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說是拜見族中長輩,他族中的長輩太多了,不可能每家都去,所以隻打算去一下在族中威望最高的荀緄家和亦兄亦師的荀衢家。超快穩定更新,.26dd.


    荀緄是荀淑的次子,黨錮之前任過濟南相。漢家製度,郡國並立,國相與郡太守一樣,都是兩千石的高官,後來因受到黨錮的牽連,去官歸家,今年六十多歲了。


    他共有六個兒子,有名郡中的有三個,分別是三子荀衍四子荀諶和幼子荀彧,也即曾被秦幹劉儒稱讚為州郡英才一時俊彥的休若友若文若。荀衍二十多歲,荀諶與荀貞年齡相仿,荀彧最小,剛十八歲。


    荀淑一脈秉承荀淑的作風,產業每增,輒以贍宗族親友,所以田地家資普遍不多,甚至有的支脈可稱貧窮,比如荀淑的長子荀儉,位列八龍之首,去世的早,因為家貧無書,以至他的兒子荀悅不得不去別人家借閱。相比荀悅家,荀緄家好一點,前後兩進院子。


    開門的是荀緄長子,見是荀貞,客氣地說道:四郎回來了


    剛剛到家,特來拜見伯父。按輩分,荀貞是荀緄的族侄。


    家君前幾天帶著吾家諸弟去了許縣造訪太丘公,至今未歸,所以由吾暫看家門。荀緄的長子年近四旬,按照習俗,早就與荀緄分家別居了。


    太丘公,即陳太丘,荀貞請為亭長時,給荀衢舉了好幾個曾任亭長後有名天下的人物,他是其中之一,本名叫做陳寔,因做過太丘縣長,被時人稱為陳太丘。


    陳寔出身單微,年少時給事縣中,後得到縣令的推薦,進入太學,學成歸縣,步入仕途。因他才高德厚,事上以忠,待下以寬,善則歸君,過則稱己,遂聞名當世。他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隨著荀淑李膺等或者亡故或者被殺,已是老一輩名士中碩果僅存的人物,堪稱泰鬥級別。


    既然如此,貞就不打擾了。


    荀貞和荀緄諸子的關係泛泛,雖為同族,共住一裏,平素的來往並不多,聽得荀緄不在,便告辭離去。荀緄的長子沒有留他,等他離開,關上了門。


    聽到關門的聲音,荀貞有點無奈。


    他來拜訪荀緄,表麵上是因為荀緄在本族中的威望最高,實際上奔著荀彧來的。


    早幾年,荀彧年少,整天在家閉門讀書,除了族人聚會的時候,甚少出門,見的機會不多。這兩年,荀彧年歲漸長,按說可以多加親近了,但卻又常跟著其父外出訪友,見的機會依然不多。荀貞心道:如今我遠去繁陽,任職亭長,以後恐怕更是難見上文若一麵了。


    見荀彧不易,見荀攸卻易。


    離開荀緄家,順著巷子向東,走過幾戶宅院,來到荀攸家門前時,荀貞的心情變得好起來。


    荀氏晚一輩中,他和荀攸的關係最好。荀攸之前一直住在荀衢家,三年前加了冠成年後才搬回自家。自拜師至今,他已與荀攸朝夕相處將近十年了。隻可惜,很不巧,他敲了半晌門,沒有人應,也不知荀攸去了哪裏,隻得改往荀衢家去。


    荀衢家的宅院很大,前後三進。


    院門為懸山頂,正脊高聳,兩邊呈坡狀傾斜,簷頭延伸在外,鋪著卷雲紋的瓦當。瓦當俗稱瓦頭,是處於屋簷部位最下一個筒瓦的端頭,上麵常有裝飾性的圖案或文字,功用是既便於從屋頂上漏水,又起著保護簷頭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加建築物的美觀。


