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五代幽州 新()”查找最新章節!
劉知遠在五代時期,堪稱百裏挑一的良將,豈是那麽容易對付的人。
所謂良將,並不單單是打仗身先士卒,帷帳足智多謀之人。
戰場上的審時度勢,即時決策才是最核心的能力。
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如何在這種萬變之中做出正確的選擇,也是為將者的天賦之一。
要知道真實的戰場之上可沒有暫停鍵,也不能讀檔複盤。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同樣的,能抓住敵人的漏洞,同樣可以反敗為勝。
現在趙玗領著種花軍氣勢如虹,劉知遠知道不能力敵,必須要先遲滯一下種花軍的進攻,消耗敵方的銳氣才行。
劉知遠沒有力敵,而是依托營寨中的地形,邊退邊走,不時地用箭矢遲滯種花軍的進攻。
到了這一刻,勇氣已經不是決勝的第一要素。老兵的臨陣經驗,成了軍隊中寶貴的財富。
種花軍中的土匪們雖然打了不少的仗,但那都是小打小鬧。真正的兩軍對壘大陣仗,這一次的輝縣會戰還是第一次。
劉知遠打的若即若離,一時之間讓種花軍有些手足無措。
這樣的局麵,趙玗卻一點都不著急。
劉知遠的戰法是遠程遊走,不短兵相接,主要目的是牽製住趙玗的兵力。
自己在這裏拖住種花軍的主力部隊,好給石敬瑭撤退的機會。等石敬瑭安全之後,他也可以邊站邊退,然後等郭威的主力歸來之後,再發動反衝鋒。
殊不知趙玗也跟他一般地打算。
劉知遠的主要目的是拖住趙玗前進的步伐,趙玗的目的同樣也是牽製住劉知遠,這支石敬瑭身邊最後的主力部隊。
就在劉知遠和趙玗激戰正酣之際,忽然一聲炮響,在石敬瑭撤退的路上,殺出了三支騎兵,沒支騎兵約莫五百人左右,分別從東麵、南麵、西麵三個方向衝向了石敬瑭的隊伍。
三支騎兵人數一般般地多,裝備一模一樣,一時之間分不清哪支是主攻,哪支是佯攻。
石敬瑭大驚,隻得將身邊剩餘不多的軍隊分成三股,分頭迎敵。
晉軍的主力正在從輝縣的北門拚命往回趕,次主力正在晉軍營寨之中與趙玗纏鬥。
石敬瑭身邊看上去還有幾千號人,依仗和文官占了一大半,基本上沒什麽戰鬥力。
一些個文官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兩股戰戰,有的人已經開始琢磨著該如何投降了。
石敬瑭無奈,隻得披掛上陣。
想必劫擊自己的軍隊不是什麽名將。一些個無名之輩在石敬瑭的眼裏,還上不得台麵。
石敬瑭也曾經是帝國第一猛將,一身武藝傍身,今日雖不敢說能將來敵擊退,但殺出重圍去跟自己的主力會合,對他來說問題不大。
至於剩下的依仗和文官,就暫時顧不過來了。
石敬瑭這邊整裝待發,正在對士兵們做戰前動員,隻見一員小將冒了出來。
“父親稍歇,待孩兒上陣破敵!”
此人乃是石敬瑭的養子,喚作石重貴。雖然年紀不大,但在晉軍之中多次為石敬瑭出謀劃策,深得青睞。
要說這石重貴,也算個人物。石敬瑭生了七個兒子,最後反倒讓這個石重貴繼承了大統,當了下一任皇帝,還是在石敬瑭指定了繼承人為石重睿的情況下,可見這石重貴頗有點政治手腕。
原本的曆史中,石重貴當了皇帝以後,立馬跟契丹人翻臉,否認了當年“兒皇帝”的承諾,跟契丹人打了好幾仗,互有勝負。
拋開最終結果不說,光是這份血性,比後來趙家大宋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隻可惜,石重貴不論當一個文臣還是武將,都不失為一個賢臣良將。
唯獨當皇帝,不是個稱職的家夥。
五皇帝的魔咒,在他身上延續著。當他聲色犬馬許多年以後,終於在一次大戰中徹底失敗。
那一戰之後,晉國徹底失敗,首都被契丹人占領,石重貴也當了俘虜。
其實中原政權第一次被滅,並不是元朝,而是遼朝。
同樣是那一戰之後,耶律德光入主開封,繼承大統。在馮道的主持之下,耶律德光當了漢人的皇帝,建國號為遼。
遼朝的稱號,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再之後契丹人的國號幾經改變,在契丹國和遼國之間相互切換,最終還是定為了遼。
隻可惜契丹人不知道怎麽當漢人的皇帝,在中原地區依然靠著草原上的那一套,用打仗和搶掠來積累財富。
這跟中原人以往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樣。
我都認可你當皇帝,給你交稅了,你咋還來搶劫我呢?真當我們是爛泥捏的嗎?
