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一臉懵逼,這明國小皇帝突然招呼自己,是尋思要幹啥?
自打被俘之後,皇太極的心思就出現了轉變,特別是在朱由校明明有了自己父汗作為俘虜的情況下,居然還留了自己一條命之後。
萌生死誌的皇太極,一下又不想死了。
漢人有句話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著,皇太極如今就是抱了這樣一個心態。
畢竟活著,才有機會翻盤,活著,才有一雪前恥的機會。
自幼研習漢家文化的皇太極隻覺得此時勾踐、韓信、李世民等一眾漢家臥薪嚐膽的人傑天驕附體,甚至這其中還包含了朱由校的老祖宗朱棣!
想到這裏,皇太極高大的身材突然晃了一晃。
看著騎在馬上的天啟帝,皇太極偌大一個男兒突然卑躬屈膝道:“尊貴的大明聖天子,不知您喚奴才,是有何事?”
朱由校陡然一驚,看著皇太極這麽快的轉變,不由自己都為皇太極驚歎了起來。
這廝,能屈能伸,前一秒還慷慨激昂,下一秒就立馬低聲下氣。
也難怪,滿清二百年大計,能從他的手裏落實。
“洪台吉,你身為建奴四大貝勒之一,想必知道,此次努爾哈赤的大軍動向詳細,你且告訴朕,努爾哈赤自錦州而來,帶了多少人馬,多少軍備,多少物資,走的,是哪條道?”
朱由校話音剛起,皇太極心裏就犯起了嘀咕,這明國皇帝可不是什麽蠢貨,他都能演一出大戲演了整整五年,隻為了瞞天過海。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又豈可問出這般弱智的問題?
更何況,即便是自己敢回答,他明國小皇帝就敢真信了不成?
不對,這必然是試探!是對自己的試探!
皇太極腦瓜子轉的很快,他也確實是沒有猜錯,這的確就是朱由校給與他的試探,更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在寧遠城這麽多將士軍民的眼前,施展開來的陽謀。
這是朱由校在明白了皇太極這個家夥能屈能伸這一點之後,立馬做下來的決定。
事關接下來寧遠之戰的大方針定計,以及朱由校選擇如何調教皇太極的方式,朱由校當然不會輕易的就下了定論。
看著朱由校,皇太極思索了一瞬之後回答道:“啟稟尊貴的大明聖天子天啟大皇帝陛下,本次老奴酋努爾哈赤自沈陽出兵,調集八旗精銳總計六萬餘,集結於錦州。”
“奴才行事,乃是擅作主張,自察哈爾蒙古歸來之後,就率領奴才的親衛到了杏山驛,並且通知察哈爾諸部,三日內集結五千大軍,為奴才所用。”
“至於努爾哈赤行軍路線,奴才被俘之後,想必奴酋定然會更改之前的方針。”
“故而奴才不知。”
瞥了一眼這個叫自己老爹一口一個老奴酋無比流利的皇太極,朱由校嘴角卻微微的挑了起來,這皇太極在這麽多人麵前這般的說努爾哈赤。
多少,是會透露出去的。
風聲自然會走漏,一旦走漏,難免會落入建奴們的耳中。
即便是努爾哈赤有容人之量,可是以皇太極自己的那些兄弟們,卻是萬般難以容下皇太極的。
建奴分裂的種子,就此,已然是埋下了。
可是朱由校卻不敢給麵前這個卑躬屈膝的人一絲小覷,誰知道皇太極這貨到底是為了自己活命這麽說,還是為了別的什麽?
如果是單單隻是為了自己活命,那麽毫無疑問,建奴分裂的種子將會隨著自己寧遠之戰後放歸建奴,行驅虎吞狼之際收複遼東四郡,收複徐福故地的計策逐漸生根發芽。
內鬥的建奴,是無法形成規模的。
這一點,在曆史上無數的大一統的遊牧民族王朝政權分崩析離中就可以體現出來。
而無法整合為一起得建奴,即便是他們麵對朝鮮,麵對日本的時候,會如狼似虎,可是麵對將他們從遼東驅逐出去的大明時,卻絕對無法再如同現在一樣,擰成一股繩。
一盤散沙,對於朱由校集權之後的大明而言,根本算不上什麽。
可如果皇太極此時的表現,隻是皇太極為了麻痹自己,讓自己誤會,從而對他的防備放鬆,那麽皇太極這人的思想改造教育,就得抓的認真一點才行。
“那麽,洪台吉,你就說說之前你們的計劃,從何處動兵,從何處發難,全部說說如何?”
