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自古以來就無比重視衣冠服飾。</p>


    《孝經》有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p>


    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剃發,男女都把頭發綰成發髻盤在頭頂。此法,雖有愚孝,但卻是中華數千年文化之傳統,豈能一朝改變。</p>


    而且,妖清那種發型,實在超出泱泱中華兒女的審美觀!</p>


    除了妖清自身,沒有哪個民族能夠接受。</p>


    妖清成年男子把前顱頭發全部剃去,隻留顱頂後頭發,編結成辮,小小一撮垂於腦後,主要是便於山林中騎射。而且,妖清人認為發辮是真魂棲息之所,視為生命之本,在戰場上陣亡的八旗將士,必將發辮帶回故裏,隆重埋葬,稱“捎小辮”或“金錢鼠尾”。</p>


    在妖清統治者眼中,前代少數民族政權中,前期基本上都是抵製漢化,保持本民族風俗,所以強盛。但後繼者往往羨慕漢文化,而進行漢化改革或者自上而下提倡漢俗,導致數世而亡。</p>


    為了保護妖清的統治地位,就必須在禁止本民族漢化的同時,通過強製手段要求漢民族移風易俗,迅速地妖清化。</p>


    剃發易服,就是手段之一,而且效用無窮,近乎是統治九州的神兵利器。</p>


    妖清人在遼東、遼西的族人遷入關內後,也隻有五十多萬人口,並很快隨著戰爭和“圈地令”的下達而散往中原、南方各地,而各地的漢人人口在五千萬以上,這對實行“投充法”,“逃人法”等暴政的妖清政權來說,就產生了一個嚴重問題。</p>


    “剃發易服”就是一個無比狠毒,但卻極其有效的方法,強迫關內各族人民妖清化。剃成妖清發式,使人難以辨別,達到其他民族不知道本地有多少通過“圈地”、“投充”的滿族人。</p>


    同時以屠城立威,在“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為主的政策下,妖清統治者清洗和殺戮了大量的潛在抵抗人員。這使有誌之士無法組織和進行有效的抵抗,進而鞏固對九州人民的統治。</p>


    為了推行“剃發令”,妖清在江南殺至屍山血海,嘉定三屠就是直接後果。</p>


    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血海深仇。</p>


    趙佶看著老書生 略有沉思。</p>


    但因為障眼法的緣故 凡人卻是難以看到趙佶、鄭八姑二人 老書生自然也沒看到有兩個人在打量著他,飽含熱淚跪在了黃帝像前,嘴裏呢呢喃喃,似乎在懺悔,也似乎在暗暗發誓……</p>


    說些“亡國、亡天下”的話!</p>


    “前輩 那書生可是有問題?”</p>


    鄭八姑敏感地覺察到了趙佶的精神波動,問道:“要不要弟子去查一查他?幾十年身處大雪山 隻知道外麵改朝換代,卻沒想到變化如此之大,天下人竟要剃發易服 背祖忘宗 可悲、可歎!弟子終於知道前輩為何要推翻妖清統治了 如此下去,要不了百年,我華夏必將淪喪。”</p>


    “亡國不可怕 可怕的是亡天下。我輩修行者,有所為 有所不為。這天下都亡了 縱然成仙又有何用?軒轅黃帝在看著呢!古時大修行之輩爭相為帝師,以蒼生為己任,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修行人開始獨善其身起來,害怕沾染紅塵……不過,那老書生雖然剃發易服,心中倒是還有幾分正氣……”</p>


    對於儒家的浩然正氣,趙佶熟悉無比,這剃發易服的老書生心中,著實有幾分浩然之意。</p>


    可以說,尚且算是同道中人吧!</p>


    自然引起了趙佶的注意。</p>


    明朝的儒家,嶺南大宋正在研究王陽明的心學,正與大宋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相互融合。</p>


