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人亭外的橫橋渡河,行十來裏,再渡一河,此河亦趙境內四水之一,複行數裏,便是襄國縣。
趙國五縣,大致劃分的話,可以分成三塊。
一塊是邯鄲與易陽,此兩縣在境最東南,彼此間沒有山河之阻,相距不遠,隻有二三十裏。一塊是中丘與柏人,此兩縣在境最東北,彼此間也沒有山河之阻,亦相距不遠,也是隻有二三十裏。餘下一塊就是襄國。襄國在易陽與中丘兩縣間,距南邊的易陽百十裏,距北邊的中丘五六十裏,趙境四水皆在這一塊裏,三條河水在襄國與易陽間,一條河水在襄國與中丘間。
如打個比方,可以把趙國這五個縣比作一個扁擔。
邯鄲與易陽中丘與柏人這兩塊在扁擔的兩頭,襄國縣差不多是在扁擔的中間。
五縣之中,荀貞最重視的就是襄國。
如再打個比方,把趙國比作一個人,那麽襄國縣就是腰。
萬一發生戰亂,襄國失守,那就等同是把一個人攔腰截斷了。腰一旦被截斷,作為首領的邯鄲易陽就無法與作為腿腳的中丘柏人呼應,在整個戰略全局上勢必就要陷入被動。
如前文所述,荀貞此次行縣有三個目的:主要目的是為守境做準備,次要目的是選擇一個主動進攻的目標,另外附帶了一個目的,即尋找賢才選拔擢用。
守境不說,尋賢也不說,他打算選擇的進攻目標初步就定在了襄國縣境內,這也是戲誌才荀攸的意見。
前番擊左須是因緣巧合,是左須先遣人來行刺他,他才借機用計伏擊的,嚴格說來,不能算是一次主動的進攻。
將要在襄國縣內發起的這次進攻才是他就職以來的第一次主動進攻,他對此非常重視。
因而,雖然縣城在望了,他也很想早點見到那位揚州茂材襄國令姚昇,卻依然是過縣不入,冒著雨行察了一遍縣外的諸鄉亭,又去西邊的山丘地帶察看了一番,直到把縣外的地貌人情盡數看罷,做到了大致了解,到了傍晚,才與邯鄲榮等來到縣裏。
入到縣中,邯鄲榮當前領路,帶著諸人徑去縣寺。
他與姚昇是老熟人了,這兩年裏多次造訪姚昇,守衛在縣寺門外的戟士吏卒均認得他,請他與荀貞等到門塾裏稍候,分出一人去縣寺內通報。
秋雨下了一夜一天,不見轉小。
因有雨故,天氣y霾,今之暮sè比平ri更深。
荀貞負手立在塾門口,觀望縣中街道。
秋雨淅淅,又是暮重時分,街上行人稀少。荀貞指著從縣寺門前走過的幾個人,問守門的吏卒:他們是
這走過去的幾人與尋常百姓不同,排著縱隊,步伐整齊,均帶刀劍,像是巡邏的。
吏卒答道:我縣西邊多丘多山。山中賊眾,時常侵擾縣境,為防他們混入城裏,縣君特選了數十名jg明勇敢的吏卒,編為數隊,ri夜巡查縣中。
原來如此荀貞頓了下,說道,貴縣西邊確然多山,我等在來的路上嚐遠望縣西,隻見層巒疊嶂,綿延無盡。我聽說這些山裏最大的是西山
不錯,西山向西綿亙數百裏,直接太行。侵擾我境的賊寇大多藏身此山中。
西山西接太行,東邊一直延伸到襄國縣西二三十裏的地方。邯鄲易陽西邊也有山,但要與襄國縣西邊一比卻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至少邯鄲易陽兩縣不會出城二三十裏便是山區。
荀貞頷首,心道:入冬前是一定要在襄國縣打一仗的,隻是襄國縣西的山區遠比邯鄲易陽西邊的山區深幽複雜,我部義從從來沒打過山地戰,如果硬打,傷亡會不小。
他在去邯鄲上任時路經過西山,今天又專門去近處看了看,對西山深險的山勢很有點顧忌。
他扭頭看縣寺門內,想道:邯鄲榮說姚昇機jg多智,是個人才,他在此地為令兩年了,也不知對山中的賊情山勢有幾分知曉
他本隻是想來見一見姚昇這個揚州茂材,此時卻希望姚昇能給他一點協助了。
