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建奴的戰馬過來,可不是朱由校想著宰了吃肉。
而是在不清楚建奴來的這波援軍究竟是真騎兵還是下馬騎的時候,朱由校就已經做好了將這些戰馬剩餘利用價值發揮到極致的計劃。
昔日春秋戰國時期,田單一手火牛陣,成功複齊。
自己也躋身春秋十大名將之列。
而如今,這些經曆過長途跋涉以及一番苦戰的建奴戰馬,朱由校打算來一出火馬陣!
雖然說戰馬和牛不一樣,受驚了大概率不會低頭悶著往前跑。
可是同樣的,狂亂作用下的戰馬,也能造成極大的破壞!
而如何控製這些戰馬的大致衝鋒方向,朱由校早已有了腹案。
隻要讓這些戰馬,覺得身後有危險,就可以了!
“兄弟們,給這些建奴的戰馬馬尾上都淋上引火物,調整好戰馬的位置。”
“待建奴援兵至,點火引燃馬尾,刀刺馬臀!”
“讓這些建奴的馬,成為我大明之先鋒!”
聽著朱由校的布置,這剩餘下來的三百多個大明騎兵,麵麵相覷了一番之後,紛紛忙碌了起來。
黃得功也勒住了馬,將自己的大刀往地上一插,大步走到了朱由校麵前,拱手道:“將軍,末將無能,未能及時機變。”
“京營兄弟死傷慘重,皆末將之過!”
這一番話,言辭懇切,朱由校也看得出來,從京營中,將這三百餘騎兵點出來的黃得功,此時是真的心痛,真的傷心了。
畢竟說到底,都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
出北京城的時候,還是有說有笑,憧憬著未來。
而現在,這一條條年輕的生命卻都已經凋零了。
看著黃得功這幅樣子,朱由校挑了挑眉道:“和你有什麽關係?本將軍早就說過,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建奴之所以可以打出薩爾滸,可以席卷遼東,打的我大明隻能堅壁清野又豈能是什麽泛泛之輩?”
“然而你也看到了,跟著我們從北京城裏出來的這些人裏,有多少人不把建奴當成一回事兒?”
“看看吧,看看遼東軍。”
“人家在麵臨建奴馬上結陣的時候,立馬就做出了反應。”
“而你們呢,卻是一個個的被逐個擊破。”
“這就是訓練量少了導致的問題。”
說完這一番話,朱由校又壓低了聲音,看著黃得功,以隻有他們二人能夠聽清的聲音說道:“黃得功,你可別忘了朕有多器重你,總兵之職,就擺在你的麵前,你不要讓朕寒心!”
“京營,是朕看到了你,看到了孫應元,看到了劉元斌,才覺得沒有爛到骨子裏,還有著可以拯救的可能性,才沒有解散掉。”
“可是今日你們的表現,太讓朕失望了。”
“你好好去問問你的兄弟們,他們到底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勝?”
“如果不能打仗,不能打勝,甚至於連去打的勇氣都沒有。”
“那不如就滾回北京城裏繼續做苦力吧!”
“就當是朕,白費了一番好心!”
“朕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兒,看到你們幾個有骨頭的,就以為願意給人打白工當苦力的京營丘八,不是孬種,不是慫貨,而是我大明鐵骨錚錚的軍人了。”
“以後,朕不會再如此意氣用事了!”
聽著朱由校的話,黃得功冷汗淋漓,因為天啟帝這一番話,直接讓他想到了昔日北京城裏,淪為達官貴人廉價勞動力的京營。
讓他回想到了,天啟帝為了不再讓京師中達官貴人繼續欺壓京營,而高高舉起的屠刀!
如果真的天啟皇帝徹底放棄了京營,那麽京營這數百年以來,所有的榮譽,所有的聲望都將化作泡影。
後人們能夠從史書上看到的,就隻有京營是孬種,是慫貨這樣的記載了!
“啪嗒!”一聲,黃得功跪下了。
“末將知道了!還請將軍,再給末將一次機會!京營,不是孬種,更不是慫貨!”
