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的話音方落,朱由檢就臉色慘白的倒退了幾步。
大明朝的命脈,被把握在了一群商人手中?
這句話,從何說起?
雖然說自從宋朝以來,商賈之道就已經逐漸開始走上了台麵,可是歸根結底,士農工商的本位思想,在大明朝還是極為主流的。
誰也不會去相信,商人,可以手握這麽大一個皇朝的命脈。
可是偏生,朱由檢今天被朱由校灌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本就已經對他的世界觀,產生了極大的衝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不論說什麽,朱由檢下意識的,都會去仔細琢磨,套上他今天剛汲取到的知識,去進行分析推敲。
這一推敲,就出問題了,朱由檢直接將朱由校所說的商人階層,帶入到了東林黨背後的金主們頭上!
東林黨之所以能夠在朝堂,在地方上呼風喚雨,除了他們本身的黨爭本事之外,永遠也繞不開他們背後的人。
由東南沿海的豪商巨賈,還有東南的大地主階層組成的後援團,才是東林黨在晚明朝野上下能夠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糧,也有糧!
源源不斷的供應鏈,加上官商勾結,在地方上呼風喚雨,指黑為白,動輒這個清官,那個聖賢。
通過利益,通過能夠為百姓填飽肚子提供生計的誘惑,來讓百姓們為東林黨人造勢,搖唇鼓舌唱讚歌。
朝廷雖然科舉取士,但是一個人的名聲足夠大的時候,自然就會落入高層們的視線之中,這個人如果考了個不錯的成績,那麽印象分,就會得到相對的提升!
朱由檢怕了。
由不得他不怕。
因為在此時的朱由檢眼中,朱由校的話,無疑就是直接報了東林黨人的身份證!
雖然朱由校沒有直接指名道姓,大明的經濟命脈掌控在東林黨人手中,但是實際上,朱由校就是這個意思!
看到朱由檢的舉動,天啟帝笑了笑,按住了朱由檢的肩頭,製止了他繼續後退的腳步,朗聲道:“由檢,有些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可,不用說出來,引起朝廷內外恐慌。”
“自萬曆朝開始,大明朝野黨爭不斷,最終東林脫穎而出,將齊楚浙黨全部打成了邪黨。然而東林固然龐大,根深蒂固,可是在此時魏伴伴的屠刀下,東林黨人蟄伏了起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冒頭,就會被針對。”
“比起冒著被砍的風險,他們更願意通過利誘來腐蝕朝野,讓朝野之中,遍布他們的聲音。”
“這也是為什麽即便是現在東林黨人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可是朝堂之中,百姓之間,依舊有著無數人在攻憚魏伴伴為首的閹黨的主因。”
“因為他們有著足夠的能量,讓民眾為他們搖唇鼓舌。”
“這樣一來,全天下人,就都會念著他們的好,畢竟沒見過,三人即可成虎,更何況三千人,三萬人都在傳唱他們的事跡?”
“這其中的影響力,想必由檢你不用我說,也能夠明白。”
“所以朝野中,朕依舊容忍,任命了不少的東林士子為官,更是拜東林黨中有著極為不俗地位的孫閣老為帥,督軍遼東。”
“這一切,都是哥哥身為這當今天子的製衡之道。”
“天下皆言東林黨人是名士,是賢良,朕用一批,殺一批,做一個態度。”
“讓天下人都知道,現在的天子頂多算是個昏君,但是也不是無道昏君,這樣,哥的棋才能繼續下下去。”
“以後由檢你為政一方的時候,也要謹記這一點,朝堂之中,一定要保持住平衡。”
“即便是權利都牢牢的握在你一個人手中,你也要記住,朝堂中,必須要保持住文武的平衡。”
“文以儒亂法,俠以武犯禁。說的可不僅僅隻有江湖,朝堂,也同樣如此!”
“你想想曆朝曆代,文武之間的平衡一旦失調,後果都是什麽樣?”
“漢以強亡,即便是到了東漢末年,三國紛爭的時代,也同樣可以按著周邊異族的死穴打!”
“可當三國歸晉統一之後,因為皇帝無能,異族紛紛入寇,將神州拉入了陸沉的境地。”
“趙宋重文輕武,即便是韓世忠,嶽飛這樣的名將,見到一些品秩比他們低的文官,也要低頭行禮,最終落得個國破家亡,帝王以身殉國的下場。”
“然而,趙宋最終還是有骨氣的,十餘萬人同赴海,君臣把手全死節。”
“可是我大明的文人,到底是什麽樣子,難道由檢你還不明白麽?”
