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曆史小說
光武中興
李振宇著
引子
公元08年,西漢孺子嬰初始元年,高祖劉邦創下的漢朝廷在曆經二百多年的風雨蒼桑後即將大廈傾覆!盡管太皇太後王政君悲憤交加,痛哭流涕,死攥著傳國玉璽不放,可她一手提拔重用的親侄兒——攝皇帝王莽已經不滿足於當“假皇帝”,派他的親信王舜等人來東宮向她逼要玉璽半天了!王莽從此要“即真”,要“順天從命”,要當“真命天子”了!尤其是,他要他的太後姑姑王政君也必須“順天從命”,把傳國玉璽交出來獻給他!王政君,這個已是風燭殘年的孤老婆子,麵對著朝野上下一致擁戴王莽“登位即真”的洶洶勢頭,麵對著岌岌要倒的漢家屋廈,她幾乎崩潰了。無奈何,她最後用哭罵半天剩下的一點點力氣,將手中的傳國玉璽狠狠砸向王舜,任憑其交給王莽,任憑她的劉家天下從此姓王。
王莽終於好夢成真,當上了“真天子”,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漢家天下。這一天,正值這一年的隆冬臘月。
王莽奪得漢家天下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改國號,把自己的王家天下稱之為“新”,意思從此要“萬象更新”,或是要建立一個“新天下”。為此,王莽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措施,將秦漢以來的土地、貨幣、人口、職官等等製度統統改易,包括全天下州郡縣鄉乃至村邑聚落的地名,也統統改換,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王莽改製”。王莽的這些重大舉措,固然是出於他要建立“新天下”的雄心壯誌,但說穿了,他更是想“去漢化”,讓天下百姓從此忘掉漢朝,一個心思地做他大新朝的臣民。
非但如此,王莽還使人推算出了三萬六千年的曆紀,共六千個年號,每個年號六年;不但要當時的人們做他的順民,還要幾萬年以後的人們也是他大新朝的子民。王莽大概這麽想:朕設下這麽多的年號,朕的大新江山一定能千秋萬代,永不衰滅。
然而事實是無情的,隻短短的十五年,用了三個年號不到,王莽就遭到了徹底的失敗,大新朝在這位真命天子一連串的哀嚎嘶鳴中灰飛煙滅,三萬年曆紀也成了曆史笑話。歸咎起來,這完全是由於王莽的瞎折騰——縱觀王莽的統治史,其實就是一部瞎折騰史:條法苛繁,朝令夕改,狂想臆斷,隨意而為,窮兵黷武,濫用民力,搞得政治經濟大混亂,其結果是國庫虧空,民業凋敝,貪腐叢生,汙濫橫行,百姓怨聲載道。而且,自稱“身負天命”的王莽絲毫不受上天的佑助,各種自然災害也頻繁發生,狂風、暴雨、黃河決口、地震、蝗災、大旱、冰雹等等連年不斷,更加劇了百姓的苦難。而新莽政權一點不放鬆對百姓的搜刮,苛捐雜稅有增無已,“一切調發於民”。於是百姓由一開始對王莽的無比景仰變成了無比厭恨,甚至開始懷念被王莽篡奪的漢朝,各地的反叛也悄然興起。到後來,這些反叛密如星火,且越燒越旺,尤其是橫行於荊楚的綠林和馳騁於青徐的赤眉這兩股農民武裝實力最強,也最令王莽頭疼,更令王莽的官軍吃盡了苦頭。到公元23年,也就是王莽的地皇四年,王莽終於抵擋不住四麵燒來的熊熊起義烈火,在長安的漸台上被砍得身首異處,皮肉零落。
推翻王莽的鬥爭無疑是悲壯和激烈的,自然也引出了無數個英雄豪傑。而且在王莽被消滅以後,這種暴烈的軍事鬥爭不但沒有結束,反而上演得更加殘酷與血腥;各勢力之間的相互絞殺、爭鬥,可謂你死我活,水火不容。觀王莽末年東漢之初的風雲際會,群雄逐鹿,可謂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著述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將兩千年前的曆史風雲藝術而真實地再現,將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慢慢鋪展在讀者眼前,讓演繹這場曆史的英雄豪傑——以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代表的眾多風雲人物活生生地重立於今人麵前。
第一章
長安。
從西周時代,長安就被作為都城。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高帝劉邦也在此定都。後來到他的兒子惠帝時,長安城大規模增築城垣,擴整街市。經過四、五年的擴整修建,恢宏龐大的新長安城終於展現在人們麵前:周回六十餘裏,開城門十二,內有三宮、八街、九市、一百六十巷,可謂當時天下第一大城,更是當時天下最為繁華熱鬧的地方。王莽篡漢,大改地名,將長安更名為“常安”。
然而“常安”遠不如“長安”。
經過王莽十餘年的改製折騰,繁華熱鬧早已變得凋蔽零落,昔ri人流如織熙熙攘攘的長安街市,到“常安”時已變得行人稀少冷冷清清,唯一不同的是多了許多衣不蔽體蓬頭垢麵的流民叫花子。
這一天,在行人稀落的街上,在叫花子“大爺大娘行行好,給點吃的吧”的哀求聲中,有兩個年輕人趕著兩頭驢在鋪著方塊青石的街路上叮叮嘎嘎地走過來。兩頭驢各馱著幾個鼓鼓囊囊的白麻布包,看上去這好像是倆腳夫在給人運送貨物,或是兩個商販在進城做小買賣。但仔細看又不像,兩個年輕人雖然輕衣短褲,用麻布纏帶束腰,但都膚sè白淨,臉上還帶著些書卷氣,明顯不是地道的買賣人或是幹粗活的腳夫。尤其前麵趕第一頭驢的年輕人,身高在七尺五六上下,麵sè如玉,唇紅齒白,一頭烏發黑亮如漆,寬闊的腦門也是又圓又亮,兩道秀眉下是一雙充滿智慧與和善的大眼,看上去更像個高雅尊貴的富家公子。後麵趕第二頭驢的年輕人年紀更輕,個頭也更高,長得也更帥氣,八尺以上的身材透著十足的威風,漂亮的劍眉秀目凜凜閃著一股英氣。
