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官來說,這是掌握了後勤管理的權力,當然開心。
在張佳木來說,文官對武官製約的太厲害了,不成,為嚴重製約和傷害武官的自尊和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巡撫領軍製度將來是一定要改的,文官出而為將,也要改。
武官現在勳親勢力有複蘇的跡象,將來不妨就是保持這種製度,高層武官由勳戚來充當,中低層武官從講武堂出來,以後還會再有職業軍士製度……不過反正大明的軍人和後世不一樣,全部都是募兵,而且一當最少十年八年的,恐怕人人都職業了罷?
這個且不提,改成禁軍和廂軍製度以後,原本自成係統,管兵管民自管財務和土地的衛所製度當然就徹底鏟除不要了。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以後的軍隊財政怎麽弄?
既然全改為募兵製,當然是中央財政全包了,好在現在二百萬衛所軍,全部一體轉民,除了衛所軍官之外,怕是沒有人不讚同。
現在已經是衛所大量逃亡軍戶的時候了,一聲軍轉民,大家不用再逃,本鄉本土,土地改成官田就行。
雖然賦稅比私田要高十倍,人家交三升三合一畝,官田要交三鬥三升,正好是十倍。不過就算是十倍,隻要正常年景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軍戶衛所,可比種官田還苦的多了。
到時一聲令下,全國留三十萬禁軍,就是戰兵,再有二三十萬的廂軍,也就罷了。
現在海寇未有,隻有北邊防,南方無事,最多留三五萬人的戰兵分駐南方各省,特別是雲南一帶,再配十萬八萬的廂軍就夠使了。
況且,最要緊的就是,錦衣衛在擴張!
錦衣衛的野戰部隊,監察部隊都在擴張,純粹的特務部隊的老底子不僅沒減,反而日漸增多。
就算是京城裏曹翼那一部分撥做了廂軍,負責維持日常治安的事錦衣衛不再插手了,以防形象太過刺眼,但就算如此,錦衣衛未來在全國將是一支僅次於禁軍的武裝力量。而且,這一支力量隻供張佳木一人指揮,至於維持費用,皇帝還是照一衛的數目來給……反正張佳木搞錢有方,不擾民,不禍害官員士紳和富戶,一樣養得起這麽些人,皇帝也樂得不管。
至於文官,知道此事是張佳木的底線所在,現在這種情形,彼此不生事最好,要是誰敢膽觸動張佳木的底線,把錦衣衛的問題也提出來議一議……恐怕大明官場也找不到這樣的傻鳥罷。
就算真有的,詔獄是幹嗎使的?
隻是這人數一少,中央財政包幹下來,問題倒不大。但如果再把軍餉給軍隊自己發,顯然也不大合適。
以文製武,製的過了當然不行,不過不製肯定也不行。
文官政治有很大的缺點,但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明朝近三百年沒有內亂,沒有藩鎮,沒有起兵造反的,這就說明,明朝的文官集團統治再混蛋,在穩定內部方麵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既然如此,反正新軍製下也沒有文官領軍這回事了,勳戚製度既然還在,那些侯爵伯爵們也會把持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這些勳親再紈絝混蛋,也是武官出身,不會如文官那樣事非不分,隻管壓抑武臣。
象王越這樣的文官,號稱知兵,但動輒就殺害武臣,從指揮使到千總把總,想殺便殺,根本不把武官當人看。
王驥當年以文官節製邊將,也是如此。
這些讀書人平時大講德化,遇到丘八就化身惡魔,這種事,張佳木可絕不願再發生在自己手上。
至於權貴會漸漸腐敗無用,這倒也好辦,以後武校正常開設,權貴子弟也要入學,不畢業就沒資格領兵。
從學校出來,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吧?
要說權貴徹底不能領兵,歐洲列強可是一直到二戰之前都是用權貴領兵的!
軍事權留著,由都督府掌軍官名冊,升遷、訓練、武庫等事,文官則掌後勤,彼此牽製,以收穩定之效。
這一層,也是李賢和張佳木商量很久後才議定的,關節仍然是“妥協”這兩字。張佳木現在算是深諳此道,用起來虎虎生風,如魚得水了。
但這麽一來,武官俸祿原本是皇上發,一年大幾十萬的銀子,全部壓了過來,這一下,戶部可也根本承受不住。
皇帝對武官可是不小氣的,特別是駐京武官和京營兵,待遇向來強過外省。外省實發隻有五成的時候,京中是十萬,外省隻有三成或是三個月發三成的時候,京中最少還有五六成的實發實授。
一個六品武官一年最少能實領五十石糧,還有幾十兩的銀子,這些可都是皇上自己的私房錢拿了出來。
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戶部的錢也是皇上的錢,隻是分做公私兩用罷了。
現在文武一體,就算多了三十萬石糧,缺額仍然很大,差的很多。倒是地方禁軍和廂軍不必擔心了,中央原本就有大量撥給邊軍的錢糧,順理成章的改成戍邊禁軍和廂軍的糧餉就是。
武官少有不足,則用地方的火耗和商稅收入補上就是,反正這筆錢多的很,文武官一並發了,根本不是問題。
“國初駐京武官是多少人來著?”