聽著天啟帝的第二問,皇太極隻覺得自己脊背上的冷汗正瘋狂的滲出,說,還是不說?
皇太極可真不敢去賭自己老爹會大規模的更改作戰計劃,這一點基於皇太極對努爾哈赤的了解之上。
努爾哈赤伴隨著年歲漸長,也逐漸的開始隨心所欲了起來,為何努爾哈赤大軍沒有帶著火炮,反而是自己這個剛從草原回來的四貝勒匆匆忙忙從錦州拉出了火炮隊伍,就是因為努爾哈赤嫌棄火炮行進緩慢,不便於大軍機動!
而這一次對大明的計劃,在一年前,就已經悄然做下。
如今隨著天啟帝親臨第一線,皇太極可不覺得自己老爹會放棄之前穩妥的作戰計劃,而選擇一條新的計劃。
可是麵對此時天啟帝的追問,皇太極卻慌了神,雙目左右看了兩眼之後,皇太極咽了口唾沫道:“……在此……在此之前,奴酋努爾哈赤的定計是,自沈陽出兵,劫掠關外所有明國城堡村寨,取百姓青壯女子填補女真。”
“以老弱病殘為大軍前驅,自錦州集結出兵,對寧遠進行攻城合圍。”
“同時遣人聯通明國現任的遼東經略高第,因為此人貪財好色,所以以財色誘之,以大軍威之,讓他龜縮山海關內,放棄關外。”
“為了避免山海關撕破協議,奴酋更是每五日,便會派遣一支千人以上的隊伍,在山海關和寧遠城之間的道路上遊弋,用以威脅山海關的高第。”
“算算此時,應當是蘇完瓜爾佳的部族前去山海關的時節。”
“大明聖天子天啟大皇帝陛下,奴才說的,句句都是真話啊!”
聽著皇太極的話,朱由校眯起了雙眼,心裏開始了盤算。
這皇太極說的,大致上和如今已經發生的事情和情報都能夠結合上,可是都是已然發生了的事情,這貨現在說這些,還是不夠老實。
何況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皇太極還沒有說出來。
“洪台吉,朕問你,自錦州出來之後,你建奴大軍,會以哪條路線,進攻寧遠?!”
“休要與朕,顧左右而言他!”
自打被俘之後,皇太極的心思就出現了轉變,特別是在朱由校明明有了自己父汗作為俘虜的情況下,居然還留了自己一條命之後。
萌生死誌的皇太極,一下又不想死了。
漢人有句話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著,皇太極如今就是抱了這樣一個心態。
畢竟活著,才有機會翻盤,活著,才有一雪前恥的機會。
自幼研習漢家文化的皇太極隻覺得此時勾踐、韓信、李世民等一眾漢家臥薪嚐膽的人傑天驕附體,甚至這其中還包含了朱由校的老祖宗朱棣!
想到這裏,皇太極高大的身材突然晃了一晃。
看著騎在馬上的天啟帝,皇太極偌大一個男兒突然卑躬屈膝道:“尊貴的大明聖天子,不知您喚奴才,是有何事?”
朱由校陡然一驚,看著皇太極這麽快的轉變,不由自己都為皇太極驚歎了起來。
這廝,能屈能伸,前一秒還慷慨激昂,下一秒就立馬低聲下氣。
也難怪,滿清二百年大計,能從他的手裏落實。
“洪台吉,你身為建奴四大貝勒之一,想必知道,此次努爾哈赤的大軍動向詳細,你且告訴朕,努爾哈赤自錦州而來,帶了多少人馬,多少軍備,多少物資,走的,是哪條道?”
朱由校話音剛起,皇太極心裏就犯起了嘀咕,這明國皇帝可不是什麽蠢貨,他都能演一出大戲演了整整五年,隻為了瞞天過海。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又豈可問出這般弱智的問題?
更何況,即便是自己敢回答,他明國小皇帝就敢真信了不成?
不對,這必然是試探!是對自己的試探!
