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年輕蘇尼交代了其他食材之後,楚留香回到了大屋,此時炊事班戰士都是非常悠閑,並沒有什麽緊張感;


    彝家派的崗哨已經撤走,還端上了香茗與糕點,自然明白楚留香初戰告捷!


    擺在桌上的香茗是彝家待客最高等級的一種——烤茶,一種雲南各族人民均喜愛的一種飲茶方式;


    楚留香現在確實很饑渴,自富民縣城出發到現在,還沒有飲用一口水;


    正當他要拿起方寶玉的茶喝時,李長貴阻止了他;


    此時他耳邊響起了百靈鳥的叫聲,這叫聲跟炊事班脖子上能發出黃鸝鳥叫聲一樣,是來自某種竹製樂器;


    楚留香轉身一看,好幾位彝家年輕男女出現在眼前,有人吹著竹笛,有人捧著火盆,有人端著陶土罐;


    “老楚,客隨主便,你隻需在旁慢慢欣賞彝家這烤香茶品嚐即可!”


    郭大路他們眼前發生的一切剛見識過,所以很有經驗,於是他出言提醒楚留香,客隨主便!


    聽見郭大路這麽一說,楚留香麵帶笑容對著向他走來的彝家年輕男女表示善意;


    彝家年輕男女身穿著節日盛裝,讓楚留香坐好,年輕女彝人開始為楚留香翩翩起舞,跳的是靈鳥舞,而男性年輕人則開始為其烤製彝家人特有的待客之物——彝家烤香茶;


    烤茶是雲南高山峽穀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於氣候寒冷幹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濃鬱熱茶的方法來補充營養素的不足,所謂“每日必飲三次茶”。


    烤茶種類多樣,鹹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艱苦勞作的能量之源,也是節慶待客的靈性之物。


    烤茶飲用的這種技法來源於製作茶葉的過程中,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殺青與炒製;


    殺青是綠茶形狀和品質形成的關鍵工序;


    也是綠茶加工製作的第一道工序;


    把摘下的新鮮茶樹嫩葉加高溫,抑製發酵,使茶葉保持固有的綠色,同時減少葉中水分,使葉片變軟,便於進一步加工。


    剛剛殺青的新茶有著其他茶葉無法代替的清香,現炒現飲用的茶葉,其獨特的香氣口感是其他茶葉沒用的;


    以至於雲南很多高檔茶館都有烤茶這特殊飲茶方式的地方;


    這種特殊飲茶地,大家不是圍著茶桌,而是圍著專門為烤茶所製作的鍋灶。


    此種鍋灶即可炒製新鮮茶葉,也可以直接烤茶用來飲用,煙與火都被封閉,喝茶之人不用受煙熏火燎之苦,實為一種奢侈而舒適的享受行為;


    尤其是寒冷的日子裏,是富裕人家家庭、朋友聚會最日常的活動之一;


    烤香茶在彝家分為常客等級與貴客等級,一般彝家人都以常客等級待客,顯得親近熟絡,隻有對十分特殊的貴客才以高規格接待;


    生活在雲南山區的普通彝家,特別喜歡飲用烤香茶,老年人尤其風靡;


    烤香茶的茶葉源自本地所產綠茶,雲南處處有茶樹,是烤香茶這種飲用方式流行在民間的重要因素;


    彝家人烤香茶時,先將土罐放到火上烤熱取下,將半把茶葉放進土罐,再將土罐放到火上焙烤,直到茶葉烤香,烤黃後,再用開水衝進土罐內,熬煨片刻,便可飲用。


    按彝家習慣,老人烤的茶,一般由他個人獨自飲用,不與其他人共飲;


    如果有遠方客人到家,彝家就遞給一個土罐,一個茶盅,讓客人自己烤,自己斟,自己飲;


    在這裏,民間有“喝別人烤的茶不過癮”之說。


    然而炊事班所飲用的烤茶並不是普通彝家人待客的級別,而是彝家最高級別的飲茶禮節;


    彝家人一直流傳著靈鳥從雲南大山之中的百丈高崖銜來茶種為人治百病的故事;


    為紀念靈鳥,客人飲茶時,少男少女總會模仿靈鳥翩翩起舞,而客人飲用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靈有關。


    這第一道茶名——靈鳥銜香;


    意為福滿人間。


    烤罐選用肚大口小,大小適中的陶土罐;