他們的確不是小商販,更不是專門給人運輸貨物的腳夫,而是來長安求學的年輕學子:前麵的一位姓劉,名秀,字文叔,今年剛滿二十六;後麵的一位則是他的同窗好友,姓鄧,名禹,字仲華,今年剛滿十九。
有必要說說劉秀的身世。
當年,劉邦的孫子漢景帝劉啟,除把他最鍾愛的第十子劉徹立為皇太子外,其餘十三個兒子都分封為王,而第九子劉發被封為長沙王。劉發在生下十六個兒子後,於武帝元朔二年的某一天薨逝於遙遠的長沙國,並被諡號曰“定”,這就是東漢史上有名的“長沙定王”。(注1)他的十六個兒子中,除長子劉庸襲爵長沙王外,其餘皆被分封為侯。其中一位叫劉買的,被封為舂陵侯,史稱舂陵節侯。劉買薨後,他的長子劉熊渠襲爵舂陵侯,史稱舂陵戴侯。劉買的另一個兒子劉外雖與侯位無緣,但官位卻不低,當上了鬱林太守。劉外的兒子劉回官位也不低,做到了巨鹿都尉。劉回的兩個兒子——長子劉欽,次子劉良也都很出息,劉欽做到了南頓縣令,劉良做到了蕭縣縣令。但到劉欽、劉良之後,他們的兒子們卻都與官宦無緣,因為此時王莽篡漢,貶抑劉氏,劉姓一族,大都淪為平民。
劉欽有三個兒子,長子叫劉演,次子叫劉仲(注2),第三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東漢開國皇帝,也就是上麵趕驢的那位麵相極好的二十六歲年輕人——劉秀劉文叔。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這樣排下來,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代孫。
同曆史上其他開國皇帝的出生一樣,劉秀的出生也非常神奇。
其實劉欽在當南頓縣令之前,還做過濟陽縣令,劉秀就是在濟陽出生的。
那還是西漢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ri,濟陽城中兩位有名的接生婆急急忙忙地被接進縣衙後院,因為劉縣令懷胎十月的樊氏夫人已經開始出現陣痛,很快就要分娩了。為人和善且非常喜歡孩子的劉欽見夫人將要臨盆,自己第三個兒子或女兒就要出世,自然歡喜不禁。見自己的臥室較小,接生不方便,就趕緊命衙役人等去打掃縣衙東麵的行過宮後殿,讓夫人到那兒生產。行過宮是當年專門給漢武帝外出巡遊要經過濟陽時修蓋的,分前後殿,前殿為武帝所住,後殿為嬪妃所住。武帝及嬪妃人等住了一晚就走了,此後再沒人住,至今已閑置了一百多年。衙役人等手腳麻利,不一會便將殿屋收拾得幹幹淨淨,並生起了數盆炭火,臥榻上更鋪上了厚厚的被褥。寬敞的殿屋又幹淨又明亮,尤其暖烘烘的十分舒適。將及半夜,行過宮傳出了第一聲嬰兒的啼哭,響亮有力的啼聲猶如鳳鳴鶴唳,在夜深人靜中向遠處漂蕩,在亮麗清新的月sè中久久不息。
也許是父子天xing,在殿屋外忐忑等侯了幾個時辰的劉欽一聽到嬰兒的啼哭,立馬高興地跳起來:“噢,是兒子,這一聽就是個小小子啊!”不等接生婆出來報喜就迫不及待地往殿屋裏跑。等跑進屋裏,卻被眼前的一種景象給驚呆了——隻見一團紅光正從產床上冉冉升起,直衝房頂,將整個殿屋映照得通紅明亮。在床榻邊忙碌的兩個接生婆也都驚異地停住了手,站在那兒呆看。再看看床上,剛出生不久的小胖小子此時已不再啼哭,小臉上泛著紅光正安詳地躺在母親的身邊睡覺。驚詫了半天的劉欽這時才緩過神來,暗思:這咋回事啊,怎麽這麽耀眼的紅光?莫非是啥好兆頭?倆接生婆這時也醒過神來,對劉欽說:“老爺,俺老婆子們接生了這麽多年,見了不知多少貴子千金,可從沒見過這好景兒啊,莫不是咱這小公子將來是大福大貴之人?”劉欽想了想,說:“啥大福大貴呀,可能是這屋裏生著這幾盆火,暖和,照的”。接生婆說:“不是老爺,這咋也不是火照的。火光發黃,這光可是通紅的,反正俺看著帶點神氣兒”。劉欽又想想,說:“啥神不神的,出去別亂說啊。”
盡管劉欽叮囑不讓亂說,但消息還是不脛而走。沒幾天,整個濟陽城幾乎都傳遍了:劉縣令又添了個大胖小子,出生時赤光照耀,異香滿室!僚屬佐吏見了劉欽,也都一邊向他祝賀一邊問:“聽說咱那小胖小子出生時有祥光照耀?這可是大吉之兆啊!”劉欽總是打著哈哈說:“哪裏的事啊,都是外麵亂說的。”劉欽嘴裏這麽說,可心裏有數,就想:“這紅光莫非真的是大吉之兆?不行找個人問問?”於是暗暗把濟陽城中最有名的占卜先生王長請到家裏,讓他就這事給“占一卦”。沒想到王長劈口就說:“劉大人,不用占,這就是大吉之兆,您不請我我還想主動找您呢,這事我早聽說好幾天了!”劉欽驚異:“噢?怎麽說?怎麽個大吉之兆?”王長說:“這紅光其實是五sè祥光,至尊至貴,非天子不能擁有——貴公子乃天命之身,將來要龍登九五的!”劉欽愈驚:“到底咋回事?請先生細說。”王長壓低聲音說:“高祖創業,至今已近二百年。我夜觀天象,見帝星不明,漢運將衰,漢家社稷,肯定要易姓了!不過,這隻是漢運中衰,將來還會再受命,而再次中興漢室、重振高祖基業的,十之九九就是咱這位小公子,沒有第二人!”劉欽沉吟說:“現在朝堂混亂,皇綱不振;傅、丁兩族外戚專權,朝中不見正氣,的確令正直痛心。不過我漢家上承天命,萬民久仰雨露,不會那麽輕易就被別姓奪去吧?