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進所統的是潁川郡兵,按理說該歸潁川太守孫堅指揮,可孫堅明知樂進是荀貞的死忠,自是不會提出這等要求,而樂進當然也不會主動跑到荀貞麵前說他應該聽孫堅的軍令。
所以,荀孫軍中眼下就形成了這麽一個不正常的局麵:潁川兵不從本郡太守之令,反而卻聽從荀貞的命令。
不過話說回來,盡管如此,樂進統帶的畢竟是潁川兵,而他本人雖得了荀貞表為校尉,可論其本職,卻也是在潁川郡府任職,所以,荀貞在決定用樂進為本陣右翼後,並不是直接用的下軍令之方式,而是以征詢意見的口吻來詢問孫堅的意思。
孫堅自無異議。
樂進本人的軍事能力,孫堅可能還不太清楚,但對樂進沉勇果毅的性格卻已是有所了解,但凡有這等性格的人,都絕非庸人之才,並且,潁川郡兵中的那些老卒,也就是樂進這些年來一直在操練的那兩千多正牌郡兵的精銳程度,孫堅也是親眼所見過的了。
由樂進和他的本部潁川兵來當荀貞本陣的右翼,荀貞放心,孫堅也放心。
左中右三軍定下,出戰的陣勢已成。
荀貞為主將,統中軍之眾,孫堅樂進各領精銳,分為兩翼。
中軍做為主陣,擔負的是主攻任務,兵馬應該稍多,荀貞從本部中抽選出了五千步騎,盡是敢戰精銳,他的舊部義從幾乎盡在其中;孫堅樂進則各從本部抽選了兩千精銳。
如此,出戰的三軍合眾共計九千。
劉秉的三千本部在汝水南岸,其任務是看住梁縣城內的董軍;又留下了兩千人,由孫堅帳下的猛將程普統帶,命之駐守在注城城外,以看住注城城內的董軍。除掉這五千人,餘下還有兩萬多步騎,多為新卒,這些人馬就是此戰的後備力量了,由荀成謝容丁猛諸校尉統帶。
各軍議定,荀貞又來到地圖前。
他指著陽人聚廣成聚中間的董軍大營,說道:董營北為汝水,地狹潮,南三十裏為丘陵,地崎嶇,我如進戰,南北皆不可列陣,西邊更不可也,唯一可選的戰場隻有也隻能是董營的東麵。我早已遣斥候去探看過了,董營的東麵是一塊平地,雖頗有農田,然今天氣尚涼,土地未軟,亦足可鏖戰其上。故此,我意便列陣董營之東,與之戰也。諸君以為如何
北為汝水,背水而戰是兵家大忌,不是每個人都是韓信,也不是每場戰爭都需要用此險計的,所以北邊不可取。
潁川郡內多是平原,可出了潁川郡,入到河南尹地界就漸多丘山,稍遠一點如洛陽周圍不說,山川環繞,乃是四塞形勝之地,就說梁縣注城附近,梁縣東南有霍陽山,注城往西十五裏有鳴皋山,往西南十五裏又有空峒山,方圓百裏之內也實是山嶺眾多,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南邊三十裏處就是一片丘陵地帶,這裏地勢崎嶇,顯也並非布陣之所。
北南皆不可取,西邊更不能取。
西邊就是到了這支董軍的背後了,一旦到這支董軍的背後,那便是前有此支董軍阻擋,後有伊闕諸關的董軍主力為威脅,此乃是自陷死地,萬一前邊的敵營未克,後邊董軍的主力襲到,非得大敗不可,比背水而戰還更不可取。
故而,綜合來說,出戰此支董軍的戰場就隻能選在東麵。
孫堅等人無有異議。
荀貞當下說道:既諸君皆讚同我意,那明天休整一天,後天一早我等便繞注城直取董大營。
孫堅諸人皆齊聲應諾。
送走了孫堅等,荀貞叫荀成許仲等本部的諸將留下。
