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將任誤寫作夏,已經改了。


    這一是補上五月五號的。


    今天可能隻有一了。


    荀貞路見波連,心道:今我天時地利人和已皆齊備,可以延攬豪傑了。


    便今天上午,夏剛剛收齊了五亭之馬,計有三十匹,除掉荀貞留下了五匹良駒自用外,剩下的全部交給了高素。


    按照每匹十萬錢計,高素先把錢墊了出來,總共給荀貞了二百五十萬錢,而夏買這三十匹馬總共才出了不到一百萬錢,也就是,通過這次買賣,荀貞賺了足足有一百五十多萬錢。加上去年剿滅群盜的賞錢,他手上現有兩百萬錢上下。


    回想起上午從高素手中拿錢的情景,荀貞不由感歎,雖知這樣鑽空子賺錢的機會是幾十年難遇一次,還是忍不想道:難怪中興名將吳漢當了亭長沒幾年就能招攬賓客了。萬般皆惟有讀書高。不管做什麽行當,還是當官來錢快。


    吳漢,南陽宛人,是文聘的老鄉,雲台二十八將中排名第二。他未發達前,因為家貧而給事縣中為亭長,到了王莽末年,不但自家能夠豐衣足食,而且門下還招攬了不少賓客。後來,他因賓客犯法而不得不亡命至漁陽,再又到始帝時,因緣際會,這才終一飛衝天。


    不但吳漢,雲台二十八將中另一人,潁川郟縣人藏宮年少時也當過亭長。眾所周知,亭長是個很低級的職位,但凡家裏有點地位有點錢的都不會來擔任此職荀貞這樣的純屬例外中之例外,這藏宮任亭長前家中的經濟條件可想而知,而到後來天下大亂時,他卻居然能夠率賓客入下江兵中為校尉。


    由此可知,別有秩薔夫了,就連亭長這樣的卑賤職務,如果想要撈錢也是很容易的。權比錢大這種事情,古今中外皆然,也是沒有辦法的。荀貞略微感歎了一下,收回心思,不再去想,仍把注意力都放了延攬豪傑上。


    他與時尚了幾句話,對任道:你去繁陽一趟,把文謙和阿偃叫回來罷,順帶把陳褒江禽高氏昆仲大蘇君也都找來,我有話要對他們。前陣子,荀貞勸高素不妨將他門下的賓客組織起來操練一下,並提出可以和自家手下的繁陽裏民比試一下,為了穩操勝券,他前兩天命樂進和程偃去了繁陽亭,檢查裏民的操練情況。


    任應道:荀貞手下日,漸漸熟悉了荀貞的脾氣,知道他雖表麵上溫文爾雅,實際上卻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當下也不耽誤,即立刻去官寺取馬,往繁陽亭去了。


    荀貞笑對時尚道:明德,你打算何日上任啊


    我家裏也沒什麽事兒,隻是今為鄉佐,不能不稟明恩師。等給恩師過後,我再回家拿些被褥以備鋪用,交代妻子兩句,今晚便可搬去舍中居按照規定,官吏上班期間是必須官舍中居的,時尚如今當了鄉佐,自然也不能例外。


    。那我今晚就官舍裏掃榻待君了


    時尚拱手辭離,去養陰裏拜見宣博,先了荀貞斷案之事,繼將被荀貞舉薦任職鄉佐之事稟上。


    宣博初聞言,頗是吃驚,道:以荀君的家世,如今的名望,他舉薦一個人擔任鄉佐實是輕易之至。你能被他重,受他的舉薦,實為爾幸,鄉佐此職雖,但他也是你的舉主了,恩不可忘。你以後需心竭力地輔佐於他,務必勤勉任事,不可懈怠。


    時尚恭謹應諾。宣博囑咐了他幾句,又問道:你準備何時上任


    等下回家交代兩句,今晚就打算搬去舍中。


    宣博點頭道:正該如此。我也不耽誤你了,你快回家去罷。


    時尚恭恭敬敬地跪拜地,再拜而起,倒退出堂,門口穿上鞋,告辭歸家。


    堂上除了宣博,還有他的兒子宣鹹族侄宣康以及李博史諾王承等諸弟子。除了王承外,諸人多滿麵豔羨。


    宣博瞧見了他們的表情,道:嚴子雲: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祈畜乎樊中,斯豈荀君之方乎荀君放著自家的家世不用,主動請出,外任野亭之長,不足半年,升任有秩。他這是要靠著自己的能力闖出一條路啊,前次他捕滅第三氏,子雲王承他亂法殺,方才聽明德講他田間斷案之事,他又哪裏亂法殺了如果真的是亂法殺,又豈會恕受贓的亭長而不究,又豈會以春秋經義決獄,唉,燕雀不知鴻鵠之誌。