先生不要亂說。”王長說:“劉大人,這種事能開玩笑嗎?我敢開這樣的玩笑嗎?不瞞您說大人,我的老師夏賀良,那可是當今聞名天下的星象大師,他在夜觀天象時也看出來了!”劉欽一驚:“啊?夏賀良先生也這麽說?”王長說:“豈止夏先生啊,我的師兄李守,在星象學上也不含糊,他也看出來了,半個月前我們師徒三個還在一起議論這事來著。”劉欽愈驚歎說:“噢,是這樣啊!不過,就算漢運將衰,又怎麽知道還會‘再受命’?這個也能通過天象看得出?”王長說:“如果大人對天象不怎麽信服,那公子出生時的赤彩祥光又怎麽說?大人應當知道,漢家火德,赤sè,這紅光的出現正預示著漢家在遭遇衰敗後還會再次興盛。請大人相信,這沒錯的。”劉欽說:“好好,就如先生所說。不過還請先生守口,不要在外麵多說,以免給犬子帶來不利。”王長說:“這點利害我還不知道嗎?再說,天機不可泄露,我,夏賀良老師,還有我的師兄李守,我們都不會輕易給凡人講的。另外請大人放心,貴公子既然身負天命,自會為上天所佑,即便遇到什麽不測,也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總而言之,貴公子大福大貴,將來一定能成就大業,中興漢室的。”劉欽說:“我也不希望他多麽大福大貴,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隻願他一生平平安安就好。”
家裏添了個大胖小子,而且越長越好看,劉欽夫婦高興自不必說,他們的大女兒劉黃,二女兒劉元,大小子劉演,二小子劉仲也都高興得不得了。姐弟四個雖然大的才十二三,小的四五歲,可每天都爭著去抱弟弟,親弟弟。尤其是才十歲的劉元,更是對這個可愛的小弟喜歡得不行,白天抱著不說,晚上睡覺也依隈在小弟身旁,抓著小弟的小手,生怕被誰搶去了似的。
最奇特的還是劉演,這個才六歲的“大哥哥”,個頭既比同齡的孩子高,兩隻手也比同齡的孩子大,兩條小胳膊更比一般的孩子粗壯有力;有一天竟站在屋zhong yāng,一手叉腰一手晃著小拳頭喊:“以後誰敢欺負俺小弟,看我不揍扁了他!”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劉元抱著小弟一邊親一邊說:“爹,給俺小弟起個啥名呀?俺小弟這麽好,一定得起個好名字。”十三歲的大姐劉黃也攥著小弟的小手邊撫摸邊說:“就是哩爹,一定得給俺小弟起個好名字。”樊夫人也說:“是哩夫君,琢磨琢磨給孩子起個好名吧。”劉欽說:“不用琢磨,孩子的名我早起好了,說出來保你們滿意。”
劉欽的確給孩子起好了名字。
那還是三個月前秋收的時候,劉欽正在衙中處理公務,忽聽衙外有吹吹打打聲:咚咚嗆,咚咚嗆,嘀哩哇啦哇哩哇,非常熱鬧。劉欽詫異,正要喊人去看,早有衙役忙不迭地跑進來,喊:“大人,快出去看看吧,有好多鄉民前來向您報喜呢!”劉欽說:“報喜?報啥喜?”衙役說:“我一句兩句也說不清,還是您親自看看去吧!”
劉欽隻好親自出來看看。幾個縣吏僚屬聽說,也趕忙跟在縣令後麵出來看究竟。
劉欽等一出縣衙,便見數百鄉民興高采烈地聚在衙前,十來個鼓樂手在人群最前麵圍成一圈,敲鑼打鼓,吹笛鼓笙,格外賣力。鼓樂旁邊,有兩個身穿青衣的垂髫小童抬著一塊三尺見方的木盤,盤上鋪著紅綢,紅綢上是一株碩大的稻穗。紅綢金穗青衣小童,分外好看。劉欽詫異,顧謂左右說:“這是咋回事啊?走,咱上前看看去。”
見縣令大人走上來,人群中五六個白發老者隨命鼓樂停奏,人群息聲,然後望著劉欽迎來。到跟前,眾老者向劉欽深深揖拜:“縣令大人在上,小民們特來向您報喜!”劉欽趕忙低下身一一攙扶:“各位老丈快起,不知是何喜事?”老者中一位年齡最長者,差不多八\九十歲了,眉毛胡子一片雪白,對劉欽說:“大人,自從您來到俺這濟陽縣,吏治清明,氣象一新,更兼上蒼眷顧,風調雨順,這兩三年來年年豐收,百姓鼓腹而歌,無不感念劉大人的治縣之功,早想前來向您致謝的。尤其是今秋,又遇大豐收不說,田中的一株禾稻竟然一莖九穗,何等奇哉?俺眾百姓都說這是千年不遇的祥景,萬年罕有的吉兆,該當稟報縣令大人知道。於是便用了紅綢喜布,男女老少幾百人奉了這金穗嘉禾來與大人觀看。”說畢略略閃身,命身後抬木盤的兩小童將稻穗抬至劉欽眼前:“大人請看。”
劉欽看看稻穗,臉上又露出驚訝;慢慢伸出手,將稻穗從紅綢上輕輕拿起,細細觀看。但見這株禾稻,莖杆粗壯,葉條寬大,稻株頂部,果然莖分九穗,好似蓮荷盛開,金豆垂掛。劉欽用手撚摸九穗,但覺穗穗籽粒飽滿,渾圓厚實,整個稻穗沉甸甸的,比一般的稻穗重好幾倍。劉欽愈驚訝,拿給左右僚屬看說:“果然好一株金穗,堪稱千古奇觀呀!”左右僚屬無不讚歎,有的說:“一般的稻穀隻是獨穗,而這株竟有九穗,真是千古少有!”有的說:“九乃吉祥之數,這是個好兆頭!”眾老者說:“俺拿來給大人看,就是因為這個九數——這是大人治縣有功,天降喜祥以示褒獎啊!”劉欽說:“量劉某何能,此是百姓勤勞,上天眷顧,才有這豐收盛景啊!”當ri官民好一陣歡聲笑語,半ri乃散。
這事過去好幾天,劉欽還在想:一莖九穗,真是千古奇事。而且,“九”是吉祥之數,越發使人覺得這事美好喜慶。其時樊夫人已懷孕七八個月,肚子高高隆起。劉欽突發奇想:何不根據此事給未來的孩子起個名字呢?穀物吐穗不是叫“秀”嗎?有一句農諺不也是說“六月六,看穀秀”嗎?幹脆給孩子取名叫“秀”吧,將來不管生男生女,都叫他(她)“秀兒”,又好聽,又吉祥,還有紀念意義,於是打定主意讓未來的孩子叫“劉秀”。等到倆閨女和夫人讓他給孩子起名時,他就說:“就叫劉秀,你們覺得怎樣?”