他先召荀成近前,叮囑他說道:伊闕諸關距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不過百裏之遠,騎兵一日可至,縱緩,兩日亦可至,關中守將胡軫久從董卓征戰,雖非天下名將,亦可稱得上一個良字,昔於冀州討黃巾,董軍涼騎的驍悍勇敢是你我所親見,今我與文台文謙出戰,需得防胡軫遣騎出關來援,你與謝丁二校尉統兵於後,不可隻是觀戰,亦需做好戰鬥準備,一旦胡軫遣騎來援,你需得迎麵截之,萬不可使其衝我與文台文謙的兵陣。
荀成凜然應諾。
伊闕諸關離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隻有百十裏地,雖然現在他們還不知道荀貞孫堅等決定既不攻梁縣也不攻注城,而是要直接進攻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可一旦等到戰事開始,坐鎮此諸關中的胡軫卻必能很快得到訊息,他如遣騎來救,確如荀貞所說,至多兩天可到。
胡軫如果派出援兵,兩天就可以到達,而因為董軍精銳的緣故,荀貞現下卻尚不能確定他需要多久才能把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給攻敗,如果能在兩天內,甚或是在一天內就能將之攻敗,那當然是最好,可如果不能,就需得把胡軫可能會派來的援兵給考慮進去了。
荀貞又道:梁縣注城附近的山穀中頗有蠻人居,今我與董營將戰,這山穀中的蠻人亦不可不防,仲仁,你不但要戒備胡軫可能會派來的援騎,也要戒備戰場左近山穀中的蠻人。
伊闕以南多大山長穀,早在先秦時,這裏的山穀中就多有蠻人聚居,直到現在也仍還有不少野人出沒,甚至在原本的曆史中,直到三國魏時,魏國還曾專門在注城西北百裏外的陸渾城中置了一個防蠻都督,所防的,就是周圍山穀中的那些蠻人野人。
荀貞等將要與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大戰,從常理而言之,這敵我萬餘精兵的鏖戰,那山穀中的蠻人必是不敢來摻和的,可戰勝則罷,萬一落敗,這蠻人見到機會卻說不定會趁火打劫,襲擊敗軍,所以,不止伊闕諸關中的董軍,這山穀中的蠻人也需要防備。
荀成應諾。
荀貞又道:董兵精悍,我與之戰,勝敗兩可間,如我敗,仲仁,你不需來救我,看好後路即可,是我可從容後撤即可。
諾。
我如勝,你也不可急麾軍殲追,可待我軍令,然後再諸部紛動。
諾。
留給荀成謝容丁猛統帶的那兩萬多人大多是新卒,新卒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可以打順風仗,難打逆戰,一個是沒上過戰場,平時操練得再熟,頭回真刀實槍地與敵人血戰,難免心慌,這一慌肯定就會出現各種的錯誤漏洞,進而便有可能會導致整個的陣型大亂,因了這兩個特點,所以,荀貞交代荀成,叫他不管自己是勝還是敗,都萬萬不可立刻帶兵上陣,否則,如果荀貞敗了,隻會雪上加霜,而如果荀貞勝了,也很有可能反會因此而轉勝為敗。
荀成這回雖是肩負的留守軍中之任,看似不用上陣,似乎很輕鬆,而其實他擔負的責任並不比荀貞孫堅樂進的輕。荀貞三人隻管在前殺敵就是,而可能會出現的種種變局卻都得由荀成來負責應對。
自早些年因得了荀貞亂世將至,族中不可無人掌兵的話後,荀成這些年雖然不再想轉武職為文職的事了,也的確一直都是在踏踏實實地掌領兵馬,頗得軍心,可因其在此戰中的責任重大,荀貞沉吟了下,又對荀彧說道:文若,後日此戰,你不必從我左右,與仲仁一道也留守軍中吧,事如有變,你可佐助仲仁。
