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大半個月的集訓,樂進選出的四千餘新卒被糅合得差不多了,太史慈等對新兵的戰鬥力也大致了解,糧械、民夫的籌備與組織亦宣告完成,這日,荀貞召集諸將校軍議,準備出戰。
堂壁上懸掛著濟北及周邊地區的局部地圖,等諸將校皆至,荀貞沒有過多的開場白,直奔主題,喚眾人圍聚到地圖前邊,由戲誌才把早已定下的具體作戰方案再給他們講解一遍。
這回打濟北,黃巾是荀軍主攻的方向,是主要敵人,但可以預料到,兗州定不會坐視荀軍侵入濟北,不是極有可能,而是曹操必定會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參與到戰局裏邊,所以,兗州也是敵人,不過位置居次。也就是說,共有兩個敵人,一個兗北黃巾,一個曹操。
對這兩個敵人,荀貞決定采用不同的應對策略。
對黃巾,采取主動進攻,以斬獲為主;對曹操,采取防禦姿態,以阻擊為主。
兵力的運用上:樂進率領主力,負責與黃巾的作戰,荀成在泰山、濟南方向給予配合;潘璋引偏師,除了從屬樂進擊黃巾之外,當曹操遣兵來犯時,由他負責抵禦,李瓚、江鵠在東平給予配合。
有關曹操、黃巾的兵力分布:曹操確是迷惑住了荀貞,徐州方麵尚以為曹軍、兗州州軍的主力仍分駐在臨邑和須昌;黃巾的具體兵力分布則是,約有十餘萬屯於濟北的郡治盧縣,盧縣在濟北的最北邊,與平原和濟南接壤,剩餘的,部分在濟北國南部的蛇丘、成縣、剛縣等地及與剛、成、蛇丘三縣接壤的魯國之汶陽等地,部分在東平國的汶水北岸之富成、章縣等地。
針對此,荀軍的整個作戰步驟,經過與戲誌才等人的反複討論,綜合樂進等的意見,並征詢了李瓚的看法,荀貞最終定為三個階段。
首先,荀成佯攻濟南,樂進領兵從泰山郡西出,入濟北國境,打下肥城,——肥城在盧縣南,蛇丘北,此地本來是個縣,後來在本朝章帝時被撤銷了,其地被分屬給了盧縣、蛇丘、富成,但舊城的城池仍在,打下此地,便可將盧縣、蛇丘、富成各地的黃巾給分裂開來。
其次,在打下肥城後,李瓚、江鵠守東平陸、寧陽,以防兗州的州軍進攻,荀成大舉聲勢,假裝遣主力入駐巨平,巨平在蛇丘東,兩縣接壤,與樂進呼應,作勢要取蛇丘、剛縣、成縣、汶陽等地,以調屯駐在盧縣或富成、章縣的黃巾兵馬出城,野戰擊之,因為是以斬獲為主要目的,所以,這一場戰鬥在戰前要布置好包圍圈,盡量地多俘獲黃巾。
其三,打完伏擊戰,樂進主力北上,荀成分兵支援,看能不能把盧縣攻取,如能,即拔而據之,如不能,就轉而清剿盧縣、肥城間的黃巾殘餘,逐之使向西南去。盧縣西北是濟水,樂進隻要能獲勝,黃巾潰兵為求生,必然不會奔西北去,隻會往西南的穀城方向去,如此,就能纏住曹軍,給樂進更多地時間來控製肥城、盧縣間,並可以再一次地發動對盧縣的圍攻。
當然,這三個階段隻是荀貞這邊在戰前定下的,如果能夠按此三階段順利實行的話,自然最好,如果不能,到時荀貞等會視戰局的變化而隨之做以調整。
等戲誌才說完,荀貞總結說道:“‘兵無常勢’,兵爭之際,形勢瞬息千變,如能依此方略行,則卿等依此行之,如戰局有變,不及請示,卿等可斟酌自定,隨機應之。”
樂進、郭嘉等應諾。
軍議開罷,定下兩天後,樂進等引兵秘密入泰山,之後在奉高休整一日,便西擊濟北。等樂進等辭退,荀貞與戲誌才等又議論了會兒軍事,親筆寫檄,遣人給劉備、陳褒送去。
郯縣距任城縣二百餘裏,快騎兩天即到。
樂進等領兵出發,北往泰山時,劉備、陳褒接到了荀貞的這道檄令。
展開觀看,兩人見檄中隻有四個字:事可行矣。
劉備、陳褒對視一眼。
劉備說道:“將軍要對濟北動手了!”