倆閨女一聽,立刻高興地說:“好聽,好聽,這名兒好聽,就叫劉秀,就叫劉秀!”劉元還抓起小弟的倆小手,一邊拍一邊說:“秀兒,秀兒,姐的小秀兒,你以後就叫劉秀了!”樊夫人原本大家閨秀,頗知詩書,也連連稱讚說:“好,就叫秀兒。秀雅,秀麗,秀美,‘蘭有秀兮菊有芳’;咱小三長這麽好看,而且一點不吵一點不鬧,長大肯定是個安穩文氣的漂亮小孩,就該叫這名字。”劉欽暗笑:“可惜咱兩口子的取意不一樣哩。”隻有劉演擰著小眉頭說:“啥蘭啊秀啊芳的,我咋聽著像個小閨女?”又把大家逗得一陣大笑。
於是,劉欽的三兒子就叫劉秀了。
孩子的名字是起好了,可是這原本是幾個月前偶然所想的一個名字,卻又令劉欽不平靜起來。他前前後後一想,還真覺得自己的這個小兒子非同一般:紅光、天象、嘉禾金穗,吉祥九數,還真不是一般人所全都能遇到的,莫非自己的這個兒子真的身負天命?不然,為什麽這麽多的祥瑞吉兆都降集於他一身呢?尤其是赤彩祥光,那不是自己親眼見嗎?不過劉欽又啞然一笑:量我劉欽的孺子小兒,哪有什麽“天命”?那些吉祥兆瑞,也許都是巧合;如果他將來真的如王長所說的什麽“至尊至貴”,“龍登九五”,那等以後讓我親眼看見再說吧。
然而劉欽卻沒有這個“親眼見”的福氣,他在他的小兒子九歲時病逝於自己的老家——南陽郡蔡陽縣的舂陵鄉。他一年多以前從濟陽縣令調任南頓縣令,沒多久即感到身體不適,遂辭官回老家靜養,沒想到還是壯年早逝。
家裏的頂梁柱倒塌,好在還有些田地,樊夫人和孩子們的生活還算有著落,雖不甚豐足,但也不是很窮困。此前家裏的兩個頭大閨女已經出嫁——劉黃嫁到了樊城趙家,劉元嫁給了新野青年鄧晨。兩個大閨女雖然嫁出,但家裏還有一個小閨女——劉欽在調任南頓縣不久,樊夫人竟又生下個老生閨女,取名伯姬。
樊夫人似乎也不長壽,沒兩三年竟也拋下孩子們溘然離世。身為老大的劉演此時十八\九歲,按說已經可以挑起家庭重擔,管理好田地,照顧好弟妹。可是這個身高已近八尺的強壯小夥子,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頭。他的頭等大事就是習武,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舞刀弄槍,或是舉石頭練力氣,家裏的刀槍劍戟石滾石鎖等等一大堆。除此之外,就是研習兵書戰策,拿沙土木棍在地上排演兵陣,要不就是外出到處拜訪武師,讓人家教授他武藝。他的另一大愛好就是交朋友,這個從小就是孩子王的小夥子,長大後更是慷慨大方,豪俠仗義,凡是跟他接觸過的沒有不喜歡他的;走在街上路上,沒有不跟他打招呼的。尤其是十八\九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更是成天一大堆一大堆地來找他。所以,盡管這個大哥哥從心眼裏疼愛他的小弟小妹,可實在拿不出多少功夫去關懷照看他們;至於家裏的田地,他更無暇去管。
好在他們還有倆好姐姐,還有一個好舅舅。倆姐姐見小弟小妹們從小就沒爹沒娘,就經常回來照看他們。舅舅樊宏是湖陽富戶,也不斷攜帶糧米錢物來接濟外甥們。可是舅舅姐姐都在外縣,他們再好,也不能天天守著他們;左鄰右舍本家族的嬸子大娘雖然也心疼幾個沒爹沒娘的孩子,隔三差五地為他們縫補漿洗,可也不能黑夜白ri照顧他們。好在,這時來了一個更好的人——他們的叔叔劉良。
劉良本來在蕭縣當縣令,可是此時王莽篡漢,貶抑劉氏,他這個姓劉的縣令ri子非常不好過,不是上司找茬給他難聽話,就是下屬某些人掣肘出難題,氣得他最後一跺腳:老子不幹了!帶著老婆孩子回到老家舂陵,靠著幾十畝地種糧吃飯。
正逢親嫂離世。這個從小和哥哥劉欽非常親密的弟弟,看著自己孤幼的侄子侄女們缺少照顧,便毅然決然地全接到自己家裏,吃喝穿用,全自己包了;而且自己的親孩子吃啥穿啥,侄子侄女們也吃啥穿啥,從不兩樣對待。
劉良見劉演成天不著家,時間長了也忍不住窩火,就朝他罵:“你看你這麽大個人了,不好好在家幹活,整天在外麵胡混啥呢?!”劉演一開始還說幾句話搪塞搪塞,後來幹脆罵也不吭聲,扒拉幾口飯,照樣又出去忙他的大事。
劉秀終於長成了一個翩翩少年,白裏透紅的皮膚,濃密烏亮的頭發,明亮的大眼,高高的鼻梁,寬闊的額頭,誰見了誰說這小夥子好看。長得好不說,這個才十五六的少年,更有著他這個年齡少有的老成持重,沉靜平和,除了念書,就是到地裏幹活,從不多說一句話,更不到外麵惹是非。對村裏的長輩,劉秀尤其恭敬有禮,不施禮不說話,說話之前必施禮,與那些大大咧咧毫無禮數的孩子大不相同。在同齡孩子中,劉秀也由於他的溫和忍讓而大受歡迎,再調皮搗蛋的壞小子也能和他玩到一塊。村裏人在教訓自己的孩子時總是說:“你看人家秀兒那孩子,又聰明又懂事,又安穩又勤快,你咋就不跟人家學咧?”