荀彧知留守的任務重要,肅容應諾。
荀貞又交代荀成:仲仁,文若性持重,此卿所素知之者也,倘有事變,你一定要多聽文若的意見,萬不可輕動,亦不可焦亂。切記:將之所慎者五,其四曰戒。
將之所慎者五,這是戰國時名將吳起所著兵書吳子中的一句話,五個需要慎重對待的分別是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五者之中的第四個戒,吳起講得雖是戰勝後的事情,可在戰中戰敗後也是適用的,簡言之,就是為將者應該勝不驕敗不餒,一直保持冷靜的理智和從容的態度。
荀成應諾。
這是荀貞頭次將要與董軍大規模交戰,不但當麵董軍的數量遠多於未出潁川郡時碰到的那支董騎,而且在地利上也調了個個兒,不再是荀貞占地利,而是董軍成了地主,所以,也難怪他如此小心謹慎,事無巨細,再三交代叮囑荀成。
以荀貞適才提到的那將之所慎者五來衡量他,備戒兩條他都親身做到了。
許仲見荀貞叮囑完了荀成,當下起身問道:君侯,後日就要出戰,雖然定下了出戰的中左右三軍,也定下了留守的將校與部隊,可正如方才軍議時所說的:君侯剛在潁川郡大勝了董騎一陣,董軍而今必懷畏怯,今我出戰的三軍雖不足萬人,合計卻也有九千之眾,而董營之兵才僅五千不到,依然是我眾彼寡,如他仍懷畏懼,竟還是不肯出戰,該如何是好
如果把全部兵馬都壓上去,三四萬之眾,董營的董兵可能不敢應戰,可現下換了隻選用精銳去戰,卻依然有九千之數,仍舊比董營裏的董兵為多,差不多是其兩倍,那如果董兵依然懷怯,不敢出戰,那該怎麽辦才好
許仲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荀貞笑顧戲誌才荀攸諸人,再轉對許仲,說道:彼如肯出戰,自然最好,彼如仍畏我兵眾,不敢出戰,君卿也無須擔憂,。他自指肚腹,笑道,我已得良計在此了。
所以,荀孫軍中眼下就形成了這麽一個不正常的局麵:潁川兵不從本郡太守之令,反而卻聽從荀貞的命令。
不過話說回來,盡管如此,樂進統帶的畢竟是潁川兵,而他本人雖得了荀貞表為校尉,可論其本職,卻也是在潁川郡府任職,所以,荀貞在決定用樂進為本陣右翼後,並不是直接用的下軍令之方式,而是以征詢意見的口吻來詢問孫堅的意思。
孫堅自無異議。
樂進本人的軍事能力,孫堅可能還不太清楚,但對樂進沉勇果毅的性格卻已是有所了解,但凡有這等性格的人,都絕非庸人之才,並且,潁川郡兵中的那些老卒,也就是樂進這些年來一直在操練的那兩千多正牌郡兵的精銳程度,孫堅也是親眼所見過的了。
由樂進和他的本部潁川兵來當荀貞本陣的右翼,荀貞放心,孫堅也放心。
左中右三軍定下,出戰的陣勢已成。
荀貞為主將,統中軍之眾,孫堅樂進各領精銳,分為兩翼。
中軍做為主陣,擔負的是主攻任務,兵馬應該稍多,荀貞從本部中抽選出了五千步騎,盡是敢戰精銳,他的舊部義從幾乎盡在其中;孫堅樂進則各從本部抽選了兩千精銳。
如此,出戰的三軍合眾共計九千。
劉秉的三千本部在汝水南岸,其任務是看住梁縣城內的董軍;又留下了兩千人,由孫堅帳下的猛將程普統帶,命之駐守在注城城外,以看住注城城內的董軍。除掉這五千人,餘下還有兩萬多步騎,多為新卒,這些人馬就是此戰的後備力量了,由荀成謝容丁猛諸校尉統帶。
各軍議定,荀貞又來到地圖前。