“想想遼東的袁應泰吧!要不是他婦人之仁,使得遼東喪了十餘萬精銳,大明如今,又豈會如此岌岌可危?!”
朱由校所說的一字一句,都深深的刺進了朱由檢的心中,年少的朱由檢,還從未想過,自己曾經憧憬信任過的東林黨人們,居然能夠幹出來一戰喪盡邊關精銳的事情來。
畢竟,從很早以前起,朱由檢眼中的東林們,就是無所不能的。
而自己皇兄今日所說的這些,也都徹底讓朱由檢認清了自己的皇兄,從未懈怠的這個事實。
自己皇兄今日之所以跟自己說這麽多,無非就是看在自己是他曾經最疼愛的弟弟這一點上,這卻又偏偏戳中了朱由檢他最渴望的一點上。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生母早死,自幼朱由檢就被托付給了李選侍撫養,而李選侍本就連朱由校這個皇長孫都不太待見,更別提朱由檢了。
於是朱由檢幼年的全部親情,幾乎都來自於和他一起長大的朱由校,以及他們的皇爺爺萬曆帝。
本來在自己那些先生們的教導下,以為自己的皇兄變了,忘了初心,暗中下定決心要打醒自己皇兄的朱由檢,卻又驚訝的發現,自己的皇兄沒變,隻是變得更加成熟了!
在這多重喜怒之下,朱由檢覺得,自己還是乖乖的學就好了,自己的大哥,向來就比自己有主見,聽他的,準沒錯!
看著朱由校的臉,朱由檢點頭說道:“皇兄,臣弟,定將皇兄所言,謹記於心。”
謹記於心?
這可不夠!
聽到朱由檢的回答,朱由校拍了拍朱由檢的肩膀,朗聲道:“由檢,皇兄這一去,京師就交給你了,好好的給朕,給哥哥,看好咱們的家!”
“有什麽不懂的,可以問魏伴伴,你也可以問東林,但是不能偏聽偏信,要有自己的思維能力。”
“哥哥交代給你的事,你記住了,哥哥,等著咱的弟弟,長大啊!”
朱由檢熱淚盈眶,雙臂一擺,五體投地道:“臣弟,遵令!”
大明朝的命脈,被把握在了一群商人手中?
這句話,從何說起?
雖然說自從宋朝以來,商賈之道就已經逐漸開始走上了台麵,可是歸根結底,士農工商的本位思想,在大明朝還是極為主流的。
誰也不會去相信,商人,可以手握這麽大一個皇朝的命脈。
可是偏生,朱由檢今天被朱由校灌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本就已經對他的世界觀,產生了極大的衝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由校不論說什麽,朱由檢下意識的,都會去仔細琢磨,套上他今天剛汲取到的知識,去進行分析推敲。
這一推敲,就出問題了,朱由檢直接將朱由校所說的商人階層,帶入到了東林黨背後的金主們頭上!
東林黨之所以能夠在朝堂,在地方上呼風喚雨,除了他們本身的黨爭本事之外,永遠也繞不開他們背後的人。
由東南沿海的豪商巨賈,還有東南的大地主階層組成的後援團,才是東林黨在晚明朝野上下能夠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糧,也有糧!
源源不斷的供應鏈,加上官商勾結,在地方上呼風喚雨,指黑為白,動輒這個清官,那個聖賢。
通過利益,通過能夠為百姓填飽肚子提供生計的誘惑,來讓百姓們為東林黨人造勢,搖唇鼓舌唱讚歌。
朝廷雖然科舉取士,但是一個人的名聲足夠大的時候,自然就會落入高層們的視線之中,這個人如果考了個不錯的成績,那麽印象分,就會得到相對的提升!
朱由檢怕了。
由不得他不怕。
因為在此時的朱由檢眼中,朱由校的話,無疑就是直接報了東林黨人的身份證!
雖然朱由校沒有直接指名道姓,大明的經濟命脈掌控在東林黨人手中,但是實際上,朱由校就是這個意思!
