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說道:“卿還有何策?快講來。”
“九江地狹,難以轉旋,欲定九江,必先謀阜陵。”
劉曄的這句話說到荀貞的心窩上了。
荀貞不動聲色,說道:“阜陵有相,如何謀之?”
“曄阜陵人,知阜陵相。此人雖久有名於荊、揚,無能之徒也,曄願為明將軍使阜陵說之,使他自掛印辭官。候其辭,阜陵反掌可得之也。”
荀貞大喜,說道:“卿如能辦成此事,收定九江,卿為首功。”
荀貞相信劉曄的能力,知道他既能說出此話,必是有一定的把握,所以沒有細問劉曄打算怎麽去說服阜陵相掛印自辭,但想來不外乎威逼利誘。
劉曄又道:“巢湖有鄭寶、張多、許乾之屬,各擁部曲,地處肥饒,尤以寶最驍果,才力過人,一方所憚,阜陵、廬江間的輕俠狡桀多依就之,如能得其用,不僅可安阜陵南界,亦能驅之脅陳揚州,並可助將軍籌舟師。待使阜陵相自辭後,曄請亦為將軍往去說之,使其來投。”
巢湖在阜陵和廬江的交界處,占地很廣,跨於兩郡,由巢湖向東,百餘裏即是陳溫所在的揚州州治曆陽。鄭寶等人是阜陵、廬江地區的著名豪強,海內兵亂以來,他們各擁部曲,嘯聚巢湖,在當地的勢力不小,如能把他們收為己用,確是可以增加一些對付陳溫的籌碼,同時,鄭寶等人盤踞湖區,手下會操舟、精/水性、能水戰的人料必很多,也會有利於舟師的籌建。
荀貞甚喜,笑道:“昔光武在薊,指耿弇雲‘此我北道主人也’,卿今為我南道主人是也。”
劉曄說道:“耿弇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嚐挫折,世之奇才,曄焉敢比之?願為鄧晨,為明將軍取一郡為資。”
荀貞哈哈大笑,說道:“好!好!”
光武帝對耿弇說過“北道主人”雲雲,對鄧晨,他也說過類似的話。
鄧晨和光武同郡,並是光武的姐夫,王郎叛亂,光武自薊走信都,鄧晨時為常山太守,聞訊後他離郡間行,與光武會於巨鹿,自請從擊邯鄲,光武對他說:“你以一身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遣他歸郡。鄧晨回到郡中,給光武送去了積射士千人,又遣委輸給軍不絕。建武四年,鄧晨從光武到壽春,“留鎮九江”,在九江待過一段時間。耿弇是冀州人,劉曄是揚州人,荀貞用耿弇比劉曄,比的是他倆皆為“當地人”這一個共同點,劉曄拿鄧晨自比,比的是願如鄧晨“以一郡為將軍資”這一點,加上鄧晨後來曾在九江待過,也頗是合景。
劉曄獻上盟吳郡、收阜陵、招巢湖三策,此三策如能悉得成功,不但可定九江,也不僅隻是完全可以與陳溫相抗,並且能夠極大地擴充荀貞在揚州的實力,提高他在揚州的影響力了。
待劉曄獻策畢,告退下堂,荀貞有心立即召荀諶來見,想及他才離府未久,此時應是剛到家裏,打消了念頭,手寫便書一封,命人送去梧桐裏,麵交與他。在便書中,荀貞略述了一下劉曄的三策,叫荀諶鼎力配合,在便書末,吩咐荀諶:至郡,可表子揚九江丞。
次日,荀貞召來張昭,把對“朝廷拜趙昱陳國相”的為難如實相告,請他去探探趙昱的口風。
張昭說道:“趙元達其人,我甚知之,清修有義,高潔守禮,忠直難屈,昔年,琅琊國相檀謨、陳遵相繼召辟,或興盛怒,而元達終不起;郡舉孝廉,朝廷除為莒長,得詔命日,元達就欣然赴任。如由他去陳國,明將軍固然為難,但盡管我與他交好,卻也是難以說服他的啊。”
