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感言:衷心感謝網友“嶽不二”對本作品每天8個點的“總推薦”。您的鼓勵,給了我更大的是創作動力;您的慧眼,給了我更大的創作信心。有朝一ri拙作付印成冊時,我一定簽上名字,親手送給您一套,到時候我會聯係您的。當然,本書工程巨大,付印成書還需要些時ri,請您耐心等待。
再次向您表示深深的謝意。
-------------------------
這也許就是劉歆改名的唯一原因。因為劉子駿非但jing通讖緯,更善曉天文——洛陽的夏賀良、南陽的李守、陳留的王長這樣的方士道人已經通過天象看出漢家的“曆運中衰,當再受命”,而劉子駿這樣的星象大師豈有看不出的?所以劉歆改名,很可能就是通過“觀象”而得知劉家王朝將要“中衰”,甚至被別的姓氏奪去社稷。當然,被奪去社稷的劉家還會“再受命”,還會“複興”;而再次掌握社稷的,自然就是讖語中的那位“劉秀”了。所以那些儒生方士猜測的應該不錯,劉歆就是想因應讖語,做將來的漢天子。
然而劉歆怎麽也不會想到,就在他改名的這一年——哀帝建平元年,一個小男孩竟在這一年也呱呱墜地,誕生在陳留郡濟陽縣孝武皇帝的故行宮裏。更令劉歆想不到的是,這個小男孩的父親——濟陽縣令劉欽,既不懂星象也不知讖緯,卻在他的這個兒子出生前的兩三個月就為兒子取名叫“劉秀”了!更何況,這個小男孩剛降生時有祥光照耀、異香滿室!而十餘年後,更有一位道士高人蘇伯阿瞪著驚異的兩眼,望著這個小男孩所住的村莊——南陽郡蔡陽縣的舂陵莊驚喊:“氣佳矣,鬱鬱蔥蔥然,此莊必出天子!”
不過劉歆畢竟是幸運的。又過了兩三年,哀帝駕崩,大恩人王莽重新上台執政。王莽這次上台,可以說是有備而來,也可以說是總結了以往的經驗教訓——外戚爭權。所以他上台後首先就徹底清除了傅、丁兩族外戚,並阻止新立的小皇帝——平帝的外戚中山衛氏進入京師,防止他們也像傅、丁那樣的跟自己爭權。王莽的另一行動就是排除朝廷中的元老耆舊及其他不附己者,大肆培植親信黨羽,所謂“王舜王邑為腹心,甄豐甄邯主擊斷,平晏領機事,劉歆典文章,孫建為爪牙……”就是前人對王莽這一時段的行為總結;而劉歆,無疑成為王莽眾多黨羽中的重要一員。
而往後的事情不用多說了,劉歆等眾黨羽對王莽極盡吹捧歌頌之能事,使王莽成了曠古未有的道德之神;“安漢”、“宰衡”兩頂桂冠也堂而皇之地戴到了王莽的頭上,直到他“天命神降”,成了取代漢王室的真命天子。
但是班固《漢書》中說,王舜、劉歆、甄豐等吹捧王莽,至多也就是抬高或穩固王莽的“宰輔”權位,並不是要把他推上皇帝寶座。他們抬高王莽,一是王莽處處都如“周公、伊尹”,值得他們推崇和褒揚;二來他們都是王莽一手提拔培植起來的,為“恩公”出力那是他們的“份內之責”;三來,抬高吹捧王莽,他們自己也可以獲取好處——加官晉爵享厚祿。而事實上他們也的確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並且還都“心滿意足”。但把王莽推上皇帝寶座取代漢家,他們是想也不曾想過的,而且也沒人提出。那麽鼓吹王莽“身負天命當代漢運”的,是來自宮廷之外的另一班家夥,如奉獻“白石新井”、“金策銅匱”之類的前輝光謝囂、梓潼人哀章等等。這些人為了巴結王莽撈取好處,就編造了各種各樣的鬼神符命迷惑朝野,於是王莽才“順天從命”地篡奪了漢朝廷。而王舜劉歆等在這種“符命cháo”中根本無能為力,隻好半懷忐忑隨波逐流且驚且喜地擁戴王莽“登位即真”。這其中,王舜應該最清楚王莽的“身負天命”是怎麽回事,並且自己又是逼迫太皇太後交出玉璽的“首惡”,所以在王莽當上真皇帝之後,大概越想越愧疚,越想越害怕,沒幾年便“病悸浸劇”一命嗚呼了。
至於劉歆,其實早在各種鬼神符命飛向長安的時候就開始疑惑了。他大概這麽想:按天文星象,漢運衰亡當是必然,隻是沒想到這個代漢者竟是王莽呀!不過按“當再受命”的說法,王莽的這個皇帝又當不長,不定哪一天又要被人推翻。而將來重興漢室的,無疑就是讖語中的那個“劉秀”了。至於我,早在十幾年前就改名叫“劉秀”,沒準將來中興漢家的皇帝就是我呀!但是現在,隻能順應“符命”擁戴王莽,然後等待“劉秀為天子”的那一天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後麵的更不用多說了,王莽按照“金策銅匱”麵南稱君,建立大新朝,劉歆也被“金策銅匱”指令為大新朝的國師、嘉新公,位列上公。但是王莽忌諱“卯金刀”,便“恩賜”劉歆姓王,從此叫“王秀”了。至於劉歆願不願意叫這個“王秀”,隻有他自己知道。但不管怎麽說,劉歆此時富貴榮寵,紅極一時,連他的兩個兒子都享受著大新朝的高官厚祿。