張佳木沒答李賢的話,反而扭頭問年富。
“回太保,”年富神色安詳,躬了躬身,答道:“洪武二十五年,京師武官兩千七百四十七人,軍士二十萬人,馬四千餘區。到了現在,改禁軍製後,軍士暫定為十二萬人,馬九千餘區,武官人數,不帶俸祿不計其數,帶俸祿的,總在一萬五千人左右。”
“你們看看!”張佳木冷笑道:“兵現在不足十萬,就算聚集齊了,不過是十二萬人。國初洪武年間,太祖手裏的精兵二十萬人,用武官不過兩千人,這樣負擔自然是極輕,就是這樣,太祖高皇帝也極憐憫小兵,關糧多少,一年發幾次夏棉布服,鴛鴦戰襖,都是由官家發放,要是哪個敢摻石子沙粒,或是役使小兵,管你是國公大將,太祖一律不留情麵,該殺則殺,絕不手軟。”
朱元璋殺人雖多,洪武年間直殺的人頭滾滾,但叫人心服之處就在於此。
不管是誰,殺的都要置之以法,就算是誅胡惟庸興大獄,也是叫錦衣衛和檢校事前做足了功課,把胡惟庸謀反的證據鏈弄齊了,抓到了證據,這才動手。
所以殺人要有學問,就是朱元璋的這般殺法。
洪武年間,百姓負擔輕,也確實是與他儉省的思路有關,軍不擾民,以衛所自給自足,所以養兵百萬,不用國家一米一錢。
時勢相移,現在不僅衛所要裁撤,就算是武官人數,也比洪年年間漲了十倍上去。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的子孫這麽隨便封官,準能氣的再死一回……
“洪武舊事,提他做什麽……”
彭時對這種事向來遲鈍,隻是對張佳木是骨子裏的反感,所以下意識的便這麽說出來。隻是話一出口,就被眾人看白癡般的看著,他麵紅過耳,一時也是醒悟過來。
這自然就是最近的大政之一,其實也是李賢當麵稟報過皇帝的:裁撤武官,以分流、改任,或是直接裁撤的辦法,精減駐京武官的數字,不然的話,也是真的難以為繼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李賢與皇帝也是有過這麽一次對話,隻是時間是天順五年,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皇帝和李賢才開始辦這件事。
當然,在沒有張佳木的情形下,魄力有限,能力也有限,再說,也是不願往死裏得罪人,武官的工資又不歸文官管,何必這麽著急上火?結果皇帝顧問,首輔出力,但實際效果不佳。
終明亡國,也沒有把這件事給解決掉。
到是成化年間的傳奉官真正觸犯了文官的地盤,眾官大怒,孝宗一即位時,就把所有的傳奉官給罷光了,包括一些真正有本事的工匠,以傳奉得官,也算是皇帝賞識他的才能,文官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罷光。
然後就隻能以經史子集的八股文得官,天下烏鴉一般黑,死氣沉沉。
“我和太保的意思……”李賢咳了一聲,幫著同僚化解了一下尷尬,然後便正色道:“在京武官,以卓異、優良、中平、中下、下下分做五等,最上等的,自然留京供職,還能升官,評二等的,留京亦可,調入邊軍禁軍亦可。評在三等或四等的,在京入廂軍,地方入禁軍也可,入廂軍也可。評為最下等的,則一律沙汰,免官奪職為民。”
這麽一說,在場的人都是一震。
下這般狠手,倒也真的是大魄力!
要知道,武官集團雖然被壓,但畢竟這還是天順年間,勳戚們還在,武官們還可以和文官平禮相見,要在百年之後,武官被文官徹底打死,工部管器械,兵部管升遷,戶部管錢糧,反正沒武官自己什麽事,一品武官向四品巡撫叩頭,一品武官向七品巡按叩頭,就算是一品總兵,七品知縣也一樣能分庭抗禮,武官地位到這種地步,也就沒什麽心氣和文官抗爭了。
可這是天順年間,武官們勢力猶存,幾萬武官是皇帝向來用私房養著,寵壞了的,這般動起手來,眼前的人,可能真吃得住勁?(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在張佳木來說,文官對武官製約的太厲害了,不成,為嚴重製約和傷害武官的自尊和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巡撫領軍製度將來是一定要改的,文官出而為將,也要改。
武官現在勳親勢力有複蘇的跡象,將來不妨就是保持這種製度,高層武官由勳戚來充當,中低層武官從講武堂出來,以後還會再有職業軍士製度……不過反正大明的軍人和後世不一樣,全部都是募兵,而且一當最少十年八年的,恐怕人人都職業了罷?