於是乎,中原人紛紛組織起抗遼的義軍,很快契丹人便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最終契丹人疲於應付,終於是無法維持為中原的統治,找了個借口(說中原地處南方,太熱了)撤出開封回家。
結果在殺胡林的地方,耶律德光客死他鄉。
然後耶律阮在北方繼承了皇位,成了大遼皇帝。而當時鎮守太原的劉知遠,一路遊山玩水進入了無人看守的開封,在百官的簇擁之下當了皇帝,建國號在漢,史稱後漢,著實撿了一個大便宜。
……
石重貴披掛上陣,也把來襲的三隊種花軍當成了無名之輩,剛好給自己刷一刷軍功。uu看書 .uukanshu.c
然後,他便一頭紮向了杜陶的麵前。
杜陶紅著雙眼,仿佛都能噴出火來,一路上拚命地用踢著馬肚子,將戰馬的速度催到了極限。以著這樣的速度,隻要跑上一炷香的時間,馬就會被活活累死,杜陶也將會失去戰馬,成為了步兵。
然而他根本沒有想過撤退的事情。隻要能殺掉趙在禮,他就算死在這裏都心甘。
從來沒見過這麽不要命的打法,搞得石重貴有些措手不及。然而已經對這敵人衝了起來,石重貴斷然沒有調頭逃跑的道理。隻好硬著頭皮,朝著杜陶猛衝了過去。
石敬瑭見狀,也領了一支親兵,選了一支種花軍衝了過去。
剩下的人在原地結陣,靜等皇帝陛下凱旋而過。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40章 親自上陣)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奮鬥在五代幽州》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劉知遠在五代時期,堪稱百裏挑一的良將,豈是那麽容易對付的人。
所謂良將,並不單單是打仗身先士卒,帷帳足智多謀之人。
戰場上的審時度勢,即時決策才是最核心的能力。
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如何在這種萬變之中做出正確的選擇,也是為將者的天賦之一。
要知道真實的戰場之上可沒有暫停鍵,也不能讀檔複盤。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同樣的,能抓住敵人的漏洞,同樣可以反敗為勝。
現在趙玗領著種花軍氣勢如虹,劉知遠知道不能力敵,必須要先遲滯一下種花軍的進攻,消耗敵方的銳氣才行。
劉知遠沒有力敵,而是依托營寨中的地形,邊退邊走,不時地用箭矢遲滯種花軍的進攻。
到了這一刻,勇氣已經不是決勝的第一要素。老兵的臨陣經驗,成了軍隊中寶貴的財富。
種花軍中的土匪們雖然打了不少的仗,但那都是小打小鬧。真正的兩軍對壘大陣仗,這一次的輝縣會戰還是第一次。
劉知遠打的若即若離,一時之間讓種花軍有些手足無措。
這樣的局麵,趙玗卻一點都不著急。
劉知遠的戰法是遠程遊走,不短兵相接,主要目的是牽製住趙玗的兵力。
自己在這裏拖住種花軍的主力部隊,好給石敬瑭撤退的機會。等石敬瑭安全之後,他也可以邊站邊退,然後等郭威的主力歸來之後,再發動反衝鋒。
殊不知趙玗也跟他一般地打算。
劉知遠的主要目的是拖住趙玗前進的步伐,趙玗的目的同樣也是牽製住劉知遠,這支石敬瑭身邊最後的主力部隊。
就在劉知遠和趙玗激戰正酣之際,忽然一聲炮響,在石敬瑭撤退的路上,殺出了三支騎兵,沒支騎兵約莫五百人左右,分別從東麵、南麵、西麵三個方向衝向了石敬瑭的隊伍。
三支騎兵人數一般般地多,裝備一模一樣,一時之間分不清哪支是主攻,哪支是佯攻。
石敬瑭大驚,隻得將身邊剩餘不多的軍隊分成三股,分頭迎敵。
晉軍的主力正在從輝縣的北門拚命往回趕,次主力正在晉軍營寨之中與趙玗纏鬥。
石敬瑭身邊看上去還有幾千號人,依仗和文官占了一大半,基本上沒什麽戰鬥力。
一些個文官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兩股戰戰,有的人已經開始琢磨著該如何投降了。
石敬瑭無奈,隻得披掛上陣。
想必劫擊自己的軍隊不是什麽名將。一些個無名之輩在石敬瑭的眼裏,還上不得台麵。
石敬瑭也曾經是帝國第一猛將,一身武藝傍身,今日雖不敢說能將來敵擊退,但殺出重圍去跟自己的主力會合,對他來說問題不大。
至於剩下的依仗和文官,就暫時顧不過來了。
石敬瑭這邊整裝待發,正在對士兵們做戰前動員,隻見一員小將冒了出來。
“父親稍歇,待孩兒上陣破敵!”
