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而紛亂的馬蹄聲在河穀回蕩。


    三鎮邊軍壓境而來,給元帥府達番軍兵帶來最深的血脈壓製。


    劉承宗麾下大多數蒙古人,這輩子旳主要對手就是明軍,但是在其有生之年,任何一個蒙古兵都沒見過明軍鋪滿山穀整軍而來的景象。


    蒙古人習慣的戰鬥,是數千甚至上萬的牧兵,在漠南邊牆內外與上千甚至數百邊軍遭遇,趕在明軍的增援部隊到來之前能將之擊潰,則繼續劫掠;若不能將之擊潰,便就地撤軍。


    從來沒有過兩軍對壘。


    而另一部分沒和明軍見過仗的蒙古兵和番兵,此前遇到最可怕的對手是劉承宗的老邊軍。


    所以劉承宗用蒙古兵先攻的計劃泡湯了,那些臉色發白的蒙古人不足以承擔這樣的任務,隻好臨戰改變策略,對楊耀道:“看來要你部先攻了,殺殺敵軍銳氣以振奮士氣,讓謝二虎策應。”


    楊耀抱著頭盔笑出一聲,戴好缽胄抱拳道:“末將領命。”


    說罷,他先轉頭對站在城頭指揮城下炮兵調整火炮角度的黃勝宵道:“黃小你看準點,不要把炮子砸在我頭上……台吉要不要跟我去玩玩?”


    在城頭觀戰的粆圖台吉把腦瓜子搖得像撥浪鼓一樣,他貪玩,但不傻。


    他可不是謝二虎那種半輩子在揣旦啃紅景天的二百五,插漢部在宣大邊軍手上沒少吃虧,而且一路西行,還被對麵的賀虎臣揍過。


    劉承宗給賀虎臣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賀虎臣就給粆圖台吉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麵積是一樣的。


    “我,我就在大帥身邊學習,祝楊將軍旗開得勝,你……你小心榆林尤瘋子和寧夏那個賀蠻子。”


    粆圖台吉深吸口氣,隨著劉承宗東征一路攻城破堡,轉瞬殲滅土兵,他已經完全端正了自己的心態,他不是元帥府的座上客、也不是蒙古大汗的弟弟。


    他隻是插漢部駐青海元帥府的普通使者而已,跟吐魯番駐紮元帥府的使者失裏是一樣的,就當個戰場觀察員,挺好。


    楊耀笑著拍拍粆圖台吉的肩膀,這個插漢部台吉對他來說,比過去那些蒙古貴族都好玩,他倆的關係單方麵挺好。


    所謂的單方麵,就是粆圖台吉特別感激楊耀,因為楊將軍給種個痘兒。


    楊耀給他種痘,其實沒安啥好心。


    自從在劉獅子那領了培育痘苗的使命,楊耀所過之處會喘氣的都得被種個痘。


    楊耀心說早晚要給蒙古兵種痘,但蒙古人非我種類,沒種過痘啊,萬一反應大,死了咋辦?那捕魚營、輜重營的蒙古兵,也都是大元帥的兵,命也都是命。


    正當苦思冥想之際,楊耀就看見沒法找劉獅子玩、閑得在河嘴團團轉的粆圖台吉,當時楊參將的眼就直了,那心情比當年在固原領軍餉都高興。


    嘿!巧了嘛不是——這兒他媽有個死了不心疼的外人。


    他去問劉獅子,能不能給粆圖台吉鼻子裏也塞個痘苗。


    劉獅子答應了,楊耀很高興,認為大帥果然跟自己的想法一樣,外人死了不心疼。


    但實際上倆人的思考過程是不一樣的,楊耀是認為這事很危險,所以要給粆圖台吉種痘;劉承宗是認為這事不危險,所以才答應給粆圖台吉種痘。


    他壓根就沒往危險性那邊想,隻是考慮給粆圖台吉種痘,會給插漢部帶來的影響,稍加尋思,覺得也沒啥影響,那就種上吧。


    後來粆圖台吉就被楊耀逮走了,反應良好,再也不怕天花了。


    粆圖台吉對這過程沒覺得怎麽樣,那大元帥鼻子裏不也塞了團棉花嘛,他一團兒、我一團兒,這說明啥?