    茶具為土陶和紫砂製品為主;


    泡茶講究取用山泉水。


    烤茶之前先烤罐,待罐極熱之時;


    將茶葉放入,在炭火上翻轉烘烤;


    當茶葉焦黃時;


    再將燒開的水一下子衝進去,一陣清香登時泛了上來;


    此時茶湯淺黃,茶味清香淳真。


    當楚留香雙手捧過美麗的彝家小姑娘奉上的這碗清茶,小抿一口,立即感覺自己一身的風塵疲憊立馬被清洗而去。


    烤茶的茶葉最講究的是用雲南本地普洱的曬青茶;


    在勞作一整天後,彝家一家老少圍坐在火盆旁手捧烤香茶,是一天中難得的悠閑時光,而且彝家自古有規矩,喝烤茶時間,彝家諾合不催工。


    第二道茶名——靈生護香,


    意為苦盡甘來,情深意長。


    品嚐第一道烤香茶的美味之後,瞬間顛覆了楚留香對茶葉香氣的理解,立即將身板坐直,微微前探,看著彝家年輕男人如何製作第二道烤茶;


    隻見彝家少年將陶罐放在火炭上;


    加入事先炒至黃色的糯米和茶葉;


    邊烤邊抖動,至茶葉香氣四溢,糯米呈現焦黃色澤;


    彝家烤香茶又俗稱“百抖茶”;


    以腕力抖罐,令米不至糊底,也讓茶香、米香混雜著充分溢出陶罐,使楚留香在嗅覺與視覺上足足享受了一番。


    此時加入采自高山三千米以上的特有紅豆草和少許雲南特產紅糖;


    繼續抖動到一定火候;


    澆入開水;


    再加入一小塊生薑,煮兩分鍾就好了。


    當楚留香剛喝完第一道茶,略微解決口渴時,第二道混有糊米的烤香茶茶已經煮好,呈現在他眼前;


    楚留香看著火候合適呈紅色的茶湯,嗅覺感受著香氣的甘甜醇厚,小抿一口,倍感神清氣爽、滿口生香。


    寒冬時節,天色微明,彝家男女在出門勞作前定要喝上一大碗醇厚濃鬱的糊米茶;


    它使彝家人渾身發汗,精神振奮,一整天幹活都格外有勁。


    此外,由於烤茶素有相女婿之說,所以抖茶罐的大多為年輕男孩,女孩隻在一邊添料幫忙,男孩子抖茶功夫是否到家,決定女家陪嫁東西多少,甚至是否準許男孩家提親的要求。uu看書 .ukansh.om


    據說在這家彝寨,曾經有位女家門前,一次就有十多位彝家男孩同時製作“百抖茶”,場麵頗為壯觀!


    “百抖茶”是個力氣活,連烤香茶都做不好的男人,肯定不是一個能幹活養活家庭的人。


    第三道茶名——自然之禮


    在彝家民族文化中,茶少了些雅致趣味,多了強身健體的實用性;


    粗陶烤茶,大碗喝茶,鹽、薑、花椒等統統可以入茶。


    茶,對粗獷的彝家山裏人來說,仿佛一位可以托付現實人生的摯友;


    早出晚歸,小病大痛,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每一天都少不了它。


    彝家人烤香茶的所有傳說總與治病有關;


    相傳古代有一土司的女兒因病長期不思飲食;


    這位土司遍尋良醫,卻不見效果。


    有位彝族侍衛將自家的彝家烤香茶奉給小姐;


    小姐飲用之後痊愈,土司非常高興,下令將此茶作為土司府治茶道,以至流傳至今。


    彝家烤香茶曆經幾百年發展不斷被加入很多裝飾元素,卻總不掩其粗樸之美和實用功效。


    雲南紅糖色澤血紅,口感清爽;


    紅豆草解毒去邪、清肺理氣;


    一口彝族烤香茶溫暖脾胃,生薑辛辣驅寒。


    一罐簡單的彝家烤香茶,冬可暖胃,夏可清心;


    可說是大自然賜給彝族人的厚禮,而彝家人又將這份禮物轉送給每一位遠來的客人。


    正當楚留香非常陶醉於大自然賦予的禮物時,年輕的蘇尼從外麵匆匆而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拿著神奇擀麵杖的鐵道炊事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沒有橋的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沒有橋的河並收藏拿著神奇擀麵杖的鐵道炊事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