最引以為豪的還是劉良。劉良見自己的這個侄兒如此聰慧知禮,安穩勤快,別提多高興了,人前人後總是誇:俺秀兒這孩子怎樣怎樣,俺秀兒那孩子如何如何。那種喜悅勁,比誇自己的親生孩子都開心。
然而就在這時,舂陵上空忽然出現了一種奇異景象,令一位路過這裏的道士高人大吃一驚。
注(1)東漢史上有名的“長沙定王”:長沙定王劉發是西漢時人,《漢書》上也有傳記。但由於他是劉秀的六世祖,反而在東漢史《後漢書》上提到得更多一些,所以在這裏就說成是“東漢史上有名”。
注(2)劉仲:劉秀的二哥劉仲,本名應該不叫“仲”,而是另外一個字。但是因為史闕其名,就用兄弟排序“伯、仲、叔、季”中的“仲”來代替。高祖劉邦的二哥本名叫劉喜,但史書上往往稱之為“劉仲”,而劉邦有時也被稱為劉季,這說明劉邦應該是排行老三。
光武中興
李振宇著
引子
公元08年,西漢孺子嬰初始元年,高祖劉邦創下的漢朝廷在曆經二百多年的風雨蒼桑後即將大廈傾覆!盡管太皇太後王政君悲憤交加,痛哭流涕,死攥著傳國玉璽不放,可她一手提拔重用的親侄兒——攝皇帝王莽已經不滿足於當“假皇帝”,派他的親信王舜等人來東宮向她逼要玉璽半天了!王莽從此要“即真”,要“順天從命”,要當“真命天子”了!尤其是,他要他的太後姑姑王政君也必須“順天從命”,把傳國玉璽交出來獻給他!王政君,這個已是風燭殘年的孤老婆子,麵對著朝野上下一致擁戴王莽“登位即真”的洶洶勢頭,麵對著岌岌要倒的漢家屋廈,她幾乎崩潰了。無奈何,她最後用哭罵半天剩下的一點點力氣,將手中的傳國玉璽狠狠砸向王舜,任憑其交給王莽,任憑她的劉家天下從此姓王。
王莽終於好夢成真,當上了“真天子”,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漢家天下。這一天,正值這一年的隆冬臘月。
王莽奪得漢家天下的第一件事當然是改國號,把自己的王家天下稱之為“新”,意思從此要“萬象更新”,或是要建立一個“新天下”。為此,王莽采取了一係列重大措施,將秦漢以來的土地、貨幣、人口、職官等等製度統統改易,包括全天下州郡縣鄉乃至村邑聚落的地名,也統統改換,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王莽改製”。王莽的這些重大舉措,固然是出於他要建立“新天下”的雄心壯誌,但說穿了,他更是想“去漢化”,讓天下百姓從此忘掉漢朝,一個心思地做他大新朝的臣民。
非但如此,王莽還使人推算出了三萬六千年的曆紀,共六千個年號,每個年號六年;不但要當時的人們做他的順民,還要幾萬年以後的人們也是他大新朝的子民。王莽大概這麽想:朕設下這麽多的年號,朕的大新江山一定能千秋萬代,永不衰滅。
然而事實是無情的,隻短短的十五年,用了三個年號不到,王莽就遭到了徹底的失敗,大新朝在這位真命天子一連串的哀嚎嘶鳴中灰飛煙滅,三萬年曆紀也成了曆史笑話。歸咎起來,這完全是由於王莽的瞎折騰——縱觀王莽的統治史,其實就是一部瞎折騰史:條法苛繁,朝令夕改,狂想臆斷,隨意而為,窮兵黷武,濫用民力,搞得政治經濟大混亂,其結果是國庫虧空,民業凋敝,貪腐叢生,汙濫橫行,百姓怨聲載道。而且,自稱“身負天命”的王莽絲毫不受上天的佑助,各種自然災害也頻繁發生,狂風、暴雨、黃河決口、地震、蝗災、大旱、冰雹等等連年不斷,更加劇了百姓的苦難。而新莽政權一點不放鬆對百姓的搜刮,苛捐雜稅有增無已,“一切調發於民”。於是百姓由一開始對王莽的無比景仰變成了無比厭恨,甚至開始懷念被王莽篡奪的漢朝,各地的反叛也悄然興起。到後來,這些反叛密如星火,且越燒越旺,尤其是橫行於荊楚的綠林和馳騁於青徐的赤眉這兩股農民武裝實力最強,也最令王莽頭疼,更令王莽的官軍吃盡了苦頭。到公元23年,也就是王莽的地皇四年,王莽終於抵擋不住四麵燒來的熊熊起義烈火,在長安的漸台上被砍得身首異處,皮肉零落。
推翻王莽的鬥爭無疑是悲壯和激烈的,自然也引出了無數個英雄豪傑。而且在王莽被消滅以後,這種暴烈的軍事鬥爭不但沒有結束,反而上演得更加殘酷與血腥;各勢力之間的相互絞殺、爭鬥,可謂你死我活,水火不容。觀王莽末年東漢之初的風雲際會,群雄逐鹿,可謂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著述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將兩千年前的曆史風雲藝術而真實地再現,將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慢慢鋪展在讀者眼前,讓演繹這場曆史的英雄豪傑——以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代表的眾多風雲人物活生生地重立於今人麵前。
第一章
長安。
從西周時代,長安就被作為都城。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高帝劉邦也在此定都。後來到他的兒子惠帝時,長安城大規模增築城垣,擴整街市。經過四、五年的擴整修建,恢宏龐大的新長安城終於展現在人們麵前:周回六十餘裏,開城門十二,內有三宮、八街、九市、一百六十巷,可謂當時天下第一大城,更是當時天下最為繁華熱鬧的地方。王莽篡漢,大改地名,將長安更名為“常安”。
然而“常安”遠不如“長安”。
經過王莽十餘年的改製折騰,繁華熱鬧早已變得凋蔽零落,昔ri人流如織熙熙攘攘的長安街市,到“常安”時已變得行人稀少冷冷清清,唯一不同的是多了許多衣不蔽體蓬頭垢麵的流民叫花子。