皇太極腦瓜子轉的很快,他也確實是沒有猜錯,這的確就是朱由校給與他的試探,更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在寧遠城這麽多將士軍民的眼前,施展開來的陽謀。
這是朱由校在明白了皇太極這個家夥能屈能伸這一點之後,立馬做下來的決定。
事關接下來寧遠之戰的大方針定計,以及朱由校選擇如何調教皇太極的方式,朱由校當然不會輕易的就下了定論。
看著朱由校,皇太極思索了一瞬之後回答道:“啟稟尊貴的大明聖天子天啟大皇帝陛下,本次老奴酋努爾哈赤自沈陽出兵,調集八旗精銳總計六萬餘,集結於錦州。”
“奴才行事,乃是擅作主張,自察哈爾蒙古歸來之後,就率領奴才的親衛到了杏山驛,並且通知察哈爾諸部,三日內集結五千大軍,為奴才所用。”
“至於努爾哈赤行軍路線,奴才被俘之後,想必奴酋定然會更改之前的方針。”
“故而奴才不知。”
瞥了一眼這個叫自己老爹一口一個老奴酋無比流利的皇太極,朱由校嘴角卻微微的挑了起來,這皇太極在這麽多人麵前這般的說努爾哈赤。
多少,是會透露出去的。
風聲自然會走漏,一旦走漏,難免會落入建奴們的耳中。
即便是努爾哈赤有容人之量,可是以皇太極自己的那些兄弟們,卻是萬般難以容下皇太極的。
建奴分裂的種子,就此,已然是埋下了。
可是朱由校卻不敢給麵前這個卑躬屈膝的人一絲小覷,誰知道皇太極這貨到底是為了自己活命這麽說,還是為了別的什麽?
如果是單單隻是為了自己活命,那麽毫無疑問,建奴分裂的種子將會隨著自己寧遠之戰後放歸建奴,行驅虎吞狼之際收複遼東四郡,收複徐福故地的計策逐漸生根發芽。
內鬥的建奴,是無法形成規模的。
這一點,在曆史上無數的大一統的遊牧民族王朝政權分崩析離中就可以體現出來。
而無法整合為一起得建奴,即便是他們麵對朝鮮,麵對日本的時候,會如狼似虎,可是麵對將他們從遼東驅逐出去的大明時,卻絕對無法再如同現在一樣,擰成一股繩。
一盤散沙,對於朱由校集權之後的大明而言,根本算不上什麽。
可如果皇太極此時的表現,隻是皇太極為了麻痹自己,讓自己誤會,從而對他的防備放鬆,那麽皇太極這人的思想改造教育,就得抓的認真一點才行。
“那麽,洪台吉,你就說說之前你們的計劃,從何處動兵,從何處發難,全部說說如何?”
聽著天啟帝的第二問,皇太極隻覺得自己脊背上的冷汗正瘋狂的滲出,說,還是不說?
皇太極可真不敢去賭自己老爹會大規模的更改作戰計劃,這一點基於皇太極對努爾哈赤的了解之上。
努爾哈赤伴隨著年歲漸長,也逐漸的開始隨心所欲了起來,為何努爾哈赤大軍沒有帶著火炮,反而是自己這個剛從草原回來的四貝勒匆匆忙忙從錦州拉出了火炮隊伍,就是因為努爾哈赤嫌棄火炮行進緩慢,不便於大軍機動!
而這一次對大明的計劃,在一年前,就已經悄然做下。
如今隨著天啟帝親臨第一線,皇太極可不覺得自己老爹會放棄之前穩妥的作戰計劃,而選擇一條新的計劃。
可是麵對此時天啟帝的追問,皇太極卻慌了神,雙目左右看了兩眼之後,皇太極咽了口唾沫道:“……在此……在此之前,奴酋努爾哈赤的定計是,自沈陽出兵,劫掠關外所有明國城堡村寨,取百姓青壯女子填補女真。”
“以老弱病殘為大軍前驅,自錦州集結出兵,對寧遠進行攻城合圍。”
“同時遣人聯通明國現任的遼東經略高第,因為此人貪財好色,所以以財色誘之,以大軍威之,讓他龜縮山海關內,放棄關外。”
“為了避免山海關撕破協議,奴酋更是每五日,便會派遣一支千人以上的隊伍,在山海關和寧遠城之間的道路上遊弋,用以威脅山海關的高第。”
“算算此時,應當是蘇完瓜爾佳的部族前去山海關的時節。”
“大明聖天子天啟大皇帝陛下,奴才說的,句句都是真話啊!”
聽著皇太極的話,朱由校眯起了雙眼,心裏開始了盤算。
這皇太極說的,大致上和如今已經發生的事情和情報都能夠結合上,可是都是已然發生了的事情,這貨現在說這些,還是不夠老實。
何況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皇太極還沒有說出來。
“洪台吉,朕問你,自錦州出來之後,你建奴大軍,會以哪條路線,進攻寧遠?!”
“休要與朕,顧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