    說明我們哥倆兒的地位都很高。


    到現在粆圖台吉都不知道,他是人類對抗天花的曆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實驗材料之一,重要程度僅次於李萬慶逮的那隻猴兒。


    他印證了人痘種植術的對象隻要是人,都有效,不拘族類。


    那猴兒印證了種痘術的對象不一定非得是人,比他更重要。


    楊耀下城集結馬營兵將,三千六百騎已在千總魏遷兒、韓世友、楊承祖的率領下集結完畢,旋即引軍從南邊過橋,在湟水河灣的東岸列陣。


    沒過多久,謝二虎也引蒙古馬隊渡河,六千蒙古牧兵為兩部,位於楊耀的橫陣之後。


    粆圖台吉聽著鼓角爭鳴,密密麻麻的馬軍在百步外的河東列陣,對劉承宗感慨道:“楊將軍的馬軍嚴整,真是精騎……敵軍近了,大帥為啥不用那個鏡子。”


    劉承宗笑笑,啥都怕對比,楊耀策騎在對岸正中間一站,身後的千總、把總就知道自己該站在哪兒,各騎牽雙馬間隔四步站出營陣,當然看得整齊。


    謝二虎的蒙古兵看著是六千軍隊,人手也都經過挑選,都是掌握一定戰鬥技巧的人,但他們熟悉的都隻是百人隊級別的隊操,沒有營操習慣,六千人站到一起並不是一個整體。


    他知道,粆圖台吉說的鏡子是他手裏的望遠鏡。


    劉承宗搖搖頭,笑著把望遠鏡遞給粆圖道:“你拿著玩吧,我用不上它了。”


    他已經用望遠鏡看過敵軍的隊伍了,用的是馬兵在前、步兵在後的縱隊行軍陣型,步兵攜帶戰車,戰車上肯定裝備火炮,但能確定的是沒有千斤以上的重炮。


    這對劉承宗來說已經得到足夠的信息,不需要再用望遠鏡了。


    如果讓他行軍,一般不會把馬兵放在前麵,馬兵在前的情況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步兵較弱,才會用馬兵居前,以達到遭遇中快速搶占據點工事、為步兵留足結陣時間的目的。


    這也從側麵印證了戴道子部塘騎從俘虜那得到的消息,中路官軍有三鎮邊軍萬餘、土兵旗軍萬餘,後者的存在很可能就是三鎮大帥以馬軍居前的原因。


    這對劉承宗有利。


    因此眼下不論他還是黃勝宵,都不必使用望遠鏡了,他需要用肉眼來準確判斷敵軍的距離。


    這是長久征戰學來的經驗,隻有用肉眼判斷才夠精確。


    片刻之後,他和黃勝宵先後叫道:“一千步!”


    這個距離,他們能看見敵軍的輪廓,但仍然無法分辨是否是騎兵。


    城下的準備的塘兵隨即搖動旗幟,小黃旗在湟水河西、河東交替搖動,消息轉眼傳達到河東的馬軍陣中。


    謝二虎的蒙古馬隊隨即大片上馬,隨後看到楊耀部騎兵仍列陣坐在原地,又從馬背上下來。


    “八百步!”


    已經能夠分辨出敵人的騎兵了,而且能看見招展的軍旗。


    十二門重炮在城東丈高的土山上一字排開,炮兵隨著距離緩緩調整射擊角度,黃勝宵在城上也在調整射擊角度,他手邊是一門碾伯千戶所繳獲的佛朗機炮。


    這門炮沒什麽特別之處,但使用的是兩輪炮車,根據車身銘刻,配套的應該是一具天啟五年的捐造紅夷炮,但炮不知到哪兒去了,隻有裝備五百斤佛朗機的炮車。


    但這輛炮車對元帥府來說非常有用,因為其設計非常嚴格,有地平盤和車身照輪,刻定射程裏數,這是元帥府炮車能夠吸取的經驗。


    敵軍已近至八百步的消息傳來,楊耀點點頭,仍率領部下坐在原地。


    身後的蒙古兵已經站不住了,城上說八百步,對他們來說其實已經近至六七百步,那些擅自上馬的蒙古兵甚至能依稀分辨明軍的頭和驅趕,就連布麵甲胸口的團龍紋都能看見模糊一團。


    明軍仍在前進,突然角聲響起,劉承宗在城上看得清楚,官軍的騎兵仍然照舊,但其後的步兵行進步調猛地加快。


    他知道,這是馬隊進攻前的準備,步兵加快腳步以防馬隊進攻後步騎脫節。


    就在這時,楊耀站起身來,翻身上馬,勒住坐騎轉身,麵向部下。


    他身後的護兵卷起旌幡,隨即元帥府三千六百馬隊在城上人看來好似起伏波浪,從前到後、從中向外成片地站起身來。


    劉承宗最後看了一眼,遠處仍在行軍迫近的官軍,轉頭對黃勝宵道:“可以了。”


    黃勝宵揚起手臂,城下土山陣地身後,炮兵百總揮旗高呼:“炮兵準備!”