這一天,在行人稀落的街上,在叫花子“大爺大娘行行好,給點吃的吧”的哀求聲中,有兩個年輕人趕著兩頭驢在鋪著方塊青石的街路上叮叮嘎嘎地走過來。兩頭驢各馱著幾個鼓鼓囊囊的白麻布包,看上去這好像是倆腳夫在給人運送貨物,或是兩個商販在進城做小買賣。但仔細看又不像,兩個年輕人雖然輕衣短褲,用麻布纏帶束腰,但都膚sè白淨,臉上還帶著些書卷氣,明顯不是地道的買賣人或是幹粗活的腳夫。尤其前麵趕第一頭驢的年輕人,身高在七尺五六上下,麵sè如玉,唇紅齒白,一頭烏發黑亮如漆,寬闊的腦門也是又圓又亮,兩道秀眉下是一雙充滿智慧與和善的大眼,看上去更像個高雅尊貴的富家公子。後麵趕第二頭驢的年輕人年紀更輕,個頭也更高,長得也更帥氣,八尺以上的身材透著十足的威風,漂亮的劍眉秀目凜凜閃著一股英氣。
他們的確不是小商販,更不是專門給人運輸貨物的腳夫,而是來長安求學的年輕學子:前麵的一位姓劉,名秀,字文叔,今年剛滿二十六;後麵的一位則是他的同窗好友,姓鄧,名禹,字仲華,今年剛滿十九。
有必要說說劉秀的身世。
當年,劉邦的孫子漢景帝劉啟,除把他最鍾愛的第十子劉徹立為皇太子外,其餘十三個兒子都分封為王,而第九子劉發被封為長沙王。劉發在生下十六個兒子後,於武帝元朔二年的某一天薨逝於遙遠的長沙國,並被諡號曰“定”,這就是東漢史上有名的“長沙定王”。(注1)他的十六個兒子中,除長子劉庸襲爵長沙王外,其餘皆被分封為侯。其中一位叫劉買的,被封為舂陵侯,史稱舂陵節侯。劉買薨後,他的長子劉熊渠襲爵舂陵侯,史稱舂陵戴侯。劉買的另一個兒子劉外雖與侯位無緣,但官位卻不低,當上了鬱林太守。劉外的兒子劉回官位也不低,做到了巨鹿都尉。劉回的兩個兒子——長子劉欽,次子劉良也都很出息,劉欽做到了南頓縣令,劉良做到了蕭縣縣令。但到劉欽、劉良之後,他們的兒子們卻都與官宦無緣,因為此時王莽篡漢,貶抑劉氏,劉姓一族,大都淪為平民。
劉欽有三個兒子,長子叫劉演,次子叫劉仲(注2),第三個兒子就是後來的東漢開國皇帝,也就是上麵趕驢的那位麵相極好的二十六歲年輕人——劉秀劉文叔。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這樣排下來,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代孫。
同曆史上其他開國皇帝的出生一樣,劉秀的出生也非常神奇。
其實劉欽在當南頓縣令之前,還做過濟陽縣令,劉秀就是在濟陽出生的。
那還是西漢哀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ri,濟陽城中兩位有名的接生婆急急忙忙地被接進縣衙後院,因為劉縣令懷胎十月的樊氏夫人已經開始出現陣痛,很快就要分娩了。為人和善且非常喜歡孩子的劉欽見夫人將要臨盆,自己第三個兒子或女兒就要出世,自然歡喜不禁。見自己的臥室較小,接生不方便,就趕緊命衙役人等去打掃縣衙東麵的行過宮後殿,讓夫人到那兒生產。行過宮是當年專門給漢武帝外出巡遊要經過濟陽時修蓋的,分前後殿,前殿為武帝所住,後殿為嬪妃所住。武帝及嬪妃人等住了一晚就走了,此後再沒人住,至今已閑置了一百多年。衙役人等手腳麻利,不一會便將殿屋收拾得幹幹淨淨,並生起了數盆炭火,臥榻上更鋪上了厚厚的被褥。寬敞的殿屋又幹淨又明亮,尤其暖烘烘的十分舒適。將及半夜,行過宮傳出了第一聲嬰兒的啼哭,響亮有力的啼聲猶如鳳鳴鶴唳,在夜深人靜中向遠處漂蕩,在亮麗清新的月sè中久久不息。
也許是父子天xing,在殿屋外忐忑等侯了幾個時辰的劉欽一聽到嬰兒的啼哭,立馬高興地跳起來:“噢,是兒子,這一聽就是個小小子啊!”不等接生婆出來報喜就迫不及待地往殿屋裏跑。等跑進屋裏,卻被眼前的一種景象給驚呆了——隻見一團紅光正從產床上冉冉升起,直衝房頂,將整個殿屋映照得通紅明亮。在床榻邊忙碌的兩個接生婆也都驚異地停住了手,站在那兒呆看。再看看床上,剛出生不久的小胖小子此時已不再啼哭,小臉上泛著紅光正安詳地躺在母親的身邊睡覺。驚詫了半天的劉欽這時才緩過神來,暗思:這咋回事啊,怎麽這麽耀眼的紅光?莫非是啥好兆頭?倆接生婆這時也醒過神來,對劉欽說:“老爺,俺老婆子們接生了這麽多年,見了不知多少貴子千金,可從沒見過這好景兒啊,莫不是咱這小公子將來是大福大貴之人?”劉欽想了想,說:“啥大福大貴呀,可能是這屋裏生著這幾盆火,暖和,照的”。接生婆說:“不是老爺,這咋也不是火照的。火光發黃,這光可是通紅的,反正俺看著帶點神氣兒”。劉欽又想想,說:“啥神不神的,出去別亂說啊。”
盡管劉欽叮囑不讓亂說,但消息還是不脛而走。沒幾天,整個濟陽城幾乎都傳遍了:劉縣令又添了個大胖小子,出生時赤光照耀,異香滿室!僚屬佐吏見了劉欽,也都一邊向他祝賀一邊問:“聽說咱那小胖小子出生時有祥光照耀?這可是大吉之兆啊!”劉欽總是打著哈哈說:“哪裏的事啊,都是外麵亂說的。”劉欽嘴裏這麽說,可心裏有數,就想:“這紅光莫非真的是大吉之兆?不行找個人問問?”於是暗暗把濟陽城中最有名的占卜先生王長請到家裏,讓他就這事給“占一卦”。沒想到王長劈口就說:“劉大人,不用占,這就是大吉之兆,您不請我我還想主動找您呢,這事我早聽說好幾天了!”劉欽驚異:“噢?怎麽說?怎麽個大吉之兆?”王長說:“這紅光其實是五sè祥光,至尊至貴,非天子不能擁有——貴公子乃天命之身,將來要龍登九五的!”劉欽愈驚:“到底咋回事?請先生細說。”王長壓低聲音說:“高祖創業,至今已近二百年。我夜觀天象,見帝星不明,漢運將衰,漢家社稷,肯定要易姓了!不過,這隻是漢運中衰,將來還會再受命,而再次中興漢室、重振高祖基業的,十之九九就是咱這位小公子,沒有第二人!”劉欽沉吟說:“現在朝堂混亂,皇綱不振;傅、丁兩族外戚專權,朝中不見正氣,的確令正直痛心。