陳褒說道:“我這就檄令部曲集結。”
鄭者,任城相鄭遂,呂者,任城都尉呂虔。
在得到了劉備的兵馬入駐後,荀軍對任城縣的掌控雖然已經深入到了縣城內外的各個角落,但縣中還是有任城的駐兵的,任城相鄭遂、任城都尉呂虔勉盡己力,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局麵。
既然已經判斷出,曹操有可能會攻複任城縣,那麽為了能守住此縣,在濟北的戰事開啟前,荀貞當然會令劉備、陳褒先把鄭遂、呂虔抓住,繳了任城兵的械,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備禦中。
這個事情,不能做得太早,太早會引起曹操的警覺,也不能太晚,太晚可能會造成危險,當下樂進剛領兵出征,濟北的戰事將開而又未開,正是開辦此事的時機。
劉備微微有點興奮,說道:“公道,還是按之前你我定下的辦法行事麽?”
劉備、陳褒在最先從荀貞處得受此令時,兩人就定下了行動的計劃,由陳褒帶兵襲擊縣外的任城兵營,劉備帶兵直接進攻城中的任城郡府。任城都尉呂虔在兵營,任城相鄭遂在郡府。
陳褒笑道:“鄭相二千石也,非君不能取之,呂子恪,正合為我虜。”
呂虔是都尉,陳褒是校尉,兩人品秩相當,劉備的中郎將雖也是比二千石,卻位高於校尉,能與國相相當。陳褒見慣了大場麵,對這點事兒不放在眼裏,故此頗有心情開玩笑。
劉備不覺而笑,說道:“如此,入夜後你我便分頭行事!”
陳褒同意。
劉備、陳褒暗做準備,那邊呂虔卻沒有在縣外兵營,他昨晚就悄悄進城,待在郡府裏和鄭遂密議軍事,一直到現在。正如劉備、陳褒得了荀貞的檄令,呂虔、鄭遂也得了曹操的檄令,曹操知道呂虔、鄭遂在任城縣處於劣勢,所以沒有令他兩人拿下劉備、陳褒,而是令他兩人做好內應之備。
堂壁上懸掛著濟北及周邊地區的局部地圖,等諸將校皆至,荀貞沒有過多的開場白,直奔主題,喚眾人圍聚到地圖前邊,由戲誌才把早已定下的具體作戰方案再給他們講解一遍。
這回打濟北,黃巾是荀軍主攻的方向,是主要敵人,但可以預料到,兗州定不會坐視荀軍侵入濟北,不是極有可能,而是曹操必定會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參與到戰局裏邊,所以,兗州也是敵人,不過位置居次。也就是說,共有兩個敵人,一個兗北黃巾,一個曹操。
對這兩個敵人,荀貞決定采用不同的應對策略。
對黃巾,采取主動進攻,以斬獲為主;對曹操,采取防禦姿態,以阻擊為主。
兵力的運用上:樂進率領主力,負責與黃巾的作戰,荀成在泰山、濟南方向給予配合;潘璋引偏師,除了從屬樂進擊黃巾之外,當曹操遣兵來犯時,由他負責抵禦,李瓚、江鵠在東平給予配合。
有關曹操、黃巾的兵力分布:曹操確是迷惑住了荀貞,徐州方麵尚以為曹軍、兗州州軍的主力仍分駐在臨邑和須昌;黃巾的具體兵力分布則是,約有十餘萬屯於濟北的郡治盧縣,盧縣在濟北的最北邊,與平原和濟南接壤,剩餘的,部分在濟北國南部的蛇丘、成縣、剛縣等地及與剛、成、蛇丘三縣接壤的魯國之汶陽等地,部分在東平國的汶水北岸之富成、章縣等地。
針對此,荀軍的整個作戰步驟,經過與戲誌才等人的反複討論,綜合樂進等的意見,並征詢了李瓚的看法,荀貞最終定為三個階段。
首先,荀成佯攻濟南,樂進領兵從泰山郡西出,入濟北國境,打下肥城,——肥城在盧縣南,蛇丘北,此地本來是個縣,後來在本朝章帝時被撤銷了,其地被分屬給了盧縣、蛇丘、富成,但舊城的城池仍在,打下此地,便可將盧縣、蛇丘、富成各地的黃巾給分裂開來。
