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與此同時。


    長安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


    作為大隋的都城,長安其實另有一個名字叫大興。隋朝開國之初,都城仍是漢長安城,這座飽經戰亂的故城已經殘破不堪,且宮室形製狹小,加上幾百年來年來城市汙水沉澱,壅底難泄,飲水供應也成問題。因此,隋文帝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於開皇二年有一代名匠宇文愷建造,並於次年建造完畢。此人後來建造了仁壽宮還有東都洛陽。在楊廣北巡突厥之時,更是造出了觀風行殿,乃是一座移動的宮殿,可容數百人。


    大興城的建造,參照北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都南城,並充分利用了地勢,開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平麵布局整齊劃一,形製為長方形,街道整齊,南北交錯,東西對稱,大街小巷,井井有條。皇宮、皇城、民居三個部分相對分開,界線分明,既安全,又實用。是當時的世界上是最為巨大的城市,不過人們習慣上仍稱長安。


    按理說這樣的城市,應該是有足夠的力量防守的,即使是龐玉帶了關中精銳支援東都洛陽,可是作為一國之都城,肯定會留下足夠的力量,拱衛京師。


    這場混亂是來自於首都長安的最高行政長官京兆內史。此人姓衛名玄,字文升,以字行事。此人在天下大亂之後,曾上書辭官還鄉,楊廣寫了一封信給他,說:京師國本,王業所基,宗廟園陵所在。藉公老夫,臥以鎮之;朕為國計,希望您不要辭職。


    衛文升頗為感動,於是留下不走,等到李淵大軍圍攻長安時,他已經是古稀老人了。


    大業十三年的深秋,長安上空烏雲低垂,無數落葉瑟瑟而下,隨著淒厲的西風飛舞在長安街坊,棲棲遑遑。望著天空的那一片越來越濃重的陰霾,忍不住發出一聲淒愴的長歎。皇上久居江都不回,如今反賊日盛,李賊擁兵二十餘萬緊逼長安城,他心中深知,如今的大隋是何等的脆弱!在一片難以排遣的抑鬱和哀傷中,衛文升一病不起。


    而代王楊侗,不過是個十三歲的的孩子而已!整個長安一片蕭瑟。誰知道長安能守多久呢?精銳已經被派往洛陽,屈突通也被阻擋在潼關,不得西歸,長安城隻有兩萬士兵,可是敵人卻有二十萬!四周城池已經被賊人所據,一座孤城而已!


    在一片蕭瑟的的氣氛中,李淵更是令人廣為宣傳以下幾點:一,申明軍紀,嚴禁侵擾百姓;二,派使者到城頭之下喊話,闡明自己尊奉代王,並沒有不臣之心,起義兵,不過是為了光複隋室而已。


    在李淵的強大的政治攻勢下,長安城人心惶惶,官吏各懷鬼胎。與此同時,李淵卻在進行著一係列的部署,長安附近的樹木已經被砍伐殆盡,製造出無數的攻城武器。隨後,在十月二十七日,李淵大軍開始攻城。李淵下令:任何人不準侵犯隋朝宗廟、以及代王楊侑和所有皇室成員,違者誅滅三族。


    此時,衛文升已死,很快,有兩個人站了挺身而出,為大隋做著最後的貢獻,此二人正是左翊衛大將軍陰世師和京兆郡丞骨儀。國難之際,此二人慷慨赴國難,開始收拾長安城內的混亂局麵。他們穩定軍心和民心,團結主戰派,積極部署防務和招募士兵,使得局勢一度得以好轉,為了堅定信念,兩人掘了李淵的祖墳,毀了李淵的祖廟,殺了跟李淵有血緣關係的親屬。接著,兩人又將領著代王楊侑到城牆上巡視,一來激勵長安士氣,二來,你李淵不是說“尊奉代王”嗎?現在代王就在城牆上,看你這個老家夥怎麽辦?!


    這的確是一招妙棋,正好擊中民軍的要害,李淵隻好命令大軍停止了進攻。不過很快,李淵又開始攻城了,因為代王楊侑還是個隻有十三歲的孩子,又深居宮中,被嚇了夠嗆。陰世師和骨儀沒有辦法,隻有將他送回了宮中。


    李淵當即下令大軍再次發動進攻、更為凶悍和猛烈的進攻;其中李建成主攻東南兩麵、李世民主攻西北兩麵。


    雙方一守一攻,隨即開始了殘酷的惡戰!


