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笑指荀貞,笑著說道:欲延攬丁原,著落便在貞之。


    荀貞愕然,心道:孟德倒是與我英雄所見略同,今如欲討董卓,確是需先拉攏丁原,即使拉攏不過來,也得確保他保持中立,隻是我與丁原素不相識,卻緣何說著落在我身上


    在座諸人亦皆不解。


    袁紹問道:孟德,此話何意


    曹操撫須笑道:本初,早前你曾進言大將軍,請大將軍拜貞之為執金吾。


    袁紹答道:正是,奈何大將軍卻未應允。說到這裏,袁紹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說道,你的意思是


    今大將軍被害身亡,太傅獨錄尚書事,君何不上言太傅,將執金吾改授與丁原


    在座諸人聞之,俱皆大喜。


    疑似許攸之人拍手讚道:本初,孟德的這個建議好啊


    張邈等也都讚同。


    張邈頷首說道:確實,如將執金吾授與丁原,便是不能得丁原助力,董卓亦必忌憚


    執金吾雖非公卿,而秩中二千石,實位比九卿,秩俸既高,而其權責亦重。


    所謂執金吾,吾字在這裏音禦,意思是止,執金吾之意便是執金革,以禦非常。此職乃是京都的治安官,主要是負責保衛京城宮省的安全,京都洛陽有一武庫,並且這個武庫也歸執金吾管轄。


    丁原如被拜為執金吾,那麽有他的並州兵為後盾,足能牽製董卓。


    袁紹亦喜,但卻仍含憂慮,他蹙眉說道:孟德此言甚是,我明日便進言太傅,請拜丁原為執金吾,隻是,孟德,你我與丁原俱不相熟,萬一丁原被拜為執金吾後


    君可是憂丁原或許會被董卓給拉攏過去麽


    我確有此憂。


    亦無妨也。元固在長安,有兵萬人,左將軍威重天下,統精兵三萬,屯於扶風,君可請太傅修書兩封,分送與他二人,請他兩人作出帶兵向京之勢。如此,外有元固左將軍,內有禁軍貞之允誠,內外呼應,以我料之,丁原縱是首尾兩端,亦必不敢亂也,而至於董卓,他若識相,早退出京都,或可保其全,而如仍恃兵自雄,則不過一甕中之鱉罷了,擒之易也


    元固即蓋勳,蓋勳去年被張溫舉為京兆尹,現在長安,有兵萬人。左將軍當然便是皇甫嵩,皇甫嵩現統精兵三萬,屯駐在扶風。這兩個人都是朝廷可以信用依賴的對象,袁隗如果能請得朝旨,命他兩人作勢向京,則以他二人部下的四萬之眾,足能震懾董卓留在河東澠池的主力兵馬,外有蓋勳皇甫嵩,而內有禁軍的餘部荀貞和鮑信的部曲,一旦形成此內外呼應的形勢,丁原肯定不敢亂動,而董卓也極有可能會因之震懼,自動退出洛陽。


    袁紹沉吟再三,說道:孟德,卿言甚是,可奈何長安太遠,吾猶恐鞭長莫及。


    荀貞心道:我記得曹操後來評袁紹,說他誌大智小,色厲膽薄,此言固有誇大的地方,可以今觀之,好謀無決四字,袁本初卻是當之無愧。


    他忍不住,正冠起身,慨然說道:司隸諸君,在下有一句話想說。


    諸人目光轉注,皆落在荀貞身上。


    袁紹說道:君有何話,盡請言來。


    今中官被除,朝堂為之一清,天下無不奔喜,此皆司隸與諸君之功也當此之際,海內士人無不急切地仰望司隸與諸君,以待山河重整,渴盼海內清晏董卓,涼州一匹夫,適逢其機,因得以統兵擅入城,而卻竟妄圖以此與諸君決上下,雖三尺孩童亦難忍也,況司隸與諸君皆國家雄豪乎人生世間,豈有萬事俱全之時項王破釜沉舟,遂有巨鹿之捷,淮陰背水一戰,乃有破趙會食,如無攻破北宮,大將軍被害後,司隸與諸君恐亦難身免司隸與諸君豈不聞吳子雲乎一人投命,足懼千夫董卓兵勢縱盛,涼州勇士雖健,貞不才,部曲潁川子弟四千,亦不讓其後願為司隸諸君馬前驅,進討董卓大丈夫懷忠勇之氣,何懼西涼羌胡國家養士四百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試看於今之神都,究是誰家之天下


    荀貞與袁紹是初見,本不該說這些話的,可一來,他實在是焦心如焚,急著想把董卓快點趕出京師,董卓現在是剛到京都,立足未穩,逐之尚易,如拖延時日,怕就逐之不易了,二來,自中平元年以來,他久掌兵權,征伐果斷,雖外表來看,仍是一文雅秀士,可其實他內在中,早自有了英雄之氣,與中平元年前相比,可謂是脫胎換骨,所以在看到袁紹好謀無決白白浪費時間後,他實在是難以克製自己的情緒,乃有了此跟在曹操發言之後的慷慨之言。


    曹操這會兒的心態實際上和荀貞差不多,也是覺得袁紹太婆婆媽媽了,隻是他一直以來都是袁紹的小弟,本身手下又沒有什麽善戰的人馬,所以卻是難以如荀貞這樣有底氣說話的,這時聽了荀貞之言,他為之喝彩,拍案起身,說道:貞之雄烈,果乳虎風采本初,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我亦有一腔忠勇氣,願統西園部曲,為天子除不臣,與董卓決勝京都。


    坐在尾席的鮑信也再次起身,按劍躬身,大聲說道:董卓擁強兵,將有異誌,今不早圖,必為所製,今他新至疲勞,如襲之,必可禽也信兵雖少,亦懷壯烈,願從荀侯孟德擊董


    在座諸人都驚訝荀貞的雄烈,見曹操鮑信相繼附和荀貞,於是不約而同又把目光落到了袁紹的身上。


    袁紹久久難決。


    屋中安靜了多時,他先請荀貞曹操鮑信落座,繼而從容說道:擊董易,而如敗,則朝權將必悉入董卓之手。國家之事,不可促決。且容我思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最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子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子曰並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