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意識觀念上的不同,德國和蘇聯曆來互相看不順眼,但是國與國之間,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


    為了方便分割波蘭,蘇德兩國在1939年簽訂了《莫洛托夫—裏賓特洛甫條約》,這相當於是一份互不侵犯條約。


    不過,這所謂的條約並沒有約束能力,過了沒幾年,德國就撕破了條約,對蘇聯發動代號巴巴羅薩的軍事行動。


    為了利益簽訂條約,為了利益撕破條約。


    列寧格勒被德軍列為主要攻擊目標。


    (列寧格勒這座城市的命名和德國很有淵源,名字裏格勒是城市的意思。


    最開始的時候這座城市名字裏麵沒有格勒,叫做聖彼得堡,因為一戰時俄國與德國敵對,認為堡是德語發音,所以改名為彼得格勒,之後為了紀念逝世的革命先驅列寧,又改名為列寧格勒。)


    哪怕忽略列寧格勒在凝聚蘇聯民族意誌上的作用,列寧格勒擁有著四通八達的鐵路運輸網絡,而且還是蘇聯的重要港口,隻要奪下列寧格勒,相當於把波羅的海變成一片內海,這妥妥的兵家必爭之地!


    這麽重要的戰略要地,蘇聯怎麽可能不重視?但是蘇德戰爭前期,在德軍的閃電突襲下,蘇聯快速地丟失了大片的領土,列寧格勒成了一座孤城。


    1941年8月,德軍以及其從屬的芬蘭軍隊對列寧格勒發動進攻。


    德軍揚言要在9月1日占領列寧格勒,然而等待著他們的,是列寧格勒軍民們堅毅不屈的反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指揮官的決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偉說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偉說了並收藏指揮官的決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