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五代幽州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華夏文明自從三皇五帝開始,便有了屬於自己特色的政治製度。


    肇始於周朝的三公九卿製度,更是後世四千年政府架構的基礎。在以後,不論如何變革,如何改革,都能在周朝找到脈絡。


    發展到了唐代,演化出的三生六部製,已經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政治製度,不論是行政職能的運行,還是權力的流轉監督,在當時堪稱完美。


    王樸拿出的一套典章製度,基本上沿襲了唐代的三省六部製。


    中央依舊分為三省,分別是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


    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也就是製定國家的大政方針,決定重大的人事任免,全部由中書省來起草。


    門下省負責監督。如果門下省覺得中書省的決議不妥,可以駁回。


    尚書省則是具體負責實施的部門,類似於現在的guowuyuan。


    這樣看來,中書省便相當於是宰相,權力最大。但是唐太宗發明了“參知政事”,“同平章事”,把宰相變成了群相製,權力不再歸結於某一人。這一製度一直運行到明朝結束。


    剩下的六部,則是在尚書省之下,為尚書省的分支機構,協助尚書省執行具體的政策。


    六部的結構也是肇始於周朝,雖然各朝各代的名稱和職責不盡相同,但具體職責,基本可以全部涵蓋。


    所謂六部,乃是工部、刑部、禮部、兵部、戶部、吏部。從名字就能猜出其大體職責。


    除了三省六部之外,九寺五監。九寺是太常寺、光祿寺、宗正寺、衛尉寺、太仆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五監是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都水監、軍器監。


    這些製度大致算得上是三省六部製的補充。


    有些部門,是直接為皇族服務,甚至於隻為皇帝一人服務。如果皇帝沒了,這些部門該裁撤裁撤,該取締取締,每年不知能減輕多少財政負擔。


    如果三省能夠各司其職,在人才選拔方麵具有自己的針對性,那麽這套製度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依然具有非常強大的競爭力。


    除了少數幾個頭部國家之外,基本完勝絕大多數國家。


    因為即便是現代,百分之九十的國家依然沒有什麽像樣的政治製度。


    王樸也深刻地研究過趙玗的執政理念,自己覺得對其理解還比較深刻。


    趙玗拿到王樸的小冊子,滿意地點了點頭。


    三省六部製的層級架構,最下層是六部,六部之上是三省,三省之上,則是皇帝。


    在王樸的設計裏麵,皇帝不見了,變成了理政團。


    這隻是一個小小的改變,確實華夏政權五千年來,始終沒有繞出去的圈圈。


    縱觀封建曆史三千年,皇帝就是國家最大的攪屎棍。


    但凡有一個稍稍正常一點的人當皇帝,做一些正常人該做的事情,就被奉明君。哪怕這人偶爾混蛋那麽一下下,依舊會被後人稱頌。


    如果遇到一個積極進取,三觀還湊合的人當皇帝,那就是千古一帝。


    哪怕是如宋徽宗這般,渣到極點的人渣,依舊會有人挑出他的優點,稱頌一番。


    既然皇帝是攪屎棍,那還要他幹什麽?


    這個觀點趙玗在不同場合反複提及,或許別人還沒當回事,但是作為一個政治敏感度滿級的人來說,王樸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也正是深入思考了以後,王樸才覺得趙玗的這個設想,簡直就是天才一般的設想。


    能在官員體係中步步高升,一路廝殺上去的,可能有壞人,但是絕對不會有蠢人。


    即便是壞人,也一定是偽裝成好人的壞人。這樣的人,如果想要在這個位子上坐下去,就一定得不停地裝好人,直到退位或者死去。


    那麽這樣一來,他也就變成了一個“好人”。


    是製度,把他變成了一個嚴格自律的人。


    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趙玗激動得大致看了看全部架構,說道:“諸位都看看吧,咱們這幾天先好好把這個來討論一下。種花軍的攤子越來越大,以後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如果不及早定下一套製度,那麽日後一定會變得一團亂麻,到時候再想改革,可就難了。”


    曆朝曆代的改革,最容易的時候就是開國的時候。當朝代生存了一百多年以後,改革就變得阻力重重,如果不是有極大的毅力,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基本不可能成功。等到了二百多年以後,各種積弊早已深入骨髓,既得利益階層盤根錯節,這時候想要改革,基本不可能。道最後,所有人都眼睜睜看著帝國大廈不可阻止地倒塌,卻誰也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扶一扶。


    中央之下,雖然源自秦代的郡縣製這種二級政府成為主流,但曆朝曆代全都有意無意地發展出了自己的三級政府。


    所謂郡縣製,縣是基層政府,幾個縣由一個郡管轄,郡有中央直屬。


    雖然縣之下還有鄉,但鄉基本上處於鄉民自治狀態。


    此處的郡,大約相當於現代的市,縣跟現代的縣基本一樣,不論是職責還是領土,現代許多縣建製的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然而到了漢代,u看書 .uukanshu發明了“刺史”這個官職,起初是負責檢察幾個郡的小官,但發展到了後來官職越來越大,竟然成了地方的軍政一把手,將幾個郡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最初的幾個割據勢力,就是當地的刺史就地反叛,成了第一代地方軍閥。


    到了唐代把郡該成了州,建立州縣二級體係,但是卻在州之上設置“道”。起初用來轉運租稅,協調地方事務,後來也成了地方最高長官。宋代的時候把“道”改成了“路”,基本沿襲了唐代的套路。


    直到元朝的時候,建立了行省製,算是把三級政治體係確立下來。“省”這個建製,也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這些方麵沒有什麽好創新的,不管現代還是古代,都大差不差。


    能創新的,是裏麵的細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83章 王樸設計的正府)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奮鬥在五代幽州》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五代幽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桃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桃散人並收藏奮鬥在五代幽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