適才去縣寺內通報的吏卒轉回,在他身後,一個身長七尺餘的三旬男子撐傘步出。
這男子未著官衣,穿著黑底彩繡的絲服,頭戴高冠,足登皮履,腰中寶帶,左劍右佩。
他右手撐傘,左手按著劍柄,大拇指露出在荀貞等人眼前,指上戴了一個鑲嵌綠寶石的指環。深暮雨下,指環上的綠寶石水汪汪的,熠熠生輝。
荀貞是個識貨的,一眼就看出來,這男子的衣裝配飾雖不顯奢華,卻皆價值不菲,心道:此必就是姚昇了。
邯鄲榮此前介紹說姚昇家是吳郡冠族,冠族多半豪富,隻有豪富之家才能穿戴得起起這樣講究的衣配。
邯鄲榮在荀貞的身側,低聲對荀貞說道:此人即是姚昇。閃身邁步,出塾迎上。
縣寺大門離門塾有十數步遠,姚昇一邊大步過來,一邊哈哈笑道:公宰,你可是稀客上次一別,至今已有三個多月了今兒個怎麽想起來找我了還冒著雨來
正因三月餘不見,思念賢兄,飲食無味夜不能寐,所以冒雨而來。
哈哈,你這個公宰,嘴裏沒句實話,是因為想我而來的麽怕是另有別事吧
姚昇與邯鄲榮相見。
邯鄲榮沒有帶雨具。姚昇傾斜了傘,替他遮雨。兩人攜手來到門塾前。
姚昇打量荀貞,問邯鄲榮,說道:這位君子儒雅外現,英武內蘊,氣度不凡,不知卻是誰家士族右姓的子弟
荀貞含笑行禮,說道:在下潁y荀貞,見過姚令。
潁y,啊,不知是中尉駕到,昇未能遠迎,失禮失禮。
姚昇反應敏捷,馬上想到了荀貞是誰,連忙收起笑容,把傘交給邯鄲榮,就要撩衣下拜。
荀貞上前一步,把他攙住,笑道:我這次是微服行縣,不yu外人知道,指了指地麵,地又濕濘,姚令無須行禮。
姚昇遵命起身,往門塾內瞧了眼,飛快地掃過荀攸宣康典韋諸人,說道:塾內狹小,委屈了諸君。對荀貞說道,請君入縣寺。
他剛才尊稱荀貞中尉,聽了荀貞說這次是微服行縣,不yu外人知道,立刻就改口稱荀貞為君。
荀貞心道:機敏二字,當之無愧。笑道,請。
姚昇在前領路,諸人步入縣寺。
趙國五縣,大致劃分的話,可以分成三塊。
一塊是邯鄲與易陽,此兩縣在境最東南,彼此間沒有山河之阻,相距不遠,隻有二三十裏。一塊是中丘與柏人,此兩縣在境最東北,彼此間也沒有山河之阻,亦相距不遠,也是隻有二三十裏。餘下一塊就是襄國。襄國在易陽與中丘兩縣間,距南邊的易陽百十裏,距北邊的中丘五六十裏,趙境四水皆在這一塊裏,三條河水在襄國與易陽間,一條河水在襄國與中丘間。
如打個比方,可以把趙國這五個縣比作一個扁擔。
邯鄲與易陽中丘與柏人這兩塊在扁擔的兩頭,襄國縣差不多是在扁擔的中間。
五縣之中,荀貞最重視的就是襄國。
如再打個比方,把趙國比作一個人,那麽襄國縣就是腰。
萬一發生戰亂,襄國失守,那就等同是把一個人攔腰截斷了。腰一旦被截斷,作為首領的邯鄲易陽就無法與作為腿腳的中丘柏人呼應,在整個戰略全局上勢必就要陷入被動。
如前文所述,荀貞此次行縣有三個目的:主要目的是為守境做準備,次要目的是選擇一個主動進攻的目標,另外附帶了一個目的,即尋找賢才選拔擢用。
守境不說,尋賢也不說,他打算選擇的進攻目標初步就定在了襄國縣境內,這也是戲誌才荀攸的意見。
前番擊左須是因緣巧合,是左須先遣人來行刺他,他才借機用計伏擊的,嚴格說來,不能算是一次主動的進攻。
將要在襄國縣內發起的這次進攻才是他就職以來的第一次主動進攻,他對此非常重視。
因而,雖然縣城在望了,他也很想早點見到那位揚州茂材襄國令姚昇,卻依然是過縣不入,冒著雨行察了一遍縣外的諸鄉亭,又去西邊的山丘地帶察看了一番,直到把縣外的地貌人情盡數看罷,做到了大致了解,到了傍晚,才與邯鄲榮等來到縣裏。
入到縣中,邯鄲榮當前領路,帶著諸人徑去縣寺。