這個且不提,改成禁軍和廂軍製度以後,原本自成係統,管兵管民自管財務和土地的衛所製度當然就徹底鏟除不要了。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以後的軍隊財政怎麽弄?
既然全改為募兵製,當然是中央財政全包了,好在現在二百萬衛所軍,全部一體轉民,除了衛所軍官之外,怕是沒有人不讚同。
現在已經是衛所大量逃亡軍戶的時候了,一聲軍轉民,大家不用再逃,本鄉本土,土地改成官田就行。
雖然賦稅比私田要高十倍,人家交三升三合一畝,官田要交三鬥三升,正好是十倍。不過就算是十倍,隻要正常年景也沒有什麽了不起的,軍戶衛所,可比種官田還苦的多了。
到時一聲令下,全國留三十萬禁軍,就是戰兵,再有二三十萬的廂軍,也就罷了。
現在海寇未有,隻有北邊防,南方無事,最多留三五萬人的戰兵分駐南方各省,特別是雲南一帶,再配十萬八萬的廂軍就夠使了。
況且,最要緊的就是,錦衣衛在擴張!
錦衣衛的野戰部隊,監察部隊都在擴張,純粹的特務部隊的老底子不僅沒減,反而日漸增多。
就算是京城裏曹翼那一部分撥做了廂軍,負責維持日常治安的事錦衣衛不再插手了,以防形象太過刺眼,但就算如此,錦衣衛未來在全國將是一支僅次於禁軍的武裝力量。而且,這一支力量隻供張佳木一人指揮,至於維持費用,皇帝還是照一衛的數目來給……反正張佳木搞錢有方,不擾民,不禍害官員士紳和富戶,一樣養得起這麽些人,皇帝也樂得不管。
至於文官,知道此事是張佳木的底線所在,現在這種情形,彼此不生事最好,要是誰敢膽觸動張佳木的底線,把錦衣衛的問題也提出來議一議……恐怕大明官場也找不到這樣的傻鳥罷。
就算真有的,詔獄是幹嗎使的?
隻是這人數一少,中央財政包幹下來,問題倒不大。但如果再把軍餉給軍隊自己發,顯然也不大合適。
以文製武,製的過了當然不行,不過不製肯定也不行。
文官政治有很大的缺點,但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明朝近三百年沒有內亂,沒有藩鎮,沒有起兵造反的,這就說明,明朝的文官集團統治再混蛋,在穩定內部方麵還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既然如此,反正新軍製下也沒有文官領軍這回事了,勳戚製度既然還在,那些侯爵伯爵們也會把持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這些勳親再紈絝混蛋,也是武官出身,不會如文官那樣事非不分,隻管壓抑武臣。
象王越這樣的文官,號稱知兵,但動輒就殺害武臣,從指揮使到千總把總,想殺便殺,根本不把武官當人看。
王驥當年以文官節製邊將,也是如此。
這些讀書人平時大講德化,遇到丘八就化身惡魔,這種事,張佳木可絕不願再發生在自己手上。
至於權貴會漸漸腐敗無用,這倒也好辦,以後武校正常開設,權貴子弟也要入學,不畢業就沒資格領兵。
從學校出來,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吧?
要說權貴徹底不能領兵,歐洲列強可是一直到二戰之前都是用權貴領兵的!
軍事權留著,由都督府掌軍官名冊,升遷、訓練、武庫等事,文官則掌後勤,彼此牽製,以收穩定之效。
這一層,也是李賢和張佳木商量很久後才議定的,關節仍然是“妥協”這兩字。張佳木現在算是深諳此道,用起來虎虎生風,如魚得水了。
但這麽一來,武官俸祿原本是皇上發,一年大幾十萬的銀子,全部壓了過來,這一下,戶部可也根本承受不住。
皇帝對武官可是不小氣的,特別是駐京武官和京營兵,待遇向來強過外省。外省實發隻有五成的時候,京中是十萬,外省隻有三成或是三個月發三成的時候,京中最少還有五六成的實發實授。
一個六品武官一年最少能實領五十石糧,還有幾十兩的銀子,這些可都是皇上自己的私房錢拿了出來。
當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戶部的錢也是皇上的錢,隻是分做公私兩用罷了。
現在文武一體,就算多了三十萬石糧,缺額仍然很大,差的很多。倒是地方禁軍和廂軍不必擔心了,中央原本就有大量撥給邊軍的錢糧,順理成章的改成戍邊禁軍和廂軍的糧餉就是。
武官少有不足,則用地方的火耗和商稅收入補上就是,反正這筆錢多的很,文武官一並發了,根本不是問題。
“國初駐京武官是多少人來著?”