京營那幸存下來的一百多人一看他們的頂頭上司黃得功都這樣了,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可是自幼就在北京城裏,侍奉著達官貴人的他們。
又怎麽可能完全不懂如何去察言觀色?
一個個立馬機靈的跪在了地上,呼喊起了黃得功的那一段話。
眼見著自己的激將法生效,朱由校瞥了一眼這幫京營騎兵,厲喝道:“既然想讓本將給你們一個機會,那就都他娘的給本將幹活去!”
“黃得功,本將再信你一次!”
“如今山海關已有孫閣老坐鎮掌權,我們最多七日,就要奔赴寧遠,去馳援袁崇煥!”
“這七日裏,讓本將看看京營的人,到底有沒有骨頭!”
“軍人,要有骨氣!”
“明白了嗎?”
雖然朱由校提高音量說的這些,並不夠詳細,並不夠明白。
可終究說到底,誰都不會願意讓別人指著鼻子罵孬種慫貨。
泥人都會有幾分火氣,何況是這些還有著一點熱血未泯的京營戰士?
有些事,不用朱由校說的太明白,黃得功自己就會去抓緊,就會去好好的操練。
更何況朱由校連參照物都給他們選好了,曹文詔叔侄倆帶領的遼東兵,在方才一戰中,和他們京營兵的表現,還不夠說一句反差大麽?
黃得功重重點頭道:“末將明白!”
“大軍開拔之日,末將定讓將軍看到一支完全不一樣的京營軍!”
其實說到底,很多事情朱由校的心裏清楚的很。
這些京師兵,既然選擇了,跟自己馳援遼東,那麽也就等於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對比起那些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私兵的各大衛所士卒而言,京營遠征軍的他們,每一個都是大明的好戰士。
朱由校自然不願意看著大明的好戰士,死的沒有一點意義。
更何況,本身明明是可以不用死的。
卻因為他們的疏忽和輕敵,落了個身死魂消的下場。
這種失誤,本不該犯!
麵對同樣的敵人,山海關的騎兵,損失不到三成,而京師軍卻是折損近半!
這種事鬧多了,可沒人吃得消!
而是在不清楚建奴來的這波援軍究竟是真騎兵還是下馬騎的時候,朱由校就已經做好了將這些戰馬剩餘利用價值發揮到極致的計劃。
昔日春秋戰國時期,田單一手火牛陣,成功複齊。
自己也躋身春秋十大名將之列。
而如今,這些經曆過長途跋涉以及一番苦戰的建奴戰馬,朱由校打算來一出火馬陣!
雖然說戰馬和牛不一樣,受驚了大概率不會低頭悶著往前跑。
可是同樣的,狂亂作用下的戰馬,也能造成極大的破壞!
而如何控製這些戰馬的大致衝鋒方向,朱由校早已有了腹案。
隻要讓這些戰馬,覺得身後有危險,就可以了!
“兄弟們,給這些建奴的戰馬馬尾上都淋上引火物,調整好戰馬的位置。”
“待建奴援兵至,點火引燃馬尾,刀刺馬臀!”
“讓這些建奴的馬,成為我大明之先鋒!”
聽著朱由校的布置,這剩餘下來的三百多個大明騎兵,麵麵相覷了一番之後,紛紛忙碌了起來。
黃得功也勒住了馬,將自己的大刀往地上一插,大步走到了朱由校麵前,拱手道:“將軍,末將無能,未能及時機變。”
“京營兄弟死傷慘重,皆末將之過!”
這一番話,言辭懇切,朱由校也看得出來,從京營中,將這三百餘騎兵點出來的黃得功,此時是真的心痛,真的傷心了。
畢竟說到底,都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
出北京城的時候,還是有說有笑,憧憬著未來。
而現在,這一條條年輕的生命卻都已經凋零了。
看著黃得功這幅樣子,朱由校挑了挑眉道:“和你有什麽關係?本將軍早就說過,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建奴之所以可以打出薩爾滸,可以席卷遼東,打的我大明隻能堅壁清野又豈能是什麽泛泛之輩?”
“然而你也看到了,跟著我們從北京城裏出來的這些人裏,有多少人不把建奴當成一回事兒?”