他指著陽人聚廣成聚中間的董軍大營,說道:董營北為汝水,地狹潮,南三十裏為丘陵,地崎嶇,我如進戰,南北皆不可列陣,西邊更不可也,唯一可選的戰場隻有也隻能是董營的東麵。我早已遣斥候去探看過了,董營的東麵是一塊平地,雖頗有農田,然今天氣尚涼,土地未軟,亦足可鏖戰其上。故此,我意便列陣董營之東,與之戰也。諸君以為如何
北為汝水,背水而戰是兵家大忌,不是每個人都是韓信,也不是每場戰爭都需要用此險計的,所以北邊不可取。
潁川郡內多是平原,可出了潁川郡,入到河南尹地界就漸多丘山,稍遠一點如洛陽周圍不說,山川環繞,乃是四塞形勝之地,就說梁縣注城附近,梁縣東南有霍陽山,注城往西十五裏有鳴皋山,往西南十五裏又有空峒山,方圓百裏之內也實是山嶺眾多,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南邊三十裏處就是一片丘陵地帶,這裏地勢崎嶇,顯也並非布陣之所。
北南皆不可取,西邊更不能取。
西邊就是到了這支董軍的背後了,一旦到這支董軍的背後,那便是前有此支董軍阻擋,後有伊闕諸關的董軍主力為威脅,此乃是自陷死地,萬一前邊的敵營未克,後邊董軍的主力襲到,非得大敗不可,比背水而戰還更不可取。
故而,綜合來說,出戰此支董軍的戰場就隻能選在東麵。
孫堅等人無有異議。
荀貞當下說道:既諸君皆讚同我意,那明天休整一天,後天一早我等便繞注城直取董大營。
孫堅諸人皆齊聲應諾。
送走了孫堅等,荀貞叫荀成許仲等本部的諸將留下。
他先召荀成近前,叮囑他說道:伊闕諸關距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不過百裏之遠,騎兵一日可至,縱緩,兩日亦可至,關中守將胡軫久從董卓征戰,雖非天下名將,亦可稱得上一個良字,昔於冀州討黃巾,董軍涼騎的驍悍勇敢是你我所親見,今我與文台文謙出戰,需得防胡軫遣騎出關來援,你與謝丁二校尉統兵於後,不可隻是觀戰,亦需做好戰鬥準備,一旦胡軫遣騎來援,你需得迎麵截之,萬不可使其衝我與文台文謙的兵陣。
荀成凜然應諾。
伊闕諸關離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隻有百十裏地,雖然現在他們還不知道荀貞孫堅等決定既不攻梁縣也不攻注城,而是要直接進攻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可一旦等到戰事開始,坐鎮此諸關中的胡軫卻必能很快得到訊息,他如遣騎來救,確如荀貞所說,至多兩天可到。
胡軫如果派出援兵,兩天就可以到達,而因為董軍精銳的緣故,荀貞現下卻尚不能確定他需要多久才能把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給攻敗,如果能在兩天內,甚或是在一天內就能將之攻敗,那當然是最好,可如果不能,就需得把胡軫可能會派來的援兵給考慮進去了。
荀貞又道:梁縣注城附近的山穀中頗有蠻人居,今我與董營將戰,這山穀中的蠻人亦不可不防,仲仁,你不但要戒備胡軫可能會派來的援騎,也要戒備戰場左近山穀中的蠻人。
伊闕以南多大山長穀,早在先秦時,這裏的山穀中就多有蠻人聚居,直到現在也仍還有不少野人出沒,甚至在原本的曆史中,直到三國魏時,魏國還曾專門在注城西北百裏外的陸渾城中置了一個防蠻都督,所防的,就是周圍山穀中的那些蠻人野人。
荀貞等將要與陽人聚廣成聚的董營大戰,從常理而言之,這敵我萬餘精兵的鏖戰,那山穀中的蠻人必是不敢來摻和的,可戰勝則罷,萬一落敗,這蠻人見到機會卻說不定會趁火打劫,襲擊敗軍,所以,不止伊闕諸關中的董軍,這山穀中的蠻人也需要防備。
