讓人討厭,甚至讓人有些想要親近的樣子。
然而仔細想想,對方從小到大,他都沒怎麽在意過,隻有太後偶爾會提到一兩句,但大多都是吩咐宮人給七皇子送些東西。
他最近一次見到七皇子,或者說仔細看他,似乎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寧帝依稀記得,那時皇家例行遊獵,華陽郡主不小心被馬傷到。
而傷華陽郡主的馬,就是七皇子的。
當時他似乎是要責罰七皇子來著,卻被歸遠的妻子阻止了。
而那個時候,七皇子遠沒有現在這般俊秀挺拔,如初生的芙蓉。
那個時候的七皇子是萎縮著的,如一株幹枯了許久的野草,也如長在牆角裏的苔蘚,讓人容易忽略,也讓人看著嫌棄。
寧帝和眾大臣還在為七皇子的突然“長大”而驚異,七皇子卻又再度開了口,“父皇,兒臣雖深居宮中,卻也已知敵寇來襲,且來勢洶洶。
如今京城局勢極差,而父皇乃大寧之社稷,萬不可在這個時候有所偏差,所以還請父皇離開離開京城,渡江南下。
若北寧城能守,父皇再歸,若不能,也好在南地再做謀劃。”
未等寧帝應聲,七皇子就繼續道:“但我薑家男兒,是從亂世戰火中打下的天下,父皇身負社稷,不能輕易涉險,兒臣卻可以。”
他抬起頭,一臉正氣道:“所以兒臣懇切父皇,讓兒臣留守京城,兒臣願以熱血之軀,護我大寧根基,死戰!不退!”
七皇子麵若女子婉美,聲音卻是男兒英傑,說出的話語也豪氣萬丈,聽得在場不少文官心裏都起了磅礴的豪氣和戰意。
隻是這豪氣隻是一瞬,他們才不會真的留下來送死。
而寧帝,他本來就打算讓七皇子留守京城,可他指令和七皇子主動請纓是兩碼事。
七皇子要是如過去那邊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隻是一個讓人看不到的背景,寧帝做出這個決定,連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但七皇子如今,身姿挺拔,俊秀非凡,談吐有度,舉止不俗,更重要的是,他的長相讓他想起了那個美貌的浣衣女……
想起太後這麽多年,時不時在他耳邊提到過的,七皇子的事,寧帝難得的起了一些愧疚,然而這愧疚,也不能讓他打消先前的決定。
皇家是必須要留人的,留的還必須是皇家裏有身份能代表的人。
於是寧帝對七皇子的愧疚,便隻能變成,在原先的旨意上,加了額外的恩賜——“來人,把高祖皇帝留下來的龍心劍拿來。”
寧帝的話一出,眾朝臣都有些驚異,龍心劍是大寧高祖皇帝曾經的佩劍,亦是難得的寶劍,曾經陪高祖皇帝征戰沙場無數。
高祖皇帝去世後,這把劍本要做陪葬,高祖遺旨卻是將這把劍留在了宮中,將其作為帝王的象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這也就是說,龍心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傳國玉璽相匹。
曆代繼任皇帝的人,都會提前得到這把劍。
而上一次得到這把劍的人是恭王,所以大家才覺得先帝心中的繼承人是恭王,而非當今寧帝,認為是當今寧帝篡改了先帝遺旨。
如今寧帝將龍心劍傳給七皇子,並且當場封賜七皇子為成王……
在眾位大臣看來,這大概就是帝王在送自己兒子去死時最後的彌補。
哪怕他的母妃李昭儀,在李家犯事之後就被送去冷宮,他也沒有受到過多的影響,仍舊是寧帝和太後格外關注的皇子。
相比之下,七皇子就慘淡得多了,不僅身份最低,沒有母族,本身也沒有什麽特色毫不起眼,在帝王數量不多的幾個皇子裏,完全就是一個背景。
還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那種。
何況九皇子如今才虛歲十二,還隻是個孩子,而七皇子如今虛歲十六,已經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紀,替皇家留守京城這種事,自然更為合適。
顯然,七皇子自己也是這麽認為的。
所以當他在花園角落欣賞一株木芙蓉,卻被太監總管傳令立刻去政殿時,他臉上沒有一絲驚慌,微微抬起的秀美麵容上,甚至還隱著淡淡的笑意。
果然,他的父皇,永遠隻會在這種事上想起他,想起他這個兒子。
七皇子不緊不慢的跟著太監總管去了政殿。
當滿朝文武重臣微微偏頭看到七皇子走來時,他們居然同時有些愣怔——這,這是七皇子嗎?怎麽感覺,完全是另外一個人?