荀貞聽了,遂不再強求他,心中雖然覺得若有所失,神色不改,反而讚歎張昭與趙昱的友情,說道:“友貴知心,公與別駕,可謂知心。”又道,“益者三友,公與別駕,可謂‘友直’了。”
不能說服趙昱,沒辦法,就隻能給孫堅去信了。
時間緊迫,一來,陳國隨時可能會被攻破,二來,荀貞也不能拖趙昱太久,因而,他當天就給孫堅寫了一封信,把之前想好的意思在信中道明,遣人加急立刻給孫堅送去。
雖是加急,由郯縣至陳國六百餘裏,信到時,也是三天後了。
此時,陳國餘縣俱下,獨國都陳縣猶死戰不降。
劉寵、駱俊布置在城外的部隊已被孫堅部擊破,護城河也已被孫堅部填滿,外牆亦有數段被摧毀,在被摧毀的位置,駱俊調動民夫重建了較矮小的防禦壁壘,又在壁壘後挖了寬深的壕溝,反抗得非常頑強。不過,無論是進攻的一方,抑或守城的一方,皆知城破是早晚的事了。
孫堅的部隊環列營於陳縣的近郊,把陳縣圍得密不透風。
城中的傷亡很大,孫堅部的傷亡也不小。城牆染滿血跡,城下遍是屍體、殘肢。自起兵擊黃巾至今,孫堅也是身經百戰了,這樣殘酷的戰鬥,隻有在與董卓的精銳作戰時他才遇到過。
諸部中,孫暠、韓當的損失最重。
孫暠是孫堅季弟孫靜的長子,從孫堅征戰頗久,他惱恨劉寵和駱俊固守不降,導致他部曲多傷亡,便建議孫堅說:“駱俊沽名市恩,得陳人效死力,陳人難為伯父用,俟城克,當屠之。”孫堅以為然。他已經做好了屠城的準備,於這時接到了荀貞的來信。
看完信,孫堅召來公仇稱、朱治等人,與他們商議討論。
孫堅先把信給他們看了一看,然後說道:“貞之信中言趙元達忠直不可屈,如就任,恐不會從命於我,建議我仍使駱俊留任陳國,卿等以為如何?”
朱治蹙眉說道:“按荀侯信裏意思,這個趙元達,是又一駱俊也。如是這樣的話,斷不可使他來上任,隻是,駱俊負隅頑抗,就算攻下城後留他一命,怕他也不會屈服於將軍也。”
孫堅的佩劍在案幾上放著,他把劍拿起,將之從鞘中抽出,舞了兩朵劍花,複插歸鞘內,摸著劍柄說道:“天下事若皆可以此定,將會是何等快哉!”
天下事自不能都以劍定,對駱俊這樣的真士人,用武力來為威脅顯是半點用處也不會有的。
公仇稱說道:“王命遠在長安,與明將軍何關?可先招降駱俊,其如不從,明將軍大可自任一陳相,趙元達如來,拒之不納便是。荀侯難道還會因此而與明將軍興兵麽?”
朱治說道:“道理是這個道理,但豫州郡縣、士人已有不服將軍者,趙元達奉有詔命,將軍如再拒之,州內不服者或將愈眾。”王命可以不理會,但州內的士心卻不能不重視。
孫堅考慮了一會兒,決定按公仇稱說的辦,說道:“董卓在洛陽時,曲意士人,結果如何?關東兵起,今他為王允所刺。早年我從皇甫公剿汝潁黃巾,又從故車騎將軍張公討涼州邊章、韓遂,擊董,戰於洛陽,海內士人我見者多矣,有名無實者眾,真有才能者稀,十之八九不過無能之輩,他們不服,由他們不服。待攻克陳縣,我意屠之,以作威懾,儆效尤者!駱俊如肯降我,我仍用他為陳國相,如不肯,送之還鄉,我再任一陳國相,阻趙元達來。”
荀貞在以往的信中數次請他在破城後不要殺駱俊,這點小事,孫堅還是能為荀貞做到的。
他問公仇稱:“引渠水事辦得怎樣了?”
陳縣臨浪蕩渠,見久攻陳縣城不下,公仇稱獻計,建議可以引渠水灌城,用水攻之法。孫堅采納了他的計策,把掘溝引渠水的事情交給他總責辦理。
公仇稱答道:“共掘溝四道,都已將至城下,至遲後天即可放水淹城了。”
孫堅點了點頭,下達軍令:“命各部備戰,水一淹城,就發起總攻!”