不過我漢家上承天命,萬民久仰雨露,不會那麽輕易就被別姓奪去吧?先生不要亂說。”王長說:“劉大人,這種事能開玩笑嗎?我敢開這樣的玩笑嗎?不瞞您說大人,我的老師夏賀良,那可是當今聞名天下的星象大師,他在夜觀天象時也看出來了!”劉欽一驚:“啊?夏賀良先生也這麽說?”王長說:“豈止夏先生啊,我的師兄李守,在星象學上也不含糊,他也看出來了,半個月前我們師徒三個還在一起議論這事來著。”劉欽愈驚歎說:“噢,是這樣啊!不過,就算漢運將衰,又怎麽知道還會‘再受命’?這個也能通過天象看得出?”王長說:“如果大人對天象不怎麽信服,那公子出生時的赤彩祥光又怎麽說?大人應當知道,漢家火德,赤sè,這紅光的出現正預示著漢家在遭遇衰敗後還會再次興盛。請大人相信,這沒錯的。”劉欽說:“好好,就如先生所說。不過還請先生守口,不要在外麵多說,以免給犬子帶來不利。”王長說:“這點利害我還不知道嗎?再說,天機不可泄露,我,夏賀良老師,還有我的師兄李守,我們都不會輕易給凡人講的。另外請大人放心,貴公子既然身負天命,自會為上天所佑,即便遇到什麽不測,也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總而言之,貴公子大福大貴,將來一定能成就大業,中興漢室的。”劉欽說:“我也不希望他多麽大福大貴,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隻願他一生平平安安就好。”
家裏添了個大胖小子,而且越長越好看,劉欽夫婦高興自不必說,他們的大女兒劉黃,二女兒劉元,大小子劉演,二小子劉仲也都高興得不得了。姐弟四個雖然大的才十二三,小的四五歲,可每天都爭著去抱弟弟,親弟弟。尤其是才十歲的劉元,更是對這個可愛的小弟喜歡得不行,白天抱著不說,晚上睡覺也依隈在小弟身旁,抓著小弟的小手,生怕被誰搶去了似的。
最奇特的還是劉演,這個才六歲的“大哥哥”,個頭既比同齡的孩子高,兩隻手也比同齡的孩子大,兩條小胳膊更比一般的孩子粗壯有力;有一天竟站在屋zhong yāng,一手叉腰一手晃著小拳頭喊:“以後誰敢欺負俺小弟,看我不揍扁了他!”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劉元抱著小弟一邊親一邊說:“爹,給俺小弟起個啥名呀?俺小弟這麽好,一定得起個好名字。”十三歲的大姐劉黃也攥著小弟的小手邊撫摸邊說:“就是哩爹,一定得給俺小弟起個好名字。”樊夫人也說:“是哩夫君,琢磨琢磨給孩子起個好名吧。”劉欽說:“不用琢磨,孩子的名我早起好了,說出來保你們滿意。”
劉欽的確給孩子起好了名字。
那還是三個月前秋收的時候,劉欽正在衙中處理公務,忽聽衙外有吹吹打打聲:咚咚嗆,咚咚嗆,嘀哩哇啦哇哩哇,非常熱鬧。劉欽詫異,正要喊人去看,早有衙役忙不迭地跑進來,喊:“大人,快出去看看吧,有好多鄉民前來向您報喜呢!”劉欽說:“報喜?報啥喜?”衙役說:“我一句兩句也說不清,還是您親自看看去吧!”
劉欽隻好親自出來看看。幾個縣吏僚屬聽說,也趕忙跟在縣令後麵出來看究竟。
劉欽等一出縣衙,便見數百鄉民興高采烈地聚在衙前,十來個鼓樂手在人群最前麵圍成一圈,敲鑼打鼓,吹笛鼓笙,格外賣力。鼓樂旁邊,有兩個身穿青衣的垂髫小童抬著一塊三尺見方的木盤,盤上鋪著紅綢,紅綢上是一株碩大的稻穗。紅綢金穗青衣小童,分外好看。劉欽詫異,顧謂左右說:“這是咋回事啊?走,咱上前看看去。”
見縣令大人走上來,人群中五六個白發老者隨命鼓樂停奏,人群息聲,然後望著劉欽迎來。到跟前,眾老者向劉欽深深揖拜:“縣令大人在上,小民們特來向您報喜!”劉欽趕忙低下身一一攙扶:“各位老丈快起,不知是何喜事?”老者中一位年齡最長者,差不多八\九十歲了,眉毛胡子一片雪白,對劉欽說:“大人,自從您來到俺這濟陽縣,吏治清明,氣象一新,更兼上蒼眷顧,風調雨順,這兩三年來年年豐收,百姓鼓腹而歌,無不感念劉大人的治縣之功,早想前來向您致謝的。尤其是今秋,又遇大豐收不說,田中的一株禾稻竟然一莖九穗,何等奇哉?俺眾百姓都說這是千年不遇的祥景,萬年罕有的吉兆,該當稟報縣令大人知道。於是便用了紅綢喜布,男女老少幾百人奉了這金穗嘉禾來與大人觀看。”說畢略略閃身,命身後抬木盤的兩小童將稻穗抬至劉欽眼前:“大人請看。”
劉欽看看稻穗,臉上又露出驚訝;慢慢伸出手,將稻穗從紅綢上輕輕拿起,細細觀看。但見這株禾稻,莖杆粗壯,葉條寬大,稻株頂部,果然莖分九穗,好似蓮荷盛開,金豆垂掛。劉欽用手撚摸九穗,但覺穗穗籽粒飽滿,渾圓厚實,整個稻穗沉甸甸的,比一般的稻穗重好幾倍。劉欽愈驚訝,拿給左右僚屬看說:“果然好一株金穗,堪稱千古奇觀呀!”左右僚屬無不讚歎,有的說:“一般的稻穀隻是獨穗,而這株竟有九穗,真是千古少有!”有的說:“九乃吉祥之數,這是個好兆頭!”眾老者說:“俺拿來給大人看,就是因為這個九數——這是大人治縣有功,天降喜祥以示褒獎啊!”劉欽說:“量劉某何能,此是百姓勤勞,上天眷顧,才有這豐收盛景啊!”當ri官民好一陣歡聲笑語,半ri乃散。
這事過去好幾天,劉欽還在想:一莖九穗,真是千古奇事。而且,“九”是吉祥之數,越發使人覺得這事美好喜慶。其時樊夫人已懷孕七八個月,肚子高高隆起。劉欽突發奇想:何不根據此事給未來的孩子起個名字呢?穀物吐穗不是叫“秀”嗎?有一句農諺不也是說“六月六,看穀秀”嗎?幹脆給孩子取名叫“秀”吧,將來不管生男生女,都叫他(她)“秀兒”,又好聽,又吉祥,還有紀念意義,於是打定主意讓未來的孩子叫“劉秀”。等到倆閨女和夫人讓他給孩子起名時,他就說:“就叫劉秀,你們覺得怎樣?”