事實上,寧帝也是最為驚異的,印象中,他的這個兒子似乎像株雜草一般,不起眼,也沒有任何值得讓人注意的地方。
可如今看來,他似乎有了極大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大概就是他整個人的形象氣質都和之前不同。
七皇子長高了,也長大了,曾經隻是一個小小的人形,縮在角落,毫不起眼,和眾皇子站在一起時,更是連腦袋都看不到。
如今,卻也挺拔俊秀,當得上是一個英姿勃發的七尺男兒了。
“兒臣拜見父皇。”七皇子沒有在意眾人對他形象的驚訝,微提衣擺,直接跪下。
寧帝看著這個自己意外得到的兒子,本來驚異的目光,漸漸的開始變得有些複雜。
說實話,他對七皇子這個兒子其實並沒有多少惡感,畢竟七皇子在後宮裏中規中矩,也沒惹出什麽麻煩,哪怕無能了些,卻也比事多的二皇子好。
再者,七皇子的生母雖然卑賤,隻是浣衣宮裏一個小小的洗衣奴,但她生的美,是個難得一見的江南美人。
而七皇子長得像她,五官秀麗,眉眼柔和,抬起頭來,盈盈一笑,居然給人巧笑嫣然之感。
當然,是現在的七皇子像,而不是過去的像。
寧帝詫異,什麽時候他的第七個兒子,長成了這幅溫和柔美的樣子,整個人都好比江南蓮池裏的水芙蓉,透著一種婉約的美。
或者說一副並不讓人討厭,甚至讓人有些想要親近的樣子。
然而仔細想想,對方從小到大,他都沒怎麽在意過,隻有太後偶爾會提到一兩句,但大多都是吩咐宮人給七皇子送些東西。
他最近一次見到七皇子,或者說仔細看他,似乎都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寧帝依稀記得,那時皇家例行遊獵,華陽郡主不小心被馬傷到。
而傷華陽郡主的馬,就是七皇子的。
當時他似乎是要責罰七皇子來著,卻被歸遠的妻子阻止了。
而那個時候,七皇子遠沒有現在這般俊秀挺拔,如初生的芙蓉。
那個時候的七皇子是萎縮著的,如一株幹枯了許久的野草,也如長在牆角裏的苔蘚,讓人容易忽略,也讓人看著嫌棄。
寧帝和眾大臣還在為七皇子的突然“長大”而驚異,七皇子卻又再度開了口,“父皇,兒臣雖深居宮中,卻也已知敵寇來襲,且來勢洶洶。
如今京城局勢極差,而父皇乃大寧之社稷,萬不可在這個時候有所偏差,所以還請父皇離開離開京城,渡江南下。
若北寧城能守,父皇再歸,若不能,也好在南地再做謀劃。”
未等寧帝應聲,七皇子就繼續道:“但我薑家男兒,是從亂世戰火中打下的天下,父皇身負社稷,不能輕易涉險,兒臣卻可以。”
他抬起頭,一臉正氣道:“所以兒臣懇切父皇,讓兒臣留守京城,兒臣願以熱血之軀,護我大寧根基,死戰!不退!”
七皇子麵若女子婉美,聲音卻是男兒英傑,說出的話語也豪氣萬丈,聽得在場不少文官心裏都起了磅礴的豪氣和戰意。
隻是這豪氣隻是一瞬,他們才不會真的留下來送死。
而寧帝,他本來就打算讓七皇子留守京城,可他指令和七皇子主動請纓是兩碼事。
七皇子要是如過去那邊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隻是一個讓人看不到的背景,寧帝做出這個決定,連眉頭都不會皺一下。
但七皇子如今,身姿挺拔,俊秀非凡,談吐有度,舉止不俗,更重要的是,他的長相讓他想起了那個美貌的浣衣女……
想起太後這麽多年,時不時在他耳邊提到過的,七皇子的事,寧帝難得的起了一些愧疚,然而這愧疚,也不能讓他打消先前的決定。
皇家是必須要留人的,留的還必須是皇家裏有身份能代表的人。
於是寧帝對七皇子的愧疚,便隻能變成,在原先的旨意上,加了額外的恩賜——“來人,把高祖皇帝留下來的龍心劍拿來。”
寧帝的話一出,眾朝臣都有些驚異,龍心劍是大寧高祖皇帝曾經的佩劍,亦是難得的寶劍,曾經陪高祖皇帝征戰沙場無數。
高祖皇帝去世後,這把劍本要做陪葬,高祖遺旨卻是將這把劍留在了宮中,將其作為帝王的象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這也就是說,龍心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傳國玉璽相匹。
曆代繼任皇帝的人,都會提前得到這把劍。
而上一次得到這把劍的人是恭王,所以大家才覺得先帝心中的繼承人是恭王,而非當今寧帝,認為是當今寧帝篡改了先帝遺旨。
如今寧帝將龍心劍傳給七皇子,並且當場封賜七皇子為成王……
在眾位大臣看來,這大概就是帝王在送自己兒子去死時最後的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