    荀貞有一個族弟,是瓦當的狂熱愛好者,收集了很多,寶貝似的藏在家中。其中最珍貴的一個饕餮紋瓦當,據說是周朝遺物。荀貞曾經慕名求觀,但是卻沒看成,那家夥指天畫地的賭咒,說絕無此物,隻拿出了幾個一字瓦當給他觀瞧,當麵上寫著一個衛字,占滿了整麵,根據他的介紹,乃是出自前漢的甘泉宮。


    荀貞立在荀衢家門前,想起了這件趣事,笑過之後,舉手敲門。


    很快,有人開了門,身著褐衣,乃是荀衢家的小奴。他抬頭見是荀貞,滿臉堆笑,說道:荀君回來了是來找我家主人的麽快請進來。


    荀貞跟著荀衢讀了近十年的書,和他的家中上下都很熟悉,微笑頷首,進入院內。


    門內右側是一個長方形的石槽,門庭兩邊是馬廄,也是懸山式,左右對稱。門左邊與馬廄相對,挨著牆有兩間屋子,這是看門人和養馬人住的。


    前院地方不小,不過除此之外,就再無建築了。對著大門有一條石板路,很寬闊,足可容馬車通行,伸向中院。石板路兩側都是堅實的土地。


    沿著石板路前行,穿過中門,迎麵一個亭園。


    亭園的左邊是一座閣樓,右邊是一個高台,兩者之間有回廊相連。


    閣樓有三層高,峻拔陡峭,樓頂采用的是歇山頂,四角翹起。在最上邊的屋脊兩端各裝飾了一隻瑞鳥,作相對臥立狀。樓體雪白,門窗紅褐。樓外有階梯通入樓內,每一層都有涼台。天氣好的日子,可立在上邊憑欄遠眺觀賞風物;下雨雪時,因為涼台上有腰簷挑出,足能遮風避雨,也可聚三五好友擁爐飲酒。


    這座閣樓,便是荀衢家人居住的地方;而右邊的高台,則是荀衢給學生們授課的所在。


    荀君,家主正在亭中飲酒,要小奴去通報一聲麽


    順著小奴的指向,荀貞看見在院中的亭園裏,可不是正有一人在亭下飲酒他說道:不必了,我過去就是。小奴自退回前院,看守門戶。


    亭子是四角攢頂,下有平台,內置臥榻。四周環繞修竹花卉。如今秋季,花多凋零,竹子不多,稀稀疏疏的,但錯落有致,有的竹葉還泛著綠色,有的已經變黃了。


    一個男子以手支頭,斜臥榻上。從荀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他沒有束髻,散發敞懷,空出的一隻手拿著青銅酒樽,閉著眼,在聽跪坐在榻前的兩個侍女鼓樂唱曲。


    伴著樂聲,荀貞走到亭前。侍女們看見了他,想停下樂曲。荀貞搖了搖手,示意她們繼續。兩個侍女,一個擊磬,一個唱歌。磬聲清揚,歌聲婉約,唱的是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複落,人死一去何時歸。卻是薤露。


    薤露是一首挽歌,傳自漢初田橫的門人。田橫自殺後,其門人傷之,為作悲歌。前漢武帝時,李延年將之分為兩首,一個便是侍女正在唱的,一個則是蒿裏。薤露送王公貴人,蒿裏送士大夫庶人,送葬時,使挽柩者歌之。


    荀衢性曠達,性子曠達的人往往不拘小節,因為不拘小節所以不會掩飾自己的癖好,即使會因此引起別人的詫異也不在乎。荀衢便是如此。他平生兩大愛好,一則飲酒,二則聽人擊磬唱挽歌,聽到動情時,常常淚流滿麵。


    有人問過他:君正盛年,當有壯誌,緣何好此哀曲聞曲落淚,君為誰哭


    他回答道: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我雖盛年,但二十年前,方為少年,二十年後,又會在哪裏呢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譬彼舟流,不知所屆。人生在世,便再有壯誌又有什麽用呢最終隻能如薤上的露水一般幹枯,魂歸蒿裏。我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好聽挽歌,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忍不住落淚啊