    明末亡國的儒家門人也有幾位在嶺南為官,但俱都沒有此人心中那股正氣浩然。</p>


    那種浩然,似乎直達天意。這還是全憑本心釋放的力量,沒有修行儒家神通。若是修行了黃裳開辟的儒門神通,有大宋朝運為靠山,必是一代神朝大儒無疑。</p>


    而趙佶對明末清初的三位大儒,也還是有些印象的。看到這位心懷正氣,但又剃發易服的老書生,趙佶又有些遲疑。</p>


    莫非是那三位中的一個?</p>


    “八姑,你去查一查那書生,我在後山等你!”</p>


    “是!”</p>


    沒多久,鄭八姑便領著那老書生走向後山,抱拳道:“前輩,這位乃是江南來的亭林先生!”</p>


    一個修行人邀請凡間書生一晤,簡單得很,露一手就行。</p>


    鄭八姑露了一手虛空凝冰的手段,老書生心中就已然明了,眼前是真正的修行人。</p>


    按照鄭八姑所說的,他要見的乃是個老前輩,仙道中人,沒想到一見麵竟然是個年輕人,而且……他沒有剃發!</p>


    沒有剃發?!</p>


    好生讓人羨慕啊!</p>


    老書生微微驚愕,作了個揖,說道:“南直隸顧亭林,見過……前輩!”</p>


    因為不知道該稱呼什麽,所以最終還是以“前輩”稱呼。</p>


    “顧亭林?”</p>


    趙佶微掐手指,暗暗推算,一絲靈光在腦中一閃:“你是顧炎武?”</p>


    老書生苦笑著點點頭:“正是!不知前輩喚我前來,所為何事?”</p>


    趙佶認真地看著這位幹瘦清奇的老書生,說道:“你是我這次進入中原,見到的第一個心懷浩然正氣的書生,所以尋你來見見。嚐聞,人間有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三人,乃人間大儒,在黃帝陵與你相遇,真是緣分。”</p>


    “不敢,不過是亡國之輩,讀了幾本書,哪裏能夠妄稱大儒?而且,前輩看我這金錢鼠尾的造型,整天用頭巾遮羞,愧對先人!死後都沒顏麵去見列祖列宗啊,妄為讀書人……敢問一句,如今人間已是異族天下,漢人盡皆為奴才,國破山河碎,天下將亡,不知修仙界如何?”</p>


    顧炎武帶著熱切的目光看著趙佶。</p>


    “修行界那些正道,都言仙凡兩隔,懼怕萬丈紅塵,左右不過都是縮頭烏龜罷了!”</p>


    顧炎武有些黯然,若是修仙界理會人間王朝之爭,早便理會了,哪裏會等到現在。</p>


    趙佶淺笑一聲,說道:“我名趙佶,趙宋遺民,從海外而來!”</p>


    “趙ji?”</p>


    顧炎武有些莫名,既然為趙宋後裔,不該避諱嗎?</p>


    趙佶笑了笑,說道:“你說這人間天下,妖清不過五十萬人,我泱泱中華有近五千萬之眾,如何能被妖清奪得了天下?”</p>


    “唯漢奸眾多罷了!若非洪承疇、吳三桂、尚可喜、範文程、耿精忠、孔有德、祖大壽之流,這大好江山如何能被清人竊取?”</p>


    趙佶繼續問道:“難道滿朝文武沒有問題嗎?”</p>


    顧炎武緊皺起眉頭:“遼東將門,養寇自重,致使妖清強大。朝內黨爭,內耗嚴重,亡了大明。這天下落入滿清之手,我輩讀書人有一半的責任。哎!前人若是看到眼前這模樣,在九泉之下不知是何感慨!”</p>


    “那你還有沒有反清的誌向?”</p>


    顧炎武搖了搖頭:“在亡國與亡天下之間,我感覺有更重要的事在等著我去做。”</p>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顏麵喪盡,不敢提橫渠四言。但個人榮辱,與天下道德相比,又算得了什麽!”</p>


    顧炎武眼中的神色執著了起來,那是拯救天下蒼生的意誌。</p>


    趙佶明白他心中的道理,所謂亡國與亡天下:亡國是朝代更迭,這是天行有常,是帝王大夫們的事兒。亡天下是道德淪喪,倫理傾覆,以至於率獸而食人,乃至人將相食。</p>


    其實就是由華夏而蠻夷的意思,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p>


    現在妖清所做所為,uu看書 ww.uukanshu就是“華夏而蠻夷”!</p>


    為了避免這種亡天下的命運發生,有誌之士要做出抗爭。怎麽抗爭呢?顧炎武還是挺實用主義的,讚同忍一時胯下之辱的做法。就是為了大丈夫的大誌向,犧牲一些小節是可以接受的。</p>


    比如剃發!</p>


    這家夥強調的是留得有用之身,一朝得保青山在,不怕來日沒柴燒。雖然一開始也有過好多年冒死守發的經曆,但想通這一節後,顧炎武就痛痛快快把頭發剃了。</p>


    他不再尋求反清,因為妖清大勢已成,憑他之力做不到反清複明,也不認為這天下還有人能夠做到。所以,他轉而去曲線救華夏,不讓華夏道德倫理淪喪在妖清之手……</p>


    可能,在未來,他做到了!</p>


    趙佶淺笑著望著這位未來的大儒,誘惑道:“隨我去修仙,你願意嗎?”</p>


    “這……”</p>


    顧炎武深吸一口氣,搖頭道:“我曾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今國家亡了,天下眼見也要亡了,如何能夠遁入深山,獨善其身!”


    “許你長生,也不願意?可要知道,仙緣難得!錯過了,這輩子就錯過了。”


    “不願!”顧炎武說得斬釘截鐵。


    “哈哈!”


    趙佶大笑著拍了拍顧炎武的肩膀,說道:“這口氣不泄,遲早是個大儒。現在,我卻是有點不想放你離開了,我大宋要滅妖清,需要像你這樣的儒家門人。或許,我這次遠來中原,遇到你才是最大的收獲……”</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道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倆菜一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倆菜一湯並收藏諸天道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