其次,在打下肥城後,李瓚、江鵠守東平陸、寧陽,以防兗州的州軍進攻,荀成大舉聲勢,假裝遣主力入駐巨平,巨平在蛇丘東,兩縣接壤,與樂進呼應,作勢要取蛇丘、剛縣、成縣、汶陽等地,以調屯駐在盧縣或富成、章縣的黃巾兵馬出城,野戰擊之,因為是以斬獲為主要目的,所以,這一場戰鬥在戰前要布置好包圍圈,盡量地多俘獲黃巾。
其三,打完伏擊戰,樂進主力北上,荀成分兵支援,看能不能把盧縣攻取,如能,即拔而據之,如不能,就轉而清剿盧縣、肥城間的黃巾殘餘,逐之使向西南去。盧縣西北是濟水,樂進隻要能獲勝,黃巾潰兵為求生,必然不會奔西北去,隻會往西南的穀城方向去,如此,就能纏住曹軍,給樂進更多地時間來控製肥城、盧縣間,並可以再一次地發動對盧縣的圍攻。
當然,這三個階段隻是荀貞這邊在戰前定下的,如果能夠按此三階段順利實行的話,自然最好,如果不能,到時荀貞等會視戰局的變化而隨之做以調整。
等戲誌才說完,荀貞總結說道:“‘兵無常勢’,兵爭之際,形勢瞬息千變,如能依此方略行,則卿等依此行之,如戰局有變,不及請示,卿等可斟酌自定,隨機應之。”
樂進、郭嘉等應諾。
軍議開罷,定下兩天後,樂進等引兵秘密入泰山,之後在奉高休整一日,便西擊濟北。等樂進等辭退,荀貞與戲誌才等又議論了會兒軍事,親筆寫檄,遣人給劉備、陳褒送去。
郯縣距任城縣二百餘裏,快騎兩天即到。
樂進等領兵出發,北往泰山時,劉備、陳褒接到了荀貞的這道檄令。
展開觀看,兩人見檄中隻有四個字:事可行矣。
劉備、陳褒對視一眼。
劉備說道:“將軍要對濟北動手了!”
陳褒說道:“我這就檄令部曲集結。”
鄭者,任城相鄭遂,呂者,任城都尉呂虔。
在得到了劉備的兵馬入駐後,荀軍對任城縣的掌控雖然已經深入到了縣城內外的各個角落,但縣中還是有任城的駐兵的,任城相鄭遂、任城都尉呂虔勉盡己力,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局麵。
既然已經判斷出,曹操有可能會攻複任城縣,那麽為了能守住此縣,在濟北的戰事開啟前,荀貞當然會令劉備、陳褒先把鄭遂、呂虔抓住,繳了任城兵的械,以能全身心地投入備禦中。
這個事情,不能做得太早,太早會引起曹操的警覺,也不能太晚,太晚可能會造成危險,當下樂進剛領兵出征,濟北的戰事將開而又未開,正是開辦此事的時機。
劉備微微有點興奮,說道:“公道,還是按之前你我定下的辦法行事麽?”
劉備、陳褒在最先從荀貞處得受此令時,兩人就定下了行動的計劃,由陳褒帶兵襲擊縣外的任城兵營,劉備帶兵直接進攻城中的任城郡府。任城都尉呂虔在兵營,任城相鄭遂在郡府。
陳褒笑道:“鄭相二千石也,非君不能取之,呂子恪,正合為我虜。”
呂虔是都尉,陳褒是校尉,兩人品秩相當,劉備的中郎將雖也是比二千石,卻位高於校尉,能與國相相當。陳褒見慣了大場麵,對這點事兒不放在眼裏,故此頗有心情開玩笑。
劉備不覺而笑,說道:“如此,入夜後你我便分頭行事!”
陳褒同意。
劉備、陳褒暗做準備,那邊呂虔卻沒有在縣外兵營,他昨晚就悄悄進城,待在郡府裏和鄭遂密議軍事,一直到現在。正如劉備、陳褒得了荀貞的檄令,呂虔、鄭遂也得了曹操的檄令,曹操知道呂虔、鄭遂在任城縣處於劣勢,所以沒有令他兩人拿下劉備、陳褒,而是令他兩人做好內應之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