倆閨女一聽,立刻高興地說:“好聽,好聽,這名兒好聽,就叫劉秀,就叫劉秀!”劉元還抓起小弟的倆小手,一邊拍一邊說:“秀兒,秀兒,姐的小秀兒,你以後就叫劉秀了!”樊夫人原本大家閨秀,頗知詩書,也連連稱讚說:“好,就叫秀兒。秀雅,秀麗,秀美,‘蘭有秀兮菊有芳’;咱小三長這麽好看,而且一點不吵一點不鬧,長大肯定是個安穩文氣的漂亮小孩,就該叫這名字。”劉欽暗笑:“可惜咱兩口子的取意不一樣哩。”隻有劉演擰著小眉頭說:“啥蘭啊秀啊芳的,我咋聽著像個小閨女?”又把大家逗得一陣大笑。
於是,劉欽的三兒子就叫劉秀了。
孩子的名字是起好了,可是這原本是幾個月前偶然所想的一個名字,卻又令劉欽不平靜起來。他前前後後一想,還真覺得自己的這個小兒子非同一般:紅光、天象、嘉禾金穗,吉祥九數,還真不是一般人所全都能遇到的,莫非自己的這個兒子真的身負天命?不然,為什麽這麽多的祥瑞吉兆都降集於他一身呢?尤其是赤彩祥光,那不是自己親眼見嗎?不過劉欽又啞然一笑:量我劉欽的孺子小兒,哪有什麽“天命”?那些吉祥兆瑞,也許都是巧合;如果他將來真的如王長所說的什麽“至尊至貴”,“龍登九五”,那等以後讓我親眼看見再說吧。
然而劉欽卻沒有這個“親眼見”的福氣,他在他的小兒子九歲時病逝於自己的老家——南陽郡蔡陽縣的舂陵鄉。他一年多以前從濟陽縣令調任南頓縣令,沒多久即感到身體不適,遂辭官回老家靜養,沒想到還是壯年早逝。
家裏的頂梁柱倒塌,好在還有些田地,樊夫人和孩子們的生活還算有著落,雖不甚豐足,但也不是很窮困。此前家裏的兩個頭大閨女已經出嫁——劉黃嫁到了樊城趙家,劉元嫁給了新野青年鄧晨。兩個大閨女雖然嫁出,但家裏還有一個小閨女——劉欽在調任南頓縣不久,樊夫人竟又生下個老生閨女,取名伯姬。
樊夫人似乎也不長壽,沒兩三年竟也拋下孩子們溘然離世。身為老大的劉演此時十八\九歲,按說已經可以挑起家庭重擔,管理好田地,照顧好弟妹。可是這個身高已近八尺的強壯小夥子,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頭。他的頭等大事就是習武,每天天不亮就起來舞刀弄槍,或是舉石頭練力氣,家裏的刀槍劍戟石滾石鎖等等一大堆。除此之外,就是研習兵書戰策,拿沙土木棍在地上排演兵陣,要不就是外出到處拜訪武師,讓人家教授他武藝。他的另一大愛好就是交朋友,這個從小就是孩子王的小夥子,長大後更是慷慨大方,豪俠仗義,凡是跟他接觸過的沒有不喜歡他的;走在街上路上,沒有不跟他打招呼的。尤其是十八\九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更是成天一大堆一大堆地來找他。所以,盡管這個大哥哥從心眼裏疼愛他的小弟小妹,可實在拿不出多少功夫去關懷照看他們;至於家裏的田地,他更無暇去管。
好在他們還有倆好姐姐,還有一個好舅舅。倆姐姐見小弟小妹們從小就沒爹沒娘,就經常回來照看他們。舅舅樊宏是湖陽富戶,也不斷攜帶糧米錢物來接濟外甥們。可是舅舅姐姐都在外縣,他們再好,也不能天天守著他們;左鄰右舍本家族的嬸子大娘雖然也心疼幾個沒爹沒娘的孩子,隔三差五地為他們縫補漿洗,可也不能黑夜白ri照顧他們。好在,這時來了一個更好的人——他們的叔叔劉良。
劉良本來在蕭縣當縣令,可是此時王莽篡漢,貶抑劉氏,他這個姓劉的縣令ri子非常不好過,不是上司找茬給他難聽話,就是下屬某些人掣肘出難題,氣得他最後一跺腳:老子不幹了!帶著老婆孩子回到老家舂陵,靠著幾十畝地種糧吃飯。
正逢親嫂離世。這個從小和哥哥劉欽非常親密的弟弟,看著自己孤幼的侄子侄女們缺少照顧,便毅然決然地全接到自己家裏,吃喝穿用,全自己包了;而且自己的親孩子吃啥穿啥,侄子侄女們也吃啥穿啥,從不兩樣對待。
劉良見劉演成天不著家,時間長了也忍不住窩火,就朝他罵:“你看你這麽大個人了,不好好在家幹活,整天在外麵胡混啥呢?!”劉演一開始還說幾句話搪塞搪塞,後來幹脆罵也不吭聲,扒拉幾口飯,照樣又出去忙他的大事。
劉秀終於長成了一個翩翩少年,白裏透紅的皮膚,濃密烏亮的頭發,明亮的大眼,高高的鼻梁,寬闊的額頭,誰見了誰說這小夥子好看。長得好不說,這個才十五六的少年,更有著他這個年齡少有的老成持重,沉靜平和,除了念書,就是到地裏幹活,從不多說一句話,更不到外麵惹是非。對村裏的長輩,劉秀尤其恭敬有禮,不施禮不說話,說話之前必施禮,與那些大大咧咧毫無禮數的孩子大不相同。在同齡孩子中,劉秀也由於他的溫和忍讓而大受歡迎,再調皮搗蛋的壞小子也能和他玩到一塊。村裏人在教訓自己的孩子時總是說:“你看人家秀兒那孩子,又聰明又懂事,又安穩又勤快,你咋就不跟人家學咧?”
最引以為豪的還是劉良。劉良見自己的這個侄兒如此聰慧知禮,安穩勤快,別提多高興了,人前人後總是誇:俺秀兒這孩子怎樣怎樣,俺秀兒那孩子如何如何。那種喜悅勁,比誇自己的親生孩子都開心。
然而就在這時,舂陵上空忽然出現了一種奇異景象,令一位路過這裏的道士高人大吃一驚。
注(1)東漢史上有名的“長沙定王”:長沙定王劉發是西漢時人,《漢書》上也有傳記。但由於他是劉秀的六世祖,反而在東漢史《後漢書》上提到得更多一些,所以在這裏就說成是“東漢史上有名”。
注(2)劉仲:劉秀的二哥劉仲,本名應該不叫“仲”,而是另外一個字。但是因為史闕其名,就用兄弟排序“伯、仲、叔、季”中的“仲”來代替。高祖劉邦的二哥本名叫劉喜,但史書上往往稱之為“劉仲”,而劉邦有時也被稱為劉季,這說明劉邦應該是排行老三。