    他的父親荀曇叔叔荀昱皆名重一時,天下皆知,以為名士,但最終因黨錮之禍,一個歸隱一個被殺。人們猜測這也許是他之所以會如此感慨的原因。


    薤露不長,唱完之後,停頓了片刻,侍女又重唱了起來。這其間,荀衢一直沒有睜眼,荀貞耐心地等待。唱到第三遍時,荀衢的眼角流下淚水,他舉起酒樽,一飲而盡,將之摔倒地上,坐直身子,睜眼長嘯:噫籲戲人生天地間,忽然如遠客


    荀貞撩起衣角,跪拜在地。


    他名為荀衢的族弟,但實為荀衢的學生,所以一向執禮甚嚴。荀衢揮了揮手,說道:起來,起來跟你說多少次了,不要總這麽拘束無趣


    仲兄,今日天氣雖好,但秋風漸涼。穿衣還是需要多加謹慎的啊。


    荀衢隻穿了件薄衣,還沒有掩懷,聽了荀貞的提醒,他渾不在意,抹去眼角的淚水,從榻上起身,由侍女給他穿上鞋子,扯住荀貞的手,笑道:幾天沒見你,我手癢癢的。,阿奴,取劍來。侍女應了,退出亭外。


    阿四,你別的都不行,也就擊劍是個好手。在咱們族中,我算第一,你勉強也能排在第二了。有時候我也就奇怪了,要說你和公達都是我一手教出來的,公達怎麽就那麽不開竅呢整天就知道抱著書牘讀來讀去。嘿,愁也愁死我了


    他剛才尚情動淚流,轉眼就歡笑言談,轉變得很突然,但因其自然而然的態度,卻讓人並不覺得突兀,似乎就該如此。


    荀貞說道:公達聰穎,如有天授,遠過於貞。貞雖擊劍稍強,但那也是因為公達對此技不感興趣,所以才讓貞僥幸領先。


    噯喲,你這拘謹無趣的樣子,倒是與公達一模一樣你們兩個,一為我弟,一為我侄,從小跟著我讀書長大,卻怎麽半點都不像我呢阿四,你這一本正經的模樣跟誰學的日後若有親友來訪,你說我怎麽好意思把你們兩個拿出手呢


    荀貞把酒樽撿起,放在案上。荀衢伸手拿過,也不嫌髒,從邊兒上的銅卮中舀了一勺酒,倒入樽中,又舀了一勺,連瓢一塊兒遞給荀貞,說道:來,同飲,同飲


    荀貞了解荀衢的脾氣,沒有拒絕,接過來,兩人皆一飲而盡。飲完一樽,又連飲兩樽。侍女把劍取來了。荀衢隨手將酒樽又丟到地上,接過劍,分給荀貞一把。他立在亭中,披發執劍,左右觀顧,選好了目標,指著二十步外的一支竹子,說道:就是它了


    擊劍之術,分為兩種,一種執劍在手,進退格殺。另一種則是投擲,把劍投出去,遠距離殺敵,軍中有喜歡用短戟的,投擲傷人,和這個差不多,走的是同一路子。


    荀衢最喜好的是後一種。其實如果單是投擲,用短戟更好,但短戟的柄長,投擲較為容易,所以荀衢棄而不用。梅蘭竹菊,君子所好。竹子號為君子,荀貞在前世時就挺喜歡這種植物的,於心不忍,說道:竹子長成不易,損壞可惜。不如換個的靶


    又不是你家的竹子,你可惜甚麽


    荀貞還想再勸,荀衢懶得理會,走前兩步,單手執劍,口中叱喝一聲,將劍舉起,拋擲出去。隻見那劍在空中劃出一道曲線,轉了兩轉,落在地上,卻沒能刺中竹體,偏差了兩分。荀衢懊惱地說道:都怪你亂我心神。這次不算,重來重來。