張佳木沒答李賢的話,反而扭頭問年富。
“回太保,”年富神色安詳,躬了躬身,答道:“洪武二十五年,京師武官兩千七百四十七人,軍士二十萬人,馬四千餘區。到了現在,改禁軍製後,軍士暫定為十二萬人,馬九千餘區,武官人數,不帶俸祿不計其數,帶俸祿的,總在一萬五千人左右。”
“你們看看!”張佳木冷笑道:“兵現在不足十萬,就算聚集齊了,不過是十二萬人。國初洪武年間,太祖手裏的精兵二十萬人,用武官不過兩千人,這樣負擔自然是極輕,就是這樣,太祖高皇帝也極憐憫小兵,關糧多少,一年發幾次夏棉布服,鴛鴦戰襖,都是由官家發放,要是哪個敢摻石子沙粒,或是役使小兵,管你是國公大將,太祖一律不留情麵,該殺則殺,絕不手軟。”
朱元璋殺人雖多,洪武年間直殺的人頭滾滾,但叫人心服之處就在於此。
不管是誰,殺的都要置之以法,就算是誅胡惟庸興大獄,也是叫錦衣衛和檢校事前做足了功課,把胡惟庸謀反的證據鏈弄齊了,抓到了證據,這才動手。
所以殺人要有學問,就是朱元璋的這般殺法。
洪武年間,百姓負擔輕,也確實是與他儉省的思路有關,軍不擾民,以衛所自給自足,所以養兵百萬,不用國家一米一錢。
時勢相移,現在不僅衛所要裁撤,就算是武官人數,也比洪年年間漲了十倍上去。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的子孫這麽隨便封官,準能氣的再死一回……
“洪武舊事,提他做什麽……”
彭時對這種事向來遲鈍,隻是對張佳木是骨子裏的反感,所以下意識的便這麽說出來。隻是話一出口,就被眾人看白癡般的看著,他麵紅過耳,一時也是醒悟過來。
這自然就是最近的大政之一,其實也是李賢當麵稟報過皇帝的:裁撤武官,以分流、改任,或是直接裁撤的辦法,精減駐京武官的數字,不然的話,也是真的難以為繼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李賢與皇帝也是有過這麽一次對話,隻是時間是天順五年,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皇帝和李賢才開始辦這件事。
當然,在沒有張佳木的情形下,魄力有限,能力也有限,再說,也是不願往死裏得罪人,武官的工資又不歸文官管,何必這麽著急上火?結果皇帝顧問,首輔出力,但實際效果不佳。
終明亡國,也沒有把這件事給解決掉。
到是成化年間的傳奉官真正觸犯了文官的地盤,眾官大怒,孝宗一即位時,就把所有的傳奉官給罷光了,包括一些真正有本事的工匠,以傳奉得官,也算是皇帝賞識他的才能,文官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罷光。
然後就隻能以經史子集的八股文得官,天下烏鴉一般黑,死氣沉沉。
“我和太保的意思……”李賢咳了一聲,幫著同僚化解了一下尷尬,然後便正色道:“在京武官,以卓異、優良、中平、中下、下下分做五等,最上等的,自然留京供職,還能升官,評二等的,留京亦可,調入邊軍禁軍亦可。評在三等或四等的,在京入廂軍,地方入禁軍也可,入廂軍也可。評為最下等的,則一律沙汰,免官奪職為民。”
這麽一說,在場的人都是一震。
下這般狠手,倒也真的是大魄力!
要知道,武官集團雖然被壓,但畢竟這還是天順年間,勳戚們還在,武官們還可以和文官平禮相見,要在百年之後,武官被文官徹底打死,工部管器械,兵部管升遷,戶部管錢糧,反正沒武官自己什麽事,一品武官向四品巡撫叩頭,一品武官向七品巡按叩頭,就算是一品總兵,七品知縣也一樣能分庭抗禮,武官地位到這種地步,也就沒什麽心氣和文官抗爭了。
可這是天順年間,武官們勢力猶存,幾萬武官是皇帝向來用私房養著,寵壞了的,這般動起手來,眼前的人,可能真吃得住勁?(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