他與姚昇是老熟人了,這兩年裏多次造訪姚昇,守衛在縣寺門外的戟士吏卒均認得他,請他與荀貞等到門塾裏稍候,分出一人去縣寺內通報。
秋雨下了一夜一天,不見轉小。
因有雨故,天氣y霾,今之暮sè比平ri更深。
荀貞負手立在塾門口,觀望縣中街道。
秋雨淅淅,又是暮重時分,街上行人稀少。荀貞指著從縣寺門前走過的幾個人,問守門的吏卒:他們是
這走過去的幾人與尋常百姓不同,排著縱隊,步伐整齊,均帶刀劍,像是巡邏的。
吏卒答道:我縣西邊多丘多山。山中賊眾,時常侵擾縣境,為防他們混入城裏,縣君特選了數十名jg明勇敢的吏卒,編為數隊,ri夜巡查縣中。
原來如此荀貞頓了下,說道,貴縣西邊確然多山,我等在來的路上嚐遠望縣西,隻見層巒疊嶂,綿延無盡。我聽說這些山裏最大的是西山
不錯,西山向西綿亙數百裏,直接太行。侵擾我境的賊寇大多藏身此山中。
西山西接太行,東邊一直延伸到襄國縣西二三十裏的地方。邯鄲易陽西邊也有山,但要與襄國縣西邊一比卻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至少邯鄲易陽兩縣不會出城二三十裏便是山區。
荀貞頷首,心道:入冬前是一定要在襄國縣打一仗的,隻是襄國縣西的山區遠比邯鄲易陽西邊的山區深幽複雜,我部義從從來沒打過山地戰,如果硬打,傷亡會不小。
他在去邯鄲上任時路經過西山,今天又專門去近處看了看,對西山深險的山勢很有點顧忌。
他扭頭看縣寺門內,想道:邯鄲榮說姚昇機jg多智,是個人才,他在此地為令兩年了,也不知對山中的賊情山勢有幾分知曉
他本隻是想來見一見姚昇這個揚州茂材,此時卻希望姚昇能給他一點協助了。
適才去縣寺內通報的吏卒轉回,在他身後,一個身長七尺餘的三旬男子撐傘步出。
這男子未著官衣,穿著黑底彩繡的絲服,頭戴高冠,足登皮履,腰中寶帶,左劍右佩。
他右手撐傘,左手按著劍柄,大拇指露出在荀貞等人眼前,指上戴了一個鑲嵌綠寶石的指環。深暮雨下,指環上的綠寶石水汪汪的,熠熠生輝。
荀貞是個識貨的,一眼就看出來,這男子的衣裝配飾雖不顯奢華,卻皆價值不菲,心道:此必就是姚昇了。
邯鄲榮此前介紹說姚昇家是吳郡冠族,冠族多半豪富,隻有豪富之家才能穿戴得起起這樣講究的衣配。
邯鄲榮在荀貞的身側,低聲對荀貞說道:此人即是姚昇。閃身邁步,出塾迎上。
縣寺大門離門塾有十數步遠,姚昇一邊大步過來,一邊哈哈笑道:公宰,你可是稀客上次一別,至今已有三個多月了今兒個怎麽想起來找我了還冒著雨來
正因三月餘不見,思念賢兄,飲食無味夜不能寐,所以冒雨而來。
哈哈,你這個公宰,嘴裏沒句實話,是因為想我而來的麽怕是另有別事吧
姚昇與邯鄲榮相見。
邯鄲榮沒有帶雨具。姚昇傾斜了傘,替他遮雨。兩人攜手來到門塾前。
姚昇打量荀貞,問邯鄲榮,說道:這位君子儒雅外現,英武內蘊,氣度不凡,不知卻是誰家士族右姓的子弟
荀貞含笑行禮,說道:在下潁y荀貞,見過姚令。
潁y,啊,不知是中尉駕到,昇未能遠迎,失禮失禮。
姚昇反應敏捷,馬上想到了荀貞是誰,連忙收起笑容,把傘交給邯鄲榮,就要撩衣下拜。
荀貞上前一步,把他攙住,笑道:我這次是微服行縣,不yu外人知道,指了指地麵,地又濕濘,姚令無須行禮。
姚昇遵命起身,往門塾內瞧了眼,飛快地掃過荀攸宣康典韋諸人,說道:塾內狹小,委屈了諸君。對荀貞說道,請君入縣寺。
他剛才尊稱荀貞中尉,聽了荀貞說這次是微服行縣,不yu外人知道,立刻就改口稱荀貞為君。
荀貞心道:機敏二字,當之無愧。笑道,請。
姚昇在前領路,諸人步入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