可是好景不長,就在劉歆父子安享尊貴的時候,卻遭到了王莽的嚴厲懲罰和打擊。
再次向您表示深深的謝意。
-------------------------
這也許就是劉歆改名的唯一原因。因為劉子駿非但jing通讖緯,更善曉天文——洛陽的夏賀良、南陽的李守、陳留的王長這樣的方士道人已經通過天象看出漢家的“曆運中衰,當再受命”,而劉子駿這樣的星象大師豈有看不出的?所以劉歆改名,很可能就是通過“觀象”而得知劉家王朝將要“中衰”,甚至被別的姓氏奪去社稷。當然,被奪去社稷的劉家還會“再受命”,還會“複興”;而再次掌握社稷的,自然就是讖語中的那位“劉秀”了。所以那些儒生方士猜測的應該不錯,劉歆就是想因應讖語,做將來的漢天子。
然而劉歆怎麽也不會想到,就在他改名的這一年——哀帝建平元年,一個小男孩竟在這一年也呱呱墜地,誕生在陳留郡濟陽縣孝武皇帝的故行宮裏。更令劉歆想不到的是,這個小男孩的父親——濟陽縣令劉欽,既不懂星象也不知讖緯,卻在他的這個兒子出生前的兩三個月就為兒子取名叫“劉秀”了!更何況,這個小男孩剛降生時有祥光照耀、異香滿室!而十餘年後,更有一位道士高人蘇伯阿瞪著驚異的兩眼,望著這個小男孩所住的村莊——南陽郡蔡陽縣的舂陵莊驚喊:“氣佳矣,鬱鬱蔥蔥然,此莊必出天子!”
不過劉歆畢竟是幸運的。又過了兩三年,哀帝駕崩,大恩人王莽重新上台執政。王莽這次上台,可以說是有備而來,也可以說是總結了以往的經驗教訓——外戚爭權。所以他上台後首先就徹底清除了傅、丁兩族外戚,並阻止新立的小皇帝——平帝的外戚中山衛氏進入京師,防止他們也像傅、丁那樣的跟自己爭權。王莽的另一行動就是排除朝廷中的元老耆舊及其他不附己者,大肆培植親信黨羽,所謂“王舜王邑為腹心,甄豐甄邯主擊斷,平晏領機事,劉歆典文章,孫建為爪牙……”就是前人對王莽這一時段的行為總結;而劉歆,無疑成為王莽眾多黨羽中的重要一員。
而往後的事情不用多說了,劉歆等眾黨羽對王莽極盡吹捧歌頌之能事,使王莽成了曠古未有的道德之神;“安漢”、“宰衡”兩頂桂冠也堂而皇之地戴到了王莽的頭上,直到他“天命神降”,成了取代漢王室的真命天子。
但是班固《漢書》中說,王舜、劉歆、甄豐等吹捧王莽,至多也就是抬高或穩固王莽的“宰輔”權位,並不是要把他推上皇帝寶座。他們抬高王莽,一是王莽處處都如“周公、伊尹”,值得他們推崇和褒揚;二來他們都是王莽一手提拔培植起來的,為“恩公”出力那是他們的“份內之責”;三來,抬高吹捧王莽,他們自己也可以獲取好處——加官晉爵享厚祿。而事實上他們也的確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並且還都“心滿意足”。但把王莽推上皇帝寶座取代漢家,他們是想也不曾想過的,而且也沒人提出。那麽鼓吹王莽“身負天命當代漢運”的,是來自宮廷之外的另一班家夥,如奉獻“白石新井”、“金策銅匱”之類的前輝光謝囂、梓潼人哀章等等。這些人為了巴結王莽撈取好處,就編造了各種各樣的鬼神符命迷惑朝野,於是王莽才“順天從命”地篡奪了漢朝廷。而王舜劉歆等在這種“符命cháo”中根本無能為力,隻好半懷忐忑隨波逐流且驚且喜地擁戴王莽“登位即真”。這其中,王舜應該最清楚王莽的“身負天命”是怎麽回事,並且自己又是逼迫太皇太後交出玉璽的“首惡”,所以在王莽當上真皇帝之後,大概越想越愧疚,越想越害怕,沒幾年便“病悸浸劇”一命嗚呼了。
至於劉歆,其實早在各種鬼神符命飛向長安的時候就開始疑惑了。他大概這麽想:按天文星象,漢運衰亡當是必然,隻是沒想到這個代漢者竟是王莽呀!不過按“當再受命”的說法,王莽的這個皇帝又當不長,不定哪一天又要被人推翻。而將來重興漢室的,無疑就是讖語中的那個“劉秀”了。至於我,早在十幾年前就改名叫“劉秀”,沒準將來中興漢家的皇帝就是我呀!但是現在,隻能順應“符命”擁戴王莽,然後等待“劉秀為天子”的那一天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後麵的更不用多說了,王莽按照“金策銅匱”麵南稱君,建立大新朝,劉歆也被“金策銅匱”指令為大新朝的國師、嘉新公,位列上公。但是王莽忌諱“卯金刀”,便“恩賜”劉歆姓王,從此叫“王秀”了。至於劉歆願不願意叫這個“王秀”,隻有他自己知道。但不管怎麽說,劉歆此時富貴榮寵,紅極一時,連他的兩個兒子都享受著大新朝的高官厚祿。
可是好景不長,就在劉歆父子安享尊貴的時候,卻遭到了王莽的嚴厲懲罰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