    嚴子,即莊子。漢人為避明帝之諱,改莊為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祈畜乎樊中的意思是:沼澤上的野雞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物,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他絲毫不會祈求被蓄養樊籠中。莊子的意是逍遙,放到宣博這裏卻變成了誇讚荀貞腳踏實地自力。這也是他第一次門弟子們麵前正式地誇讚荀貞。


    早前討論荀貞誅滅第三氏是對是錯時,王承是堅決反對的,此時聽老師將他比作燕雀,滿臉通紅,梗著脖子,亢聲道:燕雀固不知鴻鵠之誌,鴻鵠又豈知燕雀之誌承雖燕雀,不慕鴻鵠。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他宣博門下年紀,才幹高,就性格耿直,又剛加冠不,年少氣盛。眾人聽了他的話,再他掙紅了滿臉的模樣,滿堂失笑。


    宣博也笑了起來,道:子雲,我門下諸弟子中,你年紀少,諸卻都認為你才華第一。你固然很有才華,但卻少了幾分曆練。


    王承畢竟不敢和老師頂嘴,雖然不服,也不再話了,悶悶地坐邊兒上,心道:子曰:君子喻於義,人喻於利。做人當秉道而行,怎麽能為了目的不擇手段我當然知道荀君先捏造罪名誅滅第三氏,今又用經義斷獄宣示仁德的目的是為了什麽,不外乎是為了鄉中豎立威恩而已。他的目的我能理解,但他這樣的做法我絕不讚同先一直教我等要做一個君子儒,今兒個卻怎麽對荀君這樣一個人儒如此稱讚百思不得其解。


    宣鹹嘖嘖道:明德真是走運,剛辭了裏監門,便被荀君中,舉為鄉佐,可謂一躍成龍了。開玩笑似的對宣康李博史諾道,上次拜見荀君,咱們可是和明德一塊兒去的。如今荀君舉薦了明德為鄉鄉佐,你們,要是有了機會,他會不會也舉薦咱們


    李博也是不讚成荀貞亂法誅滅第三氏的,但為了出仕,之前還是奉老師之命,與時尚等去拜見了荀貞。再見過荀貞後,他一改對荀貞的惡劣印象,徹底拜倒了荀貞雍容優雅博聞多識的大家子弟的風度下。此時見時尚一躍過龍門,要他沒點想法是不可能的,不過到底他宣博門下年紀長,四十多歲了,不會像王承一樣把心思都流露出來,隻是笑了笑,沒有回答。


    兩漢沒有科舉,出仕全憑舉薦,這樣的大背景下,寒門子弟要想出仕,那是難之又難,郡縣椽吏並出豪家。鄉佐雖僅鬥食,是個不入流的吏,但鄉中的位次僅比鄉有秩薔夫低,他們這些寒士的眼中已經是個很不錯的起點了。


    宣康史諾兩人不然,就像大多數銳意進取的漢人一樣,他們絲毫不掩飾內心對功名的熱望,齊聲道:丈夫處事,若不能紆青拖紫,牧大州郡,亦當帶丈六黑綬佩黑犀角印,出入寺舍,威儀赫赫,為百裏之宰如此,方不枉天地我,父母養我,恩師教我。太守兩千石,縣令千石。如果當不上兩千石的太守,至少也要做一做執掌百裏之地的縣令。


    連宣鹹李博內,諸人皆下定決心:從今以後,要多登荀君之門,要常去拜見。


    宣博自然是希望弟子們能有出息能有成就的,欣慰地撫須而笑。唯獨王承,獨坐一隅,鬱鬱寡歡,似與眾人格格不入。


    時尚回到家中,正收拾東西,有人外敲門。


    他推門出院,見是許仲:君卿你怎麽來了


    許仲取出一塊金餅,遞給他:君方上任,俸祿要到下個月才能發。荀君特令我以此相贈,以安君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最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子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子曰並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