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這裏,才說召見的貴人是誰,這廝好生的不講義氣。


    但想來也無可厚非,太後雖然地位崇高,但好歹是個女人,召見外臣是不合禮儀的,要是在外頭露點風聲出來,與薛恒和張佳木都有不便就是了。


    等薛恒進而複出,這一次就正式覲見了。踏過小橋流水,繞過成群的雞鴨,到得一進三間屋的茅屋前,薛恒在外稟報:“太後,奉詔,著臣帶領百戶官張佳木來見,人已經帶到了。”


    “好,進來吧!”


    裏頭是一個老婦的聲音,聽著倒也和藹親切,叫人壓力頓壓。張佳木打起精神,跟在薛恒後頭進了屋。


    皇家的東西,雖然做的跟真的似的,裏頭當然還是與真正的農舍不同。三間茅屋比起普通的三明兩暗的五進大屋都還要大些,地上鋪的是蘇州進的金磚,平整幹淨,堅如鐵,滑如鏡,裏頭的家俱,不是紫檀就是花梨木,內府大匠打造,幾個圈椅都是宮廷禦造的式樣,雕工複雜精細,用完全無用的修飾來凸顯主人的身份,著實無趣。


    再看太後,是個五十多歲的婦人,在明朝,已經屬於無人敢為難的地位,比皇帝還尊貴,還不用操什麽心,所以看起來還不顯老態,普通的農家老婦,過了五十就已經營養不良彎腰躬背,就算能苟延殘喘,也都是牙掉光,頭白透了。


    人和人,是沒得比的啊。


    這位太後,已經是大明第一婦人,這會還要弄出這種茅屋草舍來,養雞逗狗的,這簡直是拿老百姓窮開心的玩法就是了。


    不過太後本人當然不會這麽想,是要知道張佳木心裏的想法,也準得把他拖出去斬了。明朝選皇後和選駙馬一樣,都是不可能在勳戚之家選取,都是在中下層的官宦世家裏挑一個品貌不錯的,立為後妃,這也是防止後家外戚坐大,形成世家巨族,進而象王莽和楊堅那樣,漸漸豎立起篡立的權勢出來。


    出身不高,眼前這些東西也是自小常見,現在老了無事,弄些野景出來,也算是深宮無聊,出來消閑散心的一種辦法吧。


    這會兒張佳木跪下行禮,太後饒有興趣的打量著他,打量來打量去,倒是越看越喜歡的神情。張佳木生的高大,不能說是美男子,但十七歲的少年郎,原本就有一種男兒英氣,再加上城府曆練,氣質當然不同凡俗,這麽一看,當然是覺得是個很不壞的後生。


    再說,貨怕比,太後成天見的不是宮女,就是沒卵子的內臣,不男不女,哪有真正男兒的英挺之氣?


    太後在打量,沂王也是在打量著張佳木。


    在沂王身邊,萬宮女假模假式的在搖動著一張織機,吱呀吱呀的坊著線。她自幼進宮,哪裏會這營生,隻是太後喜歡,她也隻能勉強奉承,不敢怠慢。


    今天這場召見,就是沂王搞出來的花樣。太後雖不管國事,但內宮的事她還是理會的。沂王被廢之後,曾經被攆到宮外住,太皇將自己的宮女萬氏派到沂王府去管事,也是派人暗中加害沂王的意思。


    現在情形不比當年,太後疼憐孫兒,又已經把沂王接回宮中居住,自己親自看護,總比放在外頭放心的多。


    沂王也是恃寵而嬌,剛剛在外頭看到張佳木大展神威,他雖是親王,到底還是個小孩,趁人不備回到後宮,跑到太後跟前死纏活纏,正好,太後也算是久聞張佳木之名,被沂王活靈活現的一說,又問了萬氏宮女是否屬實,聽了肯定的回答之後,太後也動了好奇之心,於是派人找到薛恒,交待他把張佳木帶進來。


    “聽說你很幹練,做事很謹慎,”張佳木行完禮,報完名,又問了家中情形幾句,太後囑咐道:“要學你父親,當差謹慎,不多事,不多嘴。凡事,要以國事為重,以安靜為主,做臣子的,不要老想著升官,要對的起你的俸祿,一米一線,都是百姓辛苦所得,你曉得嗎?”


    “是,”張佳木很恭敬的碰一下首,才答道:“小臣知道,請太後娘娘放心。”


    說完了這幾句,太後又換了臉色,象是祖母對孫兒一般,對著張佳木笑道:“你這個孩子,看起來也不象不知好歹的,聽說,你剛剛給石亨碰了好大一個釘子,是不是啊?”


    “臣隻是奉英國公之命行事,不敢說叫武清侯碰釘子。”


    “哼,皇上病了,身邊又有不少小人,我看哪,英國公還是太小了,不夠果決。要是老英國公還在,朝中也不會有這麽多小人做亂!”


    太後這話,張佳木可是不便回答了!


    以他的身份,還不到附合太後妄議朝綱的地步。況且,聽太後的意思,對當今皇帝也不算太滿意,話語中頗有指責之意。


    果然,太後說了兩句,氣猶未解,又接著氣道:“放著身子不好好保養,成天貓的狗的亂弄,連回子也信,簡直不成體統!”