此人乃是石敬瑭的養子,喚作石重貴。雖然年紀不大,但在晉軍之中多次為石敬瑭出謀劃策,深得青睞。
要說這石重貴,也算個人物。石敬瑭生了七個兒子,最後反倒讓這個石重貴繼承了大統,當了下一任皇帝,還是在石敬瑭指定了繼承人為石重睿的情況下,可見這石重貴頗有點政治手腕。
原本的曆史中,石重貴當了皇帝以後,立馬跟契丹人翻臉,否認了當年“兒皇帝”的承諾,跟契丹人打了好幾仗,互有勝負。
拋開最終結果不說,光是這份血性,比後來趙家大宋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隻可惜,石重貴不論當一個文臣還是武將,都不失為一個賢臣良將。
唯獨當皇帝,不是個稱職的家夥。
五皇帝的魔咒,在他身上延續著。當他聲色犬馬許多年以後,終於在一次大戰中徹底失敗。
那一戰之後,晉國徹底失敗,首都被契丹人占領,石重貴也當了俘虜。
其實中原政權第一次被滅,並不是元朝,而是遼朝。
同樣是那一戰之後,耶律德光入主開封,繼承大統。在馮道的主持之下,耶律德光當了漢人的皇帝,建國號為遼。
遼朝的稱號,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再之後契丹人的國號幾經改變,在契丹國和遼國之間相互切換,最終還是定為了遼。
隻可惜契丹人不知道怎麽當漢人的皇帝,在中原地區依然靠著草原上的那一套,用打仗和搶掠來積累財富。
這跟中原人以往的生活方式很不一樣。
我都認可你當皇帝,給你交稅了,你咋還來搶劫我呢?真當我們是爛泥捏的嗎?
於是乎,中原人紛紛組織起抗遼的義軍,很快契丹人便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最終契丹人疲於應付,終於是無法維持為中原的統治,找了個借口(說中原地處南方,太熱了)撤出開封回家。
結果在殺胡林的地方,耶律德光客死他鄉。
然後耶律阮在北方繼承了皇位,成了大遼皇帝。而當時鎮守太原的劉知遠,一路遊山玩水進入了無人看守的開封,在百官的簇擁之下當了皇帝,建國號在漢,史稱後漢,著實撿了一個大便宜。
……
石重貴披掛上陣,也把來襲的三隊種花軍當成了無名之輩,剛好給自己刷一刷軍功。uu看書 .uukanshu.c
然後,他便一頭紮向了杜陶的麵前。
杜陶紅著雙眼,仿佛都能噴出火來,一路上拚命地用踢著馬肚子,將戰馬的速度催到了極限。以著這樣的速度,隻要跑上一炷香的時間,馬就會被活活累死,杜陶也將會失去戰馬,成為了步兵。
然而他根本沒有想過撤退的事情。隻要能殺掉趙在禮,他就算死在這裏都心甘。
從來沒見過這麽不要命的打法,搞得石重貴有些措手不及。然而已經對這敵人衝了起來,石重貴斷然沒有調頭逃跑的道理。隻好硬著頭皮,朝著杜陶猛衝了過去。
石敬瑭見狀,也領了一支親兵,選了一支種花軍衝了過去。
剩下的人在原地結陣,靜等皇帝陛下凱旋而過。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340章 親自上陣)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奮鬥在五代幽州》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