“九江地狹,難以轉旋,欲定九江,必先謀阜陵。”
劉曄的這句話說到荀貞的心窩上了。
荀貞不動聲色,說道:“阜陵有相,如何謀之?”
“曄阜陵人,知阜陵相。此人雖久有名於荊、揚,無能之徒也,曄願為明將軍使阜陵說之,使他自掛印辭官。候其辭,阜陵反掌可得之也。”
荀貞大喜,說道:“卿如能辦成此事,收定九江,卿為首功。”
荀貞相信劉曄的能力,知道他既能說出此話,必是有一定的把握,所以沒有細問劉曄打算怎麽去說服阜陵相掛印自辭,但想來不外乎威逼利誘。
劉曄又道:“巢湖有鄭寶、張多、許乾之屬,各擁部曲,地處肥饒,尤以寶最驍果,才力過人,一方所憚,阜陵、廬江間的輕俠狡桀多依就之,如能得其用,不僅可安阜陵南界,亦能驅之脅陳揚州,並可助將軍籌舟師。待使阜陵相自辭後,曄請亦為將軍往去說之,使其來投。”
巢湖在阜陵和廬江的交界處,占地很廣,跨於兩郡,由巢湖向東,百餘裏即是陳溫所在的揚州州治曆陽。鄭寶等人是阜陵、廬江地區的著名豪強,海內兵亂以來,他們各擁部曲,嘯聚巢湖,在當地的勢力不小,如能把他們收為己用,確是可以增加一些對付陳溫的籌碼,同時,鄭寶等人盤踞湖區,手下會操舟、精/水性、能水戰的人料必很多,也會有利於舟師的籌建。
荀貞甚喜,笑道:“昔光武在薊,指耿弇雲‘此我北道主人也’,卿今為我南道主人是也。”
劉曄說道:“耿弇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嚐挫折,世之奇才,曄焉敢比之?願為鄧晨,為明將軍取一郡為資。”
荀貞哈哈大笑,說道:“好!好!”
光武帝對耿弇說過“北道主人”雲雲,對鄧晨,他也說過類似的話。
鄧晨和光武同郡,並是光武的姐夫,王郎叛亂,光武自薊走信都,鄧晨時為常山太守,聞訊後他離郡間行,與光武會於巨鹿,自請從擊邯鄲,光武對他說:“你以一身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遣他歸郡。鄧晨回到郡中,給光武送去了積射士千人,又遣委輸給軍不絕。建武四年,鄧晨從光武到壽春,“留鎮九江”,在九江待過一段時間。耿弇是冀州人,劉曄是揚州人,荀貞用耿弇比劉曄,比的是他倆皆為“當地人”這一個共同點,劉曄拿鄧晨自比,比的是願如鄧晨“以一郡為將軍資”這一點,加上鄧晨後來曾在九江待過,也頗是合景。
劉曄獻上盟吳郡、收阜陵、招巢湖三策,此三策如能悉得成功,不但可定九江,也不僅隻是完全可以與陳溫相抗,並且能夠極大地擴充荀貞在揚州的實力,提高他在揚州的影響力了。
待劉曄獻策畢,告退下堂,荀貞有心立即召荀諶來見,想及他才離府未久,此時應是剛到家裏,打消了念頭,手寫便書一封,命人送去梧桐裏,麵交與他。在便書中,荀貞略述了一下劉曄的三策,叫荀諶鼎力配合,在便書末,吩咐荀諶:至郡,可表子揚九江丞。
次日,荀貞召來張昭,把對“朝廷拜趙昱陳國相”的為難如實相告,請他去探探趙昱的口風。
張昭說道:“趙元達其人,我甚知之,清修有義,高潔守禮,忠直難屈,昔年,琅琊國相檀謨、陳遵相繼召辟,或興盛怒,而元達終不起;郡舉孝廉,朝廷除為莒長,得詔命日,元達就欣然赴任。如由他去陳國,明將軍固然為難,但盡管我與他交好,卻也是難以說服他的啊。”
荀貞聽了,遂不再強求他,心中雖然覺得若有所失,神色不改,反而讚歎張昭與趙昱的友情,說道:“友貴知心,公與別駕,可謂知心。”又道,“益者三友,公與別駕,可謂‘友直’了。”