    早有一個侍女奔跑過去,把劍拾起,回來交給荀衢。


    二次投擲,荀衢提起精神,先急趨快退,舞了幾式,隨後換了個投法,將劍柄倒握,把劍刃向下,手臂高舉,向後仰身,扔了出去。隻聽哢嚓一聲,正中竹身。大半個劍刃都刺入了竹中,隻剩下個劍柄和小半劍身在外。


    竹子能有多粗隔二十步遠,投擲中的,不能說神乎其技,也是非常了得了。


    荀衢哈哈大笑,雙手叉腰,睥睨荀貞,挑釁說道:怎樣阿四,你若能如我一樣,刺中竹身,便算你贏


    荀貞吸了口氣,穩住心神,先請荀衢暫退到一旁,隨後站到前邊,也和荀衢第二次投擲時一樣,先或擊或刺,熟悉了下手中劍的重量長度,待有了手感後,看也不看那竹子,甩手側身,將長劍擲出。


    劍要比箭矢重多了,又沒弓可放,全憑一點感覺。初學者因掌握不好力度,或者投過,或者不及,又或者投偏,又或者不能保持劍尖在前。荀貞也是練習了多年,方才略有心得。


    荀衢瞪大了眼,目不轉睛地看那劍的去向,口中念念有詞:不要中不要中,,啊呀


    一聲悶響,荀貞投擲出的長劍撞在了先前長劍的柄上,雖將之又往前推進了幾寸,但卻終沒能隨之刺入竹身。


    多日未曾習練,手有些生疏了。這一回,貞自甘下風,仲兄贏了。


    荀衢耷拉個臉,悻悻地說道:你能刺中我的劍柄,當然比我高明。你看我像是輸了耍賴的人麽輸了就是輸了,算你贏我一局又能怎樣,反正自教會你擊劍以來,這兩年我就沒贏過他走回亭中,說道,不玩兒了,不玩兒了來,來,喝酒,喝酒


    亭中隻有一榻,雖夠兩人坐,但不方便。荀衢幹脆也不坐了,靠著亭柱,分開腿,箕踞卮邊,招呼荀貞坐到對麵。兩個侍女取回長劍,要去拿酒樽下酒菜,被荀衢製止,命她們隻管繼續鼓樂歌唱。曲尺狀的石磬上清音再發,柔軟的歌喉裏挽歌複起。


    上午的陽光映入亭內,光線中浮動著微塵。


    荀衢箕踞,荀貞跪坐。兩人相對,一個拿酒樽,一個使瓢勺,以美婢為景,用挽歌下酒,皆默不作聲酒到即幹。不多時,酒卮前傾,已將酒喝完。


    荀衢雖然好飲,酒量卻很普通,多半卮酒下肚,已然微醺。他伸直了腿,一手拿酒樽敲擊銅卮,另一手揮袖說道:劍已擊,酒已盡。去,去


    荀貞複又一絲不苟地跪拜行禮,禮畢,起身自出。


    從他見到荀衢起,到他現在辭別,先是等候繼而擊劍最後飲酒,在荀衢家待了一個多時辰,荀衢沒問他一句有關亭長的話,而他也沒有主動提及半句。


    從亭中出來,走出不多遠,聽見酒樽敲擊銅卮的聲音壓住了磬聲,伴著清亮的擊打,荀衢放聲高歌: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遊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嗟乎知我如此兮,不如無生東方未明兮,不能奮飛


    他聲音高昂,振動竹木,荀貞從中聽出了慷慨悲涼。


    他立在亭外,悄然傾聽,心道:東方未明,不能奮飛。唉,仲兄看似放蕩不羈,實則胸有大誌,奈何如今閹宦當道,朝政黑暗,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最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子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子曰並收藏三國之最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