    傳令兵肩扛一杆紅旗招展而開,自炮兵陣地之後十步橫向馳過,十二個炮組的什長一一舉旗站在馬兵馳過的位置。


    待重炮百總再度揮動令旗,十二麵小旗一一揮下,隨即重炮咆哮,火光衝天硝煙遍地,七斤鐵彈穿過震蕩如靈魂出竅的土山,曳著嗖嗖的風聲越過河東近萬馬兵的頭頂,以高射角轟向河穀敵軍陣中。


    楊耀什麽都沒說,在馬背上坐得直挺。


    當炮彈越空而過,他拽韁繩轉身,透過缽胄頓項,脖頸汗毛紛紛立起,雙腳輕磕坐騎,按轡緩緩向前行去。


    魏遷兒、韓世友、楊承祖翻身上馬,三個千總部三千六百馬兵再度如波浪般起伏,缽胄紅纓與陣前丈八騎矛如同一朵巨大的野薔薇,緩緩向前壓去。


    劉承宗看著炮彈落入敵陣,並未奪去給粆圖台吉帶來無限新鮮感的望遠鏡,炮彈沒有命中最前的敵人在他預料之內,實際上這也是他的目的。


    他們在城上觀察距離,本就比炮兵陣地遠一點,炮兵按照八百步的射角打放,炮彈都會越過官軍最前的馬兵,轟擊在步兵陣線裏。


    在火炮的威脅下,官軍軍陣的慌亂即使隔著八百步,都能被劉承宗感知到。


    步兵的腳步為之一窒,軍官匆忙重新整隊,馬兵的步調則完全被打亂,有的加速驅馳,有的止步不前。


    劉承宗扶著厚厚的土牆城垛,口中喃喃:“壓住,壓住……”


    楊耀的馬營後方,騎兵的步調也在不由自主地越走越快,但軍官壓住了。


    從軍陣最前方的楊耀開始,他拔出雁翎刀自身側向右橫出,其後稍稍落後的三名千總,也依次拔刀,揮刀示意部下軍官壓住坐騎腳步。


    隨即軍陣中一個個把總、百總、什長依次亮出刀來,使騎兵軍陣仍舊保持四步間隔。


    軍陣最前的騎兵發出一聲聲歎息,他們抖著肩膀,將丈八騎矛的肩繩抖落,將矛杆持在手中,矛尾繩勾在腳尖,高挺著一杆杆長矛緩緩前進。


    他們是元帥府在練兵營學習最長時間的軍隊,每個士兵都能從將軍的行為中得知作戰目的。


    官兵的馬兵再前,步兵尚未形成大的營陣,他們的任務隨戰況浮動,如能趕在官軍步兵結為營陣前驅除騎兵,就能奠定初戰勝局;如若不然,就按照大帥的要求,隻是殺一殺敵軍的銳氣。


    因此這將是邊軍與邊軍、馬兵對馬兵的戰鬥。


    楊耀按轡緩行,側臉看見軍陣的步調已被壓製百步穩定下來,這才揮手將雁翎刀靠於右肩,前方地動山搖,數千騎兵形成數個銳陣向他奔來,他卻滿麵冰冷露出輕蔑的笑。


    旋即額頭青筋暴起,神色暴變:“延綏兵何在?”


    馬營數百將士高呼:“延綏軍在此!”


    楊耀又問:“固原兵何在?”


    馬營再度有數百將士齊齊高呼,就連楊耀也跟著高呼:“固原軍在此!”


    楊耀再問:“寧夏兵何在?”


    馬營裏又有數百將士在緩緩行進中齊聲高呼:“寧夏軍在此!”


    僅僅喊了十五個字,楊耀的嗓子已經啞了,他最後扯著嗓子問道:“邊軍何在?”


    “邊軍在此!邊軍在此!邊軍在此!”


    聲音在山穀中回蕩,甚至壓住三百步外數千騎兵奔踏的馬蹄聲。


    楊耀雙腳輕磕馬腹,戰馬開始快步行走,整個人隨著坐騎顛簸起伏,靠在肩頭雪亮的雁翎刀映著日光,隨手臂緩緩前指。


    身後後的軍陣也開始在行進中變陣。


    三個千總軍陣中,左把總率先加速越過各自的千總,其後六百馬兵依次越眾而出居於陣前。


    三個左把總部各自兵分五部,其中三個左百總部繼續加速,在陣前形成第一波次三個衝撞陣型。


    一排排挺著長矛、披掛馬甲的馬兵呈不太標準的直線以四步間隔越過了魏遷兒、韓世友、楊承祖三名千總。


    在他們越過楊耀的同時,這些技藝高超的馬兵微微收斂下頜,缽胄眉庇陰影下的雙目死死盯著越來越近的敵軍騎兵。


    一杆杆丈八騎矛在馬兵掌中緩緩落下,或單臂挾矛齊進,或撒開韁繩雙手持矛挺進,在馬蹄轟踏中發起衝鋒。


    楊耀保持著揚刀向前的姿勢,他知道,騎兵很少會互相對衝。


    但這一次,隻有真正的邊軍能一往無前!


    ------題外話------


    晚上好!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頑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奪鹿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奪鹿侯並收藏頑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