不能說服趙昱,沒辦法,就隻能給孫堅去信了。
時間緊迫,一來,陳國隨時可能會被攻破,二來,荀貞也不能拖趙昱太久,因而,他當天就給孫堅寫了一封信,把之前想好的意思在信中道明,遣人加急立刻給孫堅送去。
雖是加急,由郯縣至陳國六百餘裏,信到時,也是三天後了。
此時,陳國餘縣俱下,獨國都陳縣猶死戰不降。
劉寵、駱俊布置在城外的部隊已被孫堅部擊破,護城河也已被孫堅部填滿,外牆亦有數段被摧毀,在被摧毀的位置,駱俊調動民夫重建了較矮小的防禦壁壘,又在壁壘後挖了寬深的壕溝,反抗得非常頑強。不過,無論是進攻的一方,抑或守城的一方,皆知城破是早晚的事了。
孫堅的部隊環列營於陳縣的近郊,把陳縣圍得密不透風。
城中的傷亡很大,孫堅部的傷亡也不小。城牆染滿血跡,城下遍是屍體、殘肢。自起兵擊黃巾至今,孫堅也是身經百戰了,這樣殘酷的戰鬥,隻有在與董卓的精銳作戰時他才遇到過。
諸部中,孫暠、韓當的損失最重。
孫暠是孫堅季弟孫靜的長子,從孫堅征戰頗久,他惱恨劉寵和駱俊固守不降,導致他部曲多傷亡,便建議孫堅說:“駱俊沽名市恩,得陳人效死力,陳人難為伯父用,俟城克,當屠之。”孫堅以為然。他已經做好了屠城的準備,於這時接到了荀貞的來信。
看完信,孫堅召來公仇稱、朱治等人,與他們商議討論。
孫堅先把信給他們看了一看,然後說道:“貞之信中言趙元達忠直不可屈,如就任,恐不會從命於我,建議我仍使駱俊留任陳國,卿等以為如何?”
朱治蹙眉說道:“按荀侯信裏意思,這個趙元達,是又一駱俊也。如是這樣的話,斷不可使他來上任,隻是,駱俊負隅頑抗,就算攻下城後留他一命,怕他也不會屈服於將軍也。”
孫堅的佩劍在案幾上放著,他把劍拿起,將之從鞘中抽出,舞了兩朵劍花,複插歸鞘內,摸著劍柄說道:“天下事若皆可以此定,將會是何等快哉!”
天下事自不能都以劍定,對駱俊這樣的真士人,用武力來為威脅顯是半點用處也不會有的。
公仇稱說道:“王命遠在長安,與明將軍何關?可先招降駱俊,其如不從,明將軍大可自任一陳相,趙元達如來,拒之不納便是。荀侯難道還會因此而與明將軍興兵麽?”
朱治說道:“道理是這個道理,但豫州郡縣、士人已有不服將軍者,趙元達奉有詔命,將軍如再拒之,州內不服者或將愈眾。”王命可以不理會,但州內的士心卻不能不重視。
孫堅考慮了一會兒,決定按公仇稱說的辦,說道:“董卓在洛陽時,曲意士人,結果如何?關東兵起,今他為王允所刺。早年我從皇甫公剿汝潁黃巾,又從故車騎將軍張公討涼州邊章、韓遂,擊董,戰於洛陽,海內士人我見者多矣,有名無實者眾,真有才能者稀,十之八九不過無能之輩,他們不服,由他們不服。待攻克陳縣,我意屠之,以作威懾,儆效尤者!駱俊如肯降我,我仍用他為陳國相,如不肯,送之還鄉,我再任一陳國相,阻趙元達來。”
荀貞在以往的信中數次請他在破城後不要殺駱俊,這點小事,孫堅還是能為荀貞做到的。
他問公仇稱:“引渠水事辦得怎樣了?”
陳縣臨浪蕩渠,見久攻陳縣城不下,公仇稱獻計,建議可以引渠水灌城,用水攻之法。孫堅采納了他的計策,把掘溝引渠水的事情交給他總責辦理。
公仇稱答道:“共掘溝四道,都已將至城下,至遲後天即可放水淹城了。”
孫堅點了點頭,下達軍令:“命各部備戰,水一淹城,就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