    這就是公然在指責皇帝,張佳木和薛恒尷尬的要死,趴在地上不敢吭聲,一邊的沂王倒是一臉的無所謂,他這個叔叔雖然對他很薄,叔侄之間人情薄如紙,但沂王秉性有太上皇忠厚的底子在,不算刻薄,要說起來,他的孫子嘉靖皇帝,那位爺才是不饒人的主。


    倒是萬氏聽著太後在公然抱怨皇帝,一邊踩著織機,一邊臉上笑盈盈的,顯的極是開心。


    太後抱怨了幾句,想起來當著張佳木這個外臣頗為不當,於是也就閉了嘴。


    看她一臉不樂的樣子,薛恒勸道:“老太太,出來遊玩是散心高興的事,甭說這個了!”


    薛恒是親臣,身份不比普通,奏對的口吻也很隨意。話說起來,他可是太後的親女婿,關係自然極為親近了。


    宣宗皇帝有三女,長女順德公主,次女永清公主,三女常德公主年紀最少,正統五年才成年,嫁給了薛恒。長女是廢皇後胡氏所生,次女則是別位後妃所出,三女常德公主,才是孫太後親生,皇家之中,隻有親生兒女還算親近些,別的皇子公主,雖然也得叫太後一聲母後,但那個關係,自然不能與親生的相比。


    太後指責當今皇帝,也有這個原因在內。太上皇朱祈鎮,是孫太後所出,當今景泰皇帝,則是吳太後所生。當年宣宗在時,孫太後是貴妃,而吳太後隻是賢妃。後來宣廟駕崩,朱祈鎮即位,孫貴妃順理成章的成為太後,吳氏隻是太妃而已。到現在,吳氏也成太妃,彼此間姐妹相稱,地位相同。吳太後的兒子還在當皇帝,而孫太後的兒子卻身陷囹圄,飯也食不飽,孫子還被人趕出宮去,榮枯不同,太後心裏有怨氣,自然也是無可避免之事了。


    老太太發了一通牢騷,被薛恒又這麽一勸,才是怒氣稍解。


    倒是張佳木在一邊琢磨,太後話裏的意思,似乎皇帝有召外人入宮的舉動,而且,色能伐身,似乎當今皇帝的身體是在女色上頭弄壞的。


    究竟是怎麽回事,很值得研究一下啊。


    想到這個,他在京城裏的布置也有好幾天了,那天徐有貞點了一句,他已經在布置準備,今天又有太後脫口而出,看來,宮禁之中,也是大有奧妙。


    太後卻不急著放他走,東一句西一句的,問一些家常。


    聽說他是哈銘的徒弟,太後極為欣喜:“好啊,哈銘是個有良心的人。你是他的徒弟,武藝高明就算了,人品也準錯不了。怪不得,我看你這孩子越看越順眼!”


    老太後說話有些道三不著兩的,不過,也還說了個明白。


    盤在張佳木心裏多少天的迷底,總算是解開了一些。原來哈銘和袁彬兩人,和太上皇的關係真不能用尋常這兩個字來形容。


    天家無骨肉,更不必提朋友。但哈銘和袁彬,和太上皇的關係是可以用“朋友”這兩個字來詮釋,普天之下,知道他倆的人,也絕對不會有異議。


    當初土木之變,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朱祈鎮以皇帝之尊被俘,身邊隻剩下寥寥幾人,一個死太監叫喜寧,還有兩人,就是袁彬和哈銘。


    一國之尊被俘,蒙古人也不是善男信女,抓到皇帝就以為可以敲開明朝的邊防大門,也先帶著皇帝東奔西走,到處叩關,其中的艱辛困苦,也就不必多說了。喜寧叛變,將內地情形告之也先,甚至要設計加害朱祈鎮,危險之時,差點就被這死太監得手。


    總賴袁彬和哈銘,多方設法加以保全,又設計把喜寧殺死,才算保了朱祈鎮的性命下來。


    這還隻是君臣之義,後來被俘一年多時間,幕天席地,極為困苦,都是袁彬和哈銘兩人輪流伺候起居,已經是恩義深結了。


    再有一次,朱祈鎮發燒怕寒,還是哈銘和袁彬輪流把皇帝抱在懷裏,這才幫著朱祈鎮挺了過來。


    有這種共患難的交情,說是朋友,一點兒也不過了。


    太後提起當年事時,已經淚濕前襟,對哈銘和袁彬的賞識,當然也就見於神色之間了。


    張佳木心裏也是感歎,怪不得,上一次哈銘聽說太上皇發燒時,神情大變,甚至痛哭失聲的樣子。


    就是自己這位師傅,嘴真嚴哪……要不是太後說起,怕是還要瞞他很久。


    卻也怪不得他們,這會兒太上皇形同囚徒,他們與上皇的關係,雖然知道的人不少,不過大家都不大提起,他們自己也不提,一是避禍,二來也免得連累別人,倒也怪不得哈銘和袁彬的小心。


    他心裏也是感慨萬分,今日遇合極巧,無意中得知當年的隱秘大事。遙想當年,冰天雪地,氈幕之中,一君二臣,不知道如何熬過最艱難的歲月?


    一念至此,他卻是麵露苦笑,最艱難的歲月……恐怕也未必,最近幾天到十四日大事議定之前,不一樣也是極為困苦艱難嗎?


    ---


    叫一聲,求月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衣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淡墨青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淡墨青衫並收藏錦衣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