“看看吧,看看遼東軍。”
“人家在麵臨建奴馬上結陣的時候,立馬就做出了反應。”
“而你們呢,卻是一個個的被逐個擊破。”
“這就是訓練量少了導致的問題。”
說完這一番話,朱由校又壓低了聲音,看著黃得功,以隻有他們二人能夠聽清的聲音說道:“黃得功,你可別忘了朕有多器重你,總兵之職,就擺在你的麵前,你不要讓朕寒心!”
“京營,是朕看到了你,看到了孫應元,看到了劉元斌,才覺得沒有爛到骨子裏,還有著可以拯救的可能性,才沒有解散掉。”
“可是今日你們的表現,太讓朕失望了。”
“你好好去問問你的兄弟們,他們到底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勝?”
“如果不能打仗,不能打勝,甚至於連去打的勇氣都沒有。”
“那不如就滾回北京城裏繼續做苦力吧!”
“就當是朕,白費了一番好心!”
“朕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兒,看到你們幾個有骨頭的,就以為願意給人打白工當苦力的京營丘八,不是孬種,不是慫貨,而是我大明鐵骨錚錚的軍人了。”
“以後,朕不會再如此意氣用事了!”
聽著朱由校的話,黃得功冷汗淋漓,因為天啟帝這一番話,直接讓他想到了昔日北京城裏,淪為達官貴人廉價勞動力的京營。
讓他回想到了,天啟帝為了不再讓京師中達官貴人繼續欺壓京營,而高高舉起的屠刀!
如果真的天啟皇帝徹底放棄了京營,那麽京營這數百年以來,所有的榮譽,所有的聲望都將化作泡影。
後人們能夠從史書上看到的,就隻有京營是孬種,是慫貨這樣的記載了!
“啪嗒!”一聲,黃得功跪下了。
“末將知道了!還請將軍,再給末將一次機會!京營,不是孬種,更不是慫貨!”
京營那幸存下來的一百多人一看他們的頂頭上司黃得功都這樣了,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可是自幼就在北京城裏,侍奉著達官貴人的他們。
又怎麽可能完全不懂如何去察言觀色?
一個個立馬機靈的跪在了地上,呼喊起了黃得功的那一段話。
眼見著自己的激將法生效,朱由校瞥了一眼這幫京營騎兵,厲喝道:“既然想讓本將給你們一個機會,那就都他娘的給本將幹活去!”
“黃得功,本將再信你一次!”
“如今山海關已有孫閣老坐鎮掌權,我們最多七日,就要奔赴寧遠,去馳援袁崇煥!”
“這七日裏,讓本將看看京營的人,到底有沒有骨頭!”
“軍人,要有骨氣!”
“明白了嗎?”
雖然朱由校提高音量說的這些,並不夠詳細,並不夠明白。
可終究說到底,誰都不會願意讓別人指著鼻子罵孬種慫貨。
泥人都會有幾分火氣,何況是這些還有著一點熱血未泯的京營戰士?
有些事,不用朱由校說的太明白,黃得功自己就會去抓緊,就會去好好的操練。
更何況朱由校連參照物都給他們選好了,曹文詔叔侄倆帶領的遼東兵,在方才一戰中,和他們京營兵的表現,還不夠說一句反差大麽?
黃得功重重點頭道:“末將明白!”
“大軍開拔之日,末將定讓將軍看到一支完全不一樣的京營軍!”
其實說到底,很多事情朱由校的心裏清楚的很。
這些京師兵,既然選擇了,跟自己馳援遼東,那麽也就等於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對比起那些甚至可以說得上是私兵的各大衛所士卒而言,京營遠征軍的他們,每一個都是大明的好戰士。
朱由校自然不願意看著大明的好戰士,死的沒有一點意義。
更何況,本身明明是可以不用死的。
卻因為他們的疏忽和輕敵,落了個身死魂消的下場。
這種失誤,本不該犯!
麵對同樣的敵人,山海關的騎兵,損失不到三成,而京師軍卻是折損近半!
這種事鬧多了,可沒人吃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