看到朱由檢的舉動,天啟帝笑了笑,按住了朱由檢的肩頭,製止了他繼續後退的腳步,朗聲道:“由檢,有些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可,不用說出來,引起朝廷內外恐慌。”
“自萬曆朝開始,大明朝野黨爭不斷,最終東林脫穎而出,將齊楚浙黨全部打成了邪黨。然而東林固然龐大,根深蒂固,可是在此時魏伴伴的屠刀下,東林黨人蟄伏了起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冒頭,就會被針對。”
“比起冒著被砍的風險,他們更願意通過利誘來腐蝕朝野,讓朝野之中,遍布他們的聲音。”
“這也是為什麽即便是現在東林黨人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可是朝堂之中,百姓之間,依舊有著無數人在攻憚魏伴伴為首的閹黨的主因。”
“因為他們有著足夠的能量,讓民眾為他們搖唇鼓舌。”
“這樣一來,全天下人,就都會念著他們的好,畢竟沒見過,三人即可成虎,更何況三千人,三萬人都在傳唱他們的事跡?”
“這其中的影響力,想必由檢你不用我說,也能夠明白。”
“所以朝野中,朕依舊容忍,任命了不少的東林士子為官,更是拜東林黨中有著極為不俗地位的孫閣老為帥,督軍遼東。”
“這一切,都是哥哥身為這當今天子的製衡之道。”
“天下皆言東林黨人是名士,是賢良,朕用一批,殺一批,做一個態度。”
“讓天下人都知道,現在的天子頂多算是個昏君,但是也不是無道昏君,這樣,哥的棋才能繼續下下去。”
“以後由檢你為政一方的時候,也要謹記這一點,朝堂之中,一定要保持住平衡。”
“即便是權利都牢牢的握在你一個人手中,你也要記住,朝堂中,必須要保持住文武的平衡。”
“文以儒亂法,俠以武犯禁。說的可不僅僅隻有江湖,朝堂,也同樣如此!”
“你想想曆朝曆代,文武之間的平衡一旦失調,後果都是什麽樣?”
“漢以強亡,即便是到了東漢末年,三國紛爭的時代,也同樣可以按著周邊異族的死穴打!”
“可當三國歸晉統一之後,因為皇帝無能,異族紛紛入寇,將神州拉入了陸沉的境地。”
“趙宋重文輕武,即便是韓世忠,嶽飛這樣的名將,見到一些品秩比他們低的文官,也要低頭行禮,最終落得個國破家亡,帝王以身殉國的下場。”
“然而,趙宋最終還是有骨氣的,十餘萬人同赴海,君臣把手全死節。”
“可是我大明的文人,到底是什麽樣子,難道由檢你還不明白麽?”
“想想遼東的袁應泰吧!要不是他婦人之仁,使得遼東喪了十餘萬精銳,大明如今,又豈會如此岌岌可危?!”
朱由校所說的一字一句,都深深的刺進了朱由檢的心中,年少的朱由檢,還從未想過,自己曾經憧憬信任過的東林黨人們,居然能夠幹出來一戰喪盡邊關精銳的事情來。
畢竟,從很早以前起,朱由檢眼中的東林們,就是無所不能的。
而自己皇兄今日所說的這些,也都徹底讓朱由檢認清了自己的皇兄,從未懈怠的這個事實。
自己皇兄今日之所以跟自己說這麽多,無非就是看在自己是他曾經最疼愛的弟弟這一點上,這卻又偏偏戳中了朱由檢他最渴望的一點上。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生母早死,自幼朱由檢就被托付給了李選侍撫養,而李選侍本就連朱由校這個皇長孫都不太待見,更別提朱由檢了。
於是朱由檢幼年的全部親情,幾乎都來自於和他一起長大的朱由校,以及他們的皇爺爺萬曆帝。
本來在自己那些先生們的教導下,以為自己的皇兄變了,忘了初心,暗中下定決心要打醒自己皇兄的朱由檢,卻又驚訝的發現,自己的皇兄沒變,隻是變得更加成熟了!
在這多重喜怒之下,朱由檢覺得,自己還是乖乖的學就好了,自己的大哥,向來就比自己有主見,聽他的,準沒錯!
看著朱由校的臉,朱由檢點頭說道:“皇兄,臣弟,定將皇兄所言,謹記於心。”
謹記於心?
這可不夠!
聽到朱由檢的回答,朱由校拍了拍朱由檢的肩膀,朗聲道:“由檢,皇兄這一去,京師就交給你了,好好的給朕,給哥哥,看好咱們的家!”
“有什麽不懂的,可以問魏伴伴,你也可以問東林,但是不能偏聽偏信,要有自己的思維能力。”
“哥哥交代給你的事,你記住了,哥哥,等著咱的弟弟,長大啊!”
朱由檢熱淚盈眶,雙臂一擺,五體投地道:“臣弟,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