荀成應諾。
荀貞又道:董兵精悍,我與之戰,勝敗兩可間,如我敗,仲仁,你不需來救我,看好後路即可,是我可從容後撤即可。
諾。
我如勝,你也不可急麾軍殲追,可待我軍令,然後再諸部紛動。
諾。
留給荀成謝容丁猛統帶的那兩萬多人大多是新卒,新卒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可以打順風仗,難打逆戰,一個是沒上過戰場,平時操練得再熟,頭回真刀實槍地與敵人血戰,難免心慌,這一慌肯定就會出現各種的錯誤漏洞,進而便有可能會導致整個的陣型大亂,因了這兩個特點,所以,荀貞交代荀成,叫他不管自己是勝還是敗,都萬萬不可立刻帶兵上陣,否則,如果荀貞敗了,隻會雪上加霜,而如果荀貞勝了,也很有可能反會因此而轉勝為敗。
荀成這回雖是肩負的留守軍中之任,看似不用上陣,似乎很輕鬆,而其實他擔負的責任並不比荀貞孫堅樂進的輕。荀貞三人隻管在前殺敵就是,而可能會出現的種種變局卻都得由荀成來負責應對。
自早些年因得了荀貞亂世將至,族中不可無人掌兵的話後,荀成這些年雖然不再想轉武職為文職的事了,也的確一直都是在踏踏實實地掌領兵馬,頗得軍心,可因其在此戰中的責任重大,荀貞沉吟了下,又對荀彧說道:文若,後日此戰,你不必從我左右,與仲仁一道也留守軍中吧,事如有變,你可佐助仲仁。
荀彧知留守的任務重要,肅容應諾。
荀貞又交代荀成:仲仁,文若性持重,此卿所素知之者也,倘有事變,你一定要多聽文若的意見,萬不可輕動,亦不可焦亂。切記:將之所慎者五,其四曰戒。
將之所慎者五,這是戰國時名將吳起所著兵書吳子中的一句話,五個需要慎重對待的分別是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五者之中的第四個戒,吳起講得雖是戰勝後的事情,可在戰中戰敗後也是適用的,簡言之,就是為將者應該勝不驕敗不餒,一直保持冷靜的理智和從容的態度。
荀成應諾。
這是荀貞頭次將要與董軍大規模交戰,不但當麵董軍的數量遠多於未出潁川郡時碰到的那支董騎,而且在地利上也調了個個兒,不再是荀貞占地利,而是董軍成了地主,所以,也難怪他如此小心謹慎,事無巨細,再三交代叮囑荀成。
以荀貞適才提到的那將之所慎者五來衡量他,備戒兩條他都親身做到了。
許仲見荀貞叮囑完了荀成,當下起身問道:君侯,後日就要出戰,雖然定下了出戰的中左右三軍,也定下了留守的將校與部隊,可正如方才軍議時所說的:君侯剛在潁川郡大勝了董騎一陣,董軍而今必懷畏怯,今我出戰的三軍雖不足萬人,合計卻也有九千之眾,而董營之兵才僅五千不到,依然是我眾彼寡,如他仍懷畏懼,竟還是不肯出戰,該如何是好
如果把全部兵馬都壓上去,三四萬之眾,董營的董兵可能不敢應戰,可現下換了隻選用精銳去戰,卻依然有九千之數,仍舊比董營裏的董兵為多,差不多是其兩倍,那如果董兵依然懷怯,不敢出戰,那該怎麽辦才好
許仲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
荀貞笑顧戲誌才荀攸諸人,再轉對許仲,說道:彼如肯出戰,自然最好,彼如仍畏我兵眾,不敢出戰,君卿也無須擔憂,。他自指肚腹,笑道,我已得良計在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