    民軍中的許多高級將領戰死在城牆之下,但長安城卻依然巋然不動,前不久歸附李淵的孫華就在這場戰役中陣亡。長安,這座大隋的王都堅城,已經成為了一個絞肉機,護城河已經滿是屍體,經過十餘天的消耗,民軍損兵折將,傷亡人數估計過萬;而守軍也精疲力竭,隻剩下了最後一口氣。


    如果不是那場意外的話,李淵即使要攻破長安,恐怕還得付出更多。


    哪天是十一月九日,也就是楊浩領著兄弟們剛出了清河,趕往滎陽的時候。


    兩軍戰罷,多日來,連連鏖戰,雙方已經困乏不休,趁著戰鬥的間歇,兩軍都在休息,恢複著體力,以便進行著下一場的戰鬥。而此時,李淵的部將雷永吉趁著守軍休息的間隙,竟然順利的爬上了城牆!


    或許是一直存在的巨大壓力,將官軍壓的死死的,猶如一根繃緊的弦,在看著雷永吉登上城牆的一瞬間,官軍心中的那根弦一下子斷了,崩潰隨之到來,任誰也無法製止。即使那隻是一個人,隻要有幾個武藝高強的官軍上前,就能殺死他或是將其逼下城牆。


    長安城,就這樣破了,大喜的李淵隨即揮兵攻城,很快的,就控製了全城。李淵命李建成和李世民封存宮廷府庫、收取隋朝的檔案圖籍,嚴禁士兵燒殺擄掠。


    十三歲的代王楊侑躲進了東宮,身邊的所有侍從全部作鳥獸散,隻有侍讀姚思廉一個人留在楊侑身邊。義軍士兵攻進東宮,準備衝上大殿時,姚思廉擋在麵無人色的楊侑前麵,厲聲喝斥說:“唐公舉義是為了匡扶帝室,爾等不得無禮!”


    長安已經被攻破,姚思廉為了保住代王的性命,也隻好代表朝廷承認現實、老老實實陪李淵玩一場“匡扶帝室”的政治秀了。


    李淵入城後,畢恭畢敬地把代王楊侑從東宮接到了大興宮,然後自己住到了舊長安的長樂宮,以示君臣之別;同時廢除了隋朝廷原來的所有法令,另行頒布了過渡時期的十二條約法。


    十一月十一日,就在翟讓死的那天,李淵終於抓住了陰世師、骨儀等十多人,對於這些挖了他祖墳還有堅定的主戰派人物,李淵宣布了他們“貪婪苛酷、抗拒義師”等多條罪狀,隨後將其斬首。除了這十幾個“首惡元凶”之外,李淵對朝中百官都極力加以安撫,對長安百姓也是秋毫無犯。


    十一月十五日,李淵奉代王楊侑登大興殿、即皇帝位,是為隋恭帝;同時改元義寧,遙尊遠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至此,大隋分裂成數個地區。


    十七日,新天子楊侑授予李淵“黃鉞”、“符節”,任命他為“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以武德殿為丞相府。


    當年,隋文帝楊堅,就是這樣奪走了宇文周的江山,曆史,或許有著許多的相似性,


    隨後,李淵任命裴寂為丞相府長史、劉文靜為司馬。李建成被封為唐王世子,李世民任京兆尹、封秦公,李元吉封齊公。


    盡管長安的朝廷仍是姓楊,可是誰都知道,唐王李淵才是這個新朝廷真正的主宰,這不過是一場一場“匡扶帝室”的政治秀罷了。李淵不是不想稱帝,而是時機尚未成熟。


    首先,真正的隋朝天子楊廣還在江都。盡管他的政治威信和統治指數已經降到了即位以來的最低點,可畢竟他人還活著;而隻要楊廣還在一天,李淵就要尊奉隋朝的正朔一天,否則他就變成了篡位謀反的亂臣賊子,他所有的行為都是不合法的,是叛逆,所以必須尊代王為帝,這樣,可是將舊統治陣營中的那些人全部團結到自己的身邊。


    其二,李淵隻據有關中一隅之地。雖然他搶占了長安這個政治製中心,能夠在新朝廷的勢力範圍內“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天下仍然四分五裂,大部分地盤要麽被四方群雄割據、要麽依舊掌握在隋朝的官吏和軍隊手中,最終究竟鹿死誰手還在未定之天。如果李淵在此刻稱帝,勢必授人以柄,成為各種勢力攻擊的焦點。


    所以,隻有當楊廣從這個世界上消失,而自身的勢力足夠強大、天下的形勢也足夠明朗的時候,李淵才可能把小皇帝輕輕抹掉,堂而皇之地登上天子的寶座。


    而這一切,有多遠呢?


    此時,更遙遠的西北方,一個人正舔著鮮血,虎視長安。(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立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牂牁野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牂牁野人並收藏立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